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之甲午中日战争PPT参考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共31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 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 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课讲解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 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 政府“助剿”, 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 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口岸 宁波、上海
庆、苏州、杭州)
地。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 本输出。
新课讲解 俄国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德国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日本 清政府
探究研讨 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
帝国主义(日俄)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学习目标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10-P15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 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 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 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课讲解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 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 政府“助剿”, 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 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口岸 宁波、上海
庆、苏州、杭州)
地。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 本输出。
新课讲解 俄国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德国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日本 清政府
探究研讨 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
帝国主义(日俄)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学习目标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10-P15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 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领土损失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辽 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 日本,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国际地位下降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国际地 位急剧下降,列强开始更加肆 无忌惮地瓜分中国。
现代化进程受阻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 进程受到严重挫折,同时也暴 露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民族意识觉醒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起了中国民 众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革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 幅下降,被视为弱国。然而,这 也促使中国更加积极地寻求与其 他国家的合作,以提升自身地位
。
教训和反思
军事现代化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外交策略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甲午战争凸显了军事现代化的 重要性。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 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军 事装备和战术落后于日本。这 促使中国加速了军事现代化的 步伐。
命和维新运动的发展。
对日本的影响
领土扩张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了辽东半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实现了其领土扩 张的野心。
经济崛起
甲午战争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亚洲强 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军国主义抬头
甲午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 军国主义情绪,为日后日本的侵略扩 张埋利使日本国际地位得到 提升,成为列强中的一员。
对世界的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
国际关系格局调整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 夺,加速了中国被瓜分的进程。
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对国际 关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军备竞赛加剧
现代化进程加速
甲午战争后,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进一步 加剧,全球安全形势变得日益紧张。
甲午战争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 的加速发展,包括科技、经济、政治等方 面。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辽 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 日本,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国际地位下降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国际地 位急剧下降,列强开始更加肆 无忌惮地瓜分中国。
现代化进程受阻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 进程受到严重挫折,同时也暴 露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民族意识觉醒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起了中国民 众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革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 幅下降,被视为弱国。然而,这 也促使中国更加积极地寻求与其 他国家的合作,以提升自身地位
。
教训和反思
军事现代化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外交策略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甲午战争凸显了军事现代化的 重要性。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 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军 事装备和战术落后于日本。这 促使中国加速了军事现代化的 步伐。
命和维新运动的发展。
对日本的影响
领土扩张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了辽东半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实现了其领土扩 张的野心。
经济崛起
甲午战争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亚洲强 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军国主义抬头
甲午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 军国主义情绪,为日后日本的侵略扩 张埋利使日本国际地位得到 提升,成为列强中的一员。
对世界的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
国际关系格局调整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 夺,加速了中国被瓜分的进程。
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对国际 关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军备竞赛加剧
现代化进程加速
甲午战争后,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进一步 加剧,全球安全形势变得日益紧张。
甲午战争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 的加速发展,包括科技、经济、政治等方 面。
甲午中日战争(共30张PPT)

致远舰部分官兵
『 致 远 』 雄 姿
北洋海军提 督丁汝昌
均洋 吉 为舰 野 当, , 时航 日 一速 主 流射 力 速巡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 官伊东裕亨
黄海 战役
平壤 战役
第 二 阶 段
威海卫 战役
丰岛 海战
黄海大战前“致远”舰部分官 兵合影(图中央双手交叉站立 者为英雄邓世昌)
民族英雄邓世昌
时间: 1895年初
国
东北 鲜 台湾 日本 蒙古
大陆政策
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默许 纵容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日
本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列宁
“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战争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
默 许 纵 容
广州厦门 通商:福州宁波上海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北极熊--俄国 说一说:
虎---英国 你能说出这张漫 画表达的意思和各国 毒蛇 ----德国 势力范围所在的地区 吗? 青蛙----法国 小太阳-海战
黄海 战役
丰岛 海战
中国 日本
北洋海军“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 战”,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內, 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 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 进一步侵略。
