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6、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7、肖岩松李似苹《试析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2007 年5 月)8、邹彤堃《论国民党失败与共产党胜利的原因》(2010年9月)9、李哲思《同舟共进》(2011年第7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篇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
2.把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并能做出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经验是什么,如何评价?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进行和平改造。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
两者并举,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改造到底改造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作业

实践教学作业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读xxxx《xxxxxxx》有感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x学院班级:2011级xxx学院xx专业xx班思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2年11月说明1、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作业是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2、结合自己实际选择教材“阅读文献”(p24-25、p92、P137、p180、P211、p251)推荐的篇目认真阅读。
3、实践教学作业须诚实守信,独立完成。
一旦发现抄袭等不诚信行为,该实践教学作业涉及的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4、实践教学作业题目自拟,第10周上交。
5、实践教学作业左侧装订,字数原则上不少于1000字。
6、附学术论文格式规范(供参考)。
关于新世界观的第一个天才提纲——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学术格式规范(供参考)一、题名(TM)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在每篇文章首页下以脚注形式注明文章收稿日期,如:收稿日期:2006-05-20 二、作者(ZZ)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用连字符。
姓名均不缩写。
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从其惯例。
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江滨(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如:江滨1,李晓述2(1.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2.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英文作者姓名下同样注明相应的英文项目,如:JIANG Bin(School of Law,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三、作者简介(ZJ)及工作单位(DW)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0.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2.[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哈伯勒:《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美]爱德华•勒特韦克著:《涡轮资本主义》,褚律元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5.[法]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6.肖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17.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振中:《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0.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4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0.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和⼈类解放的科学0.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0.6.马克思主义的⾰命性与科学性统⼀的基础是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0.8.马克思主义最⾼的社会理想是建⽴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0.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是社会理想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的是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法是理论联系实际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的1.5.哲学上的⼆元论就是否认世界的统⼀性1.6.唯⼼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主义和客观唯⼼主义1.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1.9.形⽽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11.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1.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主义哲学的错误是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1.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延性和伸张性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1.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物质⽣产实践活动1.20.社会历史是⼈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姓名(所在单位工号或学号)摘要:在中国,四代领导人都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将其发展开来,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然后又将其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我认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中,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党专政,不容易让国家走大的弯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上层建筑综合国力一.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上世纪初,当中国人民正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时候,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恰好给他们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给他们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答。
这以前,甚至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思想界中已经有人谈论社会主义。
有一些讲社会主义的人讲的只是无政府主义的空谈,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这些空谈和现实生活有多少关联。
有一些人则认为社会主义学说只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才有现实意义,他们以为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某些“社会主义”措施,以“预防”将来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那时,也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学派介绍到中国来。
从1899年英国传教士在《万国公报》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以来,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如梁启超和革命派如朱执信等都曾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过某些介绍。
但在十月革命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也没有为人们重视。
那时,中国社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这种学说没有在中国产生多大影响。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这次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
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它表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资本主义的路走不通,可以走社会主义的路。
十月革命发出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
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最新】毛概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5.毛泽东:《实践论》6. 毛泽东:《矛盾论》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蒋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2.《邓小平文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胡锦涛: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有关资本名称梳理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有关资本名称梳理【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涉及马克思《资本论》相关内容,有许多有关资本的名称,粗略地统计,教材第四章与第五章,有关资本名称有二十个左右。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同学对这些不同的名称感到困惑,不太清楚这些不同名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对这些不同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
【关键词】资本梳理划分在对资本名称梳理前,必须搞清楚资本不是物,它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货币、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在市场一方面购买了劳动力,另一方面购买了生产资料,此时的货币、生产资料才能成为资本。
严格地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所有的货币和生产资料等都是资本,像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个体户,比如夫妻店,以家庭生产劳动为基础,不雇佣其他劳动者,他们手中所拥有的货币仅仅是单纯的货币,所拥有的生产资料也仅仅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这些就都不是资本。
在货币、生产资料是资本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以便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一、从资本家投放货币、生产资料等资本的领域看,资本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所谓的产业资本就是指资本家把资本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这些领域的资本;所谓的商业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或者说资本家把资本投放在商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借贷资本就是有些资本家手中有闲置的资金,为了取得利息而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贷给商业资本家或者产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而银行资本就是银行资本家为了经营银行而获取利润所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借贷资本不同于银行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纯粹的非职能资本,一般来说,它不是以独立的企业形式存在,它只把钱款借出去,不吸收存款,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一般借贷资本的年利息率要低于年平均利润率;而银行资本尽管从它以自有资本作借贷资本看,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但是银行资本以独立的企业形式存在,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银行资本家的年利润率相当于年平均利润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绪论参考书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斯大林:《论列宁》,《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上、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20.宋士昌主编:《科学社会主义通论》(1—4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1.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00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一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三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马克思:《马克思致约-魏德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恩格斯:《恩格斯致约•布洛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恩格斯:《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节选),《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9.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0.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四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0.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2.[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哈伯勒:《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美]爱德华•勒特韦克著:《涡轮资本主义》,褚律元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5.[法]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6.肖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17.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振中:《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0.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版社2003年版。
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列宁:《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发言》,《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8日。
1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第六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