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气血同补效果最好

气血同补效果最好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11期朱娜“女子以血为用,男子以气为用”,虽然,男女养生侧重不同,但气血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若要补血必要补气,补气的同时也要补血。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未病咨询中心主任赵继红说,女性要经历月经、怀孕、生产,相对男性来说耗血较多,故女子养生要以养血、补血为主。
“男”字从字面上来看,由“田”字和“力”字构成,由此可看出男子出力气较多。
同时,肾气盛衰决定男子一生的生长壮老。
因此,男子养生要以补气为主。
这是针对大多数女性和男性来说,其中当然也有例外,女性也会出现气虚、阳虚的症状,男子也会出现血虚的症状。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不足时,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受影响。
血在人体内运行,将养分输送到各个脏器,需要气来帮助。
气和血二者相互依存,是密不可分的。
补血必要补气,补气也要补血。
临床应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如果是血虚严重,就以补血为主、补气为辅;反之,气虚严重,则以补气为主、补血为辅。
通常来说,女子到了35岁以后,会出现血虚、肝郁的情况,可以吃一些大枣、枸杞、西洋参等保健品,进行气血同补,能达到较好效果。
男子到40岁以后,会出现阴气自半、肾气衰减,吃些枸杞、山药、羊肉、芡实等,可以达到补肾的效果。
在补肾气的同时,也要注意作息规律,切勿熬夜伤神,否则吃再多的补品也无济于事。
补气血时也要注意健脾,脾在机体内主运化,吃进去的各种食物如果不能很好地运化,也是事倍功半。
当然,若感觉自己血虚、气虚较严重,不要随便进补,先找医生确诊再有针对性地进补。
(摘自《洛阳晚报》)。
中医妇科教程3

肝与妇科疾病“肝为女子先天”的说法出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先天”,是指人身生命之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就脏腑生理功能而言,肾藏精,主生殖,与人的生、老、病、死关系极为密切,故中医有“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
妇女之所以有“肝为先天”之说,是强调肝脏在妇女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性。
1 肝与妇女生理“肝为女子先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肝经的循行路线为“循股阴, 入毛中, 过阴器, 抵小腹……布胸肋,循咽喉之后”。
可见, 肝的经脉循行于人体的阴器、胞宫及乳房,从而决定了肝对女性生理病理有直接影响。
②肝的生理功能。
肝藏血, 主疏泄。
王冰云:“肝藏血, 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主血海故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肝。
” “眼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以上说明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对女子则体现在月经的来潮。
冲、任二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肝藏之血的滋养, 气血正常运行有赖于肝之疏泄功能的调达。
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在调畅气机, 调畅情志, 从而促进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及脾胃的运化功能。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说“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 人之病, 未有其不先伤其气血者”。
妇人以血为本, 而血的生成、统摄与运行, 有赖于气的生化与调节, 气又必须依靠血的滋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故肝血充足, 肝气调达, 任通冲盛,月水按时来潮,经量得以维持。
