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隐喻: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
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隐喻性表达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AnimalHusbandryandEconomy(总第33卷第181期)哲学与文史收稿日期:2020-02-24作者简介:曹文静(1996—),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隐喻性表达曹文静〔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田沁鑫导演的话剧作品多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即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
在这部话剧中,田沁鑫运用具有隐喻性质的舞台布景、表演动作和人物语言等一系列舞台符号,突出了佟振保游走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道德与欲望不断撕扯的心理困境。
通过具有隐喻性的舞台符号,让观众重新认知佟振保这一人物,深刻审视受到压抑的人性及无常而残酷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田沁鑫;《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舞台符号doi:10.3969/j.issn.2096-2452.2020.02.010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452(2020)02-0059-05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通过男主人公佟振保游走在妻子孟烟鹂和情人王娇蕊之间的情感故事,展现了处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与内心欲望相悖时所引发的焦虑和痛苦。
2007年,田沁鑫将这一文学经典搬上话剧舞台,收获了极高的赞誉。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基于原著所做的极为成功的再创作,它采用较为幽默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物形象,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深化了原著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是语言艺术转向舞台艺术的一次成功尝试。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从英国留学回来,靠自己的双手勤奋耕耘,在“世界之窗”的窗口上打拼,终于在上海这个殖民化的城市出人头地。
小说的主要内容便是这样一个男人从留学回来,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如何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欲邂逅,又是如何抛弃了自己的情欲,为了社会形象娶了白玫瑰,从而走向上海人传统的家庭生活。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新经典出品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新经典出品读后感《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新经典出品读后感“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话,出自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深刻描绘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
爱情的矛盾性《红玫瑰与白玫瑰》展现了爱情的矛盾性。
主人公振保,一方面爱上了热情奔放的红玫瑰,另一方面又对温婉贤淑的白玫瑰心存幻想。
这种矛盾心理,不仅体现在振保身上,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在爱情中,人们往往追求新鲜感与安全感,却忽略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女性的悲剧在书中,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红玫瑰独立、自主,却因时代的局限而遭受压迫;白玫瑰贤良、体贴,却成了男性的附庸。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角色,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悲剧命运。
她们要么被束缚,要么被抛弃,让人深思。
时代背景的影响作品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物的命运更加显得无奈与悲凉。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时代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
她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无奈。
文字魅力张爱玲的文字魅力在于,她能以简洁、犀利的语言,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书中诸如“人生是个舞台,每个人都得唱完自己的戏”等金句,既具有哲理,又引人深思。
她的文字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
总结《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部揭示人性矛盾与复杂的社会小说。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字魅力,展现了爱情、女性和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悲剧。
这本书让人反思,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如同一位智者,用冷静而犀利的目光,洞察了人性的弱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时而风情万种、婉约柔美,时而深情厚重、含蓄优雅。
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情感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小说,这篇作品不仅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印象和表达。
本文将从意境角度分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小说开篇即出现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红玫瑰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奔放,而白玫瑰则代表着静谧与死亡。
这种对比的深度和意境,是张爱玲长篇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也象征着女性的两种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小说主人公,顾里,既爱着红玫瑰的张先生的妻子珠珠,也喜爱着白玫瑰的赵又廷姐姐。
顾里始终无法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了他不堪的结局。
这种红白玫瑰的象征意义,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突。
二、生活的压迫与想象的自由小说的描写充满着压迫感,人物形象和情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表面上看,这篇小说似乎是在描述女性追求爱情权利的命运和困境。
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作为五四以前的女作家,张爱玲早已有了对于生活境遇的清醒认知。
她描写了当时上海的独有的文化生态,女性缺乏平等权利,男人的私生活又常常与伦理道德产生冲突。
在这样的沉闷氛围下,人们看似尊崇繁荣浪漫的情感,却实则是对于自由、光明和心灵径路的渴求。
小说描写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压迫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生命中的困厄时刻。
三、爱情的多样性在小说中,张爱玲不是在描写纯净的爱情,她也没有解释谁是好人某某人是坏人的道德标准。
相反,她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多元性,教人明白所谓的爱情其实不止一种形式,无论是阴之美、成就之美还是伤痛之美,它们都是个体心灵选择的集体题材。
从此,审美标准和爱情观念便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与提升。
小说中的情感细节,更使得一些情感需要进行剖析,不断厘清自己的情感认识,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审美价值体系。
情欲和道德的颉颃与冲突——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参考资料:
[1]陈忠实.白鹿原[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2]吴成年.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J]. 妇女研究论 丛, 2002. [3]代记东.肉身的敞开与遮蔽的生存 悲剧--析《白鹿原》女性形 象的塑造[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 2).. [4 ]刘骥鹏.论文化原塑与《白鹿原》的对话性——以田小蛾为中 心[J]. 齐鲁学刊,2006.(2). [5]李松.论《白鹿原》中田小蛾的形象内涵及其价值[J]. 广西教 育学院学报, 2002(. 3).
