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扫描电子显微镜详解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用途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用途扫描电镜简介电子源发射的电子束经过电磁透镜的电子光学通路聚焦,电子源的直径被缩小到纳米尺度的电子束斑,与显示器扫描同步的电子光学镜筒中的扫描线圈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一定微小区域内,逐点逐行扫描。
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从样品中发射的具有成像反差的信号,由一个适当的图像探测器逐点收集,并将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和视频放大器,用调制解调电路调制显示器上相对应显示像素的亮度,形成我们人类观察习惯的,反映样品二维形貌的图像或者其他可以理解的反差机制图像。
由于图像显示器的像素尺寸远远大于电子束斑尺寸,(0.1mm/1nm=100,000倍)而且显示器的像素尺寸小于等于人类肉眼通常的分辨率,这样显示器上的图像相当于把样品上相应的微小区域进行了放大。
通过调节扫描线圈偏转磁场,可以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区域的大小,理论上扫描区域可以无限小,但可以显示的图像有效放大倍数的限度是扫描电镜分辨率的限度。
模拟图像扫描系统:样品上每个像素模拟信号直接调制阴极射线管对应显示像素的亮度,由于生成一幅高质量图像一般需要数秒或者数十秒/帧,所以模拟电镜使用慢余辉显像管终端显示一幅活图像,为了便于在显像管上观察图像,需要暗室,操作者可按照一定规程调整仪器参数,如图像聚焦,移动样品台搜索感兴趣区域,调节放大倍数,亮度对比度,消象散等从而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模拟图像输出采用高分辨照相管,用单反相机直接逐点记录在胶片上,然后冲洗相片。
自1985年以来,模拟图像电镜已经被数字电镜取代。
数字图像扫描系统:样品上每个像素发出的成像信号,被图像探测器探测器后,经过前置放大器,和视频放大器放大,直接进行信号数字化,然后存储在图像采集卡的帧存器,形成数字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可被电镜操作软件读取,操作者在图形交互界面(GUI)上对图像进行调整控制,并把调整好的数字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硬盘中。
模拟控制是控制信号不经过计算机软件,直接由操作台按键旋钮等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属于人工手动控制,控制精度由操作者观察仪表盘的变化决定.例如高压电源,扫描线圈,探测器电源,电子枪控制,磁透镜控制,样品台的运动控制等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PPT课件

特征X射线发射
五、特征X射线 (characteristic X-ray)
• 若这一能量以X射线形式放出,这就是该元素的K辐射, hc 此时X射线的波长为: K EK EL2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对于每一元素,EK、EL2 都有确定的特征值,所以发射的X射线波长也有特征值, 这种X射线称为特征X射线。 K • X射线的波长和原子序数之间服从莫塞莱定律: 2 Z
三、吸收电子 (absorption electron)
•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多次非弹性散射,能量 损失殆尽(假定样品有足够厚度,没有透射电子 产生),最后被样品吸收。 • 若在样品和地之间接入一个高灵敏度的电流表, 就可以测得样品对地的信号,这个信号是由吸收 电子提供的。 • 入射电子束与样品发生作用,若逸出表面的背散 射电子或二次电子数量任一项增加,将会引起吸 收电子相应减少,若把吸收电子信号作为调制图 像的信号,则其衬度与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 像的反差是互补的。
•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中的原子反弹回来的一部分入 射电子。 • 其中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 弹性背散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 于90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 • 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 •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 性散射而造成的,不仅能量变化,方向也发生变化。 • 如果有些电子经多次散射后仍能反弹出样品表面,这就形 成非弹性背散发固体产生的 四种电子信号强度与入射电子强度之间必然满足以下 关系: i0=ib+is+ia+it 式中:ip ib is ia it 是透射电子强度。
将上式两边同除以i0 η+δ+a+τ =1 式中:η= ib/i0 δ= is/i0,为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a = ia/i0 τ = it/i0,为透射系数。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它通过使用聚焦的电子束来替代传统显微镜中使用的光束,从而能够观察到非常小尺寸的物体或细节。
SEM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下:构造:1.电子源:SEM使用热电子发射或场致发射的方式产生电子束。
常用的电子源是热丝电子枪,其中一个被称为热阴极的钨丝加热电子产生材料,产生电子束。
2. 电子透镜系统:SEM中有两个电子透镜,分别称为透镜1(即准直透镜)和透镜2(即聚经透镜)。
透镜1和透镜2的作用是使电子束呈现较小的束斑(electron beam spot),从而提高分辨率和放大率。
3. 检测系统:SEM的检测系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二次电子检测器(Secondary Electron Detector,SED)和回散射电子检测器(Backscattered Electron Detector,BED)。
SED主要用于表面形貌观察,它能够检测到由扫描电子激发的二次电子。
BED则用于分析样品的成分和区分不同物质的特性。
4.微控样品台:SEM中的样品台可以精确调整样品位置,使其与电子束的路径重合,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转动,以便于观察不同角度的样品。
5.显示和控制系统:SEM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来控制电子束的扫描和样品台的移动,并将观察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工作原理:1.电子束的生成:SEM中的电子源产生高能电子束。
电子源加热电子发射材料,如钨丝,产生高速电子束。
2.电子透镜系统的聚焦:电子束经过透镜1和透镜2的聚焦,使其呈现出较小的束斑。
