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补液三部曲 (1)
儿童补液三部曲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儿科住院医师;小儿补液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掌握基本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现将补液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首先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判断患儿脱水的性质、程度;以制定补液计划..1、脱水性质的判断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2.脱水程度的判断:密切评估患儿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制定补液计划:补多少、怎么补..一、补液量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分为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部分..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2、补液张力: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二、如何配制张力性液体1.张力的概念: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所谓等张液;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所谓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等张跟等渗是不一样的;葡萄糖是有渗透压的;但是确实0张的..2.常见液体的张力:5%糖水是等渗的、0张力的;0.9%氯化钠是等渗、等张的;1.4%碳酸氢钠是等张的;5%碳酸氢钠是3.5张的;10%氯化钠是11张的;10%氯化钾是9张的..3.张力的类型: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制成为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4.4. 张力溶液的配制:混合液张力=张力份数/混合液总份数等张:2:1含钠液;由 0.9%Nacl 和1.4%NaHCO3组成两种都是等张的液体;所以当然合并起来也是等张的; 至于2:1;是指氯化钠两份;而碳酸氢钠一份1/2张:有两种:① 1:1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一份葡萄糖任何浓度组成氯化钠是等张的;而葡萄糖是0张的;两者一合并:1份张力/两份液体=1/2张..② 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3份张力/6份总量=1/2张.. 1/3张:1:2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两份葡萄糖组成的混合液张力=1份张力/3份总量=1/3张1/5张: 1:4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四份葡萄糖组成的..2/3张: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5.高渗氯化钠溶液配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6.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 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 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 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的液量..6.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2:1溶液: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2:3:1溶液:5% G S 100ml + 10%氯化钠3ml +5% SB 5ml ;4:3:2 溶液;5% G S 100ml + 10%氯化钠4ml +5% SB7ml..三、制定补液计划1、轻度脱水: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将ORS 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2、2、中度及重度脱水3、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⑴第一天的补液:1若为重度脱水;出现了明显的循环障碍;那么必须先扩容;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 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在补液过程中;每1-2h评估患儿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儿童在静脉补液1-2h;即给予ORS..四、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或入院前6h有尿; 浓度0.15%-0.3%;补钾量0.15~0.3g/kg/d;速度不少于6-8h/d;一般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3)纠酸:纠酸的依据是血气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据的是血气分析中的BE值..计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数=BE-3×0.3×体重×1.7..然后配成1.4%;先给于半量;得查血气分析后再作余量的定夺..⑵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一天的补液;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第二天主要给以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1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做法来计算第二天的补液量..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本人的知识;本不想写的;但朋友说想学液体疗法;所以就写了这个话题..所以此帖说的比较基本;没办法;我自己对于液体疗法也不精通..其实教科书中都有许多篇幅来讲液体疗法;照书抄也没意思;所以这里只说我自已的理解;算是一种补充吧..恳请各位高手指导;小生有礼了..一:基础问题: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这些是重点对象..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6. 扩容一定要及时足量..