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

1895年 俄、法银行团
1896年 英、德银行团 1 600万英镑
1898年 英、德银行团 1 600万英镑 4.5厘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
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降 序 排 列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32家
19家 16家 39家 7家 113家
1.与以往的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最大特点是什么? 提示: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 列强扩大资本输出的要求。
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
深,中外民族矛盾激化。
3.《辛丑条约》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赔款数额大,赔款附加条件重。(2)增加镇压中国人民 反抗条款,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_______,
没。
马关条约 》。 3.结果:中国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__ 内 容 危 害
台湾 割辽东半岛、_____及附属 澎湖列岛 给日本 岛屿、_________ 二亿两 白银 赔偿日本军费_______ 沙市 、重庆、苏州、 开放_____ 杭州为商埠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扶清灭洋 ”的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打着“_________ 京津地区 形成高潮。 旗号,在_________
1900 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2.爆发:_____ 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3.过程: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北京陷落。 4.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

人教版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3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36张PPT)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前中国与日本
日本
中国
政 明治维新后,确立资本主 治 义君主立宪制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经 济
资明 资本治本主维主义经新义济后 道发, 路展走 ,起上 成来
地 为亚洲强国。
缘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制度腐朽,疏于备 战自,然经给济日占本主以导可地乘位 之机。
(3)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
1894.11
旅顺
1895.2
威海卫
黄海海战 1894.9 平壤 1894.9
1894.7 丰岛
1894年11月,中日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 攻陷旅顺,对市内居 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 老弱妇孺无一幸免。 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 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 胞尸体,估计超过二 万人遇害。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与影响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
内容
影响
①赔款4.5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②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 营;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19张PPT)

本课重点难点突破
难点之一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 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 上 所 述 ,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 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度大大加深了。
本课重点难点突破
爱国 主义
学习小结
谢谢观赏
条约影响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辛丑条约带给中国巨大的影响
政治方面
1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方面
2
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
时间背景
爆发时间
爆发原因: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
最终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条约内容
1.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 许名国驻兵保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 铁路沿线要地; 3.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4.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前沿导论


目录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时间背景
爆发时间
主要战役及关条约》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PPT)
围,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军事 (3)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抗争。清王朝开始进行__________ 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 救亡图存 的斗争。 __________
点拨: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的经济方式由甲午中日 战争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发 1 .原因: 19 世纪末,人民群众 __________ 展。 2.概况 扶清灭洋 ” , 表 明 义 和 团 打 击 的 对 象 是 (1) 口 号 : “ __________ 外国侵略者 。 ____________ 抚而用之”——镇压。 (2)清政府的政策:镇压——“__________
1.简述甲午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 3.简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口号、败因和影响。 4.简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整体感知
课本基本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这一顺序介 绍,线索清楚。第一目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经 过、结局和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 国的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掀
京津 地区,1900年,向北 (3)斗争:1898年,势力遍及________ 东交民巷使馆 和______________ 西什库教堂 发起猛烈进攻。 京______________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3 .影响: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 帝国主义 的 嚣 张 气 焰 , 一 定 程 度 上 推 动 了 精 神 , 打 击 了 __________ 清王朝 的改革运动。 __________
了什么? (3)列强“向中国开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 怎样的政治影响?
提示:(1)中日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马关条约》签订, 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 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腐败, 制度落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PPT)
1、上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 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2.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
的国家是 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
日本 ⑤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⑤
3.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 皇出逃
廊坊阻击 战
清军、义和团与八 八国联军攻陷北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
国联军天津激战

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在北京朝阳门外屠杀义和团团民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

内容
影响

①赔款4.5亿 加重人民的负担, 税收受列强控制;
②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成为
民 地 半 封
列强侵华大本营;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 民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
推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等木国颤
条乃人抖
约 残


