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因的克隆

合集下载

目的基因的克隆实验报告(3篇)

目的基因的克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从基因库中提取并克隆到合适的载体上,为后续的基因表达、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DNA片段通过酶切、连接等步骤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T4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dNTPs、质粒载体、目的基因DNA、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IPTG、X-Gal、0.1 M MgCl2、0.1 M CaCl2等。

2. 实验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的获取(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引物5'末端带有酶切位点。

(2)PCR扩增:以目的基因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3)PCR产物回收:采用PCR产物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基因片段。

2. 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1)载体线性化: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质粒载体,获得线性化载体。

(2)连接反应:将回收的目的基因片段与线性化载体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连接。

(3)连接产物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

3. 重组子筛选与鉴定(1)菌落培养:在含有IPTG和X-Gal的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转化菌,挑选白色菌落。

(2)菌落PCR鉴定:以白色菌落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基因片段是否插入载体。

(3)重组子测序:对PCR鉴定阳性的重组子进行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片段是否正确插入载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CR扩增结果:通过PCR扩增,成功获得了目的基因片段。

2. 菌落PCR鉴定结果:白色菌落PCR鉴定阳性,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载体。

3. 重组子测序结果: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载体。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目的基因,为后续的基因表达、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讲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第讲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第讲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引言目的基因是指在一项研究中,具有研究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的基因。

目的基因克隆和分离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们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介绍目的基因克隆和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1. PCR扩增PCR是聚合酶链反应的简称,是一种利用DNA聚合酶酶作用、在体外增加DNA序列数量的技术。

PCR扩增可以在保证目的基因序列一致性的前提下,扩增出足够的DNA量,用于后续实验。

PCR扩增的步骤一般包括模板DNA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和勘误、PCR反应体系的搭建等。

2. 基因文库筛选基因文库指的是将一个或多个组织的基因在体外克隆并构建而成的基因库。

基因文库筛选是一种在文库中选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杆菌的蛋白表达文库、细胞质体DNA文库和DNA合成文库。

基因文库筛选的步骤一般包括构建文库、传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

3.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是指利用特定的酶切位点将DNA分割成碎片,然后选取目标DNA寻找需要的限制酶切片段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寻找目的基因,并进行克隆。

限制酶切割的步骤一般包括DNA提取、DNA质量检测、选取限制酶和体外反应等。

二、目的基因的分离1. 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是指在体外或体内使某一脱氧核糖核酸(DNA)与另一种DNA或核酸杂交而形成方法的过程。

它的作用是寻找与目的基因DNA互补的DNA序列,并在该序列中分离目的基因。

分子杂交的步骤主要包括细胞培养和DNA序列的寻找和筛选等。

2.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合成目的基因,只要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PCR扩增、克隆等操作。

化学合成的步骤主要包括碱基合成、链延伸、中间产物合成和连接、滤液等。

3. 通量基因测序通量基因测序也称为高通量测序,是一种快速且准确测定DNA或RNA序列的方法。

通过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快速分离目的基因。

同源序列法克隆目的基因

同源序列法克隆目的基因

同源序列法克隆目的基因同源序列法克隆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克隆方法,用于获取目的基因的DNA序列。

同源序列法克隆的主要步骤如下:1. 设计引物: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即寡核苷酸片段),其中一个引物具有与目的基因的5'端相互匹配,另一个引物具有与目的基因的3'端相互匹配。

2. 提取模板DNA:从包含目的基因的源生物体中提取总DNA 或特定组织/细胞中的DNA作为模板。

3.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在PCR反应中使用设计的引物和模板DNA来扩增目的基因的DNA序列。

PCR反应通过多次循环加热和冷却来产生大量DNA复制品。

4. 凝胶电泳分析:将PCR扩增产物与分子量标记物一起加载在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

通过比较扩增产物与标记物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可以确定是否成功扩增了目的基因。

5. 纯化目的基因:从PCR反应中纯化目的基因的扩增产物,一般使用凝胶切片、DNA纯化试剂盒等方法。

6. 连接到载体:将纯化的目的基因DNA与适当的载体(如质粒)进行连接。

这通常涉及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的DNA,然后使用连接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7. 转化宿主细胞:将连接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自行复制和表达。