邓世昌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 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 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 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中国历史之中日甲午战争PPT模板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为 19 世 纪 末 日 本 侵 略 中 国 和 朝 鲜 的 战 争 。 它 以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 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 日 本 称 日 清 战 争 , 西 方 国 家 称 第 一 次 中 日 战 争 /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 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 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 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 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 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 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 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 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 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 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 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 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 “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 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 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 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 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 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 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 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 达到目标的实现。
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 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 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 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 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 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 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 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 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 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 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 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 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 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 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 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 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 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 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 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 “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 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 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 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 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 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 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 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 达到目标的实现。
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 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 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 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 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 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 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 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 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 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 件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惨痛战争,对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造成了巨 大的打击。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探讨其中的教训。
战争背景
清朝政局动荡
近代以来,清朝内外交困,官员 的腐败、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 让国家一蹶不振。
俄日战争后的变化
仿佛是一种鬼迷心窍,清政府宣 称要保卫朝鲜,却没有 • 俄日战争后的变化
影响
• 中国战败 • 思想觉醒
起因
• 争夺朝鲜 • 刺杀事件
结局
• “矮子变龙” • 《辛丑条约》
过程
• 第一次海战 • 辽东半岛战争
启示
• 教育必须加强 • 自由和民主的意识
日本的现代化变革
日本在人口、经济、科技方面都 领先于中国,他们梦想着成为世 界朝圣者。
战争起因
争夺朝鲜
清朝宣称朝鲜是他们的属地,而日本则想要干预这个地区,双方的争端逐渐恶化。
刺杀事件
1894年,日本声称遭到了在朝鲜活动的中国军队的干扰和威胁,一名日本人在汉城被中国 人刺杀,事件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战争结局
“矮子变龙”
在战争后期,清政府大量增强了 军备,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 挽回败局。
《辛丑条约》
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同意签订 了一份不平等条约, 条约要求中 国支付巨额赔款,限制移民和贸 易。
五人义和团判决
1901年,美英合称的审判机构判 处义和团五人死刑。达成众多外 国人的要求。
历史启示
战争影响
中国战败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以及一大笔赔款,引起全国愤慨。
思想觉醒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一百多年间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这场战争被看作是彻底唤醒中国 人的开端。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惨痛战争,对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造成了巨 大的打击。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探讨其中的教训。
战争背景
清朝政局动荡
近代以来,清朝内外交困,官员 的腐败、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 让国家一蹶不振。
俄日战争后的变化
仿佛是一种鬼迷心窍,清政府宣 称要保卫朝鲜,却没有 • 俄日战争后的变化
影响
• 中国战败 • 思想觉醒
起因
• 争夺朝鲜 • 刺杀事件
结局
• “矮子变龙” • 《辛丑条约》
过程
• 第一次海战 • 辽东半岛战争
启示
• 教育必须加强 • 自由和民主的意识
日本的现代化变革
日本在人口、经济、科技方面都 领先于中国,他们梦想着成为世 界朝圣者。
战争起因
争夺朝鲜
清朝宣称朝鲜是他们的属地,而日本则想要干预这个地区,双方的争端逐渐恶化。
刺杀事件
1894年,日本声称遭到了在朝鲜活动的中国军队的干扰和威胁,一名日本人在汉城被中国 人刺杀,事件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战争结局
“矮子变龙”
在战争后期,清政府大量增强了 军备,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 挽回败局。
《辛丑条约》
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同意签订 了一份不平等条约, 条约要求中 国支付巨额赔款,限制移民和贸 易。
五人义和团判决
1901年,美英合称的审判机构判 处义和团五人死刑。达成众多外 国人的要求。
历史启示
战争影响
中国战败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以及一大笔赔款,引起全国愤慨。
思想觉醒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一百多年间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这场战争被看作是彻底唤醒中国 人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ppt44 人教版课件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列强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东北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甲
午 战
熊代表沙皇俄国
争
后
的 “
肠代表德国
太阳代表日本
瓜 分
虎代表英国
狂
潮
”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近 代 中 国 开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地