3.样品的扫描:样品台上的样品被置于电子束的路径中,并通过微控样品台控制样品的位置和方向。
电子束扫描过样品表面,通过电磁透镜和扫描线圈控制电子束的位置。
4.二次电子和回散射电子的检测: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二次电子和回散射电子。
二次电子是由电子束激发样品表面产生的电子,可以用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实验1. 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获取图像的仪器。
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深度视野,能够观察到更加细微的结构和表面形貌。
2. 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并产生不同信号的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电子束产生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热阴极或场发射阴极产生电子束。
电子束经过聚焦系统的聚焦后,形成一个细小的束斑。
2.2 电子束扫描和探测电子束通过扫描线圈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扫描。
样品的表面与电子束相互作用,产生多种信号,如二次电子(Secondary Electrons,SE)、反射电子(Backscattered Electrons,BSE)等。
2.3 信号响应与检测不同的信号在显微镜中被收集和检测。
二次电子主要用于获得样品表面拓扑信息,反射电子则用于获取样品的组成成分和晶体结构信息。
2.4 图像重建和显示收集到的信号经过放大、调制、转换等处理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样品的图像。
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可以通过调节各种参数来优化。
3. 应用实验3.1 表面形貌观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例如微观纹理、晶体结构等。
这对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2 粒径测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的颗粒,可以进行颗粒的粒径测量。
结合适当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颗粒的大小、形状等进行分析。
3.3 成分分析通过检测反射电子信号,可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元素分布情况。
利用能谱仪,可以进行能谱特征分析,获得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3.4 结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纹理信息。
结合电子衍射技术,可以进一步分析样品中的晶体结构、晶体取向以及晶界等细节。
3.5 故障分析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故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工具。
《扫描电子显微镜》课件

欢迎来到本节课,本课程将为您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发展历史、 工作原理、应用和操作技巧。
什么是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能够对样品表面进行高清的成像和分析,是 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必备工具。
SEM的工作原理
and applications [J]. Physics Reports, 2020, 891: 1-49. • Zhong B., Liu Y., Xie H., et 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to biological research [J].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21, 21(3): 1443-1454.
电子束的生成和加速
SEM通过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对样品表面进行 扫描,其中电子束的加速和缩聚使得SEM成像 的分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样品表面的扫描和信号的采集
SEM扫描样品表面时需要从表面采集电子和信 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形成图像。
图像的重建和显示
SEM的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 处理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图像供研究员们进
SEM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中可以用来 研究矿物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等问题。
SEM的操作注意事项
1 样品制备和处理
SEM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是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要保证样品表面平整、干净和稳 定。
2 SEM的操作和调试
SEM的使用经常进行调 试和保养。
生物学和医学
2
属、陶瓷、塑料和高分子等材料的成 分分析、微观结构观察和物理化学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探头
扫描发生器 显像管
视频放大器
光电倍增管
试样
光导管
试样台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 电子光学系统:作用是获得扫描电子束,
作为信号的激发源。 2. 信号收集及显示系统:作用是检测样品在
入射电子作用下产生的物理信号 3. 真空系统:用来在真空柱内产生真空 4. 电源系统:作用是提供扫描电镜各部分所
3.3 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backscattered)电子是指入射电子在样 品中受到原子核的卢瑟福散射后被大角度反射,再 从样品上表面射出来的电子,这部分电子用于成像 就叫背散射成像。 背散射分为两大类:弹性背散射和非弹性背散射。 弹性散射不损失能量,只改变方向。非弹性散射不 仅改变方向,还损失能量。从数量上看,弹性背反 射电子远比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所占的份额多。背反 射电子的产生范围在100nm-1mm深度。
d4
光电倍增管
d3:扫描系统ຫໍສະໝຸດ 试样光导管d4:试样室
试样台
2.1.1 电子枪
电子枪:钨丝成V形,灯丝中通以加热电流, 当达到足够温度时(一般操作温度为 2700K),发射电子束。在10-6Torr的真空 下,其寿命平均约40—80小时。
电子束 光阑孔
2.1.2 电磁透镜