特别是伴有休克的小儿;扩容是液体治疗的关键;第一步不成功;那补液方案全盘皆输..2:1溶液是经典扩容液、10—20ml/kg是标准量、20ml/kg.h是速度、0.5—1小时扩容成功是生命关..扩容就像抢救农药中毒一样;力求快速阿托品化..那么达到扩容化的指标是什么呢面部转红、呼吸平稳、心率较前下降或至正常、皮肤弹性上升干燥度减轻、哭声有力、出现小便、血压上升..这些就是指标..对于一次扩容不成功的;不要拘于20ml/kg的量;再次评估后再次扩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扩容成功..7. 补液计划要制定..做到定量、定性、定速..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制定计划的前半部;就是扩容和补充累积损失量..因为这前半部补充成功;后面的补钾才能进行..补液计划不是定下来就不变的;随时要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修改..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 30—50ml/kg 中度 50--100ml/kg 重度 100-120 ml/kg;可以先给2/3的量..液体性质:低渗脱水 2/3张---等张、等渗脱水 1/2----2/3张、高渗1/3—1/5张..暂难明确性质的;先按等渗脱水处理..速度:在8—12小时内给于;先快后慢;开始半小时20ml/kg.h;以后8--10 ml/kg.h..低渗脱水可稍快;高渗脱水要稍慢..8. 及时补充钾和钙..见尿补钾谁也不能违反..不要忽视了补钙;特别是原来就有缺钙指征的小儿;在扩容纠酸后;低钙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所以要早期补充;并不一定要见尿补钙..9. 纠酸:脱水肯定伴有酸中毒..轻度脱水有轻度酸中毒;重度脱水就有重度酸中毒..纠酸的依据是血气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据的是血气分析中的BE值..计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数=BE-3×0.3×体重×1.7..然后配成1.4%;先给于半量;得查血气分析后再作余量的定夺..没有血气分析的可根据酸中毒症状的轻重;给于5%SB 3—5 ml/kg..这种方法现已淘汰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治疗脱水时;血气分析和快速血电解质分析;这两项检查是必须的;可惜的是基层几乎没有这两项..10. 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的重要性..能口服就口服;口服补液是最安全的..。
儿童补液三部曲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儿科住院医师,小儿补液的根本原那么是必须掌握根本功。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现将补液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首先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判断患儿脱水的性质、程度,以制定补液方案。
1、脱水性质的判断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病症,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病症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力增高)2.脱水程度的判断:密切评估患儿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枯燥,捏起腹壁及大腿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场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 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枯燥;捏起腹壁及大腿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枯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制定补液方案:补多少、怎么补。
一、补液量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局部组成的:一般分为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局部。
儿科如何补液

儿科如何补液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小儿补液的原则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儿科补液三步曲:三定、三先、两补

儿科补液三步曲:三定、三先、两补当我们遇到一个由于各种原因脱水的患儿,需要如何补液?一共分为三步:01根据一般情况评估脱水程度表1 脱水程度的评估*尿量是最容易观察和回忆的病史,在临床中最为实用。
02根据血气、电解质结果评估脱水的渗透压类型和合并症(1)渗透压类型判断(根据血清钠浓度)低渗:<130mmol/L(脱水症状最严重,休克早,脑水肿)等渗:130——150mmol/L高渗:>150mmol/L(脱水症状相对轻,口渴重,精神症状明显,循环障碍不明显,脑血管扩张)(2)合并症判断代酸代谢性酸中毒是最常见的酸碱紊乱,但有时也可出现代碱。
代酸原因:腹泻丢碱,酮体产生,乳酸堆积,尿量减少。
代酸分度(根据HCO3-):轻度:13—18mmol/L;中度:9—13mmol/L;重度:<9mmol/L。
低钾(血清钾<3.5mmol/L)原因:摄入不足、腹泻呕吐丢失、钾分布异常。
表现:心律不齐,心电图出现U波;精神不振,肌无力,肠鸣音降低,腱反射消失;肾浓缩功能减低,多尿夜尿。
警惕:由于钾异常分布,脱水酸中毒未纠正时血钾相对不低,纠正脱水后常伴低钾!低钙(血清钙<1.75——1.88 mmol/L ,即7——7.5mg/dl)血清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即9——11mg/dl。
血清钙(生化检查中的钙)包括游离钙和蛋白结合钙。
当Alb低时,需要进行校正:校正后[Ca]=[4.0-Alb(g/dl)]×0.2+实测[Ca](mmol/L)。
游离钙:即血气检查中的钙,为真正起作用的钙,游离钙低于1.0 mmol/L(4mg/dl)也称为低钙血症。
低钙表现:手足搐搦、喉痉挛、全身惊厥。
低镁补钙后症状不缓解,及少数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要考虑低镁。
03根据脱水程度、脱水类型、并发症确定补液的方式、速度等(1)门诊患儿,轻中度脱水,且非新生儿,无明显呕吐、腹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口服补液盐(ORS);(2)中度以上脱水、吐泻重或腹胀:静脉补液;(3)重度脱水伴明显周围循环衰竭:先扩容。
儿科补液123

