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上海交通大学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上海交通大学

初中-历史-打印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1911年改为南洋大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22年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8年又改称交通大学。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部分教授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

1957年,交通大学又分为西安、上海两部分。

1959年,两处独立建校,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19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

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

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

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

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

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

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

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2014-04-25 WeAre稍稍对中国高校有些注意的人都会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中国冠以交通大学名的却决不止这两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也同样引人注目。

北大未名BBS里有一个交大国际论坛,由这四所交通大学,加上亚洲名校、台湾的新竹交通大学共同组成。

那么,这五所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相信大多数人除了知道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血缘关系外,其他是一无所知的。

因为交大的这历史太复杂,条理太乱,以至便是交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与同为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

从此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

其实客观公正地讲,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府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也即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则为第二。

但由于19世纪末天津闹义和团,北洋大学堂师生被迫转移到上海南洋公学教学,因此近代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是在南洋大学毕业,学生中较为出名仍在世的有曾任清华副校长的张维等。

北洋大学堂虽然早于南洋公学,但由于战乱原因,发展一直不如南洋公学,特别是抗日迁自西安联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学院,备受抗日战争战火摧残,已经逐渐消亡,直到解放后在天津旧址成立天津大学,但历史脉络已断,今非昔比。

今日我们到天大网上主页上仍可看到“原北洋大学”字样,他们对历史传统的尊崇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话说回来,南洋公学由于地处上海,位于租界,免受战火侵拢,成立后发展很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前一直无可争议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这当然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北大、中央大学尚末觉醒,而清华还末成立的原故。

当时交大学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

其中李叔同更是交大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这在交大以工救国的办学百年历史上是罕见的。

上海交大的校史

上海交大的校史

上海交大的校史一、创建与发展1.1 创建背景•1896年 - 中国面临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挑战。

•交通和铁路的建设迅速推进。

•急需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1.2 上海交大的诞生•1896年 - 上海交通大学创立。

•总部设在上海市嘉定区,占地面积300英亩。

•初始只设有土木工程和船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1.3 初期发展•1904年 - 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设立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大学。

•1911年 - 学校获得了改造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并纳入工科学院体系的资格。

1.4 渐趋完善•1920年 - 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22年 - 建立电气工程专业。

•1928年 - 图文信息专业成立。

•1930年 - 成立建筑学院。

二、二战与光复时期2.1 战火与迁移•1937年 - 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迁至四川华西大街。

•1941年 - 学校迁回上海。

•1945年 - 二战胜利,学校开始恢复正常运作。

2.2 光复与发展•1946年 - 学校稳定发展,拓展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等学科。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近现代发展与合并3.1 改革开放时期的变革•1978年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80年 - 开设了管理学院,并拓展了经济、外语等学科。

3.2 合并与新的壮大•1994年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医学院成立。

•2005年 -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农业大学合并。

•2013年 - 上海海事大学正式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3.3 现代化的校园与设施•2008年 - 学校成为中国首批享受国家“211工程”支持的高校。

•2011年 - 国家首个“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学校设立。

3.4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联盟关系,开展学生交换计划和科研合作。

四、上海交大的特色与影响•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生活氛围深受学生们喜爱。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简称“上海交大”,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杰出院校,跟着一起来了解下上海交通大学基本概况吧,欢迎阅读。

一、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双一流、”“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21、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学校;2005年,学校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为新的上海交通大学。

[2-3]截至202X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6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共有28个学院/直属系,2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有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195人、研究生(国内)30270人,学位留学生2401人;有专任教师2835名,其中教授89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6名(含双聘);有本科专业6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6个。

