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补液液体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的适 应症
腹泻
01 02 03 04
01
急性腹泻:小儿急性腹泻,如轮状 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等
02
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如乳糖 不耐受、过敏性肠炎等
03
腹泻伴脱水:小儿腹泻伴有脱水症 状,如呕吐、尿量减少等
04
腹泻伴营养不良:小儿腹泻伴有营 养不良,如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等
呕吐
01 急性胃肠炎:呕吐是急性胃肠炎的主 要症状之一,小儿液体疗法可以帮助 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小儿液体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液体疗法的原理
02
小儿液体疗法的 种类
03
小儿液体疗法的 注意事项
04
小儿液体疗法的 适应症
液体疗法的原理
液体疗法的定义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液体疗法是一种 通过静脉或口服 途径补充水分、 电解质和其他必 需物质的治疗方 法。
其主要目的是维 持体液平衡,纠 正脱水、电解质 紊乱和酸碱失衡。
或过慢
监测病情变化: 在输液过程中密 切监测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调 整液体疗法方案
小儿液体疗法的种 类
口服补液疗法
口服补液盐:用于预 防和治疗轻度脱水
口服补液溶液:用于 治疗中度脱水
口服补液饮料:用于 治疗轻度和中度脱水
口服补液食物:用于 治疗轻度和中度脱水,
如米汤、果汁等
静脉补液疗法
目的:补充水分、电 解质和营养物质
小儿液体疗法的注 意事项
液体的选择
口服补液盐:首选,安全有效, 易于吸收
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 口服补液困难的患儿
母乳:适用于母乳喂养的患儿, 营养丰富,易于吸收
儿科液体疗法

成分: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碳酸氢钠和无水葡萄糖等
定义:口服补液盐是一种用于 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的药物
使用方法:根据医生建议或说 明书,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后给
患儿服用
静脉补液Βιβλιοθήκη 静脉补液的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需要补 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的患儿
静脉补液的种类: 晶体液、胶体液、 混合液等
静脉补液的选择: 根据患儿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素 进行选择
静脉补液的注意事 项:严格控制输液 速度和量,避免出 现不良反应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其他补液方式
不同种类补液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添加标题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症患者,方便易行,价格低廉
添加标题
静脉补液:适用于重症患者,快速补充体液,纠正电解 质失衡
添加标题
肠外营养:适用于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的患者,提供 全面营养支持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儿科液体疗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病症
禁忌症: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休克、心衰等危重 病症,儿科液体疗法需谨慎使用,甚至禁用
液体疗法的原则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补充热量和蛋白质 维持酸碱平衡 防止并发症
口服补液盐
种类:有多种口服补液盐产品, 如ORS(口服补液盐散)等
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调整策略
原因分析:药物 剂量不足、给药 方式不当、个体 差异等
调整策略:根据 患儿情况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 药方式,确保有 效治疗
注意事项:密切 观察患儿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总结:儿科液体 疗法效果不佳的 原因有多种,需 要根据患儿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确保有效治 疗
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
小儿液体疗法实施方案

小儿液体疗法实施方案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
它通过补充体内液体,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小儿液体疗法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一、确定适用症。
小儿液体疗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如感冒发热、腹泻脱水、呼吸道感染等。
在实施前,需要明确孩子的病情,确保小儿液体疗法对其有益。
二、选择合适的液体。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应选择适合孩子的液体,如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确定合适的液体种类和用量。
三、确定给药途径。
小儿液体疗法可以通过口服、静脉输液等途径给药。
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四、注意给药速度。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给药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给药引起不良反应。
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给药速度,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五、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尿量、精神状态、体温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六、注意饮食调理。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期间,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均衡,促进康复。
七、注意家长指导。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告知他们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配合治疗。
总之,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
在实施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液体、给药途径和速度,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饮食调理,做好家长指导工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儿科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儿科液体疗法基本原则儿科液体疗法是指在儿童患病时采用液体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液体疗法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快速起效,方便儿童接受。