有学者认为田小娥就是白鹿原上的一个“红颜祸水”,因 为是她的出现导致了黑娃与白孝文的堕落。而传统的礼教对 待这种堕落与淫乱的男性与女性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红 颜祸水”是人们自古常说的一句话,并以周幽王因为褒姒而 亡国,纣王因宠幸妲己也落得亡国的下场为例来说明,“酒不 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他们之所以把亡国的责任推 到红颜身上是为了替那些君王开脱罪责。项羽多情于虞姬, 可谁也没说虞姬是“红颜祸水”,也没人责怪项羽是因为宠幸 女色才导致功败垂成。乾隆多情是人尽皆知,但没有人说他 因为多情而荒废国事。所以“红颜祸水”是那些男权意识的维 护者对女性的偏见。这是因为“红颜祸水”本来就是从男权意 识的角度来解读的,主要是着眼于这些女性对男子的事业或 命运的消极影响。田小娥一生所追求的是生命本能的展现,
一红玫瑰与白玫瑰写于1944年小说延续了作家一贯的对洋场社会的钟爱立足于三四十年代的都市生活突出塑造了一个畸形的好人形象佟振保是以符合理性社会的秩序和原则开始他的人生设计的为了摆脱寒微的出身和一辈子生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他出洋得了学位并在工具的命运
红玫瑰与白玫瑰赏析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
而《红玫瑰与白玫瑰》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中短篇小说集。
其中包含12篇短小说。
⒈《年轻的时候》男主角潘汝良在家庭里的地位可有可无,他从小就在画一张侧脸,久而久之,画的极熟。
有一天,他碰见了跟自己所画侧脸长得很像的沁西亚。
他心里生出了一种奇异的喜悦,仿佛这个女人是他手里创造出来的。
他开始与沁西亚谈朋友,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恋爱的感觉。
他认为自己爱上了沁西亚。
时间慢慢过去,有一天,沁西亚告诉他,她要结婚了。
汝良不知是如释重负还是单纯的惶骇。
但即使这样,沁西亚在汝良的心中还是美丽的。
直至沁西亚婚后生了病,汝良还是决定去看他。
但他是真正的放下了。
从此也不再画那张侧脸。
用有段他人所说的话来描述这个故事最为恰当:喜欢的人不过是自己不停画着的一张模糊的侧脸,后来碰到恰好契合的,就以为它是属于你的,你是属于它的,但你的眼里只有那张合你意的侧脸,其他的一切瑕疵都因为这种巧合变得无足轻重。
你爱的只是你觉得应该喜欢的那张侧脸,你爱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⒉《花凋》故事写的是一个简单但却带悲伤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被描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仿佛感觉生活周围处处是这样的人。
故事其中有对旧社会家庭秩序不公的嘲讽,无聊生活的不满,和女性意识的抒发。
女主人公郑川嫦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在家中时最不起眼的一个人,常常受到欺负和委屈。
她忍让、恬静、坚强、安分。
虽然她跟着她姐姐们,但作者赋予她别的一些不同的气质和神韵。
环境塑造人,姐妹们背地里跟人前全不一样,嘀嘀咕咕,明争暗斗,弱肉强食。
旧社会家庭的斗争浮出水面。
有门第的女孩唯一的出路就是去结婚。
后来,她遇见了她所爱的男人——章云藩。
《红玫瑰与白玫瑰》赏析

《红玫瑰与白玫瑰》赏析张爱玲在写《红玫瑰与白玫瑰》时芳龄二十四,所以很多人都说她的这部作品其实是她自己对爱情的解读。
即使没有看过这部作品的人也一定读到过这句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句话现在已俨然成为对天下男人心理最形象的解读。
我觉得天下男人对张爱玲都是既爱且恨的,爱她如此了解自己的心,恨她又将心事公之于众。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有琐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
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
这是指他的事业心、孝顺父母、提拔兄弟、家有贤妻乖女。
同时,他又是一个虚伪、逃避责任的人。
他可以面对初恋女友的投怀送抱而坐怀不乱,博得个“柳下惠”的好名声,其实他是害怕担负责任。
他与朋友的妻子红玫瑰有染,在红玫瑰爱上他以后,希望可以向丈夫坦白他俩的关系时,佟振保又一次退缩了。
文章处处暴漏他的虚伪和懦弱。
后来他又娶了一个他并不爱的白玫瑰,可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他那“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的形象。
张爱玲在文章中喜欢用一些动作、意象等形式表达人物的内心,这同时也是作者张爱玲的内心独白和她所要表达的文章主旨,用暗示的的方式传递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比如红玫瑰洗头发的泡沫落在了佟振保的手背上,干了以后像有小嘴在吸允他的手背一样;又比如他无意识的收拾红玫瑰遗落在浴室里的头发。
她曾亲口对胡兰成说过“没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难描绘,想一想之后也就可以描述出来”。