这可以通过转染、电穿孔或热激冲等方法实现。

8. 筛选与鉴定:通过对转化后的细胞进行选择性培养或检测,筛选出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生素筛选、荧光筛选等。

9. 验证目的基因:最终需要验证克隆中是否成功插入了目的基因。

这可以通过DNA测序、限制性酶切、PCR等方法来进行。

同源序列法克隆是一种有效的基因克隆技术,可用于获得感兴趣的基因序列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表达和调控机制等。

目的基因的制备和基因克隆的筛选

目的基因的制备和基因克隆的筛选
目的基因的制备和基因克隆的筛选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目的基因的制备 • 筛选策略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基因的重要性
决定生物性状
目的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 状表达的关键基因,其序列和表 达水平直接影响生物的表型特征。
潜在应用价值
目的基因往往与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代谢等关键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用 于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DNA进行酶切,通过凝胶电泳分析酶切片段的大小和数量,判断 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载体中。
Southern杂交分析
将酶切后的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与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 或化学发光等方法检测杂交信号,确定目的基因的存在和位置。
PCR筛选
菌落PCR筛选
05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成功制备了目的基因
通过PCR扩增和基因合成等方法,成功获得了所需的目的 基因片段,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
建立了基因克隆筛选体系
通过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细胞、筛选阳性克隆等步骤, 成功建立了基因克隆的筛选体系,为后续基因功能研究提 供了有效手段。
验证了基因功能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蛋白互作研究等方法,初步验证了目 的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重组DNA的转化与扩增
重组DNA的转化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合适的宿主细胞中,如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等,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
重组DNA的扩增
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扩大培养,以获得足够的重组DNA分子用于后续实验。同时, 可以通过PCR等方法对重组DNA进行进一步验证和鉴定。

基因克隆具体实验报告

基因克隆具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PCR扩增、酶切、连接等基因克隆实验技术。

3. 验证目的基因的克隆是否成功。

二、实验原理基因克隆是指将目的基因片段从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并插入到载体中,使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过程。

实验过程中,主要涉及PCR扩增、酶切、连接、转化、筛选等步骤。

三、实验材料1. 模板DNA:含有目的基因的基因组DNA。

2. 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的上下游引物。

3. Taq DNA聚合酶:用于PCR扩增。

4. 酶切体系:限制性内切酶、缓冲液、连接酶等。

5. 连接载体:线性化载体。

6. 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DH5α。

7. 筛选培养基: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

8. PCR扩增试剂:10×PCR缓冲液、dNTPs、MgCl2等。

四、实验方法1. PCR扩增(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长度约为20-30bp,分别位于目的基因的上下游。

(2)PCR反应体系:取模板DNA 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10×PCR缓冲液5μl,dNTPs 4μl,MgCl2 2μl,Taq DNA聚合酶0.5μl,加ddH2O至50μl。

(3)PCR反应程序: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1min,共35个循环,最后延伸10min。

2. 酶切连接(1)酶切:取PCR产物5μl,加限制性内切酶(如EcoRI)1μl,10×酶切缓冲液2μl,ddH2O 2μl,混匀后置于37℃水浴酶切2h。

(2)连接:取线性化载体5μl,酶切产物5μl,10×连接缓冲液2μl,T4 DNA 连接酶1μl,混匀后置于16℃连接过夜。

3. 转化(1)制备感受态细胞:将大肠杆菌DH5α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按照1:100的比例加入CaCl2,混匀后冰浴30min。

(2)热激转化:将连接产物加入感受态细胞中,混匀后置于42℃水浴45s,迅速转移至冰浴中。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要获取目的基因,首先需要明确目的基因的具体信息,包括基因序列、功能、表达模式等。

然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1. 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获取目的基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PCR扩增或文库筛选等技术,可以获得目的基因的DNA序列。

然后,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适当的载体中,如质粒或病毒载体,从而获得重组DNA。

最后,通过转染、转化等手段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2. 基因合成。

基因合成是一种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序列的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可以按照目的基因的DNA序列,合成相应的DNA片段。

然后,将合成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中,再转染、转化等手段导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3. 基因突变。

