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韩国进出口额

合集下载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

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排名我国是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涉及数个行业的数种产品,那么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有哪几个?中国出口哪个国家最多?本文盘点了中国对外贸易十大国家名单,其中有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美国美国是中国主要出口国家之一,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47839581万美元,增长8.6%,2019年对其进出口3.73万亿元。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基本上以代工商品为主,如电脑、玩具、电视、手机、显示器、打印机等,除了联想、大疆等少数自主品牌外,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戴尔、惠普、苹果,以及三星、索尼、博世等第三国的产品,中国的大部分品牌在美国的认知度较低。

日本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14704868万美元,增长5.5%;2019年1-11月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13072415.2万美元,同比下降2.6%。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但同时还有来自美国、越南、泰国、台湾省、意大利等国的竞争。

韩国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第三的为韩国,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10875614万美元,增长8.8%;2019年1-6月对其出口54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1-9月,出口817.1亿美元,增长2.4%。

韩国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

纺织品及原料、家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继续保持优势,但也有来自越南、印尼、日本等国的竞争。

越南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8387669万美元。

2019年1-10月中国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7840084.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

2019年中越进出口总额达1168.7亿美元,这是两国贸易额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对越南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越南市场备受中国企业关注,近年来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设厂掀起热潮。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

在这20年里,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

但与此同时,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

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标签:中韩;贸易逆差;贸易结构1 中韩贸易发展状况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中韩两国地理相邻,交通方便,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

在经济方面,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

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

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

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见表1)。

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2151亿美元,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

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十年中,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2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

自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含欧盟和东盟)。

而截止2011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

中韩贸易发展研究

中韩贸易发展研究

中韩贸易发展研究中韩建交20余年来,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因此,中韩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双方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双边贸易中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中韩贸易关系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在对中韩贸易关系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标签:中韩贸易;贸易结构;贸易逆差;自由贸易区0引言从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签署建交公报至今,中国与韩国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1998年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升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李明博总统首次访华时将中韩关系确立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双边贸易额有望在2015年之前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中韩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所以,分析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研究新时期中韩贸易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提升中韩贸易关系,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韩贸易发展回顾中韩两国1992年8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9月,两国签署《中韩政府贸易协定》,原来通过中国香港的间接贸易大部分转为直接贸易。

1993年中韩进出口总额为82.2亿元,增长率高达62.4%,199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中韩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

1999年情况有所好转,到2001年中韩贸易额达到359.1亿美元,2000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440亿美元。

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一个10年,虽然受到了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一个10年,中韩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从初期的互补型产业间贸易逐步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转变。

韩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电子、电器、化工、钢铁等工业制成品,其中钢铁和金属制品出口比重从1993年最高时的21.8%下降到2000年的9.4%,电子、电器类商品出口比重则从1993年的9.1%增加到2000年的22.9%,机械和汽车类产品出口比重也有大幅下降。

中韩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

中韩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

中韩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自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并实施以来,两国自贸区的建立,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中韩农产品贸易越加频繁,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本文主要从中韩自贸协定(FTA)的发展历程,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带来影响的分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中韩自贸协定;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1 中韩自贸协定(FTA)的发展历程2012年5月开始的中韩自贸区谈判,起初主要是为两国商品贸易往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并在电商、金融等产业方面有更多的深度合作。

在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领导人签署了FTA,给中韩自贸区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中韩FTA所带来的效益开始逐步显现。

到了2015年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开始生效并实施,这时进行了首次降税,对中国税目的6108个产品和韩国税目的1649个产品实现了零关税。

当时目标是要到2035年,能对中国税目92%的产品、韩国税目91%的产品均实现零关税。

在之后的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每年1月1日,都會进行新一轮的降税。

在此期间,对韩国税目的5259个产品关税税率再次降低,中国全部税目92%的产品和韩国全部税目93%的产品都享受到了更加优惠的税率[1],。

截至到2020年,中韩自贸协定已实施五年,作为协定重要内容的农产品贸易,部分农产品关税已完全取消,中韩农产品贸易又将如何发展?2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在中韩自贸协定中,最敏感的就是农产品贸易,韩国国土一半多为山丘,可耕地面积只占韩国国土面积的1/3,再加上韩国的工业比较发达,大部分的劳动力流转到城市工作,从而形成韩国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十分稀缺,导致韩国本地农产品生产成本普遍偏高,在比较优势理论下,作为农业优势大国的中国来说,因为需求的增加,必定会扩大对农产品的出口,国际间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大,在此情况下,这也会给韩国本地的农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迫于国内国民政治的压力,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本地农业和农产品的关税保护政策,5年期限已到,韩国开始对1588个税号项下商品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取消关税,这部分商品约占韩国农产品品类的70%左右[2]。