③女性性格特征。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以其数脱血也”;《知医必读·论肝气》曰:“五脏之病, 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故女性最易受情志影响, 致使体内气机失调, 肝失疏泄。
女子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脏在调畅全身气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在妇女为先天,藏血而主生发。
丹溪论妇人病

丹溪论妇人月经病摘要: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湿热相火论,重视滋阴降火,创立滋阴派而闻名于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丹溪,了解他在妇人月经病方面的造诣,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财富正还需要我们去发掘。
走进古书,走进丹溪。
关键字:丹溪妇人月经病一、妇人生理与月经由来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男子与女子基本相同,但妇人有行经、妊娠、分娩、产褥、授乳等有异于男子的特有生理活动,因此在病理方面则有经、带、胎、产等相关疾病。
丹溪在妇科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立足于阳有余阴不足和相火论等基本理论,重视正气,重视气血,因此在《格致余论》中关于妇科的文章即有10余篇,这无疑是对中医妇科的一大贡献。
中医学强调“天人相一”理论,古代医家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与日月运行、四季变化极其相关,因此在对月经的认识,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
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
”以及张景岳所说“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
”他们两人均采用取象比类法概括了月经的特性论述了妇女月经命名的由来。
阴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妇人一生中有着独特的生理活动,但都以耗损阴血为前提,如经水之来潮。
月经病即妇女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月经的量、色、质、味的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等的一类疾病。
同时丹溪也曾提及妇人多郁,如“妇人性执而见鄙,嗜欲加倍,脏腑厥阴之火,无日不起”来说明妇人性格怪异和饮食方面的不加节制均可导致肝火内生。
但妇人之多郁,与其阴常不足密切相关。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肝阴血常不足,则不能濡养肝木,肝气拂逆极易致郁,进一步郁而化火,使经色紫红、量时多时少,小腹胀痛,而胀甚于痛,周期先后不定。
因此在妇科疾病的预防方面,《医学入门》提出:“妇人性行和者,经调易行;性行妒者,月事不匀。
血证论

<篇名>血证论书名:血证论作者:唐容川朝代:清年份:公元1884年<目录><篇名>自序属性:先君子体羸善病。
故海早岁即习方书。
有恙辄调治之。
癸酉六月。
骤得吐血。
继复转为下血。
查照各书。
施治罔效。
延请名宿。
仍无确见。
大约用调停之药。
以俟病衰而已。
因此遍览方书。
每于血证。
尝三致意。
时里中人甚诩乡先辈杨西山先生所着失血大法。
得血证不传之秘。
门下钞存。
私为鸿宝。
吾以先君病。
故多方购求。
仅得一览。
而其书议论方药。
究亦未能精详。
以之治病。
卒鲜成效。
乃废然自返。
寝馈于内经仲景之书。
触类旁通。
豁然心有所得。
而悟其言外之旨。
用治血证。
十愈七八。
今先君既逝。
而荆妻冯氏又得血疾。
亲制方剂。
竟获安全。
慨然曰。
大丈夫不能立功名于天下。
苟有一材一艺。
稍足补救于当时。
而又吝不忍传。
陋哉。
爰将失血之证。
精微奥义。
一一发明。
或伸古人所欲言。
或补前贤所未备。
务求理足方效。
不为影响之谈。
书成自顾。
而转憾悟道不早。
不能延吾父之寿也。
然犹幸此书之或可以救天下后世也。
\x光绪十年甲申重九后一日容川唐宗海自序\x<目录><篇名>凡例属性:一、血证自古绝少名论。
故是书条分缕析。
务求精详。
间有烦文冗字。
意取明显。
故不删削。
一、时贤论及血证。
率多影响。
是书独从内难仲景探源而出。
发挥尽致。
实补唐以下医书之所不逮。
故除引经之外。