有时候,我们需要获取的是目的基因的突变体。

通过诱发突变、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得到目的基因的突变体。

然后,将突变体插入到载体中,再转染、转化等手段导入宿主细胞,实现突变目的基因的表达。

4. 基因提取。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已有的生物样品中提取目的基因。

通过DNA提取技术,可以从细胞、组织等样品中提取出目的基因的DNA序列。

然后,将提取的DNA插入到载体中,再转染、转化等手段导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总之,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是基因克隆、基因合成、基因突变还是基因提取,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并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以确保获取的目的基因是准确、可靠的。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基因文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基因文库的构建

mRNA在细胞中含量少,对酶和碱极为敏感,
分离纯化困难
仅限于克隆蛋白质编e Chain Reaction)法,又称为聚合酶
链反应或PCR扩增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体外DNA聚合程序
使用PCR法克隆目的基因的前提条件是:已知待扩增目的
基因或DNA片段两侧的序列,根据该序列化学合成聚合反应必
需的双引物
PCR法定向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原理
C PCR法
5‘
5‘
目的基因
5‘
变性
加热
5‘
5‘
引物
退火
5‘
5‘
底物
聚合
5‘
5‘
5‘
5‘
加热
变性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克隆入合适的载体
Klenow酶聚合
化学合成法的基本战略
全基因合成
1
混合退火
2
T4-DNA连接酶连接
3
克隆入合适的载体
4
Klenow酶聚合
5
大片段酶促法: 根据目的基因的全序列,分别合成40-50碱基长的单链DNA片段
6
化学合成法的基本战略
全基因合成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化学合成DNA的单片段愈短,收率就愈高,但由于化学合成的份额较大,成本较高;在大片段酶促法合成目的基因时,虽然化学合成的份额相对较小,成本较低,但大片段化学合成的收率极低,例如,每聚合一个单体的产物收率为95%则合成50个碱基长的DNA单链大片段的总收率只有7.7%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合成基因:目的基因可以通过化学合成获得。

合成基因的方法包括了化学合成、PCR扩增等。

化学合成是一种将DNA的碱基顺序按照设计要求合成出来的方法,可以通过商业化的基因合成公司购买所需的目的基因。

PCR扩增是一种通过DNA复制过程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它需要设计引物来选择性地扩增目的序列。

2.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从已有DNA中提取目的基因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PCR扩增将目的基因获取到,然后将PCR产物接入到适当的载体(如质粒)中,再将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和表达。

这一过程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非常常见,也是目的基因获取的一种可靠途径。

3. 基因合成:基因合成是基于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的过程。

在发展至今,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通过先进的DNA合成技术和组装技术,按照设计的目的基因序列,将编码目的蛋白质的基因合成起来。

合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合成天然存在的基因,还可以用于合成设计的人工基因。

4. 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精确修改基因组的技术手段。

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的修改或替换。

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有CRISPR-Cas9系统、TALEN、ZFN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导入目的核酸序列和编辑工具到细胞中,使细胞内的目的基因发生改变。

总之,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可以通过化学合成、PCR扩增、基因克隆、基因合成和基因组编辑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获取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和高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先将细胞固定在低融点凝
A
A
胶中,然后置入含有SDS、蛋 白酶K、RNase的缓冲液中浸泡,可获得1000 kb大小的DNA片段基因的构建程序基因组DNA的切割
用于基因组构建的DNA片段的切割一般采用超声波处理和 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切两种方法,其目的是:
第一,保证DNA片段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区 第二,保证DNA片段大小均一 超声波处理后的DNA片段呈平头末端,需加装人工接头 部分酶切法一般选用四对碱基识别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如: Sau3AI或MboI等,这样DNA酶解片段的大小可控 连接前,上述处理的DNA片段必须根据载体的装载量进行分级 分离,以杜绝不相干的DNA片段随机连为一体!
5 ‘
5 5‘
‘ 聚合
5
‘ 5 退火
‘ 5 ‘
5 ‘
变性
5 ‘ 5
‘ 聚合
5 ‘ 5 ‘
5
5‘
底物 ‘
5
‘ 5
引物 ‘
5 ‘
5
加热

