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 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 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中都无 法体现。
【例 2】(2017·天津)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 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 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 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 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
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舰诏书》。据此可知( A )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 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岳麓 版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 (1)法、德、日“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 19 世纪末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半殖民地化程 度加深。 (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1895 年 天津小站练兵组建的新式陆军成为晚清政坛上一股重要力 量,清政府被动地开始其更广泛的近代化过程。 (3)面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局面,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 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关于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岳麓版教材明 确了清政府由“无力镇压—抚而用之—剿匪谕旨”的全部 过程,更完整地体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同时教材还指出了 20 世纪初期清王朝实施“新政”以求自保与《辛丑条约》 签订再一次大大损害中国主权并危及清朝统治利益之间的 关联。
20 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
【例 2】(2017·天津)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 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 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 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 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
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舰诏书》。据此可知( A )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 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岳麓 版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 (1)法、德、日“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 19 世纪末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半殖民地化程 度加深。 (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1895 年 天津小站练兵组建的新式陆军成为晚清政坛上一股重要力 量,清政府被动地开始其更广泛的近代化过程。 (3)面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局面,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 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关于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岳麓版教材明 确了清政府由“无力镇压—抚而用之—剿匪谕旨”的全部 过程,更完整地体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同时教材还指出了 20 世纪初期清王朝实施“新政”以求自保与《辛丑条约》 签订再一次大大损害中国主权并危及清朝统治利益之间的 关联。
20 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二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 成高潮。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开始了侵华战争。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一二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2)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①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在其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二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度点拨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 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的签订就反映了帝国主 义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新要求。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 中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 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成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 一条约签订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州“被迫开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苏州被 开辟为通商口岸后的惨状,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 州为通商口岸,故选B项。 答案:B 点拨相对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最大特点是增加 了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这体现了列强输出 资本的要求,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0多年前那个甲午年,发生了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 战争。这场战争,让中国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 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 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 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 …… 抚摸伤痛,是为了不再受伤。反思历史,却不能沉迷于历史。从甲 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才是我们追忆甲午的最大目的。 ——2014年04月13日人民日报《知耻雪耻 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
【自主探究结1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你能给这些原因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吗?
根本原因
看图说史 ◆经过 :5场战争 丰---平---黄---辽----威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之 战 1895.2.2 威海 卫
黄海海 1894.9.17 战 1894.9.15 平壤陆 战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894.7.25 丰岛海 战 标志着战争爆发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读课标 把握全局】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反 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1.列举1894~1901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并结合《马关 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 2.了解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军民进行抗争的史实。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大 陆政策”,侵华野心蓄 谋已久。 (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清政府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 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 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 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 和园。 ----《中国近代海军史》 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 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 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 静……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 掣。 ---1894年翁同龢《覆 陈会议朝鲜之事折》
【自主探究结1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你能给这些原因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吗?
根本原因
看图说史 ◆经过 :5场战争 丰---平---黄---辽----威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之 战 1895.2.2 威海 卫
黄海海 1894.9.17 战 1894.9.15 平壤陆 战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894.7.25 丰岛海 战 标志着战争爆发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读课标 把握全局】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反 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1.列举1894~1901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并结合《马关 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 2.了解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军民进行抗争的史实。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大 陆政策”,侵华野心蓄 谋已久。 (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清政府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 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 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 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 和园。 ----《中国近代海军史》 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 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 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 静……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 掣。 ---1894年翁同龢《覆 陈会议朝鲜之事折》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 4、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甲午战争中,日军17万人,清军约25 万。 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 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 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 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 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 均不如清军。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避战求和方针。
Page 16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2、经过: 1900年夏,英、俄等 八国
Page
17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 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Page 18
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
Page 19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Page 33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Page 20
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
Page 21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Page
22
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
Page
23
联军在乾清宫
Page 24
结中 屠外 杀反 义动 和势 团力 民勾
Page
25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Page 26
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
3、结果: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影响—《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了 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避战求和方针。
Page 16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2、经过: 1900年夏,英、俄等 八国
Page
17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 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Page 18
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
Page 19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Page 33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Page 20
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
Page 21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Page
22
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
Page
23
联军在乾清宫
Page 24
结中 屠外 杀反 义动 和势 团力 民勾
Page
25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Page 26
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
3、结果: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影响—《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了 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二、1.扶清灭洋 2.瓦德西 三、1.使馆界 外务部 2.洋人的朝廷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内因
失败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1895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人民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00-1901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 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 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设 拆 驻 惩 禁 改
廷” 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 3.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4.“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华大本营 5.腹地京津至山海关,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 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思考:《马关条约》会对 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 军费2 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 举外债, 举外债 中国带来那些危害?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 程度大大加深 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 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 苏州、杭州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 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慈 禧
光 绪
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多少的无辜生 命,枉死在屠 刀之下?!! 刀之下?!!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 迹、瘦弱并颤抖着 的人代表的是当时 受尽欺凌的中国人。 受尽欺凌的中国人。 他正被众多不平等 条约扎得像个木乃 伊。 表明帝国主义者凭 借多个不平等条约 残酷剥削中国人。 残酷剥削中国人。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旅顺大屠杀
旅顺全城两 旅顺全城两 余人, 万余人,仅 为日军清理 尸体的36人 尸体的 人 幸免。 幸免。美国 报纸评论说: 报纸评论说: 『日本国为 蒙文明皮肤 具野蛮筋骨 之怪兽。 之怪兽。』
野兽的行径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 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 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 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 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 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 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思考: 思考: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 的目的是什么? ) 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 导火线) (导火线 (3)朝鲜农民起义 ) 于挑起这场战争? 于挑起这场战争?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 大陆政策”的制定。 蓄谋已久) 。
2、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先进的中国人, 不断在探寻救国之路
思考:
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怎么看待其口号? 怎么看待其口号?
