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读后感(精选32篇)

《镜花缘》读后感《镜花缘》读后感(精选32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镜花缘》读后感(精选32篇),欢迎大家分享。
《镜花缘》读后感篇1《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写的,讲的是一位百花仙子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被嫦娥和心月狐设计陷害,百花仙子被贬到人间受苦。
唐小山便是百花仙子,她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
尊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
唐闺臣二次去小蓬莱寻父未返。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儒生,并批评了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极尽讽刺挖苦之事。
而与之相对的是,作品颂扬女性的才学,充分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在《镜花缘》中,嫦娥虽然美丽漂亮,但她心胸狭隘,报复心重。
百花仙子却是相反的,她耿直、善良、单纯,做事认真,讲原则。
最终她之氢能够成功返回仙界,是因为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即便身在纷杂的红尘之中,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本性和初心。
你们知道吗,在繁盛的唐朝,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可不是一处景区哟,而是唐朝历史上的才女们。
虽然唐朝的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如男性,但是比起其他时代就相当高了,所以说,唐朝是才女辈出的时代。
徐惠、上官婉儿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我们也要多学些知训,才能够成为才女!同学们,看完我的读后感,你们是不是也想看《镜花缘》!想看就来吧!《镜花缘》读后感篇2今天晚上,我终于把《镜花缘》这本书读完,它不仅给予了我快乐,还给予了我人生的道理。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蟠桃会。
白鸟大仙和百兽大仙都把鸟兽叫来给王母娘娘助兴。
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没有把百花——荷花、枫叶、樱女、芙蓉、兰草……在同一时间开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与她打了个赌:“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让你开花,你开了,就下凡去。
”几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让花园里一百种花一齐开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
《镜花缘》感悟(8篇)

《镜花缘》感悟(8篇)《镜花缘》感悟(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时常会因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
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镜花缘》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镜花缘》感悟1假日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镜花缘》。
这本书是我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
因为它歌颂了好的才华,反映了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
《镜花缘》这本书前部分主要写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乘船在海外多国游历的故事,后部分则讲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参加考试高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破酒色财气,还大唐江山的这一部分,被作者李汝珍写得非常有趣。
讲了武则天的几个侄子武三思、武四思、武五思、武六思分别镇守都城的东南西北四个重要的关:酒色财气。
然后派了许多大将去攻破这四个关,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听我来给你一一道来:比如说攻气关的时候,折了许多大将,最后也是得到仙人的提示,才成功攻破,那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呢?非常好笑,就焚香、沐浴、然后再在一张纸上写一个字忍,最后还要供奉一个人的神像,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初唐时期的著名大巨,中国忍界的代表娄师德。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才得以攻破气关。
最后三个关的攻破方法跟这个关也基本一致。
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一方面是对作者李汝珍的敬佩,另一方面便是对女性的同情。
因为在科举考试后,各花仙子基本上都结婚了,而且嫁的郎君都是来攻破四关的文武百官。
在攻四关的时候,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伤亡无数,这些才女也不知不觉的都成了寡妇。
最后也都为自己的丈夫殉情了。
所以我对女性有深深的同情。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常常有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的观念,详细地来说就是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甚至人身自由。
在古代就有很多例子,比如皇帝传位只传给儿子,女子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大臣全部是男子,身份尊贵的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生要裹脚其中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男子三妻四妾,所以我认为男子对女子提出忠贞要求,而男子自己不做到忠贞,是不对的。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精选5篇)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精选5篇)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篇1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充满想象力的《镜花缘》。