儿科补液三部曲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小儿补液的原则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小儿补液就是儿科医生得基本功,尤其就是基层医院,腹泻得小儿特别多,更就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就是困扰大家得一个问题,特别就是经验不足得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现有得补液资料,及其自己得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得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得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 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得判断标准就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 患儿得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得判断标准: 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 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得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得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就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得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得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得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 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就是由三部分组成得: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计算。
小儿补液治疗

小儿补液治疗小儿补液小儿补液是儿科医师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尤其是腹泻患儿,更是要熟练掌握补液一直是困扰每个人的问题,尤其是没有经验的临床医生。
在这里,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数据和我自己的理解,我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1。
首先,我们必须首先判断孩子的状况和脱水程度,以了解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根据1和脱水程度判断:轻微脱水:由于体内水分减少,孩子会感到有点口渴,并有尿液排出。
检查表明,该儿童一般情况良好,眼窝轻微凹陷,在捏住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后迅速缩回。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标准是尿液排出体外,但一般来说,哭泣时会流泪。
)中度脱水:儿童烦躁易怒;渴了想喝水,宝宝到处找奶头,如果拿到奶瓶,会拼命吮吸;医学教育网络最初用较少的眼泪和较少的尿量和尿频来哭泣。
检查发现眼窝凹陷,口干舌燥,夹住腹壁和大腿内侧皮肤后收缩缓慢。
(中度脱水的主要标准是易怒、易怒、哭闹时少流泪、眼窝凹陷)高渗性脱水:孩子患有极度精神萎缩、嗜睡甚至昏迷。
大口喝酒很严重,哭的时候没有眼泪流出来,尿量和尿频明显都很小。
检查发现明显的眼窝凹陷和口干舌燥。
夹住腹壁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后,它慢慢缩回。
(高渗性脱水的判断标准:精神虚弱,甚至昏睡皮肤相当干燥,甚至有花纹。
哭的时候,没有眼泪也没有尿液排出。
)2,渗透性判断:低渗:血清钠150毫摩尔/升(口渴症状相当明显,高烧、烦躁、肌张力增高)婴儿补液三部曲二以前,我们已经知道判断儿童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知道补充什么、补充多少以及如何补充这个问题1,补充什么,补充多少1,总补液量:轻失水:90-120毫升/千克*d中失水:120-150毫升/千克*d重失水:150-180毫升/千克* D总补液量由三部分组成:①累积减肥:指病后体重减轻(如急性脱水)。
这部分流体是最重要的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可以根据脱水程度来估计。
累积损失也可以根据身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毫升/千克,中度脱水为50-100毫升/千克,高渗脱水为100-150毫升/千克②持续损失: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补充,通常在禁食条件下为40毫升/千克?非禁食状态为30毫升/公斤电解质包括钠、氯和碳酸氢盐,每种40毫摩尔/升持续的损失也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ORS)③生理需求:生理需求,即基础代谢:60-80毫升/千克/天然而,如果婴儿体重不足10公斤,通常每天补充100毫升/公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儿科住院医师,小儿补液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掌握基本功。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现将补液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首先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判断患儿脱水的性质、程度,以制定补液计划。
1、脱水性质的判断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2.脱水程度的判断:密切评估患儿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制定补液计划:补多少、怎么补。
一、补液量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分为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部分。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补液张力: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
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
二、如何配制张力性液体1.张力的概念: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所谓等张液,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
所谓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等张跟等渗是不一样的,葡萄糖是有渗透压的,但是确实0张的。
2.常见液体的张力:5%糖水是等渗的、0张力的;%氯化钠是等渗、等张的;%碳酸氢钠是等张的;5%碳酸氢钠是张的;10%氯化钠是11张的;10%氯化钾是9张的。