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韩○潘爱玲 刘娟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一中韩两国地域相邻,经济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战后,双方经贸关系中断30年之久。

但近年来,尤其是两国建交后,中韩经贸合作有了很大发展。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79~1984年是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相互间贸易依存度很低,到198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占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不到1%。

②1985~1989年是中韩经贸关系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直接贸易有了初步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也有了一定发展,1989年双方贸易额为30.55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2536.7万美元。

③1990~1991年是中韩民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阶段。

这一时期,直接贸易发展迅速,在双方贸易中的比重达60%,1991年,双方贸易额达57.65亿美元。

同时韩国对华投资也有了发展,投资金额增至1.41亿美元。

④1992年至今,中韩经贸关系进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两国政府间还签定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委会及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等,使双方经贸关系飞速发展。

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韩经贸合作日益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其一是贸易额增长迅速,1979年双边贸易额仅1900万美元,1993年达108亿美元,1996年达190多亿美元,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估计到2000年可达到300亿美元。

其二是贸易方式由间接贸易为主转变为直接贸易为主。

其三是贸易结构互补性强,中国对韩国出口大多是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是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如钢材、汽车、大型电脑及通讯器材等。

2.双向投资方兴未艾。

在双向投资中,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韩国对中国投资则发展较快。

这里着重谈一下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

其一,投资额和投资项目增长较快。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韩国一直将“文化立国”作为重要国策,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贸易的佼佼者。

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卓有成效,但与韩国相比仍有差距。

不论从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底蕴来说,中国与韩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国际竞争力,探究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发展。

一、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一)中韩文化贸易总量规模比较近年来,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我国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尽管文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但我国仍未摆脱贸易逆差的问题。

中国主要出口文化产品有三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版权类产品。

三类产品中,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贸易逆差额最大,达到25703万美元。

确立“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后,韩国从多方面推进文化贸易。

2016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规模扩增至62亿美元。

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同比增长11.1%,出版、广电、游戏等产业出口都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二)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结构比较1.中韩影视产业贸易比较分析一路飘红是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的关键词。

2017年全国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53.8%,占据了票房过亿电影的半壁江山。

但在电视节目方面,2014年至2016年电视节目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韩国影视产业可谓是韩国文化贸易的“顶梁柱”。

韩国电影和韩剧更是风靡亚洲,在海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2015年韩国电影票房收入17153亿韩元,本土电影基本与国外电影“平分秋色”。

韩剧是“韩流”的代表,韩国主要的电视公司以及中小型电视公司都倡导精品化、国际化的韩剧制作路线。

[1]2.中韩音像产业贸易比较较2015相比,2016年中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共出口数量下降1.96%,金额增长26.85%;进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数量下降6.98%,金额增长6.82%,贸易逆差额达22633.72万美元,巨大的逆差阻碍了中国音像贸易的发展。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再测算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再测算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再测算刘淑兰【摘要】自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额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20多年间增长了40余倍.在高增长的背后,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又如何呢?基于此,本文测算了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以衡量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当前中韩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且逐年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而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呈缓慢增长态势.【期刊名称】《河北企业》【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Aquino指数;MIIT指数【作者】刘淑兰【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7;F224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不断升级。

在经贸关系不断升级的推动下,中韩双边贸易额也呈现井喷式增长。

中韩进出口额整体保持了不断上升的趋势,由1992年的67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760亿美元,20多年间增长了40余倍。

伴随中韩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1992年,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额为2.18亿美元,仅占进出口总额的4%,而2015年扩大至730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26%。

中韩贸易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贸易结构方面,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

对于这一现象,韩国韩南大学的李准晔副教授和金洪起教授在《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发表了在中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研究《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该文使用GL指数、修正的GL指数、Aquino指数等指标对1990—2000年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但这种产业内贸易主要以价格和质量都存在显著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处于相对劣势的分工地位。

随后,一些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类似的测算和研究。

李恩娇(2013)和李盾(2007)测算的中韩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李季(2010)测算的中韩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等,都得到了与李准晔和金洪起(2002)相近的结论。

2025-2031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分析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分析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分析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2024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动力加快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为完成全年外贸稳中提质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比2024年增长3.4%。