5
5

底物 ‘
5 ‘ 5
2. PCR克隆目的基因的基本程序
由Taq DNA聚合酶扩增的PCR产物中,其3’末端总是会带 有一个非模板依赖型的突出碱基,而且这个碱基几乎总是A,因 为Taq DNA聚合酶对dATP具有优先聚合活性。由于该突出碱基 的存在,克隆时即可以采取TdT末端加同聚尾的方法与载体拼接 ,也可以使用专门的T载体克隆
5’ A
A PCR扩增产物 5’
T7 lacZ MCS ori 5’
T
Apr T T 载体 5’
3. PCR盒式引物扩增法
5‘ 端不含磷酸基 团
变性 引物退火
Sau3A部分酶切 加装盒式接头片段

双链平头的cDNA通常可以使用下列三种方法克隆入载体中:
平头末端直接与载体连接,但插入的片段无法回收 平头两端分别接同聚物尾,最好是AT同聚物尾,这样重组
分子可通过加热局部变性和S1核酸酶处理回收插入片段 加装人工接头引入酶切口,以便插入片段回收
cDNA法分离目的基因的基本程序
完备分离程序
提取细胞总mRNA,合成总cDNA,将之全部克隆,然后 借助于合适的筛选手段找到目的重组子
Klenow
dNTPs
TTTTTTTTTTTTTTp 5’
TTTTTTTTTTTTTTp 5’ AAAAAAAAAAAAAAOH 3’ S1 TTTTTTTTTTTTTT AAAAAAAAAAAAAA
cDNA第二链的合成
置换合成法:获得的双链cDNA 5’端也会有几对碱基缺

G
5‘ppp’5G
AAAAAAAAAAAAAAOH 3’ TTTTTTTTTTTTTTp 5’
筛选时,若使用的是多拷贝载体,则采用菌落原位杂交法 筛选;若使用的是表达型载体,则采用菌落免疫杂交法筛选
完备分离程序适用于mRNA分子数少的目的基因的克隆, 如人胰岛素基因、干扰素基因、凝血因子VIII基因等
cDNA法分离目的基因的基本程序
特异分离程序
提取细胞总m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回收目标 mRNA,由此合成双链cDNA,然后进行克隆基因的构建程序载体和受体的选择
出于压缩重组克隆的数量,用于基因组构建的载体通常选装载量较大的l-DNA或考斯质粒;对于大型基因组(如动植物和人类)需使用YAC或BAC载体
由于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几种载体的最大装载量如下:
质粒
G 5‘ppp’5G
cDNA第一链
AAAAAAAAAAAAAAOH 3’ TTTTTTTTTTTTTTp 5’
cDNA第二链的合成
自身引导法:获得的双链cDNA 5’端会有几对碱基缺

G 5‘ppp’5G
NaOH
煮沸
AAAAAAAAAAAAAAOH 3’ TTTTTTTTTTTTTTp 5’
OH 3’
RNaesH
DNApol dNTPs
5’
AAAAAAAOH 3’
TTTTTTTTTTTTTTp 5’
5’
TTTTTTTTTTTTTTOH 3’
AAAAAAAAAAAAAAp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1
T4-DNA ligase
5’
TTTTTTTTTTTTTT 3’
3’
AAAAAAAAAAAAAA 5’
cDNA第二链的合成
特异分离程序较适用于mRNA丰度极高的目的基因克隆 如血红蛋白基因等
cDNA法分离目的基因的基本程序
差异分离程序
利用两组细胞mRNA种类的差异,分离克隆差异mRNA所对 应的cDNA,因而这种程序较适用于分离克隆新基因
例如:正常的大鼠FR3T3成纤维细胞中,有些新基因是不能 自发表达的,需在多瘤病毒感染之后方可转录。任务是要分离克 隆这些新基因,进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
化学合成目的基因的前提条件是基因的DNA序列已知,有三种战略: 小片段粘接法:
根据目的基因全序列,分别合成12-15碱基长的单链DNA小片段
混合退火
T4-DNA连接酶连接 克隆入合适的载体
全基因合成
化学合成法的基本战略
补钉延长法: 根据目的基因两条互补链全序列,分别合成12-15碱基长的单链 DNA小片段以及20-物体中,不同组织和细胞在不同时段的mRNA 种类不同(即基因基因组cDNA法克隆目的基因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的mRNA分子都具有polyA结构 细菌或原核生物的mRNA半衰期很短 mRNA在细胞中含量少,对酶和碱极为敏感,
分离纯化困难 仅限于克隆蛋白质编码基因
D 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的基本战略 化学合成的单元操作 DNA化学合成的用途
全基因合成
化学合成法的基本战略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r
引导合成法:获得的双链cDNA 能保留完整的5’端序列
G 5‘ppp’5G 3‘ HO
G 5‘ppp’5G 3‘ HOCCCCCCC
TdT NaOH
3‘ HOCCCCCCC
退火
3‘ HOCCCCCCC 5‘ pGGGGGGG
Klenow
3‘ HOCCCCCCC 5‘ pGGGGGGG
dCTP dNTPs
AAAAAOH 3’ TTTTTp 5’
AAAAACCCCCCCOH 3’ TTTTTp 5’
TTTTTp 5’
TTTTTp 5’
TTTTTp 5’ AAAAAOH 3’
cDNA法克隆目的基因的基本战略
双链cDNA的克隆基因库与基因基因库(gene pool) 特定生物e bank) 从特定生物个体中分离的全部基因,这些基因以克隆的形式 存所含克隆数N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N = ln ( 1 – P ) / ln ( 1 – f ) 其中大小 / 生物基因组的大小 例如,人的单倍体D万)
目的重组克隆