《镜花缘》讲的是百花仙子因为得罪了嫦娥,触犯天规,被贬下界。
她的父亲唐傲去海上游历各国,寻找十二名花,遇到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情。
最后父女二人双双修成神仙的故事。
这本书是半文言文的,刚开始读,我觉得有点难懂,但后来发现,只要进到书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讲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一行人出海游历三十三个国家的经历。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有趣至极。
我喜欢其中的三个章节,第一站是东口山。
东口山上有各种奇花异草,野鸟怪兽,有肉芝,木禾,蹑空草,精卫鸟,果然兽等等。
肉芝,就是一个巴掌大小的小人,身骑小马,快如流星,一旦抓住就要立马吞下,不然小人便会化成灰。
吃下后,能让人神清气爽。
木禾,是一种大树,树上无枝,长满稻穗,每一粒米都比头还大,够吃好几顿。
更神奇的是吃上一口,一年都不会饿。
蹑空草,是一支青草,叶子跟松树的一样,长满了针刺。
拿出它的籽,放在手心,吹一口气长一尺,吹三口气就能长到三尺。
人要是吃了,就可以立在空中。
这几种草我都想吃吃看啊!精卫鸟,不是一只,竟是一群,就是那只填海的精卫鸟的后代。
长得像乌鸦,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还有花纹。
果然兽,特别重情义。
有同伴死在路旁,那么路过的果然兽,就会停下来,守在旁边痛哭,任人捉住,也不逃窜。
这些东西太神奇了,让我大开眼界。
再说黑齿国和白民国。
黑齿国的人,皮肤黑,就连牙齿也是黑的。
但别看他们黑,特别有学识。
白民国的人,长得白净,相貌堂堂,一看就特别有学问的样子,事实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可见,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
还有个我最喜欢的女儿国。
跟西游记的女儿国不同,这个国家是有男人的。
但是,这里的男女身份是互换的,女人穿男人的衣服,走在路上;而男人则穿女人的衣服在家里织布。
想像一下,一个像张飞一样的壮汉,五大三粗,满面虬髯,却穿着女人的衣服,文静地坐在那里穿针引线,缝着鞋垫,这个画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关于镜花缘读后感(优秀10篇)

关于镜花缘读后感(优秀10篇)关于镜花缘读后感篇1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我非常有感触。
作者李汝珍对疆域沿革感兴趣,对八股文十分不屑,学识渊博精通音韵。
可清代并不是有才华就能当官。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李汝珍通过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这部名著——《镜花缘》。
文中的前五十回写的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出海,还有唐小山寻父的经过。
后五十回写的则是众女子应考。
全文中,我认为最有尊严最值得我崇拜的人,便是唐小山。
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为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与嫦娥发生争执,便发誓百花都会有该开之时盛开。
可新月狐转世成武则天的一冬日,醉酒下旨百花齐放。
可百花仙子正在与麻姑喝酒下棋,不知此事。
其余九十九位仙子只好听旨,开花。
事后,百花仙子按照赌约下人间,却不肯给嫦娥扫地,只好转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唐小山原本可以为广寒宫扫落花三年,可是她却认为这不是她干的事,有损脸面,便下凡去了。
最让我吃惊的便是嫦娥了。
原本嫦娥在我的印象里是为救长生不老而吃药的可怜女子,孤独寂寞地待在广寒宫。
而当我看到嫦娥告诉要下凡的新月狐:要让百花齐放,以显威名时,她便不是那可怜的嫦娥了。
每个人都有两面,善与恶。
在本书中,嫦娥阴险、狡诈,与聪明正义的唐小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也因为对比,使唐小山更加成为了本书的正面人物。
这本书通过了唐敖在外几十个国家的游历,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批判了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
虽然这本书是作者是想象出来的,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是一个人凭空,毫无依据幻想出来的。
这本书讽刺的东西,也正是这个社会所讽刺的东西。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她可以美,但不能完,不能纯善或纯恶。
如嫦娥与唐小山。
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这个世界是善恶的。
关于镜花缘读后感篇2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曾称赞《镜花缘》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这个寒假,我亲自感受了这部文学巨著,感受颇多。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著名的长篇小说。
镜花缘读书心得(精选16篇)

镜花缘读书心得(精选16篇)镜花缘读书心得篇1让正能量布满整个世界这个暑假,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
这本书带我熟悉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
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
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布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
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观察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怪的景象。
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公平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始终就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
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在呼吁男女公平吗?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