余无采录。
亦间有一二暗合者。
皆系偶同。
并非掠美。
识者鉴之。
一、是书分别门类。
眉目极清。
即不知医者。
临时查阅。
无不了然。
最便世用之书。
一、是书议论多由心得。
然其发明处。
要皆实事实理。
有凭有验。
或从古圣引伸。
或从西法参得。
信而有征之说也。
并非杜撰可比。
一、是书单为血证说法。
与杂证不同。
幸勿执彼例此。
亦幸勿以此议彼。
<目录>卷一<篇名>阴阳水火气血论属性:人之一身。
不外阴阳。
而阴阳二字。
即是水火。
水火二字。
即是气血。
水即化气。
火即化血。
何以言水即化气哉。
“女子以血为本”之“本”的涵义

身, 提高生命质量有着极现实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协 调 的 前提 下 , “ 女 体 质 异 同论 ” 础 上 , 为 强 调 “ 在 男 基 更 女 子 以血 为 本 ” 本 者 , 之 根 也 。然女 子 以血 为 本 , 之 涵 义 。 树 本
补血等调血大法理所应 当是治疗女子系统疾病中最基本且
又 最 重 要 的 治疗 大 法 。 3 方 。 妇 人 以血 为本 , 此本 者 乃 调 血 之 方 。
4 药 。 妇人 以血 为 本 。 本 者 乃 补 血活 血 之 药 。 此 妇人 以血 为 本 , 以血 为 用 , 血 药 在 妇 科疾 病 中 的应 用 治 尤 为 必要 的 。 语 有 言 : 妇 人 , 当 归 。 俗 十 九 当归 乃 活 血养 血 之 品 , 血 之 圣 药 , 人 又 以血 为 本 , 归 则 当 之 无 愧 为 妇 科 治 妇 当
唐代王焘在 《 台秘要 》 女属阴 , 外 言“ 得气 多郁 ” “ ,男属 阳, 得气易散” 男子为重阳之体 , 。 阳气 充盛 , 体质强壮 , 性格 外 向, 情绪相对稳定 , 即便是气郁 亦易疏散 ; 女子重阴之体 , 血属阴 , 易凝滞 , 体质较男子虚弱 , 精血易亏 , 因而其性格 多 偏于 内向, 情绪易于波动 , 气易郁结而不易疏散。这些性格
女子以血为本 , 本之涵义竞为何?古代医家在女子疾病之辨证论治中理 、 、 、 的特点均为“ 的涵 义作 了很确切的解释 。 法 方 药 本”
【 关键 词 】 本 ; 以血为本
中医对于人体疾病认识 的特别优势在于能够把握不 同 体质的特殊性 ,并据此将 中医学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 四 大要素理 、 、 、 法 方 药合理的运用于 临床 。体质特殊性是 以 “ 阴阳质性” 为基 , 气血多少” 主论 。 以“ 为 古代 医家认为气血
基于《内经》从肾论治妇科疾病

基于《内经》从肾论治妇科疾病赵霞;褚青康【摘要】妇科疾病主要为经、带、胎、产、杂病,故以《内经》为依托,分别从肾与女性生理特点、妇科疾病发展因果关系出发,结合临床阐述从肾论治妇科疾病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以供临床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7【总页数】3页(P876-877,908)【关键词】内经;从肾论治;妇科疾病【作者】赵霞;褚青康【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妇科疾病总结起来包括经、带、胎、产、杂病等5个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但从中医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角度出发,很多疾病不难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成熟,其发展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这里面早就有了关于妇人生理病理的指南性论述,为后世辨治妇科疾病指明了方向。
诸多论述当中,以肾与妇人生理病理的关系最为密切,阐释得也最多,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以这些经典理论为依据,谈一谈从肾论治妇科疾病。
1 从肾解释女性生理特点1.1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女性生长发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以上论述可知,肾气充实、天癸按时而至是女性生长发育、月经来潮、孕育子女的先决条件,揭示了肾与女性生理功能的密切相关性。
癸者,五行属水,天癸即先天之水,中医学认为天癸即先天之精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又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由此可见,先天之精气藏于肾,不满而不能泄。
