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血色浪漫》赏析
《血色浪漫》观后感

《血色浪漫》观后感幽默精彩的台词,才貌双全的明星,活泼严肃的军旅生活……使得由梁都编剧、刘烨与孙俪主演的《血色浪漫》成为时下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之一。
但我个人认为,真正打动人心、引人深思的却是主人公钟跃民所信奉的“在路上”的人生观。
这三个字貌似简单,实是字字千均,意蕴深远。
中国文化一直视哲学为生命的学问。
从哲学的思维来解读“在路上”,我们就会觉察到人生观不仅是对人生真理的认识与体会,而且是芸芸众生的人生困惑的解毒剂,甚至是享有盛名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
人生的话题很大,也很繁重,但它又是实实在在地蕴藏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生活是人生所有意义与价值的源泉。
离开了现实生活,“人生”就只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毫无意义。
正如黑格尔所说“真实的或者具体的通常就是个别”人生也只能由具体的人的言行举止来表征。
“自然世界”才能成为“人的世界”人的言行举止才被给予了意义与价值。
如是,我们才觉得世界是可亲可爱的,人生是“活泼泼的”。
这正是剧中的主人公钟跃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并体味与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之因所在。
“在路上”意指人生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制造的过程,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流”。
人生的每一个成就都宛如一朵稍众即逝的浪花,人士更多的精彩永远存在于下一次可能之中。
唯有通过这种不断地“虚无化”,充分地享受人生的过程,才能实现萨特所说的“存在”,钟跃民达到了这种境地。
而我们大家都免不了俗气,总是把过程与结果分割开来,把结果当作目的,视过程为痛苦,“学海无崖苦做舟”就是明证。
这种“二分法”不仅造成了对真实性命的误解,由于性命本来就是帕格森式的“绵延”,更有甚者,是助长了欲望的旺盛、功利心的增强。
当欲望未实现之时,我们感到苦楚、沮丧,实现了又觉得惆怅、空虚,人就像摆钟一样在苦楚与空虚之间来回摆动,人生之哀莫过如此。
事实上,人生有且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不管圣君贤相,还是凡夫俗子——都殊途同归地趋向死亡。
很多哲人都曾经说过,只有研究了死亡的思想才具有深刻性,才是真正的思想。
我眼中的《血色浪漫》Microsoft Word 文档

我的脑子里已经记不得是在高一还是高二期间,我偶然观看到一部有关青春与人生的题材的电视剧---《血色浪漫》。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时,我以为是讲成人之间那些庸俗的,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可后来一看,立刻让那个年纪的我喜欢上了。
因为我特别喜欢五六十年代那一时期的电视剧,感觉那时期的电视画面纯情,演员个个都很真实,因为我没经历那个岁月,所以对那个动荡的年代充满了好奇心。
其实我知道我更喜欢那个时代,那些个与我同龄的人的生活方式,说话更直接,高兴了就玩,不高兴了就拿板砖拍人的血性。
看着钟跃民那一副谁都惹不起的顽主样,让十五六岁的我甚是羡慕,感觉那才是青春,一成不变,老实过活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也想去那个年代,去经历和他们相似的风雨、血情、甚至无奈,也好让自己的青春像钟跃民一样丰满:打过群架,无耻的追求女孩,上山下乡,放过羊,要过饭,当过兵,买过煎饼,当过老板,,,,他那种在路上的生活态度着实让我去羡慕。
那是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留给年少的我的是充满血性,充满北京腔调的脏话的一部青春乐曲。
再后来,到了大学,那是我最喜欢玩文字游戏的时期,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再一次观看了这部电影,这次它吸引我的不再是北京各顽主之间那种血脉喷张的查架,动刀子见血的拔份儿,而是它里面的艺术。
光电视开头时钟跃民的那段开场白就足以把我吸引:再一昏黄的镜头里,黑白的北京天安门的图像中,钟跃民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便响起了:假如把人生比作炼钢的话,我们这一代人的熔炼过程就相当的复杂,曲折,艰难。
因此这代人应该是特种钢,现在大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阶层,我们刚接触社会的时间是1968年,那是个风风雨雨的时代,我们这批人被别人称为`老三届`,,,这一个富有纪实的开场就让那时的我感觉到了美,甚至是享受。
不过让我的情感得到升华的是钟跃民,周晓白他们在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那段。
当钟跃民在悠扬,忧伤的旋律中说出内心的感受时,那一刻我仿佛也看到了:俄罗斯风光的大背景,辽阔无垠的草原,绮丽的外高加索风光,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圆顶的东正教堂,耳畔似乎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一个幽静的湖泊,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秋风轻轻的掠过,白桦林飒飒作响,,,我们的小船静静地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只有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而让我感到满心伤痛的是钟跃民,放羊老汉,秦岭他们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唱信天游的时候,再那高亢,粗旷,野性,露骨的信天游中,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一刻我的心竟然如此放空,清灵,仿佛整个世界都游荡在那信天游里,,,那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视剧,顽主之间的血性打杀已吸引不了我,抓住我的心的是里面的艺术浪漫,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作家都梁为什么叫它《血色浪漫》了。