二、历史沿革1.清末发源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

交通大学历史变迁

交通大学历史变迁

交通大学的变迁------------------------------------------------------------------------------------------------南洋公学山海关北洋(1896-1904) 铁路官学堂上海 (1896.5-1900.9)|八国联军|入侵停办↓↓商部高等山海关内外实业学堂路矿学堂(1905-1906) (1905.5-1908.1)↓唐山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邮传部唐山铁路管理传习所(1906-1911) 路矿学堂 (1909.5-1916.12)北平↓ (1908.1-1912.1) ↓ 南洋大学堂↓交通传习所(1911-1912) 唐山铁路学校 (1910.4-1916.12) ↓ (1912.1-1914.8) ________↓_________ 交通部上海↓↓↓ 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1912-1921) (1914.8-1921.7) (1916.12-1921.7) (1916.12-1 92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大学(1921年4月合校)(1921.4-1922秋)1921.4.7办事处成立,设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北京学校(1921夏-1922秋) (1921.7-1922.9) (1921.7-1922.7) ↓↓↓ 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唐山大学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2秋-1927夏) (1922.9-1928.2) (1922.6.20-1923.3)||^┄┄┄┄┄┄┄┄┄┄┘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 (1923.3-1928.6)(1927.8-1928.8) (1928.2-1928.6) ||↓↓|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 (1928.6-1929.9) (1928.6.28-1 928.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大学(1928.9-1946.6)(校长驻上海本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北平设电机工程,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管理学院分院交通管理三学院 (1928.9-1931.8) (1928.9-1929.2) (1928.9-1929.7)上海||||^┄┄┄┄┄┄┄┄┄┄┄┄|┄┄┄┄┄┄┄┄┄┄┄┘↓↓1928.11起交大改归铁道部管|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9.1-1929.7)交通管理改为铁道管理<┄┄┄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增设土木工程学院 (1931.8-1937.8)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29.7-1937.8) <┄┄┄┄┄┄┄┄┄ |┄┄┄┄┄┄┄ (1929.7-1937冬)||七七事变后,学生南下,迁校||内地,1938.1附于唐院↓↓↓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37.8-1942.8) <┄┄┄┄(1937.8-1941.8) (1937冬-1941.8)校舍迁入法租界,1941.9 37.12迁湘潭复课,38.5迁 38.1并入唐院铁道管理系曾改名私立南洋大学杨家滩,39.2迁贵州平越 39.2迁贵州平越|^┄┄┄┄┄┄┄┄┄┄┄┄|┄┄┄┄┄┄┄┄┄┄┄┘||────────────┐ └─────────────┤↓↓↓ 1942.8,租界沦陷,被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交通大学日汪伪组织接收改名: 1940.9在渝小龙坎成立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国立交通大学 1942.10迁九龙坡理学院 (贵州平越)(1942.8-1945.8) ↓ (1941.7-19 42.1)↓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上海临时大学第一分班 (1942.10-1946.5)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5.8-1946.6) 1945.8抗战胜利后由<┄┄┄ (1942.1-1946.4.9)1945.8由租界迁徐家汇重庆返上海 1944.12迁重庆丁家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46.6-1949.5) (1946.6-1949.7) (1946-1949 .7)上海 1946.6返唐山,1948.12迁||┆上海,1949.5返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1949.6-1959.9) (1949.7-1950.8) (1958.6-1967 .9)台湾55年中央决定迁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年交大部分迁西安↓|↓||中国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北||唐山工学院|京铁道管理学院|| (1949.7-1950.8) ↓ (1949.7-1950.8) |||北方交通大学|||| (1950.8-1952.5) |||| 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京管理学院||──────┐ (50.8-52.5) (50.8-52.5) |||↓↓|||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 (52.5-72.3) (52.5-70.6) |↓↓64年决定迁峨眉, ||交通大学交通大学71年迁峨眉||西安部分上海部分||| (57.9-59.9) (57.9-59.9)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959.9- ) (1959.9- ) ↓↓交通大学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 (1967.9-1979.7)(1972- ) (1970.6- ) ↓ 84年决定迁成都北京新竹交通大学(1979.7 - )台湾新竹88年3月迁成都||↓北京交通大学(2003年改名)。

上海交大的校史

上海交大的校史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迄今已经有125年的历史了。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上海交大的校史。

1. 建校初期(1896-1905年)1896年4月,上海邮传局设立读书馆,租用南市连新馆。

当时邮传局的刘大任借半年假期,到教会学堂学文和画画,并从教会学堂的校长王怀庆处得知有一组英国师生到上海来访问,并计划进行演讲和学习交流。

于是,刘大任邀请这些师生到邮传局的读书馆与上海滩的文化人士交流,为开创“学术传习所”的奠基石打下了第一块砖。

1897年,一批欧美留学生来到上海传习所,传习所在校内开办了语文、数学、机械制图、物理、化学、气象、并举行运动会和报告会。

这标志着传习所进入创立初期。

1904年,传习所以“恢复咨议局”的名义向教育总局提出将传习所提升为学校的申请,经迁就和让步之后,传习所的申请最终得以批准。

2. 新式大学的形成(1905-1920年)1905年,是传习所的转型之年。

传习所校长袁复礼先生在教育园地杂志上发表了《学衡论》。

文章呼吁“不拘一格,上下求索”,倡导科学精神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篇文章对传习所的转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标志着传习所开始逐步被吸纳进入现代大学的行列。

1913年,传习所改制为上海高级工艺学校,并于翌年起开设矿冶、电机、纺织、航空、航海等专业,招收全国各地的学生。

高工校名下的各专业都吸收了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积极推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并在此期间建立了自己的标志性教学楼——钟楼。

高工校名下的专业供职于中国的工业、交通和航空部门,培养出了的一大批专业人才。

3. 大学的独立与恢复(1920-1949年)1921年,上海高工校为与外国高等学府的友好交流获得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位,正式成立了“美国之友会”(即交通大学美国校友会的前身)。

同年,地方战争和列强的干涉导致环境的恶劣,上海高工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生存压力。

校方和师生们决定将其合并入天津南开大学,这使得上海高工校资源受到了严峻的削弱。

交通大学的那些历史

交通大学的那些历史

交通大学的那些历史我们会冻结时间让那些曾经久远的时代影像一一呈现在你面前,我们具有引力能荟萃精彩纷呈的视频和沉淀丰富多彩的资源。

我们会365天始终陪伴着你!知名学府: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光荣的传统,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综合性高等著名学府,被誉为'东方MIT'。