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公平。
盼望,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到公平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
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外形,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观察两面。
”的这段话非常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非常好地讽刺了那些说说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
我想李汝珍肯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莫非不会感到惭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
李汝珍借用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剧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官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
每到一个国家,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布满整个世界。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2《镜花缘》是清代闻名作家李汝珍历时近20xx年所写的小说,题材涵盖了社会现状、世俗人情以及当时的进步思潮,为后世学者供应了很多讨论与借鉴的地方。
镜花缘读后感(四篇)

镜花缘读后感“女子无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句话让我很是“悲愤”。
原来古代人都是这种思想,怪不得古代学堂里见不到女子。
但在《镜花缘》中,我见识到了古代才女。
她们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苏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乍一看,全是字。
但聪慧的史幽探用七种色彩把文字区分开。
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
史幽探她满腹诗词,行诗如风,让人敬慕。
在《镜花缘》的后一部分是记叙百名才女相会的情景。
她们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实话说,我确实是看不懂,但她们的浩博才学让我震撼。
若不是武则天开放女科,这些女子的才华还得不到展示。
书中让我领略到了很多国家的怪异和有趣。
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礼,买卖东西都要谦让个半天;还有两面国,两面国的人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脸,而遇到没钱没势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还有穿胸国,穿胸国的人胸上都有一个洞,他们都再胸中穿一根长竿,把东西都挂在上面。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
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女儿国,恰恰是“女尊男卑”。
“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误被选为王妃。
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有“三寸金莲”之美。
可怜的林之洋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
这只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有谁可怜过她们?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
唐敖、多久公在黑齿国的女学塾中遇到红红、亭亭。
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极有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她们和多九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韵文字、经书义疏、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卖老的多九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
《镜花缘》若出在当时,定会改变一些人的观点。
这本书中,各种珍鸟奇草,各国的风俗习惯吸引力极大,但其中着重表现对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读。
《镜花缘》读后感(精选29篇)

《镜花缘》读后感《镜花缘》读后感(精选2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镜花缘》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镜花缘》读后感篇1《镜花缘》作为我国一部经典的古典佳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从最开始的小人书,到随后的动画片,还有改编的电视剧,一个个奇人异事,一段段冒险之旅,真的是眼花缭乱、精彩纷呈。
这次有机会重温这部作品,着实让人欣喜。
精美的插画、厚实的文字、丰富的注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原著的精彩,让人爱不释手。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外冒险,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国家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还记得君子国、两面国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尔雅,或两面三刀,诙谐幽默的文字再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人性的真谛。
还有女儿国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读。
从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叹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响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图,尽显古典文化的魅力,还等什么,一起来分享经典著作的精彩吧。