血色浪漫观后感

血色浪漫最近在看一个电视剧——《血色浪漫》,那是在1968年那样一个不算太平的年代。
在北京这样一个政治极度敏感的城市,一群“大院”里的不良少年在路上搭讪女孩儿展开了这个故事的发生。
男主角钟跃民和女主角周晓白、秦岭、高玥的故事。
他们这群人习惯上被称为“老三届”,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上山下乡、当兵服役、退役工作做着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
只有这些并没有什么可说的,至于剧情也不算太过出色。
我只是由衷的佩服戏中男主角钟跃民的生活追求,钟跃民干部子弟用现在的话说那是“军二代”父亲是部级官员。
钟跃民平时嘻嘻哈哈、没个正经,但是冷静下来的时候连最好的朋友都会觉得吃惊。
钟跃民的生活应该算是相当丰富了,1968年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的原因没有了当兵入伍的资格。
他和朋友一块儿下乡插队到陕北,一个穷乡僻壤鸟不拉屎的地方。
由于当地贫穷他们要过饭,用裤子跟老乡换东西吃。
一年后凭借关系当兵入伍,在部队也是出类拔萃。
十多年升至营长,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厌烦。
毅然决然的选择退伍,退伍后没有合适工作摆地摊卖煎饼。
因无照经营被迫停止,继而进入国企整天香车美女。
又因为帮助朋友拆借公司资产被骗而进过监狱,出狱后开了一家餐厅。
在餐厅越来越好之际他选择了离开,孤身一人去到西部加入了保护藏羚羊的队伍。
这就是在他四十岁之前的全部经历,不管是挨饿要饭还是香车美女他都过出了自己的个性。
不管是什么生活都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步骤,他并不在乎结果是什么。
他要的是过程,他追求的也是哪一种在路上的快感。
在路上说起来是那么让人羡慕,而且充满了诱惑力。
但是真正给你你的人生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我们都羡慕钟跃民的为人处世。
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体会一个在路上人的内心痛苦!人都是这样很容易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而不去在意人家为了这光鲜亮丽所付出的代价。
灵魂的漂泊是最难做到的,而在灵魂漂泊的时候身体还能跟随灵魂那就更难了;然而钟跃民就做到了。
他不会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太久,也就是说只要他体验过一种生活方式之后就会马上换另一种。
电视剧《血色浪漫》赏析

电视剧《血色浪漫》赏析《电视剧〈血色浪漫〉赏析》《血色浪漫》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电视剧,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特殊年代里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岁月与人生轨迹。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这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现实意义。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层次,他们各自怀揣着梦想和追求,在时代的洪流中跌宕起伏。
男主角钟跃民是一个极具魅力和个性的人物。
他聪明、机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他不愿意被常规和束缚所限制,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刺激和挑战。
这种不安分的性格既让他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挫折和磨难。
但正是这种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让观众为他的命运牵肠挂肚。
钟跃民的爱情经历也是剧中的一大看点。
他与周晓白、秦岭、高玥等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细腻而真实。
周晓白对他的执着和深情,秦岭的神秘与独立,高玥的理解和支持,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钟跃民在感情世界中的矛盾与挣扎。
他对待爱情的态度,既有着浪漫的追求,又有着现实的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除了钟跃民,剧中的其他人物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郑桐,他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对理想的坚持;袁军,他的豪爽与义气;李奎勇,他在生活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又感人的群像画卷。
在剧情方面,《血色浪漫》巧妙地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结合。
从插队下乡到参军入伍,从回城就业到下海经商,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观众在跟随主角们经历人生起伏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这部剧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出色的导演手法和精湛的表演。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那个时代的场景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是为角色注入了灵魂,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此外,剧中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歌曲,不仅能够唤起观众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还能够更好地烘托剧情的氛围,增强情感的表达。