义和团:19C末山东、直隶一带反
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组织
(1)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 )原因: (2)口号: “扶清灭洋” )口号: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
反帝爱国, 反帝爱国,盲目排外
左宝贵:身穿朝服,容 左宝贵:身穿朝服, 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 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 但是他说: 但是他说:我所以穿朝 服,就是想让士卒知道 我还在, 我还在,他们就会同敌 人血战到底。 人血战到底。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 年 里,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 止过反抗殖民地统治和争 取宝岛回归祖国的斗争
三 军 败 绩 割 地 求 和
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 寿 无 疆 普 天 同
3.甲午战争的结果: 甲午
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年中日谈判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 中国领土完整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 割三地 附属岛屿、澎湖列 附属岛屿、 岛 赔二亿
奴役—自由 奴役 自由 殖民- 殖民-独立 落后—强大 落后 强大 屈辱—荣耀 屈辱 荣耀 家破人亡—安居乐业 家破人亡 安居乐业 任人欺凌—独立自主 任人欺凌 独立自主
中国
日 本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的原因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由于国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 根本原因) 内市场狭小, 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
开四口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 设厂地 设厂,产品运销内 地免收内地税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 年
1、起因 、
运动. (1)镇压义和团运动 ) (2)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维护并扩大 )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并扩大 其在华利益
2、经过 、 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定 、结果: 辛丑条约》
项目
签定的条约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开始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完全沦为 半封建的社会
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台湾的抗日少年军
台湾社会运动的领 导者之一林献堂
起义军顽强抵抗日军
武装抗日的高山族同胞
宁死不屈的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京 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刀 山 火 海 爷 义和团在廊 坊车站包围 八国联军 敢 钻
。
还 我 江 山 还 我 权 ,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 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
清政府就 像列强手 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 木偶一样, 逐步成为 侵略者统 治中国的 工具
嘿嘿, 嘿嘿,你们的 地盘, 地盘,我做主
旅 顺 大 屠 杀
被日本掳去的镇远305mm主炮炮弹, 主炮炮弹, 被日本掳去的镇远 主炮炮弹 至今仍陈列在日本, 至今仍陈列在日本,用以羞辱中国人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统帅 瓦德西率军进 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携光 绪仓皇出逃
国 难 当 头, 统 治 者 居 然 选 择 逃 难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①赔款4.5亿 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思考:《辛丑条约》 思考 《辛丑条约》给 中国又带来了什么危害? 中国又带来了什么危害? 置于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 国的外交政策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国中之国” 国中之国
中国 完全 陷入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境地
⑤设外务部
练习思考: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练习思考: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思考: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思考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这一条款 这说明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这一条款,这说明 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有什么 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 有什么 变化? 变化 这一条款对中国那方面的发展危害最大? 这一条款对中国那方面的发展危害最大
-----与统治者的摇尾乞怜相反,面 与统治者的摇尾乞怜相反, 与统治者的摇尾乞怜相反 队野蛮的侵略, 队野蛮的侵略,中国人民奋勇反抗
黄海大战中, 黄海大战中 致远舰直冲敌 舰
致 远 舰 部 分 官 兵
邓 世 昌
平 壤 战 役 中 战 亡
黄海大战中, 黄海大战中,致远舰弹 药将尽时, 药将尽时,他下令开足 马力猛冲敌舰, 马力猛冲敌舰,致远舰 不幸被击沉。 不幸被击沉。全体将士 壮烈殉国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1894.11
4.旅顺 旅顺
3.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 2.平壤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5.威海卫 威海卫
1894.7.25
1.丰岛 丰岛
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亿两白银, 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 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 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 富几乎都掏干了。 富几乎都掏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