。 他
着 的
沉思一:造成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列强的侵略
沉思二:为什么列强会在1840年后不断 地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列强为什么 以中国为侵略目标?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和微课素材(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和微课素材(共28张PPT)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二)甲午中日战争过程和结果(自主学习) 黄海海战 签订《马关条约》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临阵脱逃
威海卫战役 全军覆没 签订《马关条约》
●败在哪里?
军事实力
力量相当
据史料证明: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 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 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 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南洋、福建水师)。 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钓鱼,剪刀 上写着“欧洲的干预”, 正要剪断鱼线。鱼竿钓 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7 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 在签署《马关条约》,割辽东 半岛给日本。六日后,俄国、 德国与法国为了自身利益,以 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 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资本输出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输出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 从中掠夺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
西方列强用过剩的资本对中国进行投资或贷款, 具体方式为进行政治贷款、修筑铁路、开矿、 办厂。最终结果是列强获得高额利润,中国经 济殖民化程度加深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⑤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 法 救 国
革 命 救 国
甲午战争后著名企业: 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 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 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 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

人教版必修一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28张ppt)

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 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清廷赎回了辽东。
辽 东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 (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是不是在帮助中国?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过程 3.结果 4.条约内容及影响
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 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 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享优豁除”从中可 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 素是( ) A.外资企业在中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企业享有免税特权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课堂解疑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各是什么?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 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 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 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3、《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对中国影响(3分钟)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24张PPT)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略新特点:
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②政治: 瓜分中国
近 代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商 口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
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有感》(1896年春)
探究学习: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 机?《马关条约》体现了哪些列强侵略的新特点?
三、 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二亿
开四口 设厂 免税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尖锐。
2、如何评价其口号?(“扶清灭洋”)
体现了爱国精神,但有盲目排外性,
也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 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 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 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思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材料: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 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借什么事件蓄谋挑起对中国的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解析】 漫画常带有讽刺意义,解题时注意时间 “1907 年” 和限制词 “政治寓意” ,C、 D 两项不符合题设要求 “政治寓意” ;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漫画嘲讽的是“政府”和“官”在“外国” 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作用,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可判断 出答案为 A 项。 【答案】 A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 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 程也。”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 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 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 “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 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 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 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 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他 正 被 众 多 不 平 等 条 约 扎 得 像 个 木 乃 伊 。
着 的 人 代 表 的 是 当 时 受 尽 欺 凌 的 中 国 人 。
画 面 中 那 个 身 带 血 迹 、 瘦 弱 并 颤 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义和拳”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⑴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 ⑵镇压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 (直接原因)
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发展: 遍及京津;抗击八国联军 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法国
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列宁
日 本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德国
俄国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国难当头
李鸿章保全自身实 力和北洋地盘,幻想 通过“以夷制夷”的 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 侵略。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 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日“和平了事”。
②列强之间关系变化:战前列强侵华中既勾结又争 夺,以勾结为主;战后列强争夺日益加剧,给中国 带来更多灾难(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 ③民族危机加剧:战前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 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④经济结构进一步变化:洋务运动破产;自然经济 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⑤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 战后扩展到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的变革,相继出现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概况,识 记和理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2.理解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的历史,也是中 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 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 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 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 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
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 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 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 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 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然 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 对大清帝国的战争,并使其 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之 约——《马关条约》。至此, 中日两国地位天翻地覆。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 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 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
“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 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英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变法;义和团运动)
战 后 余波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 条约》的签订,损 害了俄、德、法三 国在华利益。 2、实质:帝国主 义在华利益之争。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 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辽 东
思考: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 点,试用史实加以说明。 ①经济侵略方式变化: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 本输出为主;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 影响各是什么?
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 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 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 义倾向。
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 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 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 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Nhomakorabea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1.(2009年广东文基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 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二亿两白银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埠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关税 协定关税
认识 商品输出阶段
资本输出阶段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列强强加给中国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半 封建的程度。
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 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 辛 丑 条 约 》
赔 设 拆 惩 改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嘿嘿,你们的 地盘,我做主
清政府就 像列强手 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 逐步成为 侵略者统 治中国的 工具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等 条 约 残
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仓促应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1丰岛海战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进 左宝贵牺牲, 清 2平壤战役 叶志超弃城逃跑 第一阶段 政 邓世昌等牺牲, 3黄海海战 双方损失相当。 府 旅顺、大连失陷, 4辽东战役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攻 第二阶段


5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 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 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 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 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 “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 府失败了。
【解析】C。本题的关键词是“1896年”。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 政府与 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欠下日本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为了筹集赔款, 缓解 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商业活动的限制,“鼓励”工商业发展。 故选C。 A明显错误。清政府要求各省设立商务局,已经触及制度改革,因此B、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