电磁透镜:透镜系统中所用的透镜都是缩 小透镜,起缩小光斑的作用。缩小透镜 将电子枪发射的直径为30μm左右的电 子束缩小成几十埃,由两个聚光镜和一 个末透镜完成,三个透镜的总缩小率约 为2000~3000倍
03
SEM工作原理
3 扫描电镜成像的物理信号
入射电子轰击样品产生的物理信号
电子束与样品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表 现样品形貌和内部结构信息的唯一途 径。入射电子与样品原子中的电子和 原子核会发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所产生各种电子信号和电磁辐射信号 都带有样品原子的信息,从不同角度 反映出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内部结构、 所含元素成分、化学状态等。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PPT

环保材料与工艺
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 污染。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 程,确保操作人员和设 备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目 录
• 简介 • 应用领域 • 技术特点 • 操作与维护 • 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利用 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收集其产生的 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信号来生成 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的显微镜。
特点
SEM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高 景深等特点,能够观察样品的表面形 貌和微观结构,广泛应用于材料、生 物医学、环境等领域。
操作步骤
01
关机步骤
02
03
04
关闭SEM软件和电脑。
关闭显微镜主机,并将显微镜 归位。
关闭电源开关,确保电源完全 断开。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原因
可能是由于聚焦不准确或样品表 面不平整。
解决方案
重新调整聚焦或对样品表面进行 预处理,确保表面平整。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原因
可能是由于样品台倾斜或扫描参数设置不正确。
3
拓展多模式功能
开发具备多种模式(如透射、反射、能谱分析等)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满足更多应用需求。
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分辨率
优化电子光学系统
改进透镜、加速电压和探 测器等关键部件Biblioteka 提高成 像质量。发展超分辨技术
利用超分辨算法和纳米材 料等手段,突破光学衍射 极限,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提升信号处理能力
改进信号采集、处理和传 输技术,降低噪声干扰, 提高检测灵敏度。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ppt

得清晰图像的深度范围。当一束微细的电子束照射在表 面粗糙的试样上时,由于电子束有一定发散度,发散半 角为β,除了焦平面处,电子束将展宽,设可获得清晰 图像的束斑直径为d,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Dtdg
d
若d的大小相当于荧能 光屏上
区分的最小距离d时M, 0即 .2mm,则
D 0.2
M
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3.5.2 扫描电镜图象及其衬度
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3.5.2 扫描电镜图象及其衬度
•当试样表面倾角增大时,作用体积改 变,且显著增加发射系数。 •背散射电子在试样上方有一定的角分 布。垂直入射时为余弦分布: η(φ)=η0cosφ
当试样表面倾角增大时,由于电子 有向前散射的倾向,峰值前移。因 此电子探测器必须放在适当的位置 才能探测到较高强度的电子信号。
系: δ(θ)=δ0/cosθ (4)二次电子在试样上方的角分布也服从余弦分布,
但与背散射电子不同的是二次电子在试样倾斜时仍为 余弦分布,见图2-83。
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3.5.2 扫描电镜图象及其衬度
表2-6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元素 能量 10keV 30keV 50keV
铝
0.40 0.10 0.05
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3.5.1扫描电子显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
在入射电子束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 样品表面的核外电子。 二次电子是一种真空中的自由电子。由 于原子核和外层价电子间的结合能很小, 因此外层的电子比较容易和原子脱离,使 原子电离。
2.二次电子
一个能量很高的入射电子射入样品时,可 以产生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中 90%是来自样品原子外层的价电子。
3.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多次非弹性散射 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有足够的厚度没 有透射电子产生),最后被样品吸收。若 在样样品和地之间接入一个高灵敏度的电 流表,就可以测得样品对地的信号,这个 信号是由吸收电子提供的。假定i0、 ib 、 is 、,ia分别表示入射电子电流强度、背散 射电子流强度、二次电子流强度和吸收电 子流强度。
二次电子的特点: (1)能量较低(≤50 eV )
大多数二次电子只带有几个电子伏特的能 量。在用二次电子收集器收集二次电子时, 往往也会把极少量低能量的非弹性
2.二次电子
背散射电子一起收集进去。事实上这两者 是无法区分的。 (2) 二次电子发射深度距离表层5-10 nm. 它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十分敏感,因此,能 非常有效地显示样品的表面形貌。 (3)二次电子的产额和原子序数之间没有明 显的依赖关系,故不能用它来进行成分分 析。
3.吸收电子
在不考虑透射电子流时有: ia =i0- (ib +is)
入射电子束和样品作用后,若逸出表面 的背散射电子和二次电子数量越少.则 吸收电子信号强度越大。若把吸收电子 信号调制成图像,则它的衬度恰好和二 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信号调制的图像衬 度相反。
3.吸收电子的原子序数衬度
当电子束入射一个多元素的样品表面时, 由于不同原子序数部位的二次电子产额 基本上是相同的,则产生背散射电子较 多的部位(原子序数大),其吸收电子的数 量就较少,反之亦然。因此,吸收电子 能产生原子序数衬度,同样也可以用来 进行定性的微区成分分析.