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中有关周晓白家和钟跃民家消费行为,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血色浪漫》整部片中祖祖辈辈生活在高低不平的贫脊地带,被动地接受生命来时无法拒绝,去时不留痕迹的安排。
这些生活在为了生命的衍续,不得不顽强挣扎在天与地夹缝中的人们。
对天,对地,对他们只能奔马般极目远眺的目光所见的所有人生诠释,就是热辣辣的婆姨和暖火火的窑洞中一顿饱餐。
他们的简单如此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没有任何附加色地赤裸裸牵动人灵魂。
在饥饿的岁月中,他们把生命中无法突围而出的热情,肆意地渲泄给黄凉的原野听,渲泄给四散游荡的羊群听。
并生生代代延续着这种热情,哪怕在死前一分钟,他们仍旧要带着微笑热辣辣地唱。
拿起羊铲撵赶羊群的岁月,他们生命的全然厚重汇集着滚过舌尖倾泄在唇外、覆压在苍穹之下。
没有民歌的关中人,不是真正的关中人。
他们的信天游中混合着对上苍的呐喊和挑衅!钟跃民——1948年-1950年左右生人,过去时空大抵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考工作本第一集最后一场宁伟的台词,但从台词感觉上应稍微大些)。
属于这个时期里经历丰富的一群人,混过街刷过夜插过队当过兵进过炮局,人义气,有一群朋友,泰岳饭店的老板。
育英学校六八的。
(但是绝对不到20岁——周晓白他妈说的。
)钟跃民是个典型的浪子,他有着无拘无束,浪荡不羁、散漫自由的天性,同时又风趣幽默、善于在逆境中寻找乐趣,他很聪明,虽然年轻时候从不把聪明用在正路,他很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从来都是和血吞下,他很勇猛,可以以不文明对待不文明的方式来解决很多问题,有时候甚至走向极端,用暴力解决;他讲义气,是可以在患难中把一张烧饼掰成两瓣分给朋友的那种人,他对女人多情而又温柔,每个和他经历过的女人都爱他至深,可以为他做任何事。
即使他成长的最重要时期是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那样的身份活却没有成为他人生路上的羁绊,相反,诸如插队、讨饭之类的经历却成为他人生骄傲的一种资本,同时,这种环境也更加造就了他的潇洒和坚毅。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想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想《血色浪漫》是一部以古代江湖为背景的武侠剧,该剧于近期热播。
作为一名观众,让我对剧情、角色和演技有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剧中的剧情构思独特而精彩。
故事以唐晓赢为主线,展现了他从普通人逐渐成长为英雄的过程。
这个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每一集都让人欲罢不能。
从唐晓赢被迫离开家乡、加入江湖到他与敌对势力决战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充满了紧张和刺激。
剧中的情节错综复杂,紧密相连,扣人心弦。
尤其是那些反转和高潮部分,让观众一次次被震撼和惊艳。
其次,剧中的角色形象饱满且立体。
唐晓赢是一个勇敢、聪明、善良的年轻人,他有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他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变化都体现了现实中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选择。
另外,剧中的反派角色也非常精彩。
从演技出众的国丽丽饰演的冷酷女人爱笑仙,到钟楚曦饰演的贵族公子佘寒,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动人的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呈现,剧情更加完善,观众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该剧在演技方面也可圈可点。
男主角马可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诠释了唐晓赢这个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女主角赵靓颖也通过她的精湛演技,成功地将爱笑仙的冷酷和内心的脆弱表现出来。
此外,配角们也不容忽视,他们各自的演技贡献了剧中的精彩细节,使整个剧集更加具有观赏价值。
总结起来,《血色浪漫》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称赞。
剧中的剧情扣人心弦,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演技出众。
这部剧不仅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也给人们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部武侠剧,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友情和爱情的精品。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触动和感动。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血色浪漫》是一部令人着迷的影片,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精湛的视觉效果和华丽的剧情构建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影片以一个神秘而执着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入了浪漫、悲剧、颓废等多重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慨。