然而,在使用儿科液体疗法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安全性的保障。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一般而言,儿科液体药物的剂量通常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
儿童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
儿童对于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儿科液体疗法时,应注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还包括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的选择。
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给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来确定。
此外,给药频次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儿科液体疗法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一般而言,液体药物在使用前需要摇匀,并根据药物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使用。
对于一些需要冷藏的药物,需要在使用前将其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还包括监测儿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使用液体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
同时,还需要关注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儿科液体疗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以及监测儿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定量定性定速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90~120ml/kg中度缺水:120~150ml/kg重度缺水: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
5×体重;稀释成1。
4%的溶液(1ml 5%NaHCO3 =3。
5ml 1。
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
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
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1:2液1/3张0。
儿童液体疗法

儿童液体疗法引言儿童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儿童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分和电解质紊乱。
儿童的身体构成和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明显差异,因此儿童在液体疗法上有着独特的需求和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儿童液体疗法的原理、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用的液体疗法方案。
原理儿童的身体组织中水分的含量较高,而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液的组成也会发生改变。
儿童的新陈代谢率也较高,因此儿童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需求量较大。
通过合理的液体疗法,可以维持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液体疗法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和维持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确保儿童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液体疗法还可以帮助儿童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发展。
适应症儿童液体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情况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胃肠道感染: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导致儿童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需要通过液体疗法来补充。
2.脱水:由于高热、呕吐、腹泻等原因引起的脱水需要及时进行补液。
3.营养不良:儿童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吸收不良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液体疗法可以帮助补充营养。
4.外伤:重度外伤或烧伤后,儿童的代谢率会增加,需要通过液体疗法来满足能量和营养的需求。
注意事项在进行儿童液体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化:儿童的体液组成和代谢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液体疗法应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个体化调整。
2.考虑疾病因素:不同的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分和电解质紊乱,液体疗法应根据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3.监测:进行液体疗法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体征和生理指标,以及尿液、血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确保液体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4.补充能量和营养:液体疗法除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外,也应考虑儿童的能量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当的液体配方。
常用液体疗法方案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情况,儿童液体疗法可采用不同的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液体疗法方案:1.胃肠道感染:首先需要停止口服摄入,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来补液。
2024年儿科补液液体疗法课件

2024年儿科补液液体疗法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及生理需要,理解液体疗法的重要性。
2. 学会脱水及脱水利度的判定,能够准确评估患儿的液体状态。
3. 熟悉液体疗法的种类及适应症,合理选择和应用液体疗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液体疗法的监测与护理。