只有肾气充实,天癸得以储存,及至所需,便可应时而发,女子才能齿更发长、月经来潮、孕育子女。
基于心-肾-子宫轴学说调治月经过少

正常经量的1/2 或少于 20 mL,或行经时间不足 2 d, 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夏桂成教授创新性地提
甚或点滴即净。本病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 出心-肾-子宫轴对月经调控起主要作用。 量过少”[1]。随着女性工作和家庭压力的增大,以及 1.1 脏腑协调,以肾为主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
月经过少的中医调治。
1.3 胞宫接续,心肾一体 胞宫者,奇恒之腑,动静
1 心-肾-子宫轴条畅,经水满盈
相兼,定期藏泻,是经水产生、排出的处所。胞宫与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经络、气 心肾通过胞脉、胞络相连接,形成一体。《素问·评
2021 年总第 53 卷第 7 期 9
学术探讨
热病论》云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奇 病 论》曰 :“胞 络 者 系 于 肾。”陈 士 铎 在《石 室 秘 录》 中将胞宫喻为“心肾接续之关”。心气下通于肾,心 肾水火既济,血脉流畅,月事如常。
心理负担。尽早诊治本病,对维持正常的生殖生理功 问》中记载 :“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
能、保持生育能力、延缓卵巢功能减退有着重要的临 而下。”肾藏精化气生血,《医学正传》云 :“月水全赖 床意义。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多采用激素治疗[4],但存 肾水施化。”肝藏血主疏泄,调节血液,司冲脉血海,
这样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心肾、子宫之间形成纵 向的正负反馈,实现了阴阳平衡的调节。经水的多 寡表象是气血活动的结果,实质是心-肾-子宫轴功 能所主导,心肾既济,精充水足,血海满盈,至期心气 推动胞宫经水下泄。 2 心-肾-子宫轴功能紊乱,经水寡少
虽然子宫排泄经血,但受心肾调控。心-肾-子 宫轴中任何环节失常,都将影响到生殖轴的整体。 心肾失济,胞宫不得满盈而泻。 2.1 经后期阴长不足 一次经行过后,胞宫血海空 虚,有待阴精化生充养,奠定下一周期物质基础。《傅 青主女科》指出“经水出乎肾”,肾水足则月经多,肾 水少则月经少。但经后期的阴长阳消必须建立在心 肾交济的前提下。现代女性社会压力大,有些甚至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出现月经过少后又常恐月经停 闭、卵巢功能衰竭,心肝气郁、心神不宁。《校注妇人 良方》中记载肾肝“二脏皆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 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而从之”。心不静,则肾不实。 心火偏旺,进一步耗损阴精,不利于阴长。 2.2 经间期重阴转阳不利 到了经间期,重阴癸水 有所不足,胞宫排出锦丝状带下量少,持续时间较 短,或情怀不畅,心肝气郁,心气不得下降,致卵子排 出不畅。经间期虽有阴阳转化,但没有达到重阴转 阳水平,阴阳转化不利。 2.3 经前期阳长不足 前人认为“经血”即血,夏教 授提出经血并非皆血,而是含有多种成分。西医学 也从微观发现月经血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 宫颈黏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夏教授认为经 水包括肾阴癸水、水湿、脂膜,此外还有肾阳之气、 天癸中的阳水等所含的微细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 脂膜和癸水。而大量水液湿浊又必须在心肾气、阳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特色和优势在妇科疾病中,虽然只有四字。
即经带胎产。
但这四个字字字如金,字字沉重,字字治起来艰难。
一个简单的经字,也就是月经病,即包含丰富内容,如月经先期,后期,不定期,痛经,崩露,月经期各种不适综合症,闭经等。
今晚我们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谈一下月经病在中医诊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如果大家喜欢这个话题,以后我们可以列为系列,逐一讲解。