割香港岛 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 破坏主权, 、澎湖列岛给日本 刺激瓜分
2100万元
二亿两白银 加重负担,
赔款 1.52亿两白银 3仟万两赎辽费 控制经济
开埠
广州、厦门、重庆、沙市、 福州、宁波、苏州、杭州
侵略势力, 深入内地
上海
允许日本在通商 加深掠夺,
其他 协定关税 口岸开设工厂。 阻碍民资
A.丁汝昌 C.丁日昌
B.邓世昌 D.林永升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
A 役的结局是: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损失兵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 的继《南京条约》以来
C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4.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 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1895年
战役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人物
邓世昌与全舰250余 名官兵壮烈牺牲。
李鸿章夸大损失,一 味强调“避敌保船”,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战略和战术布局
清朝战略布局
由于对日本缺乏足够的认识,清 朝在战略上过于自信,未能在战 争初期充分利用其优势。
日本战略布局
日本则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 利用快速、灵活的战术打击清朝 的弱点,并积极寻求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
战争前的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紧张
甲午战争前,中日外交关系紧张,双 方在朝鲜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大连湾失守后,旅顺的 形势更加严峻。
03
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 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旅 顺全城仅36人逃生。
04
结果:金州、大连湾、 旅顺失守,日军占领了 辽东半岛南端。
威海卫之战及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日军在刘公岛外海面发起对刘公 岛的总攻。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清 政府以战败求和,派遣李鸿章为 谈判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 马关春帆楼举行谈判。
06
相关图片和资料链接
战争相关图片
01
甲午中日战争 明信片
02
战争老照片
北洋水师军舰 老照片
03
04
黄海海战战役 图
相关历史文献资料链接
01
《甲午战争史》
02
《北洋海军兴衰史》
03
《黄海海战纪实》
04
《甲午战争全记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甲午中日战争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战争前的态势 • 战争过程及重大事件 • 战争的影响和后果 • 历史启示和经验教训 • 相关图片和资料链接
01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01
清朝末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 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 出现了严重问题,国力衰退,民 不聊生。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日本领导层的决策
日本领导层在战争中做出了快速、果断、有效的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强化国家体制
甲午战争暴露出清政府国家体制的弊端和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重视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术和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清军,必须重视军 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日本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争策略,使日本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让周边国家不 可小觑的力量。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推动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同时, 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和力量,从而调整了列强的对 华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
甲午战争反映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刀剑
日本军队也装备了一些传 统的刀剑,但在近战中并 不占优势。
04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国力大大削弱,为列强进一步割据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民族危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 应邀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派兵进入 朝鲜,形成中日对峙局面。
战争的起因
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手段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实现“大陆政策 ”的既定目标。
日本领导层在战争中做出了快速、果断、有效的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强化国家体制
甲午战争暴露出清政府国家体制的弊端和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重视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术和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清军,必须重视军 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日本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争策略,使日本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让周边国家不 可小觑的力量。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推动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同时, 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和力量,从而调整了列强的对 华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
甲午战争反映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刀剑
日本军队也装备了一些传 统的刀剑,但在近战中并 不占优势。
04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国力大大削弱,为列强进一步割据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民族危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 应邀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派兵进入 朝鲜,形成中日对峙局面。
战争的起因
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手段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实现“大陆政策 ”的既定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XXX
5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名称:黄海海战地点:黄海北部海域时间:1894 年7月25参战方:中国,日本结果:北洋水师失 利伤亡情况:北洋死伤八百余人
日本三百人主要指挥官:中国:丁汝昌、林泰曾、 刘步蟾日方指挥官:桦山资纪、伊东祐亨中方损 失战舰:超勇、扬威、广甲、致远、经远目录
2021/3/10
授课:XXX
4
2021/3/10
之甲午中日战争
2021/3/10
授课:XXX
1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 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 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 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 《马关条约》签字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按中国干支纪年, 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 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
2021/3/10
授课:XXX
3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 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 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 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 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 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 有决定性影响。
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021/3/10
授课:XXX
2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中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 舰队执行一项护航任务。17日,北洋舰队在完成 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黄海大 东沟,与日舰遭遇,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参 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军有12艘。丁汝昌下令 迎战,黄海海面立刻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我方 舰队虽然在仓促中迎战,但将士们战斗十分英勇。 丁汝昌在指挥中受伤,但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舱 中,坚持坐在甲板上鼓励士兵作战。管带邓世昌 指挥的致远舰勇往直前,中弹最多船身已严重倾 斜,弹药也已用尽,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不顾 个人安危,大义凛然的对部下说:“我们从军为 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是 可以壮国家的声威,也就达到了报国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