《镜花缘》读后感篇2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镜花缘》这本书,我在寒假的一天里基本都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花上1至2个小时来看这本《镜花缘》,我看的这本《镜花缘》是由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
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了李汝珍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书中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镜花缘读后感(6篇)

镜花缘读后感《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
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
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
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走出书本,看看人生有时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外表看来很美,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和拥有。
镜花缘读后感(2)《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
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中国小说史上,《镜花缘》是一部特色鲜明但争议较大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小说也因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兼顾九流,旁涉百戏”,被有的学者称之为“杂家小说”。
全书以百花聚散为线索,叙述了唐敖、唐小山以及百花聚首后的一系列活动。
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结构上,都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
小说作者李汝珍灵活运用《山海经》的创作模式,将神话和现实融为一体,亦庄亦谐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并寄予了一定的社会理想。
小说通过对海外诸国奇花异草、奇禽异兽及各种游艺的描写,充分显示了该书“炫学”的特点;同时在展现海外诸国见闻的过程中,作者对社会进行批判,将自身对于社会的诸多不满转化为谐趣打闹,又在卖弄学问中求得心理平衡。
《镜花缘》对“妇女问题”的展示与思考一直被学术界所赞赏,很多学者称赞它“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
小说继承了明末清初以来世情小说彰显女性的传统,塑造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进行了大胆挑战。
小说从不同方面对妇女问题进行思考,表现出了作者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等进步思想。
但是,在小说中作者没有正确处理好自身学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因其人物形象是建构在自己的才女理想之上的,故其作品中的百位才女形成了一个类型化的才女群体,缺乏鲜活的个性,对女性命运的表现也缺乏《红楼梦》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剧意味。
同时,由于作者是以男性的角度来写女性的,小说中体现的仍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意识,其女性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镜花缘》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颇有特点。
全书总体结构属“游记体”,即以唐敖、唐小山的两次海外游历模式来展开叙事,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表现丰富的社会内容。
小说还采用了限制视角和全知视角穿插使用的手法,以唐敖、唐小山、孟紫芝这三个人物为线索,通过他们的游历行踪将全书串联起来,既达到了“炫学”的目的,也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浅论《镜花缘》之主题《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镜花缘》是一部特色鲜明同时又具有多重主题的作品,它既是一部讽世劝勉书,又是一部表现女性意识的书籍,同时也是一部才学小说。
我读了镜花缘,被书中的语言、内容和它潜含的思想所吸引。
我将就镜花缘中的一些主题做一个浅析。
一、表达一种讽世劝勉的思想。
李汝珍生活于乾隆末期(1763年)至道光初期(1830年)这一特殊的时代中,当时大清帝国经过康乾盛世后,已开始走下坡路,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和公开化,整个社会处于弊端多现、矛盾重发的状态之中。
《镜花缘》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作者借镜花缘来讽刺当时的官场仕人只知中饱私囊,不知勤政为民的腐败现象;在第三十五回《现红鸾林贵妃映客揭皇榜唐一十字河》中,女儿国国王无视百姓请求放弃娶林之洋为贵非,修理河道,过就进来向国王传达百姓的请命,见书中95页。
李儒贞巧妙融合传说中的神话故事,用天庭映射凡间,用天宫的当权者王母来代表一种统治的权威,天庭之中,众仙参加王母蟠桃宴,歌舞到兴处,贸然提出让百花仙子不顾四十时序,让百花盛开,被断然拒绝,不免有一番口舌,最后不快而归,几位仙子在之后说道见4页。
无疑不是一种讽刺。
女皇武则天酒后命百花盛开,以满足内心的欲望,逆天而行,而众仙之摄于权威。
八十回中“只把官场做戏场”无不道出那些逢场作戏的官场丑态。
讽刺士林学子空谈理学,不懂装懂,身无半点墨香,体内尽是酸气的可悲命运;在士人身上,我们能够看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脚步,每个时期士人都以踏实有力的脚步为后人开辟着道路。
然而在明清时期,统治者正是借助这一文化的力量钳制着世人,人们相互追捧,自诩领略到了程朱理学的真谛,在资本主义经济悄然来袭之际,社会已经沉寂在一片互相褒奖的赞许声中,处处都是文人,处处却都是死水一片。
在第在16会中,他们一行人到了黑齿国,“见40页外貌描写,同行多九公对当地人有意评论,认为观棋貌便可知当地人无甚可说,见他们的屋中没有什么书籍,心中更是不屑,哪只却被两个女子问得哑口无言。
22会中的白民国中,唐傲一行人遇到了一个儒士,见他衣着华丽,以为其文学造诣必定不俗,几人自觉应极尽谦虚,听到先生在内教书见58页,《遇白民儒士听奇文观药兽武夫发妙论》中,白民国先生嘲笑唐敖不是儒者却头戴儒巾,怕是要充他们儒家学者的样子招摇撞骗。
