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意义(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意义

摘要

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本文在分析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传统节日法定化的背景、过程及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的节庆活动不但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背景,而且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社会心态和文化取向,也就是民族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世纪的中国,是传统文化强劲复兴的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纷纷出现。顺应这样的潮流,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民俗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简称办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许多人断言,这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又一有力举措。我认为将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节日法定化的背景及过程

1.1新时期以来社会逐渐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1.1.1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的淡化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人们越来越觉得已经没有记忆深的节味。过年已经不再是团聚在一块,在鞭炮声中走街串户的拜年,取而代之的是以短信传达祝

福,有些城市过着无鞭炮声的新年,失去了过年的那份热闹氛围。现在的中秋节很多子女会选择送父母高档的月饼,却抽不出时间赶回家陪父母吃上一顿团圆饭。人们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情,为了晋升为了赚钱,忽略对父母对妻子的关心和爱护,家庭关系也日益淡化。社会发展到今天,太多的人看重利益,看重自己的发展,从而使得我们平时的人际交往也日趋利益化,就连与昔日的同学、朋友见面谈心叙旧也变成一种奢求。

1.1.2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内心缺乏精神寄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奋斗,而是都想着去追求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但有些人一味地强调物质上的东西,总是贪得无厌:房子旧了想换新的,房子小了想换大的,于是有的人丢下父母和孩子跻身到大城市去赚钱,甚至为了省钱几年都不回家与家人团聚。人们为了物质上的利益已经丢掉很多本性上的东西。过年就应该在鞭炮声中一家人围在一块开开心心地吃着团圆饭,而今天异化的人们为了方便快捷,一家老小都排着队等在饭店门口吃流水席,这样已经让人们没有那种对过节的期待和渴望,已经缺少对假日的精神寄托。

1.1.3社会道德降低,影响民族精神的构筑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最主要的是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能始终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力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管在多大的灾难中都可以顽强地挺立过来,但透视现在的社会也有一些不良现象:拾金不昧反成为怀疑偷钱的对象,见义勇为反成为被告,雷锋精神反倒受讥讽……文化道德的内涵似乎被抽空, 我们的民族精神孤零零地支撑在那里显得尤为苍白,若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将会摇摇欲坠,拯救民族精神已是迫在眉睫,为同历史进行情感的交流,国家将传统节日法定化,并通过这些传统节日,一方面能促进家庭内部和社会内部的和谐和团结,另一方面也能同民族的历史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

2传统节日简介

2.1春节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

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2.2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寄示的是国人慎终追远的历史情怀。所谓慎终追远,中国人比较强调家族观念和历史观念,重亲情,重孝道,重集体,这有别于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把清明祭祖习俗确定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观念、秩序观念、孝道观念的传播和普及,从而有效抵制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精神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教育而言,通过节日放假、祭祖、踏青、游戏等轻松的方式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将远胜于传统的说教和形式主义的灌输。

2.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人们通过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集中体现国人对于“忠”的价值观念的民族认同感。忠是发自内心地去办事,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真诚相待。今天的忠,更强调的是“诚信”,这也恰恰是社会转型期间最为缺失的道德观念。忠于家庭,忠于集体,忠于国家、民族,忠于人民,都属于忠的范畴。如果每个人都能“忠心”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那么我国和谐社会的完善与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2.4中秋节

中秋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

中秋月圆,象征着丰收和喜悦,团团圆圆象征着家庭和美,社会和顺,国家和平。每个人都有月饼吃,每个人都向亲戚朋友祝福,这就是一种和谐精神。和谐,除了家庭之外,更体现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睦相处,体现为贫者与富者、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的和谐共处。中秋节,正好也是政府访贫问孤、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好时机。社会转型期间带来的短期摩擦,将借助中国传统节日的和谐精神得到改善。

3本地人民庆祝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我是云南人,云南在庆祝春节时,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在外游子都要回家过年,吃年饭,讲团圆,贴对联,放鞭炮等等。大年初一凌晨一点左右,农村家家户户就要去挑水,并在打水的地方插上三炷香,俗称“接净水”,回到家时燃放炮竹,俗称“接天”,昭示着新的一年受天神护佑全家清洁平安;吃过早饭之后,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走出家门寻找乐趣:有的去打磨秋(用两根木头支起,两人高低旋转那种)、有的荡秋千、小孩们三五成群燃放鞭炮或做游戏……总之尽情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到了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家拜年;之后民间都要进行娱乐活动,有唱戏的,有唱山歌的,有打篮球的,有摔跤比赛、斗牛的,人们借助这些活动开始走家串戚,也拉开了请春客的序幕;正月初九还有赶庙会的,十五还要闹花灯、唱大戏……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乐,庆贺新的一年康泰平和,“过年”的喜庆气氛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才逐渐消失。清明节是十分庄重严肃的节日,清明时,大家都要去扫墓(俗称上坟),祭奠逝者,另外还有植树,踏青等体育活动。端午节,我的家乡除了吃粽子外,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每到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辟邪、驱瘴。中秋节我们还是喜欢叫做八月十五,此夜,家家户户设上案几,放满月饼和水果,待朗朗明月高悬于天空,几番祭拜后,全家人围坐在案几旁,边品尝美食边仰望天空如盘如玉的明月,互诉衷肠,共享团聚的喜悦,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意义

4.1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

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中国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