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研究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
1. 对仗格律:古代诗歌常采用对仗格律,包括平仄对仗、押韵对仗等,用来达到韵味悠远的效果。

2. 比喻修辞: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感情抒发:古代诗歌往往借助细腻而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景物、描写内心情感等手法来抒发情感。

4. 行文婉转:古代诗歌行文流畅、婉转,常采用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情、借景抒怀等,丰富表达效果。

5. 意象丰富:古代诗人善于描绘意象,通过具象的形象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6. 修饰描写:古代诗歌常使用修饰描写手法,通过形容词、修饰词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提升诗歌的美感。

7. 反复运用:古代诗歌常使用反复手法,重复使用某个词句,以达到强调、加深印象的目的。

8. 典故引用:古代诗歌常借用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来表达情感或展示思想。

9. 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将具体的物象转化为抽象的意义,以丰富诗歌的内涵。

10. 对偶对仗:在言辞上通过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对应,音调上通过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和谐与调和,来表达意象的美感和神韵。

总之,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通过押韵对仗、比喻修辞、情感抒发、意象丰富等方式,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词被广泛应用于表达情感、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哲理、咏史抒怀等方面。

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韵律变化、意象渲染、比喻修辞等等,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一、韵律变化古代诗词的韵律变化是其独特之处。

中文诗歌通常有平水韵、仄水韵、平仄交错的韵律特点。

通过韵律的变化,诗词的音韵之美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使作品更加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通过“行”和“声”的平仄对比,使读者在感受音韵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

二、意象渲染意象是诗词表达方式中的重要手法之一。

古代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生动的意象,能够更好地把读者带入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中,产生直接的感官体验。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月光的洁白和地上霜的凉意,使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凉爽。

三、比喻修辞比喻是古代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比喻,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情感或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词更加形象生动。

古人常常通过与自然景物的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其中通过将愉悦的心情比喻为“沉醉”,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四、对偶对仗对偶对仗是古代诗词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偶对仗,诗人可以使诗词更加平衡、和谐。

古代诗词注重平仄对偶和平行句的结构,使整篇作品井然有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离离原上草与一岁一枯荣的对偶对仗,使整首诗词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可以从韵律变化、意象渲染、比喻修辞以及对偶对仗等方面进行探讨。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古代诗词在表达感情、描绘景物、寄托哲理等方面更加丰富多样。

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古代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等特色而被广泛称道。

本文将从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而脱颖而出。

从字词上看,古代诗词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典型、象征意味以及辞章雅致的词语,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历史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举个例子,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流萤照夜白,舞蝶过春红”一词来表达夜晚的美景,通过选择特定的词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真实场景。

另外,古代诗词还注重对于音韵的追求。

由于古代诗词多属于吟咏之作,对于韵律的追求成为了写作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可以看到使用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

这些特色使得古代诗词在语言层面上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二、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感情。

首先,古代诗词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往往采用了象征和意境的手法,通过对季节、天气、山水等元素的艺术表达,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情感进行融合。

诗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月光的照耀和霜的意象,将诗人的孤寂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古代诗词还常常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巧妙地对比,表现出人生的喜怒哀乐。

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白天和黑夜、山与河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此外,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还包括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拟人将抽象的事物赋予了人的意志和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则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达到艺术效果。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古代诗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总体而言,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对字词、音韵的精挑细选和对意境的深入追求,古代诗词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使读者在阅读和欣赏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语文古代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

语文古代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

语文古代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以呈现其魅力所在。

一、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古代诗词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要目的,其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以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夜色凉如水,牵牛织女星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夕的寒凉和浓情,引起了共鸣。

其次是以事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的事件或人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草的枯荣,离别的场景,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抒发了岁月的无常之感。

此外,古代诗词中还有借景抒情、对景抒怀等多种抒情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使得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二、运用修辞手法的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诗词艺术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运用夸张、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冷画屏、流萤,夸张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凉和凄美。

比喻是通过比较来把两种事物联系起来,以起到形象生动的表达作用。

例如杜甫的《月夜》:“千里共婵娟”,用月亮的明亮来比喻友情深厚,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特征,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天阶夜色凉如水”,将夜色拟人为凉如水,给人以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加深了作品的印象。

对仗则是指句子、词语的声调、意思等方面存在的相呼应、相照应的关系。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的“尽”和“流”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仗关系,使句子更加美妙动听。

谈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表现手法

谈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表现手法

谈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表现手法【摘要】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手法的运用、比喻和隐喻的巧妙应用、对仗和押韵的技巧、句式结构的丰富变化以及描绘细节的精准度。

这些手法赋予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还启发了后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在现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诗歌对现代文学的启发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深入研究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表现手法,对于提升诗歌创作水平和传承文学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歌、特殊表现手法、象征手法、比喻、隐喻、对仗、押韵、句式结构、描绘细节、精准度、不可替代性、传统诗歌、现代文学、启发、影响力。

1. 引言1.1 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古典诗歌作为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其独特魅力令人向往。

在这些古老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们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还能领略到他们巧妙的语言运用和艺术表达。

古典诗歌以其浓缩精华、意蕴丰富的特点,为读者带来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的享受。

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其言简意赅、情感真挚的特点上。

诗人们常常在有限的词语中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短短几行诗句中感受到无尽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简洁而又深邃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让人欲罢不能。

古典诗歌还以其优美的语言和华丽的修辞闻名于世。

诗人们常常运用象征、比喻、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象化,使诗歌充满了神秘和奇幻之美。

这些表现手法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性,更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古典诗歌的世界里,每一个词语都充满了意味,每一句话都流淌着诗人的心灵,让人沉浸无法自拔。