3.张力的类型: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制成为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4.4. 张力溶液的配制:(混合液张力=张力份数/混合液总份数)等张:2:1含钠液,由%Nacl 和%NaHCO3组成(两种都是等张的液体,所以当然合并起来也是等张的,至于2:1,是指氯化钠两份,而碳酸氢钠一份)1/2张:有两种:①1:1含钠液,由一分%Nacl 和一份葡萄糖(任何浓度)组成(氯化钠是等张的,而葡萄糖是0张的,两者一合并:1份张力/两份液体=1/2张)。
②2:3:1含钠液,由两份%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3份张力/6份总量=1/2张)。
1/3张:1:2含钠液,由一分%Nacl 和两份葡萄糖组成的(混合液张力=1份张力/3份总量=1/3张)1/5张: 1:4含钠液,由一分%Nacl 和四份葡萄糖组成的。
2/3张:4:3:2含钠液,由四份%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
5.高渗氯化钠溶液配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6.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 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 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或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 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的液量。
6.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2:1溶液: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2:3:1溶液:5% G S 100ml + 10%氯化钠3ml +5% SB 5ml ;4:3:2 溶液;5% G S 100ml + 10%氯化钠4ml +5% SB 7ml。
三、制定补液计划1、轻度脱水: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 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2、2、中度及重度脱水3、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1)若为重度脱水,出现了明显的循环障碍,那么必须先扩容,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在补液过程中,每1-2h评估患儿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
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儿童在静脉补液1-2h,即给予ORS。
四、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或入院前6h有尿,浓度%%,补钾量~kg/d,速度不少于6-8h/d,一般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kg/次,q6h。
3)纠酸:纠酸的依据是血气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据的是血气分析中的BE值。
计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数=(BE-3)××体重×。
然后配成%,先给于半量,得查血气分析后再作余量的定夺。
⑵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一天的补液,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第二天主要给以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
1)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做法来计算第二天的补液量。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本人的知识,本不想写的,但朋友说想学液体疗法,所以就写了这个话题。
所以此帖说的比较基本,没办法,我自己对于液体疗法也不精通。
其实教科书中都有许多篇幅来讲液体疗法,照书抄也没意思,所以这里只说我自已的理解,算是一种补充吧。
恳请各位高手指导,小生有礼了。
一:基础问题: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
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
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
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
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
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
6. 扩容一定要及时足量。
特别是伴有休克的小儿,扩容是液体治疗的关键,第一步不成功,那补液方案全盘皆输。
2:1溶液是经典扩容液、10—20ml/kg是标准量、20ml/是速度、—1小时扩容成功是生命关。
扩容就像抢救农药中毒一样,力求快速阿托品化。
那么达到扩容化的指标是什么呢?面部转红、呼吸平稳、心率较前下降或至正常、皮肤弹性上升干燥度减轻、哭声有力、出现小便、血压上升。
这些就是指标。
对于一次扩容不成功的,不要拘于20ml/kg的量,再次评估后再次扩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扩容成功。
7. 补液计划要制定。
做到定量、定性、定速。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制定计划的前半部,就是扩容和补充累积损失量。
因为这前半部补充成功,后面的补钾才能进行。
补液计划不是定下来就不变的,随时要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修改。
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 ml/kg,可以先给2/3的量。
液体性质:低渗脱水2/3张---等张、等渗脱水1/2----2/3张、高渗1/3—1/5张。
暂难明确性质的,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速度:在8—12小时内给于,先快后慢,开始半小时20ml/,以后8--10 ml/。
低渗脱水可稍快,高渗脱水要稍慢。
8. 及时补充钾和钙。
见尿补钾谁也不能违反。
不要忽视了补钙,特别是原来就有缺钙指征的小儿,在扩容纠酸后,低钙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所以要早期补充,并不一定要见尿补钙。
9. 纠酸:脱水肯定伴有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