即然讲月经病,我们就得首先明白月经产生的机制,同时大家一定要明白月经是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如感冒,着凉,饮食结构改变,居住环境改变,还有心情情绪的波动等,无时不影响着其变化。
这样大家从这两张幻灯片中了解月经的常识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何为月经病呢?关于月经的基本生理常识,大家知道不?初潮,经期,周期,绝经等。
一般初潮为十三四岁,有的较晚到十六岁左右了,有的较早可能在十二三岁;基本上28天为一个周期; 绝经一般在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妇女进入老年期的象征。
我们再列出来详细看一下。
关于经期的基本常识。
我们在了解病理之前也应该先了解生理,这样对比更有利于学习。
(图片4正常月经)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常识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看所谓的月经病,也就是这些正常指数出现变化时,也就可以称之为月经病的。
对了,我们还应再了解一下所谓的周期中的几个时期: 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图片5月经的周期规律)。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月经周期异常,一般最常见者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不定期(图片6月经周期异常)。
我们看完了这些基本的常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医诊疗月经病的几个特色。
妇女的生理特点,“女子以血为主”。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易耗损机体阴血,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气血之间又有“载运”和“统帅”的关系,因而月经的病变,虽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治之当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其终归的目的,仍在调理气血,使之平和。
所以我们在调理月经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气血的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子以血为主,以血为用女人是靠血来养护的,而女性大部分的病都来自血的问题。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所以女性朋友养生去病,最应重视的是肝。
我们只要对影响血,影响肝的各种疾病诱发因素做到心中有数,懂得预防,很多病都不会找上门来。
女性为何以血为用呢?精难道就不重要吗?先天之精对谁都非常重要,女性较男性来说,缺少了许多失精的环节(遗精、射精……),而女性从先天禀赋来说,更容易出现血虚。
因为女性的生理过程中很多工程都是以耗血为主的。
例如月经,成熟女性每个月都会花一大笔钱在这个工程上,每次会流失掉约50毫升的血。
还有白带、怀孕、分娩、哺乳等等工程都是非常耗费气血的。
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要依赖雄厚的气血才能完成。
因此才会有“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养,男子以精为主,以肾为先天”的养生古训。
那如何养血养呢?只要了解了影响血的因素,您自然就知道如何做了。
在生活中影响血的因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若把血比作在银行的储蓄,那资金的收支平衡和流通渠道则是影响储蓄和使用的关键因素。
若是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到资金的储备或流通,女性独有的病就容易表现出来。
例如月经,银行存款不够或根本没钱给,于是就出现了月经后延迟,经量少,甚至闭经。
若是现在需要钱,可银行不开门,ATM机器又不能拿钱,导致资金获得障碍,则出现痛经、月经有淤血块。
若是银行帐户被冻结了,有钱拿不到,那也会出现闭经、月经来的不畅、痛经。
一、收支平衡人体里每天都在支出和存入气血。
血的主要收入来源自饮食和睡眠。
饮食是身体营养的来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体再有本领没有均衡的营养供应来提供充足的造血的原料,血也生化无源。