【百年一瞬:交通大学的创建历史】交通大学起源于1896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在历经多年历史变迁后衍生出五所大学,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包括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包括原西安医科大学),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

这五所交大分布五地,各有千秋。

为中国大陆及台湾培育成千上万的工程、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交大桃李遍天下,在世界各地都有交大学子的身影,他们在各行各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南洋公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于光绪廿二年(1896年)由盛宣怀创建于上海,是为交通大学沪校前身。

原址位于现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

它与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四川大学前身四川中西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属同时期的近代新式高校。

《清史稿》记载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关于“筹办大学堂”的奏折中所言:“查京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交大知名校友】蔡锷:1898年考入南洋公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

蔡元培:1901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黄炎培:1901年入读南洋公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

李叔同: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

以弘一法师名世。

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侯绍裘:1918年考入南洋公学,“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交通大学的历史

交通大学的历史

西迁精神——西交大与上交大的渊源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

同时文件规定交通大学迁校过程中,凡是有家属的教职工阖家迁往西安的,按该职工月工资的比例随工资发给一定数量的安家费,帮助职工解决迁往西安安家的实际困难(具体比例数已记不清)。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学校研究决定迁校的大体步骤是分成两批搬往西安。

1956年暑假期间,基础课程和基础技术课程的全体教师、暑假后升为二年级的学生和校机关党、政、教务、后勤的部分干部和职工为第一批西迁,1956年交通大学招收的新生到西安报到。

根据上述规定,第一批西迁的教职工凡有家属的都发了安家费。

记忆中,大家拿到安家费后,都极为兴奋和高兴,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迁教职工的深切关怀使大家深受感动。

有的西迁教职工用安家费购买了书架,衣橱、沙发、书桌,饮食用具等等。

虽然这些安家费的数量不是很大,但确实是帮助职工解决了一些迁校安家中的大问题。

从1957年暑假开始,各系专业课程教研室、实验室、全体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技工、在校高年级学生和校系两级党、政、教务、后勤等全体职工第二批迁往西安。

第二批迁校任务最重,人员最多,可以说对完成全部迁校任务具有关键性、决定性。

但是1956年后由于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压缩开支,保证社会主义重点经济建设,中央、国务院决定从第二批迁校的教职工开始不再发放安家费。

之后搬迁争议名热化,部分不愿意去西安的教授留在了上海。

1996年底,教育部再次发布59年关于建立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批复。

全文如下:同意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部分专业在西安,小部分专业在上海,由西安交大帮助上海建立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史馆中有存档),所以这时有一部分教师回上海。

交大西迁史1954年,由于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中央作出了关于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战略决策。

1955年4月初,高教部根据中央决策,形成部务会议文件——《1955 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大学历史沿革.txt心若无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我曾经喜欢过你,现在我依然爱你希望月亮照得到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的笑容那些飘满雪的冬天,那个不带伞的少年,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1949年国立交通大学更名交通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1896--1946)历史沿革参见“国立交通大学(1896--1946)”(/viewdiary.41119454.html)
1957年交通大学开始搬迁西安,分设交通大学(上海)与交通大学(西安)
1957年上海造船学院、南洋工学院(筹)、上海市业余机电学院并入交通大学(上海)
一、上海造船学院
1955年交通大学(造船系科)合并组建、大连工学院(造船系科)合并组建上海造船学院大连工学院历史沿革参见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二、南洋工学院(筹)
1956年南洋工学院(筹)创建
三、上海市业余机电学院
195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市所属企业机关联合夜大学创建
195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市所属企业机关联合夜大学更名上海市业余机电学院
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改建为上海交通大学
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改建为西安交通大学
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1960年上海农学院创建
1960年上海市农业专科学校并入上海农学院
上海市农业专科学校历史沿革参见上海:“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
1963年上海农学院撤销
1980年上海农学院复校
2001年交通部海上水下工程研究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2002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六人民医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1952年同德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
1.同德医学院
1918年同德医学专门学校创建
1935年同德医学专门学校升格私立上海同德医学院
2.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历史沿革参见“震旦大学历史沿革”(/viewdiary.41517253.html)
3.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历史沿革参见“圣约翰大学历史沿革”(/viewdiary.41206270.html)
198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2004年上海市政医院并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院系调整及之后调出的系科与去向
1950年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参与合并组建上海航务学院,现分别发展为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
1951年交通大学(无线电系)参与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现更名为东南大学
1951年交通大学(纺织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后相继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1951年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后相继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水利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水利学院,现更名为河海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数理化3系部分)并入复旦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化工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化工学院,现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数理化3系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1953年交通大学(桥梁)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发展为华南理工大学
1954年交通大学(汽车专业)并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现并入吉林大学
1971年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交通大学,后分别发展为华东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后参与组建上海铁道大学,现并入同济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