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中。
本文将就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进行探讨。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崇尚实践,认为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指导实践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落脚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源泉。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还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将实践视为理论的基础和验证的标准。
正是通过实践的反复验证和实践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三、实践打破了观念的束缚实践是一种能动的主体实践,具有创造性和变革性。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打破旧有的观念和束缚,探索新的认识和方法。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到改变现实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产生实际的影响力,必须落地生根,贴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实践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
总之,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变革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足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打破了观念的束缚,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
只有不断加强对于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三个充分条件:提供清晰的摘要、准确的关键词以及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详尽正文。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
如果当今的社会要求人们参与到广泛的公众议题中去,借助这种生命力就可以很有效地实现这一点。
例如,可以使用这种思想来帮助人们接受新的想法,让社会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一个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政治参与度,使人们能够从政治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可以帮助人们分析不同的观点,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协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能提高社会的文化,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参与度。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有助于增进个人内在的信仰,并让人们有能力挑战以往的观念,从而实现伟大的改革。
此外,它还能加深人们对公正、正义和自由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想,让他们更具创造力。
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人们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形成更深入更完整的了解,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价值。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助于让人们坚定自己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抵抗不断变化的欲望,建立一种更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有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近年来,全球化导致各种文化以及其他观念的间歇性碰撞,使得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们原本所不熟悉的东西。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让人们能够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共同发展未来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恐惧,尊重他人的主张,减少文化冲突。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为面对地球村当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消除文化差异和实现社会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有潜力帮助重塑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却仍然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生命力的强大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其四个特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关键字: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已经历经了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也曾遭受过批判,围攻,甚至是歪曲。
然而,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却依旧顽强的留存了下来。
并且不断发展,传播。
从马克思主义经历的这一切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与其四个特性息息相关: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一:时代性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弊端纷纷显露。
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重新梳理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和格局。
随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于是,有人认为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在21世纪风雨突变的世界已经过时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他们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他们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粗略地等同于共产主义,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考的方法,而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例如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马克思的旷世著作《资本论》在欧洲热卖脱销。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资本主义的弊端:过度商品化、资本肆意扩张和经济理性泛滥,以上论点也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赞同。
2000年新千年的交际之际,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的榜首,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永恒性和时代性。
二:实践性胡锦涛曾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一、从创党初期到抗日战争的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成立了全国性的党组织。
在这一时期,党着力于工农联盟的建立,推动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的形成。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程,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
党通过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巧妙地利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实现了国共合作。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持久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征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了伟大的斗争。
在经济建设方面,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政治建设方面,党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腐斗争,为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清明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建设方面,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加强了文化建设。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整顿文风、纠正错误思潮等斗争,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党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奋斗,引领中国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导读:本文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一些学生产生了这样一种疑问:为什么历史上一些思想家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会过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理论,却至今仍适用,不会过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作出分析。
一、应该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开始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到此时在西欧英、法、德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
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国家;法国在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出生地德国莱茵河地区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的发展。
但整个说,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适用吗?这个疑问的关键,在于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区别。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困难主要来自对这两者的混淆。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他们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因而是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
我们只要读一读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致卢格的信,以及《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篇早期文章,就能非常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的学说的目的和使命。
恩格斯1845年1月20日致马克思的信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
他对马克思说,“目前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写出几本较大的著作,以便给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个必要的支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18页)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目的从事写作,因而科学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即便在极端的外部条件下,它仍然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人类进步的推动力。
近代以来,共产党人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团结带领人民,勇敢前进,取得了历史性的社会变革,创造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伟大事业。
当今,我们的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谱写着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交响曲。
在今天,马克思主义深切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变革,推动着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军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深度交流。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繁荣富强,更赋予了中国人民以一种精神实质,使他们充满信心,坚守理想,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百年奋斗,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不仅激发着党员们的精神力量,而且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进步,奋力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引领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我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百年奋斗,也表明了政治的重要性。
虽然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但党的政治定力却始终如一,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坚决的决心,不断向我们展示了根本改变历史和实现中国梦想的道路。
在百年奋斗中,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表明,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以高度的联系、集体希望、共同行动,不懈努力,谱写出一曲更加辉煌的历史交响曲。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审视社会历史发展问题、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理论品格、当代价值、时代精神这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
[1]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地概括总结出来又在客观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的严整科学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性,富有批判精神,她不仅批判外在的对象,而且批判自身的不足。
这种批判性的品格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公开承认、敢于剖析自身的局限,善于超越自我的局限,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最终目的是指导客观实践、改造现实世界。
客观实践不断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理论又深入指导客观实践的推进,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同时也推动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她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几千年来思想和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社会思潮催生了新思想、新观念、新学说、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借鉴和吸收了新时期的这些文明成果。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自身所蕴含的理论品质和理论个性,为马克思主义追求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更新提供了精神动力,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应具备的理论品格。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诠释现实世界,审视现实社会,解决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在客观实际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将科学理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从宏观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但是马克思主义却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
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
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有坚定的信念和雄辩的才华,而在于始终能够通过自己强有力的成果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而它的指导作用,并不体现在某些流行的政治标签、传统信条、广告包装、未来许诺,而体现在革命的社会实践、日常的生活感受和认真的科学研究、严肃的理论讨论。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在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二者的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也一直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我们的实践的指导,而且还在于我们对它的不断发展中。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而这个理论基础本身从来不是僵死的教条。
马克思恩格斯再三声明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列宁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分析经验的依据,而不是决策的根据,根据只能是事实,是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经验的总结,是对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而今天根据工人运动的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已经不够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那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张,只能把社会主义引向灾难。
邓小平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需要有一个大发展,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中共党的十六大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全党始必须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于超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又超越产生它的时代的局限;它是时代的产儿,却属于所有的时代。
它不是所谓“绝对真理”和终极看法,而是正确的、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它对于认识和把握今天这个新的时代,仍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源于超时代性,要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个别论点的过时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超时代性和生命力,并不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论断可能过时。
但要把它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区分开来。
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于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于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马克思本人就不断与时俱进,作出重大创新,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原理。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核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并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发展机遇,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驾驭改革和建设的大局,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从马克思恩格斯再到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与时俱进、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他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原苏联范围、东欧以至西欧出现了某种复兴的势头。
经过一番灾难性的、痛苦的折腾之后,人们发现,惟有马克思主义才提供了认识社会生活的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惟有马克思主义指明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再一次得到了广泛的确认。
王贵生
201030150319
视觉传达3班
20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