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25.4%。

2024年1-9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8%;进口10.41万亿元,下降0.6%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分析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目录: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定义及发展环境分析1.1对外贸易行业定义1.1.1对外贸易行业定义和分类(1)对外贸易定义及分类(2)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区别1.1.2对外贸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2)贸易依存度分析1.2对外贸易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2.1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分析(1)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3)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1.2.2中国经济贸易形势分析(1)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发展现状(3)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发展趋势1.3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环境分析1.3.1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分析(1)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建立(2)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3)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方向1.3.2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政策法规解读(1)关税政策解读(2)贸管新政解读1.3.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1)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2)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3)中国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1.4国别贸易投资环境分析1.4.1欧盟投资环境分析(1)欧盟贸易管理体制(2)欧盟贸易壁垒(3)欧盟投资壁垒1.4.2美国投资环境分析(1)美国贸易管理体制(2)美国贸易壁垒(3)美国投资壁垒1.4.3日本投资环境分析(1)日本贸易管理体制(2)日本贸易壁垒(3)日本投资壁垒1.4.4韩国投资环境分析(1)韩国贸易管理体制(2)韩国贸易投资壁垒1.5国际商品市场走势分析1.5.1国际商品市场回顾1.5.2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因素(1)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商品价格持续承压(2)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供给端不确定性增加(3)各国推出救市政策,有助于提振大宗商品市场1.5.3主要商品市场前景预测第2章: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2.1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概况2.2中国进出口情况分析2.2.1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2.2.2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1)出口贸易方式(2)进口贸易方式2.2.3中国进出口国别(地区)(1)进出口国别和地区(2)出口国别和地区(3)进口国别(地区)2.3中国服务贸易情况分析2.3.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和特点(1)服务进出口总体情况(2)服务贸易结构(3)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4)服务外包业务2.3.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1)中国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中国成为数字服务贸易的先行者(3)服务贸易推动“一带一路”发展与合作2.3.3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展望(1)外部环境凸显复杂性与不确定性(2)服务贸易转型发展进入关键阶段(3)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2.4国别/地区货物贸易及双边贸易情况分析2.4.1欧盟货物贸易及中欧双边贸易情况分析(1)欧盟货物贸易情况(2)中欧双边贸易情况2.4.2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情况分析(1)美国货物贸易情况(2)中美双边贸易情况2.4.3日本货物贸易及中日双边贸易情况分析(1)日本货物贸易情况(2)中日双边贸易情况2.4.4中国香港货物贸易及两地贸易情况分析(1)中国香港货物贸易情况(2)两地双边贸易情况2.4.5韩国货物贸易及中韩双边贸易情况分析(1)韩国货物贸易情况(2)中韩双边贸易情况2.5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预测2.5.1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发展分析(1)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状况(2)加入WTO后中国进出口业务的变化(3)加入WTO后中国的机遇与挑战2.5.2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1)国际环境(2)国内环境2.5.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预测(1)世界经济增长保持低速扩张(2)外贸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3)展望2024年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行业细分市场诊断及分析3.1中国进出口商品总体情况3.1.1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1)出口商品结构(2)进口商品结构3.1.2进出口商品预警情况3.2中国机电产品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2.1机电产品定义3.2.2机电产品进出口政策3.2.3机电产品进出口情况3.2.4机电产品国内外需求分析(1)进出口国别(2)进出口商品3.2.5机电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机电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2)机电产品外贸市场对策3.2.6机电产品进出口趋势分析3.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3.1高新技术产品定义3.3.2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政策3.3.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3.3.4高新技术产品国内外需求分析3.3.5高新技术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3.6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趋势分析3.4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4.1纺织服装产品定义3.4.2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政策3.4.3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情况3.4.4纺织服装产品国内外需求分析(1)疫情是影响2024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最主要的因素(2)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对外援助纺织服装类防疫物资(3)东盟实现增长(4)传统大宗商品对主力市场出口全面下降,日本率先恢复服装多元化地区采购(5)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口罩等防疫物资拉动纺织品出口规模超过服装(6)重点地方出口呈明显差异,北京、湖北增幅持续领先(7)大宗商品进口持续下降(8)棉花进口下降超两成,内外棉价“倒挂”3.4.5纺织服装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纺织服装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2)纺织服装产品外贸市场对策3.4.6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趋势分析3.5中国农产品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5.1农产品定义3.5.2农产品进出口政策3.5.3农产品进出口情况3.5.4农产品国内外需求分析(1)区域分布分析(2)产品种类分布分析3.5.5农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农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2)农产品外贸市场对策3.5.6农产品进出口趋势分析3.6中国矿产品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6.1矿产品定义3.6.2矿产品进出口政策3.6.3矿产品进出口情况3.6.4矿产品国内外需求分析3.6.5矿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矿产品外贸市场存在的问题(2)矿产品外贸市场对策3.6.6矿产品进出口趋势分析3.7中国其他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7.1船舶、汽车零部件