取板板基因的构建程序基因构建的技术性问禁外源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采取下列措施的组合:
将待连接的DNA片段根据载体的装载量分级分离 用碱性磷酸单酯酶除去DNA片段的末端磷酸基团 用TdT酶在DNA片段的末端上增补同聚尾末端
酶切片段末端标记法
H
H
H
H
S S SS S SS S S
克隆DNA
S S SSS
SS
十克隆指纹图谱
载体DNA
SS
将若干YAC克隆固定在薄膜上,并复制二十份薄膜;合成 20种不同序列的短探针,其序列是随机的
用20种探针随机定位杂交(一对一)20份YAC克隆薄膜 如果某两个克隆同时对同一种探针呈现杂交阳性反应,则 这两个克隆有可能是相互重叠的。若将杂交阳性结果记为“1” ,而阴性结果记为“0”,可清晰地列成一张表,最终排出的克隆都是随机序列,必须将所有的克隆排 列成一个像天然染色体DNA上所表现出的信息一般来说,目的基因的克隆战略分为两另一类是利用PCR扩增技术甚至化学合成法体外直接合成目的基 因,然后将之克隆表达。
A PCR法
PCR法定向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原理 PCR克隆目的基因的基本程序 PCR盒式引物扩增法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质量标准
除了尽可能高的完备性外,一个理想的基因应具备下列条件: 重组克隆的总数不宜过大 以减轻筛选工作的压力 载体的装载量最好大于基因的长度 避免基因被分隔克隆 克隆与克隆之间必须存在足够长度的重叠区域 以利克隆排序 克隆片段易于从载体分子上完整卸下 重组
将单一的YAC克隆插入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布均匀 地水解成若干片段,末端标记同位素
然后再用Sau3AI或MboI将末端标记的DNA片段降解成碎 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每10个YAC克隆走在同一块板上, 形成10个克隆的特征性DNA指纹图谱
电脑分析指纹图谱,如发现任何两个克隆DNA的指纹图谱 有部分相同的,则其两个YAC片段就有互相重叠的可能性,于 是这两个YAC克隆的DNA片段克隆在染色体上是排列一起的基因的构建程序基因组DNA的制备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基因在度的断裂。制备的 DNA分子量越大,经切割处理后样品中含有不规则末端的DNA片段 的比率就越低,重组率和完备性也就越高
用常规方法制备的染色体
A
A
DNA的长度一般在100 kb左右
15 kb
l-DNA
25 kb
考斯质粒
45 kb
BAC
300 kb
Y由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个重组克隆组成。除 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如抗药性基因、结合蛋白 编码基因等)可以采用特殊的正选择筛选程序(如抗药性筛选法、 酵A法
cDNA法克隆目的基因的基本战略 cDNA法分离目的基因的基本程序 cDNA法法克隆目的基因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