影片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画家克莱德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女子塔玛拉之间的爱情故事。
他们相遇于同一个夜晚,注定了他们之间有着不平凡的联系。
克莱德被塔玛拉身上的红色诱惑所吸引,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他决定为她创作一副完美的画作。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塔玛拉的身份和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血色是影片的重要象征符号之一,红色在影片中起到了血液的象征作用。
红色代表热情、激情、欲望和爱情,它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而浪漫则代表了影片中扑朔迷离的氛围,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渴望。
在这个血色浪漫的世界中,人物的情感变得扭曲而奇特,令人着迷。
电影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故事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独特的氛围中。
影片中的每一幕都充满了艺术的感觉,从克莱德的绘画和塔玛拉的身姿动作,到场景的布置和灯光的运用,都展现了导演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尤其是影片中的红色元素,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热情和奢华,增添了一种迷人的魅力。
剧情的推进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通过展示克莱德与塔玛拉之间的交往、争吵和分离,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两个人的感情是如此复杂而又真实,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深入人心。
而在他们的身后,隐藏着更多的秘密和阴谋,这让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引发观众对真相的好奇和追寻。
影片中的角色塔玛拉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女子,她身上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她的美丽和神秘给了克莱德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他愿意为了她做任何事情。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发现塔玛拉身上的红色似乎有着某种诅咒,这给影片增添了悬疑和恐怖的氛围。
克莱德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艺术,陷入了塔玛拉所带来的危险之中。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让人不禁产生了对自己内心的思考。
影片中的人物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血色浪漫观后感

血色浪漫观后感第一篇:人物点评及观后感《血色浪漫》一部时代变迁的红色经典,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北京一些纨绔子弟高中毕业生的命运,其中情感纠结命运多折,钟跃民、周晓白、张海洋、郑桐、袁军、高钥、秦岭、宁伟、李奎勇、吴满囤、叶楚良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个年龄段的成长故事都深入人心。
钟跃民,不甘于平凡的一个人,他适合浪迹天涯孤独终老,虽然结局的时候高钥前去找寻钟跃民,但是否在一起还是未知数。
在感情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他不敢去爱不敢接受别人的爱,他觉得欠周晓白的,欠秦岭的,欠宁伟的,欠高钥的,他不敢去面对。
却要装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油嘴滑舌是他的天性,风趣幽默是他的性格,玩世不恭是他的选择。
但最终的归宿或许还是属于高钥和他共同创造的饭店。
张海洋,一个富有正义感,重友情的人,是个好汉子。
在友情上,为了钟跃民他把感情放到了第二位。
在公事上,为了抓宁伟他把友情放在了第二位。
他对周晓白才是真的爱,也只有张海洋才能带给周晓白幸福。
在他和钟跃民和周晓白的感情纠纷中,他始终在坚持,在等待,就像周晓白坚持爱着等着钟跃民一样,不过到最后,张海洋还是胜利了,我想他是幸福的。
郑桐,出生书香世家,从一开始就戴着那幅大眼镜,一直到结局也没说换一个。
他的幽默感不次于钟跃民,油嘴滑舌也不知是天生的还是近朱者赤。
插队之后逐渐醒悟,回头是岸开始研究学问,并且最终选择了坚持。
插队对他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因为他捡回来一个好老婆蒋碧云。
袁军,正宗的高干子弟,小时候就从家里偷瓷器往外卖,卖完了买两大桶冰激凌??到最后八成也就他混的最好了,这名字起的也好,袁军袁军——原来是军人。
当兵之后就没脱下过军装,到最后还混到了国外。
他绝对是最幸运的了,从马上要插队去了他老子就被放出来就可以看得出来。
李奎勇,从小就是个穷孩子,讲义气,明知小混蛋前去赴会必死无疑,他还是义无反顾陪小混蛋去着死。