1.2 特殊表现手法的重要性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表现手法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更为诗歌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以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让读者领略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本文将探讨几种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一、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古人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以及独特的对仗和韵律,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化描述,以及对事物特点的夸张和隐喻,达到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感染力;2. 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物、人物、感情等方面的描写,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情感和情节表现出来;3. 对仗手法:诗歌通过将词句进行对仗,使得音韵和节奏更为和谐,给人以韵律感和美感;4. 排比手法:通过将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并列,以彰显事物的重要性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是古代文学中另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以散写随笔的方式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行文流畅: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自然之美,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 夸张手法:通过夸张事物特点、描述细节,使得文笔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3. 叙事手法:通过描述故事的起承转合,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读者对文中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产生共鸣和思考;4. 对话手法:通过将人物的对话写入散文中,使得人物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真实,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小说的表现手法古代小说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的刻画和构建,呈现了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象。

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人物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的描写,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2. 叙事手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有序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构,感受到故事的魅力;3. 空间表现手法:通过对场景的描写,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环境中,使读者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幻和变化;4. 结构手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掌控,使得整个小说具备起伏有致的节奏,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它通过独特的诗体形式、深刻的意境及巧妙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创造出了一座座永恒的艺术之山。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形式美、意境美和修辞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形式美古代诗歌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律和体两个方面。

律是指韵律,体是指格律。

古代诗歌的韵律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

平仄是指音节的重音与轻音之分,它使诗歌表达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押韵则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韵母以增强音韵的优美感。

而格律则是指将古代诗歌按照字数和句数的规定进行划分和组合。

诸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都是常见的格律形式。

这种形式美的运用,给古代诗歌注入了宛如天籁的音韵之美。

二、意境美古代诗歌的意境美主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和思想等方面来实现。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抓住自然界万物的精华,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的壮丽和细腻,从而营造出一种纯净、美好的意境。

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诗人通过寥寥数语,把内心的喜怒哀乐融入其中,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主题有季节变迁、山水风景、人生哲理等,这些意境通过丰富的形象、细腻的描写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思想表达,使古代诗歌流传至今。

三、修辞美古代诗歌的修辞美主要包括比喻、对偶、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感观,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对偶则是通过平衡和对立来营造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诗歌更加和谐美妙。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以达到引人关注的效果。

借代则是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说明某一事物,起到增强修辞效果的作用。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扩展了诗歌的表达能力,还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形式。

总结起来,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唐代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唐代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唐代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从李白、杜甫到王之涣、白居易等众多诗人都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成为了世人所铭记的文化遗产。

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有着独特的特色,本文将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探讨。

首先是艺术写实手法。

唐代诗歌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直观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写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杜甫《春望》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段文字通过形象的描写,把战乱带来的人民苦难和诗人悲愤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意境营造手法。

唐诗大多追求“意境深远”的文学目标,通过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营造出一种高远、清新、超脱的艺术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升华和净化。

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段文字体现出了草木的生命力和原野的美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让人们对生命和自然有更深刻的感悟。

其次是寓意深刻手法。

唐代诗歌大多具有深层寓意,诗人常常通过富于想象力的比喻和隐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嵌入其中。

这种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更多的含义和价值。

例如李白《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一段文字表达了诗人的豪迈和壮志,却又蕴含着人生无常和时光荏苒的深意。

最后是音韵优美手法。

唐诗在语言表现上偏向于优美、清新、富于变化,诗人往往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来强化语言美感,使读者在阅读之余也能享受到美的感官体验。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一段文字把自然景物和读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运用了熟语、比喻等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总之,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多样化,每一种手法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使这些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化宝藏中的一份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研究
摘要:诗言志,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他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掌握诗歌主题的常见方法有:归类法(如:谈禅说理诗、游子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法。

关键词:诗言志思想情感主题方法归类知人论世意象
诗歌是用来表达志向、抱负、情操和抒发思想感情的。

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它所表达的思想,语言、结构形式、表达技巧等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为言志服务的。

因此抓住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抓住了鉴赏诗歌的关键,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

那么如何理解领会把握住诗歌的主题思想呢?
一、归类法:同一类诗歌,表达的主题也基本相同
1.谈禅说理诗:此类诗一定蕴含着很深的寓意。

如“一岁一枯荣”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变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规律。

2.山水田园诗类:品质正直高洁的文人厌恶官场的污浊黑暗,洁身自好,离开官场,归隐田园或山林,于是欣喜若狂,写诗以明志,表达自己对污浊的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劳动过程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中,史实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弄清史实是鉴赏这类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然后揣摩作者的意图,达到对诗词的深层理解。

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还是借古人写自己要搞清楚。

例如李益感叹隋之灭亡的《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气杨花愁杀人。

”诗作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

中唐已是国运动荡,李益借隋朝的覆灭来感叹现世的没落,有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戒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而重蹈前朝覆辙,有借古伤今、引起时人思考之意。

此外,还有边塞诗、游子诗、咏物诗、闺怨诗、爱情诗等。

二、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及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环境,辨明作品的写作背景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有助于更深层次地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
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

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幽州台典故可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情。

三、意象分析法: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物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
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言志抒情的,而诗歌中很多意象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
1.蝉: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所以把蝉视为高洁的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兴的身世。

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之人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要的表白。

2.猿: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古民谣有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通过猿猴哀伤、凄厉的叫声营造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3.燕子:由于燕子春秋迁徙,因此多用来写初春或变迁,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燕子还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莲,洁身自好,正直纯洁的君子;菊,淡泊名利,性格坚毅的隐士;杜鹃,悲苦,愁绪的象征;鸿鹄,志向高远;燕雀,奸党小人或目光短浅的无能之辈;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音;东篱,隐士的处所。

在阅读诗歌或对之进行鉴赏时,以上三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把握其主题思想,从而很好地鉴赏诗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