教学重点: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脱水及脱水利度的判定,液体疗法的种类及适应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板书工具。
2. 学具:教材,《儿科》第七章,液体疗法相关计算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小儿液体疗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a.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及生理需要。
b. 脱水及脱水利度的判定。
c. 液体疗法的种类及适应症。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病例,讲解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及生理需要。
2. 脱水及脱水利度的判定。
3. 液体疗法的种类及适应症。
4. 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课后提供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收获与不足,提高对小儿液体疗法的认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小儿液体疗法的新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脱水及脱水利度的判定。
2. 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
3. 液体疗法的监测与护理。
一、脱水及脱水利度的判定1. 病史: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病程、饮食及水分摄入情况等。
2. 临床表现:观察患儿的皮肤弹性、口腔黏膜、眼泪、尿量、精神状态等。
3. 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下降百分比是判定脱水程度的重要依据,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脱水。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尿素氮等,以评估患儿的脱水状态。
二、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液体疗法的计算与实施应根据脱水程度、患儿的生理需要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1. 计算补液总量:根据脱水程度、体重下降百分比和预定补液时间(通常为24小时)计算补液总量。
儿科补液液体疗法课件

儿科补液液体疗法课件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小儿体液平衡特点,液体疗法的适应症、常用液体种类及其成分,液体疗法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液体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其在液体疗法中的应用。
2. 熟悉常见小儿液体疗法的适应症、液体种类及其成分。
3. 学会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临床操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液体疗法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常见液体种类及其成分、液体疗法的适应症和具体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液体疗法相关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儿液体疗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小儿体液平衡特点;(2)液体疗法的适应症、常用液体种类及其成分;(3)液体疗法的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演示:(1)展示常见液体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2)播放液体疗法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
4. 例题讲解:结合临床案例,讲解液体疗法的具体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液体疗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小儿液体疗法概述;2. 常见小儿液体疗法及其应用;3. 液体疗法原则及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其在液体疗法中的应用;(2)列举常见液体种类及其成分,并说明其适应症;(3)结合临床案例,设计一份小儿液体疗法方案。
2. 答案:(1)小儿体液平衡特点:细胞外液占比较高,水分代谢旺盛,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较差等。
在液体疗法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合理选择液体种类和剂量。
(2)常见液体种类及其成分:1)晶体溶液: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等,主要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2)胶体溶液: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主要用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3)营养液:如脂肪乳、氨基酸溶液等,主要用于提供营养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病因:(体内 H + 丢失或HCO3-蓄积)严 重呕吐、严重低钾血症、大剂量使用皮质 激素、过多使用碱性药物…
临床表现:呼吸浅慢、头疼、烦躁、手足麻 木、手足搐搦(低钾或低钙)。
PH 轻症 〈7.6
HCO3-mmol/L CL - mmol/L
〈40
血清 Ca+﹤1.75mmol/L (7mg/dl) → 低钙血症 Mg+﹤0.6mmol/L (1.5mg/dl) → 低镁血症
原因: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腹泻丢失较多 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儿
低钙和低镁血症
脱水纠正前,可不 出现症状
血液浓缩
酸中毒时离子钙增 多
脱水酸中毒纠正后 易出现症状
阴离子间隙AG=Na+ -(CL- +HCO3 - ) 正常值8-16mmol/L。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HCO3-丢失过多或CL-增加) :
HCO3-丢失过多:腹泻、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HCO3-产生不足: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摄入含CL-的物质过多:氯化钙、氯化钠
失Na﹢﹤失水,血Na﹢﹥150mmol/L,常由医 源性引起,大量输入高渗性液体。
正常水平 等渗性脱水
水
血浆 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
特点:
a脱水体征相 对较轻,剧 烈口渴
b脑细胞脱水Βιβλιοθήκη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钾〈3.5mmol/L,(正常血钾3.5-5.5mmol/L)
病因:
钾的入量不足:长期进食不足,静脉补充 不够
混合溶液
口服补液盐 Oral rehydration salt
口服补液疗法
适应症: 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 方法:轻度: 50 -80ml/kg 中度 : 80-100 ml/kg
8- 12h内将累积损失补足,少量多餐 注意事项:ORS 中,K+ 20mmol/L ( 0.15%
血液稀释