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1)船舶外贸市场分析(2)汽车零部件外贸市场分析3.7.2家具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3.7.3玩具外贸市场诊断及分析第4章:中国重点省市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1中国省(区、市)进出口总体情况4.1.1中国各省(区、市)出口总体情况4.1.2中国各省(区、市)进口总体情况4.2北京市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2.1北京市海关概况4.2.2北京市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2.3北京市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主要进口商品(5)主要出口商品4.2.4北京市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北京市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北京市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2.5北京市外贸形势预测4.3上海市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3.1上海市海关概况4.3.2上海市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3.3上海市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主要进口商品(5)主要出口商品4.3.4上海市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上海市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上海市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3.5上海市外贸形势预测4.4天津市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4.1天津市海关概况4.4.2天津市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4.3天津市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4.4天津市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天津市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天津市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4.5天津市外贸形势预测4.5深圳市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5.1深圳市海关概况4.5.2深圳市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5.3深圳市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主要出口商品(5)主要进口商品4.5.4深圳市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深圳市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深圳市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5.5深圳市外贸形势预测4.6广东省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6.1广东省海关概况4.6.2广东省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6.3广东省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主要出口商品(5)主要进口商品4.6.4广东省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广东省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广东省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6.5广东省外贸形势预测4.7浙江省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7.1浙江省海关概况4.7.2浙江省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7.3浙江省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主要出口商品(5)主要进口商品4.7.4浙江省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浙江省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浙江省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7.5浙江省外贸形势预测4.8江苏省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8.1江苏省海关概况4.8.2江苏省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8.3江苏省外贸具体表现(1)贸易国别(2)贸易方式(3)经营单位性质(4)主要出口商品(5)主要进口商品4.8.4江苏省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江苏省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江苏省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8.5江苏省外贸形势预测4.9山东省外贸情况诊断及分析4.9.1山东省海关概况4.9.2山东省外贸总体情况(1)进出口总额(2)在行业中的地位4.9.3山东省外贸具体表现(1)经营单位性质(2)贸易国别(3)贸易方式(4)主要出口商品(5)主要进口商品4.9.4山东省外贸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1)山东省外贸存在的问题诊断(2)山东省外贸发展政策建议4.9.5山东省外贸形势预测第5章:中国领先外贸企业经营情况分析5.1中国外贸企业总体经营情况分析5.1.1中国外贸500强企业进出口状况5.1.2中国民营外贸500强及区域格局5.2中国领先外贸企业经营情况分析5.2.1浙江物产中大元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贸易网络分析(6)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5.2.2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贸易网络分析(7)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5.2.3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贸易网络分析(7)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5.2.4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贸易网络分析(7)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5.2.5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及贸易情况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组织架构分析(5)企业贸易网络分析(6)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5.2.6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贸易网络分析(7)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5.2.7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贸易网络分析(7)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5.2.8中国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贸易网络分析(6)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5.2.9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5)企业组织架构分析(6)企业贸易网络分析(7)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5.2.10广东省东莞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对外贸易情况分析(4)企业组织架构分析(5)企业贸易网络分析(6)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第6章:中国对外贸易行业投融资现状及发展建议6.1中国对外贸易行业投资现状分析6.1.1中国利用外资情况6.1.2中国境外投资情况6.2中国对外贸易行业融资现状分析6.2.1外贸企业融资的定义及特点6.2.2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6.2.3中国外贸企业融资现状分析6.2.4外贸企业融资策略建议6.3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建议6.3.1中国对外贸易行业机会分析(1)外贸新优势加速培育(2)国家政策持续驱动外贸增长调结构(3)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6.3.2中国对外贸易行业风险分析(1)欧美疫情回潮,外需冲击(2)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3)与美国“科技冷战”阻碍中国科技企业出口(4)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5)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6.3.3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建议(1)加快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2)加快提升国际标准制订能力(3)加快培育外贸品牌(4)加快提高出口产品质量(5)加快建立出口产品服务体系(6)积极培育跨国公司(7)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