生死关头被钟跃民救了出来并和钟跃民成为了生死之交,他是整部电视剧中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个角色,在乡下回城后开起了出租车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忙碌,但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命运的捉弄,死于癌症??吴满囤,比李奎勇还要穷的穷孩子,张海洋说满囤没到部队之前连包子都没吃过,导致发生了还想把包子邮回家让父母尝尝的笑话,跃民和海洋虽然有时候欺负他,后来三人还是成了好兄弟,满囤连走正步都走不好,但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神最终提干留在了部队,在云南的一次生死任务中为了阻止张海洋前去排雷第一次出手并打晕张海洋,排雷过程中遇到毒蛇为了救身边的战友满囤不幸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血色浪漫》赏析
鹿媛媛财经新闻 2009060102018
电视剧《血色浪漫》是一部国产的爱情伦理片。
浪漫的人生,怒放的爱情,是这部电视剧要表达的两个关键部分。
以钟跃民为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叛逆,他们“拔份儿”,他们游戏着伤害着别人同时又伤害着自己……在那个突兀的年代,一代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时代留给他们的,是磨难,是坎坷,同时也是不为人知的精彩。
他们插队,他们参军,他们要饭,他们流浪,不论出现在什么地点,钟跃民以及他的兄弟们都将生命绚烂到极点。
在青春年华,他们为了自己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在各自的轨道上奋斗着。
这部剧的一大看点就是它的对白。
作为观众,我在看《血色浪漫》时,不舍得错过每一句话,这比起那种去了趟洗手间回来接着看毫不受影响的影视剧来说,确有过人之处。
恰如写诗,每一字都不能轻易落笔,影视剧也一样,任何一句对白都应很好地担负起表达剧情、烘托人物性格、凸显主题的责任。
该剧无数的对白,简练、精彩、机警、幽默,富于逻辑性、哲理性,话题涉及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诱人咀嚼。
譬如在秦岭所居的别墅里,钟跃民、秦岭、叶楚良发生冲突,钟跃民离去后,秦岭与叶楚良间的那场对话,一个“包二奶”的尴尬话题却谈出了具有逻辑性的一种深度,让读者窥见了秦岭的缜密思考;譬如秦岭约见周小白那场戏,两个同时钟情于钟跃民的女人的对话简洁、明快、机智、深刻,富辞令味道,既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又折射出相当深的哲理;譬如周小白在煎饼摊上与高玥的那场单独对话,其气氛、其节奏、其简练、其精到,堪称妙语经典。
《血色浪漫》之所以深受广大观众喜欢,还得益于人物性格的大胆刻画与塑造。
一部电视剧,如果不能让剧中人物立体化,那就意味着它还没有登上戏剧创作的第一层台阶。
常见一些影视剧,刻意模拟真实生活,导致人物没有所谓的性格。
人物性格模糊不清,则电视剧给人的感觉便是平庸、沉闷,枯燥的。
《血色浪漫》对人物性格进行了大胆画,为追求人物性格鲜明的效果不惜以如剧名所示的浪漫手法对人物加以勾勒,使人物立了起来、活了起来。
譬如宁伟的“杀气”,譬如钟岳民的“不羁”,譬如周晓白、秦岭、高玥的同样是一往情深却性情各异等等,无不鲜活灵动、栩栩如生。
是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如此单纯,但综
观一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无不具有相对单纯而强烈的性格,因此才被读者接受,喜爱。
在这些人物中,我需要把钟跃民单独拿出来,虽然他不是一般电视剧要刻意表彰的优秀的完美主人公形象,但他身上总有些令人心灵为之震撼的东西。
他有着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价值理想。
在他看来,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他那张扬的个性注定了他一生中大起大落的命运,当过小流氓,作为知青下过乡,街头讨过饭,做过高级军官,卖过煎饼,当过大公司的经理,直到最后做饭店老板成为个体户,扮演过众多角色的他一直有一种“在路上”的感觉。
在爱情方面,他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体现的尤为明显,他希冀爱情,但总不会考虑结果。
他不想结婚生子过常人的生活,注定他不会给女人安全感。
他心里明白,自己属于终生流浪的那种人,过一天算一天,暂不说这种人生态度是否可取,但我不得不佩服他这种明确而鲜明的人生态度。
情感于他是起不了大作用的,他的理智驾驭情感的能力远远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力。
他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虽显得自私,但实质也是一种明智的择决。
即使剧中三个女人对他一往情深,他也没有因此而动摇自己的爱情观。
正如他那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他绝不会被爱情所束缚,依旧我行我素,保持着独立、自由的思想。
不得不说的是,他骨子里还有几分叛逆精神,敢闯敢干是他的特色。
他不愿做好孩子,更不满足于那些一出生就被父母规划好人生路线的做法,他想走自己的路,独立不羁。
正是那种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他不愿接受部队的优厚待遇,甚至不要分配的工作,却去当当时人们认为可耻的个体户,那种前瞻式的眼光令人心生佩服。
然而,我最欣赏的当然还是他身上那种好似与生俱来的哥们义气,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壮气概。
于朋友,他只讲义气,不讲原则,为了朋友,他可以去死,可以付出一切。
朋友的离世是他发自内心的痛苦,于是他自觉的担负起照顾朋友老幼的重任,这种江湖义气简直令人称快。
这个人物形象如此复杂,犹如一本回味无穷的故事书,适合,每一个观众来慢慢品味。
该剧也有不足之处,算是白璧微瑕。
一是对话用语的雷同重复,有欠雕琢。
譬如剧中几个女子多次用了“男人自我感觉良好”,一用则可,再用粗心,况乎多用?又如宁伟与谁学得射击、散打本领之事,连长、大哥称呼之事,多次重复,颇嫌粗糙。
二是钟岳民一群哥们全剧多次相聚,每每表现他们的诙谐、贫嘴,有
时却显现苍白无力,与主题游离,这也是有欠修饰雕琢的表征。
三是该剧的全剧主题,这本是一个作者不可能逾越的问题,但该剧尽管好看,主题却有些模糊。
它对文革以来历历重大事件虽未直面评说,却也多有涉及。
但作者想要通过这部剧要来说明什么,却有一点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