酸中毒纠正后,离 子钙减少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 厥。 多在补液后出现。若补钙后 抽搐仍不见缓解,注意低镁。
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正常pH7.35-7.45
酸中毒pH〈7.35
碱中毒pH >7.45
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85
重症 > 7.6
>40
〈85
治疗
治疗原发病。 轻症:0.9%氯化钠(生理盐水)静点补充氯
离子。 重症:
0.9%氯化铵静点,3ml/kg可降低HCO3- 1mmol/L。
氯化铵量mmol=(测得HCO3- -22)×0.3 ×体重 ,先予1/2,配成等张掖静点。
缺钾者补充氯化钾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脱水 Dehydration
由于呕吐、腹泻等丢失体液和摄入 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 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
判定标准:
意识状态 皮肤粘膜干燥程度 皮肤弹性 前囟眼窝凹陷程度 末梢循环(血压、脉搏、心率、肢温、
体温、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Characteristic peaking of the skin in a dehydrated child
B.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失Na﹢﹥失水,血Na﹢﹤130mmol/L,常见于营养 不良患儿伴腹泻及腹泻时补充大量非电解质溶液。
特点:
正常水平 等渗性脱水
a容易发生休克。 b脑细胞水肿
水
c脱水体征明显,
口渴不明显
血浆 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
C.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举例:
体重10kg,血HCO3-12 mmol/L,代入公式 碱剂需要量mmol=(22-12)×0.6 ×10=60 5%NaHCO3ml数=60×1.7=102≈100 首次予计算量的1/2,即5%NaHCO350ml 1.4%NaHCO3 ml=5%NaHCO350ml+5%GS100ml=150ml
电解质溶液:
0.9%NaCl(生理盐水):等张液 3% NaCl:高张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6ml/Kg提高血钠5mmol/L。 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
1.4%NaHCO3为等张,5%NaHCO3高张 (3.5张)。乳酸钠:1.87%为等张, 11.2%为6张。 15%KCl:13.5张。用时需稀释,100ml 液+2ml10%KCl=0.3%kKCl含钾液不能直 接静推,以免抑制心肌而死亡。
钾为细胞内离子,为平衡细胞内外液钾, 静脉补 钾需 4-6天。
脱水纠正前不出现低钾
脱水——血液浓缩 酸中毒----钾从细胞
内移向细胞外
尿少——钾排出相对 少
补液后易出现低钾
补液——血液稀释 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
胞外移向细胞内
随尿量增加——钾被排 出体外
输入大量葡萄糖——合 成糖原需钾参与
高AG型代酸:改善微循环、纠正缺氧。
补碱计算方法1:碳酸氢钠首选
碱剂需要量mmol=(22-测得HCO3-)×0.6 ×体重 碱剂需要量mmol=∣-BE∣×0.3 ×体重 5%碳酸氢钠1ml =0.6 mmol碳酸氢钠 1 mmol碳酸氢钠≈1.7ml 5%碳酸氢钠 5%NaHCO3稀释3.5倍为1.4%NaHCO3(等张液)。 故可将5%NaHCO3加2.5份5%-10%的葡萄糖稀释。 首次予计算量的1/2,据治疗情况决定再用药否。
补碱计算方法2
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1.4%NaHCO3 3ml/Kg或5%NaHCO3 1ml/Kg可提高[HCO3-]约 1mmol/L。
举例:体重10kg,血HCO3-12 mmol/L 1.4%NaHCO3 ml=5 ×3 ×10 =150 ml
或5%NaHCO3 ml=5 ×1 ×10=50ml 即1.4%NaHCO3ml=5%NaHCO350ml+5%GS100ml=150ml
继续损失量:继续腹泻呕吐量,1/2张液 体,常用1:1。
生理维持量:排尿排便含水,出汗、皮肤 不感蒸泄、肺呼吸丢失,1/3--1/5张液, 常用生理维持液。
定输液速度:先快后慢
扩容阶段: 对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目 的:快速补充循环血量和恢复或改善肾功 能。用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氢钠 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30--60分 钟内静脉注入。
定输液总量:第一天补液
补液总量=累积损失+继续损失+生理需要 量
累积损失量:是由于腹泻呕吐丢失量,据 此判断脱水程度
先按1/2-2/3量给予,营养不良、肺炎、 心肾功能不全、学龄期小儿补液总量应减 少1/4-1/3。
补液种类:
累积损失量: 等渗性脱水1/2张。常用1:1液。 低渗性脱水2/3张。常用4:3:2液 高渗性脱水1/3—1/5张,常用生理维持液
通气障碍致CO2潴留和H2CO3增高。 病因:
1) 呼吸道梗阻:喉头水肿、哮喘、气道异 物、分泌物阻塞。
2) 肺和胸腔疾患:严重肺炎、肺不张、胸 腔积液。
3) 呼吸中枢受抑制:脑疾、安眠及麻醉药 过量。
4) 呼吸肌麻痹: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 5) 呼吸机使用不当
治疗:
治疗原发病,解除气道梗阻,改善 通气功能。
呼吸性碱中毒:
过度通气致体内CO2过度减少,H2CO3降低。
病因: 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 过度通气:紧张、大哭、高热伴呼吸增快。 3) 水杨酸中毒(早期)。 4) CO中毒 临床表现:呼吸深快、头痛、手足麻木、手
足搐搦。 治疗:病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5%GS等张液、10%GS 高张液 。二者进入人体后葡萄糖逐渐氧 化成水和CO2,仅用于补充水分和部分热 量,不能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看 作是无张液。
能下降、出现多尿 碱中毒
治疗
静脉补钾要点
补钾量:100-300mg/Kg.d。(10%KCL1-3ml/Kg.d) 补钾浓度:≤0.3%。含钾液体不能静脉直推,否
则可能引起心肌抑制或死亡
一日补钾总量静脉输液时间不能少于 6~8小 时。 补钾时间:见尿补钾(治疗前6小时内排 尿,或
膀胱中有尿)。
补充碱剂注意事项:
轻度代酸不需补碱。 PH<7.3可静脉补碱 碳酸氢钠在通气障碍时不宜使用。 纠酸不能过快,可引起反常性脑细胞酸中
毒。 纠酸后血钾和游离钙降低,注意补充。 高AG型代酸,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因每个乳酸、酮酸阴离子经代谢可产生一 个 用H碳C酸O3-氢,钠这需种谨酸慎中。毒体内未真正丢失,应 静点4小时后复查血气。
液体疗法 Fluid Therap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儿科 任锦霞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细胞外液电解质: Na+、 Cl-、 HCO3 -
细胞内液电解质: K+、 Mg2+ 、 HPO4 2-
水代谢的特点:
水的需要量相对大 交换率高 不显性失水多 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腹泻——继续丢失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血钾〉5.5mmol/L
病因
钾摄入过多:短时间内静点大量钾盐或输 注库存过久的全血(库存血2周后血浆钾 可升高4-5倍)。
排钾功能障碍:最常见肾衰。长时间使用 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
钾分布异常:钾从细胞内释放或移出:溶 血、酸中毒、洋地黄中毒、挤压伤等。
按脱水程度分:轻、中、重度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