8)发挥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带动作用(9)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10)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11)加快推进贸易平台建设(12)更加精准帮扶企业图表目录图表1:对外贸易分类图表2: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图表3:2020-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单位:%)图表4:2020-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态势与预测(单位:%)图表5:2020-2024年世界贸易增长情况(单位:%)图表6: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图表7: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分析图表8:2020-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亿元,%)图表9:2020-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单位:%)图表10:2020-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单位:亿元)图表11:2020-2024年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图表12: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图表13: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建立进程分析图表14: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进框架图表15:2024年关税政策解读图表16:2020-2024年我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政策分析图表17:中国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图表18:欧盟贸易管理体制分析图表19:欧盟贸易壁垒分析图表20:美国贸易管理体制分析图表21:美国贸易壁垒分析图表22:日本关税壁垒分析图表23:日本服务贸易壁垒分析图表24:韩国弹性关税分析图表25:2020-2024年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情况(单位:2024年=100,美元计价)图表26:2020-2024年-5月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单位:%)图表27:全球主要经济体PMI数据图表28:2020-2024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981
1,015,376
1,739,357
2008年9月
684,797
1,071,644
1,756,441
2008年10月
655,820
955,202
1,611,022
2008年11月
2008年12月 总计
16,232,642
2,000,000
2008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图
出口(万美元)
2004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月份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004年1月
162,846
406,867
569,713
2004年2月
174,623
462,826
637,448
2004年3月
203,776
503,156
706,932
2004年4月
220,545
535,956
2007年1月
400,186
824,725
1,224,911
2007年2月
377,799
671,469
1,049,268
2007年3月
430,004
817,613
1,247,617
2007年4月
509,463
861,671
1,371,134
2007年5月
453,634
766,866
1,220,500
2003年1月
126,374
327,738
454,109
2003年2月
120,060
252,672
372,732
2003年3月
155,760
335,729
491,489
2003年4月
165,909
338,695
504,604
2003年5月
149,805
301,151
450,956
2003年6月
150,436
进口(万美元) 5月 6月 7月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2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月份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002年1月
101,345
181,801
283,146
2002年2月
91,542
150,094
241,636
2002年3月
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姓名:林丹娜 姓名:张亚琪 姓名:陈绍姗 姓名:朱婷婷
学号:124072009024 学号:124072009050 学号:124072009010 学号:124072009056
姓名:林炳晶 姓名:肖颖
2006年进出口总额为13430502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其中 出口占4452632万美元,同比增长26.8%。进口占8977870万美 元,同比增长16.9%。进口总额远远大于出口总额。进出口差 额达4525238万美元。全年的进出口总额的趋势逐渐增长,本 年的各月份进出口波动较大。
322,633
473,069
2003年7月
164,771
368,327
533,098
2003年8月
162,648
356,306
518,954
2003年9月
176,846
451,782
628,628
2003年10月
196,250
401,758
598,008
2003年11月
194,414
404,155
598,569
出口(万美元) 1,400,000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月份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706,932
2004年5月
214,231
486,576
700,807
2004年6月
237,669
523,273
760,942
2004年7月
232,362
534,381
766,743
2004年8月
226,115
523,232
749,347
2004年9月
258,121
586,936
845,057
2004年10月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1~2008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总额情况表
2001年
2,738,348
2002年
4,857,209
2003年
6,323,107
2004年
1,294,049
2006年10月
399,696
726,003
1,125,699
2006年11月
436,272
860,441
1,296,713
2006年12月
421,405
817,683
1,239,088
总计
4,452,632
8,977,870
13,430,502
2006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图
391,338
2002年9月
140,888
281,669
422,557
2002年10月
149,870
259,896
409,766
2002年11月
150,168
299,924
450,092
2002年11月
150,168
297,879
448,047
2002年12月
159,010
299,924
458,934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8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月份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008年1月
525,957
938,831
1,464,787
2008年2月
474,273
770,161
1,244,434
2008年3月
2003年12月
246,371
452,520
698,891
总计
6,323,107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2003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图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月份 出口(万美元) 进口(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006年1月
295,493
670,387
965,880
2006年2月
261,250
580,570
841,820
2006年3月
379,833
737,454
1,117,287
2006年4月
363,292
766,420
280,288
2001年11月
116,872
202,456
319,328
2001年12月
122,666
197,355
320,021
总计
2,738,348
2001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情况统计图
出口(万美元)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610,027
950,504
1,560,531
2008年4月
662,701
1,017,520
1,680,221
2008年5月
644,650
987,369
1,632,019
2008年6月
658,322
1,009,319
1,667,641
2008年7月
732,176
1,144,013
1,876,189
2008年8月
636,237
921,729
2005年8月
279,398
655,893
935,291
2005年9月
302,141
732,339
1,034,480
2005年10月
296,300
667,816
964,116
2005年11月
317,421
726,969
1,044,390
2005年12月
334,020
713,340
8,957,252
2005年
11,193,125
2006年
13,430,502
2007年
15,989,811
2008年
16,232,642
2001~2008年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总额情况统计图
18000000 16000000 14000000 12000000 10000000 8000000 6000000 4000000 20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