2.二次电子
(4)二次电子产额η (二次电子流与入射电 子流的比值)与入射电子能量和入射角 α (入射束和样品表面法线的交角)有 关,见图12-1-1。 在某一能量范围内,二次电子产额都 大于1,随着α的增大,二次电子产额曲 线的极大值增大,并向高能方向移动。
图12-1-1二次电子产额与电子能 量和入射角的关系
1、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被固体样品中的原子核反 弹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 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弹性背散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核反 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o的那些入射电 子,其能量没有损失(或基本上没有损 失)。
1、背散射电子
一般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量能达到数千 到数万电子伏。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样品核 外电子撞击后产生的非弹性散射,不仅 方向改变,能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如有些电子经多次散射后仍能反弹出来, 这就形成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4.透射电子
如果被分析的样品很薄.那么就会有一 部分入射电子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 子。(当采用扫描透射操作方式对薄样品 成像和微区成分分析时形成的透射电子).
பைடு நூலகம் 4.透射电子
这种透射电子是由直径很小(小于10nm ) 的高能电子束照射薄样品时产生的,因 此,透射电子信号是由微区的厚度、成 分和晶体结构来决定。透射电子流强度 用it表示。
1、背散射电子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分布范围很宽, 从数十电子伏直到数千电子伏。 从数量上看,弹性背散射电子远比非弹 性背散射电子所占的份额多。
1、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的特点: (1)来自样品距表层几百纳米的深度范围。 (2)它的产额能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
多,因此可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并 定性地用作成分分析。当然也能用作形 貌分析.
第12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2-0 引言 12-1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 生的信号 12-2 SEM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2-4 SEM的主要性能 12-4 表面形貌衬度原理及其应用 12-5 原子序数衬度原理及其应用
12-0 引言
SEM的成像原理是以类似电视摄影显像的方 式,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 出来的各种物理信号来调制成像的。 SEM的特点: 1、仪器分辨本领较高。新式SEM的二次电子 像的分辨率已达到3-4nm。二次电子像分辨 本领可达1.0nm(场发射),3.0nm(钨灯丝)。仪 器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从几倍到几十万倍), 且连续可调。
几种电子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如果使样品接地保持电中性, 那么入射电子激发固体样品产生的四种 电子信号强度与入射电子强度之间必然 满足以下关系:
12-0引言
SEM装上波长色散X射线谱仪(WDX)(简称波谱仪) 或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X)(简称能谱仪)后, 在观察扫描形貌图像的同时,可对试样微区进行元 素分析。 SEM、TEM和EDS的结合同位分析: 电子枪效率不 断提高,使得SEM的样品室附近的空间增大,可以 装入更多的探测器。因此,目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不只是分析形貌貌,它可以和其它分析仪器相组合, 使人们能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形貌、微区成分和晶 体结构等多种微观组织结构信息的同位分析。
12-0引言
2、 图像景深大,富有立体感。可直接观察起 伏较大的粗糙表面(如金属和陶瓷的断口等) 3、试样制备简单。只要将块状或粉末的、导 电的或不导电的试样不加处理或稍加处理,就 可直接放到SEM中进行观察。一般来说,用 SEM观察断口时,样品不必复制,可直接进行 观察,这给分析带来极大的方便。比透射电子 显微镜(TEM)的制样简单,且可使图像更近 于试样的真实状态。
12-0引言
装上半导体样品座附件,可以直接观察晶体管或集 成电路的p-n结及器件失效部位的情况。 装上不同类型的试样台和检测器可以直接观察处于 不同环境(加热、冷却、拉伸等)中的试样显微结 构形态的动态变化过程(动态观察)。
12-1 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 时产生的信号
样品在 电子束 的轰击 下会产 生图 12-1所 示的各 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