很多造血、养血的大道理吴清忠老师的《人体使用手册》一书中讲的已非常透彻,我在这里只想再阐述一下早睡的必要性。
俗话说“不要错过子时觉”,许多美容养颜的书里,更是把晚上9-10点就睡觉奉为美肤第一法宝。
西方医学认为,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运行规律,晚上9-10点到凌晨5-6点,是身体内排毒的时间,需要安静和熟睡。
毒素排的畅快,皮肤才会好。
而中医则认为,夜卧则血归肝,夜里是养肝、肾,益肺气,补气血的时间。
早睡真的造血吗?当然!还记得之前我们总提到的皮质醇-这个肾上腺的压力激素吗?他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坏孩子。
它真正的作用是保持人们的警醒,它的作息时间很像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从早晨4-5点开始升高,9-10点呈最高,好让人们清醒过来,从而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到中午11-13点,略有所降低,使人们犯困,需要小憩一下,到下午再度升高一点点,最后直线下降,到5-6点钟降到比较低水平,向身体内部宣布白天结束了,夜晚来了,要准备休息了。
到夜里8-9点钟,激素水平降到最低,此时就要跟值夜班的激素交班了。
使人整体进入放松,准备入睡的状态。
人睡着后,按照生物钟,皮质醇下班了,与之平衡的抗压力激素没有它的阻隔,此时该工作了。
这些激素是调控内脏自我修复的,比如晚上21点多,是淋巴清洗排毒的时间,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排毒的时间,脏器里会有大量血液都回去清洗。
此时肝、肾会分泌造血激素来刺激骨髓造血。
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在凌晨四点之前完成的。
以上是人体一天正常的生理活动,皮质醇的升起和降落的规律随着自然界太阳和月亮引起的光线及地球磁场而变化的。
不论你在地球的哪个区域生活,身体内的生物钟都会根据黑夜白昼的变化自行调整到最佳状态。
如果加入了人为的干涉,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不起,不该运动的时候运动。
不用多,只需要几周的时间,我们上述的规律的激素水平的“日出日落”就会乱套,比如熬夜,特别是不规律的熬夜,搞得皮质醇这个太阳经常不能如期起落,长期抑制身体内的月亮来交班,那该属月亮负责的夜间工作都会停滞,错过了工作的时间,今天的血就不洗了,毒就不排了,血就不造了。
如果在自然界(不包括两极),夜里12点太阳(肾阳)还如日当空,白天11-12点月亮(肾阴)还不肯下去。
并且这种状况毫无规律可循,那自然界里万物的生长启不是全乱套了吗?那人体内呢?于是很多人便出现了,到该睡觉的点,可身体里的皮质醇(太阳)还高高的,血受皮质醇地作用,都在经脉里不回肝脏,交感神经很兴奋,根本不能入睡,到白天该工作了,太阳还在山下,不愿升起,哈气连天,工作效率极低。
还有,中医讲究入夜后不宜扰动阳气,按照皮质醇的降低规律,所有运动应该在下午6-7点前完成,如果入夜了,还大幅度的劳动筋骨,做剧烈的健身运动,也是迫使皮质醇无法按时落山,弄得很晚人的交感神经还很兴奋,这就是很多人夜里运动后反倒失眠的原因。
作息不规律,先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
肾伤了,最直接的地受害者就是肝、脾。
肾不养肝,克制不住肝火,肝则开始克脾,同时肝火助长了心火,心火则又克肺,脾在这里面受几路欺负,后天生化则乏源,管气血的先天、后天之本于是都出了问题;熬夜让我们透支血库银行存款,透支肾精、透支肝血,暗耗心血,都是在支出,却很少有收入。
有些人很骄傲的说,我很能熬夜的,也没发觉有何不妥。
这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要根据你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来定。
有的人继承的财产实力雄厚,有的花。
有的人则稍一挥霍就捉襟见肘了。
陈玉琴老师现场报告里治疗的闭经患者,就是因为长期的黑白颠倒,没时间造血,而先天的存款又不够花,于是闭经了,通过早睡,闭经不治而愈。
所以早睡觉成了陈老师治疗疾病的一大法宝。
总之,收入略大于支出,使人有足够的血来应对突发事件,是最理想的生理状态。
过劳或过逸的生活,是导致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过劳,大家都容易理解,《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翻译一下也就是伤肾(肾主骨),伤肝(肝主筋)。