他自诩经过他的指点便可终生受用,沉着镇静地教着学生读“切吾切,以反人之切”、“求之与,抑与之与”、“永之兴,柳兴之兴”、“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115]。
读到后面见之结果不免令人喷饭发笑。
在二十三回中,几人到了淑士国,其国大昌读书之风,见59页“一股酸气”,见62页,用54个之,极尽诙谐之语调,对那些迂腐酸气的士人的讽刺。
讽刺民风奢侈浪费,以貌观人,肤浅无知的现象;在12回中,他们在君子国中,误入宰辅,与宰辅畅聊俗弊,对方问了十二问,作者借君子国之口,问出现实社会的民风俗弊,见27页。
再来看看林之洋在白民国先生面前的誓言:“俺如骗你,情愿发誓,教俺来生变个老秀才,从十岁进学,不离书本,一直活到九十岁,这才寿终。
”[116]“你只晓得长寿,那知从十岁进学,活到九十岁,这八十年的苦处,也就是活地狱了!”[117]进学的痛楚的确是常人无法体味的,他们表面谈吐风生、津津乐道,腹中却是一无所知,终日生活在进学和自我营造的活地狱,难以自拔。
讽刺社会阶级层层剥削,剥削阶级的尖酸刻薄的嘴脸。
中唐傲在海外有利所见到的一些传说中的国家来映射,14回,到了无肠国,人们吃下即拉出来,夫人把他们的的排泄物给奴仆池,见35页。
讽刺世俗弊病,君子国12问,劳民国国民的中日忙忙碌碌,不知所为,犬封过讽刺人的贪吃见36页,毛民国,讽刺之死一毛不拔者,见38页惊人过,缝纫号正,见50页。
两面国讽刺两面三刀,见66页。
穿胸国讽刺偏离本心,无心之图,见69页。
长臂国翼民国见72页更是用强盗来比喻世人见165页。
二、一种因缘宿命论,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思想小说中很多地方体现了一种天命观,百花仙子因违背天命最终被贬下凡,但百花仙子的被贬结局莫不也是一种原罪说,见5页,它移动思凡之心,在凡间经历磨难最终得以回归。
唐傲辗转就下流落在外的12花仙,种种奇遇,最终得道成仙。
26回中灵鱼报恩。
见67页在10回中,则体现了因果报应,见23页。
多九公施药方,最终得以收货韵书字母见83页,在63回中可见宿命论,57回中,见173页,71回中,见200页,天意梦照,唐小山出生,七回,见14页。
16回,人生一梦,见39页。
镜花缘的缘,不可谓是前缘天定。
然而在署名与人的对抗中,弱势的一方,唯有消亡,为摆脱这种结局,唐傲、小山的求仙不可谓是一种方法。
三、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胡适认为“《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陈文新《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375 页作者在开篇即写出:“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作者在镜花缘中刻画描写了一个类型化的女性群体——才女。
他们无一不是满腹才华“个个花能蕴藉,玉有精神,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着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
”(第六十六回)。
小说自六十四回至九十四回,讲述了百名才女参加科举之后的各种宴饮庆祝活动,小说中所描写的才女们的各种游艺,主要涉及文字、音韵、诗乐、天文、医术、算法、书画、琴棋等。
“诸子百家、医卜星相、音韵算法、无一不备”。
作者将小说中的背景设在了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时期,远离男性统治的禁锢,为少女们走出规格,参加科举创找了一个条件。
这一点叫《红楼梦》中的女性来讲是进步的,红楼梦的女性是以才舆情,只能在规格中结束一生,也唯有在深深庭院中发出悲鸣,而在镜花缘中,女子得以走出桂芳,在外有利,参加科举。
与她想尽时期的作品来讲,《三国演义》也有女性描写,但他们只是难全社会的附庸,没有发言权,在三国中中叫著名的女性形象貂蝉,也只能沦落为男权社会争权夺利的工具,女性只是一个被抢夺,被丢弃的物品。
在女儿国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女人治理的国家,男人反过来成为女人的附属品,男人在这个国度要忍受他们在现实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一切枷锁,“女子外事,男子内饰”,见88页,女人可以“三妻四妾”。
林子阳被女王看上,腰封他为贵妃,忍受缠住之苦,正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这个国度一切那女之间的舒服都与天朝反其道而行之。
在文中,在小说第十二回,作者借吴之和之口对缠足的本质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
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即不为美?即如西子、王墙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所必诛,贤者所不取。
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在《镜花缘》中,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对黑齿国的描写就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他们的风俗,无论贫富,都以才学高为贵,不读书的为贱。
就是女人,也是这样,到了年纪略大,有了才名,才有人求亲;若无才学,就是生在大户人家,也无人同他配婚。
因此,他们国中,不论男女,自幼都要读书。
”多九公被两个女子问得哑口无言。
但李儒贞的女性思想依然没有跳脱男权主义下的思想梯子,在书中的女子形象中,他们都是缺少人性的,可以说是不完整的,这些才女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谈论天文地理,就是不谈爱情。
对于婚姻,他们也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们参加科举,完了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唐晓珊依然去寻找它的父亲,可以说这是他留给我最真可的影响,那边是孝道。
他们有的人参加了政治,确实站在了欣赏他们的女皇的反对营,未恢复男性的政治通知权而努力。
杨yian、文琪起兵身死,杨墨香、戴琼英自刎身死。
这些更多的或许是受到道德的支配。
他在开篇也说道“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
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他宣扬女性意识,却又让女性跟随男性的道德价值去选择,女性殉情,这些也是一个思想矛盾的体现。
四、一部才情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镜花缘“以小说见才学者”,属“博物多识之作”。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73 页小说前一部分写唐傲游历海外的见闻,作者将《山海经》中所记得一些过渡进行自己的艺术加工,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跃然纸上的真是过度,在赋予他们新的寓意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