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实用课件2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实用课件2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说“课题”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自人教版高中历 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第12课的内容。
(二)说“本课地位”
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 一次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另一次则使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祸 之总和,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积贫积弱。促成了 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 革命的进程,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 上的民主革命出现。危机也是转机,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重 要的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中国的 强国之梦何时才能实现呢?
巩固提高
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 张的条款是( A)
A、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C)
①法国 ②俄国 ③英国 ④日本 ⑤美国
的背景
甲 午
朝鲜东学党起义 —直接契机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爆发: 1894.7 丰岛海战
日 战 争
战争的爆 发及经过
第一阶段(1894.7-1894.9)
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战争的结 果和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12课课件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12课课件
答: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 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 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的历史现实;
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的情感; 也可以反映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广图存,甚至 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
课堂小结: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 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 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 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 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 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设厂,产品运销内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 地免收内地税
主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894---1895 )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的条 约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半 市场 封建社会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使中国社会半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天津条约》 殖民半封建的 的市场 《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 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
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1895年1月,日 军在荣成湾登 陆
1897年,德国在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 4、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二、1.扶清灭洋 2.瓦德西 三、1.使馆界 外务部 2.洋人的朝廷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内因
失败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1895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人民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00-1901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 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 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设 拆 驻 惩 禁 改
廷” 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 3.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4.“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华大本营 5.腹地京津至山海关,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平壤陆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迫签《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矛盾 (主要原因)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引来列强镇压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回应——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 结局:失败。
2、庚子国难 硝烟弥漫的战场
(1)时间: 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美、法、俄、德、意、日、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应”事件二:义和团运动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1895年1月,日军 1897年,德国在
在荣成湾登陆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爆发原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概括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 无限的惆怅和悲凉,强烈爱国感情和投身 变法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试牛刀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府失败了。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 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 程也。”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 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 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 “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了清王朝的灭亡。
广乙舰
靖远舰
来远舰
经远舰
亚洲第一 世界第四
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起甲午战争? 它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 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日本:日“本大为陆什政么策要”侵的略出中台国根本?原因 欧美:列默强许对或日支本持的日侵本略侵是略何态有度利呢环?境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中国:面太后对和日李本鸿的章侵“略避,战求清和政”府的持政何策可态乘度之?机
4.(2008年天津文综1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
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
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
“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C 这一地区“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 实施管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才会出现 的现象。这样的地区一度畸形繁荣进一步证明中 国近代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三.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赔
辛设
丑 条

约惩
》改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1.(2009年广东文基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 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 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 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 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
“美国没有希别望国日的本帮成助为其,侵它略无论在财政上或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英国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列宁
法国
乘机夺取
德国
新的权益
日本
俄国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国难当头
李鸿章保全自身实 三
力和北洋地盘,幻想

通过“以夷制夷”的
败 绩
万 寿 无 疆
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张寿卿《历史题该怎么 考》
1、起因
(1)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根本原因)
(2)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 反抗——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直接原因 )
(3)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 —八国联军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二.经过 (1900年——1901年)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列强强加给中国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半 封建的程度。
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
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变法;义和团运动)
日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 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 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 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 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 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 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 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 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 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口号:“扶清灭洋” ◆活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 爱国运动。
◆失败 主观: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积极 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你怎么看?
• 爱国性:
⑴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它反映了当 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洋”能够动 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没 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区分外来侵 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 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 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 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 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 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 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 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 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 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 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仓促应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1丰岛海战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 第一阶段
2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
进日

3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牺牲, 双方损失相当。
府 第二阶段
4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5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 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 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 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 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 “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清政府就 像列强手 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 逐步成为 侵略者统 治中国的 工具
嘿嘿,你们的 地盘,我做主
酷表他着 剥明正的 削帝被人画 中国众代面 国主多表中 人义不的那 。 者平是个
凭等当身 借条时带 多约受血 个扎尽迹 不得欺、 平像凌瘦 等个的弱 条木中并 约乃国颤 残伊人抖
◆性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侵略。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
求 和
普 天 同 庆
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日“和平了事”。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辽东战役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义和团运动
№1: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
不伸。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 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 吉、俄罗势萧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 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 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 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