无论是劳心还是劳体,都会使用大量的气血存款。
过度的支出,大于身体恢复的能力,银行的钱就会越来越少了。
过逸呢?《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里有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生活过度的安逸,缺乏活动,会使银行里的钱长期积压,流通困难,发霉变质;身体银行的钱跟现实银行里的钱不同,它不是无休止的多下去就好,而是需要日久弥新,总量需维持够用,但同时又要不断的以新换旧,保持气血的新鲜,这就是新陈代谢。
缺乏体力活动,气血积压,淤滞,脏腑的新陈代谢减慢,功能降低。
过于安逸还容易让人心灵空虚,容易胡思乱想,最后产生情绪而伤身体。
现代都市的白领生活,就是属于过逸,车来车往,整天坐在那里脑力劳动,身体缺乏运动,致使旧血堆积成病。
二、资金流通渠道受阻女性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一是寒,热、湿三种外邪。
二是怒、忧思、惊恐这三种情绪。
这些因素都是阻碍气血正常流通的原因。
虽然中医里讲的外邪不仅这三种,但以此三种邪气最为伤血。
其中“寒”最容易使气血流通的管道冻结,气血都结“冰”了,当然流不动。
“热”则容易使气血过于粘稠,很多血里的水都蒸发了,耗伤阴津。
“湿”会使气血重浊粘滞,最喜欢侵犯人的下体,阻塞气机。
其中,最应重视的当属寒邪。
现代女性,对寒邪已经相当麻木,很多年轻人甚至根本不信寒能导致疾病。
各种时髦的服装,露背的、露膝的、露腰的…….各种刺激味蕾的饮食,从西方引入的“冰镇”文化,还有人们不愿意适应大自然四季的气候变化,整天用空调制造着气候恒定的温室。
多少女性为了美丽冻人,数九寒天的短裙上阵,即使冻得手脚冰冷也在所不惜。
这些寒是外来的。
可还有一些朋友,属于先天之本的问题,所谓“素体虚寒”,脾肾阳虚,寒冷来自于体内。
只有大家注意让自己随时都感觉温暖,不要把身体上那些重要的经络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身体里的气血流通才顺利。
女人天生就感情细腻丰富,对周围的事物比男人敏感的多,怒、忧思、惊恐这三种情绪是女人与生俱来的专利,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女人天生就容易血虚,血虚不但容易产生心悸、心慌、乏力、头晕、头痛等月经相关症状,还易产生负面情绪。
女人血虚,就容易导致体内阴血虚而气有余的局面出现。
气有余便是火,火影响到脏器,便化生为五志(情绪)。
例如许多朋友月经前会乏力,心烦、易怒、容易悲伤,爱哭,易胡思乱想等种种情绪的变化,就是由此而起的。
因此有充足的气血,保持血和气的平衡,是情绪稳定的保障。
怒、忧思、惊恐此三种情绪分属肝、脾、肾这三脏,过度的某种情绪会影响到相应脏器的功能,脏器的功能和气血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左右情绪。
中里巴人老师在《调妇科病应从月经调起》一文中提到肝、脾、肾三脏是女性健康的关键,正是因为这三脏是人体气血之本,也最易受女性独有的情绪影响而得病。
肝、脾、肾这三脏都很重要,但为何独对肝脏如此重视呢?在中医里,肝脏是主疏泄、其性喜条达,这跟西医所讲的,肝脏的解毒功能有关系。
在不同的情绪伤害各自脏腑的时候,身体里会因伤害而产生各种应激的激素。
由这些激素来完成各种伤害身体的功能。
若是肝经通畅,脏器疏泄功能好,就能把这些有害的激素及时消灭掉,以减少或避免它们带给身体的伤害。
但若肝脏郁阻,解毒功能差,那些有害激素就会堆积在身体里排除不掉,扰乱正常机体功能。
比如经常生闷气的女性,很容易出现月经前乳房胀痛或是乳腺增生,其机理就是生气,一方面扰乱肾的内分泌功能,导致使乳腺增生变硬的雌激素相对过剩,同时使乳腺变软收缩的孕激素又少的可怜,雌激素过度刺激了乳房,另一方面,生气阻塞了肝经,使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无法及时将多余的雌激素消灭掉,这也是导致雌激素过度刺激乳房的原因,经常用于治疗乳房胀痛的逍遥丸,经研究,其机理是可以增强肝脏排毒功能,可以把多余的激素尽快消灭掉。
正是由于对肝脏的重视,先前的文章和许多保健书里,对太冲、肝俞、膈俞、章门、京门、三阴交、阳陵泉等等可以调节肝胆的穴位特别重视,另外还有疏肝理气法和敲带脉这些简单的养肝方法,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问题,拿来试试。
造成女性血出问题的因素不仅仅是这些,外伤、先天的禀赋等其它因素也有关系,但以上述最为重要、最为普遍。
作为女人,一定要了解到自身容易血虚的先天特点和容易造成血虚的各种后天条件,从身心调养的各个方面做起,尽自己所能来完成“女子以养血为本”的保健功课,为自己创造一个更自信、更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