读她的文章你确实会赞同她的说法,再隐秘的人类心理与情结甚至一个时代的特性,一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她都能准确地描绘带你看到实质,文字又如此的干净才气盎然,妙喻盖世,她那一句自评甚至是谦虚了。
一文读懂:《红玫瑰与白玫瑰》及背后的启发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我见:我猜很多看过听过红白玫瑰的人都知道这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虽在开篇,但却不是本文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在我看来本文是想通过振保这个人物表达一个本就普通的人却想要做一个世俗眼光中的好人时,往往经不起骨感的现实的拷问而被生活本身撞得头破血流。
文中开篇写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这里,笔者已经以旁观者的视角给出了振保普通人的身份;一次不够,还要在振保自定义的自由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他普通人的身份: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不论在环境上,思想上,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
——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这里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无非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振保如何撞破头为“桃花扇”着色的过程。
但是在一片已经有了烙印的空白的扇面上,还真的能逃出烙印的枷锁吗?我看未必,因为这就是振保的基调啊~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无关紧要的女人:1、第一个是巴黎的一个妓女。
2、振保认识了一个名叫玫瑰的姑娘,因为是初恋,所以他把以后的女人都比作玫瑰。
这就是他的性格偏好,也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的性格,一个人最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就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我们来看振保的性格:他和巴黎情人分手的原因是出于他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她,所以要分手;而和玫瑰分手则是因为在他看来偌大的中国容不下这样的一个女子,他将控制欲念上升到的了国家认知层面的高度,所以得分手~这样的理由好笑吗?好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打从心里想要做别人的主人,却从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个连自己的主人都做不了的人谈何控制别人,况且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为什么要想着要去控制别人呢?说到底,不过是怕担责任。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五篇(最新)

初识张爱玲,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一直不忍读她的作品,因为她用浪漫的名称做幌子,用*的笔调阐释了她对男性的嘲讽。
张爱玲关于男人心中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比喻虽然有些老调,却如一柄锋利的手术刀,轻轻地划一下,便把创口挑破给你看。
她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男人听罢,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却是暗底击节,短短三句两言,便扎穿了自己心窝里那见不得光的隐晦念想。
女人听毕之后,怅然若失的同时,也是会在心底默默盘算,到底自己是要做男人的蚊子血还是朱砂痣?距离,或许会给彼此裹上一层柔光加一重幻彩,但必须是时间加空间的作用,才能人为地创造出这虚拟的效果。
可当两个人真要冲破时光的沙滩,淌过空间的湍流,不顾一切飞奔向对方的时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见不如怀念之类的感触油然而生,一些过来人口口相传的老生常谈,往往是在你被现实的暗礁碰撞得七零八落的时候,才会幡然领悟。
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说教,自己那点哪怕是不带血的教训,也会铭刻于心、永难释怀。
就像多年之后,佟振保与王娇蕊的重逢。
那是一种俗艳、苍老的美丽,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打扮要漂亮,但终归是败给了岁月。
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哪怕是漏洞百出,哪怕是千疮百孔,哪怕是无以为继。
眼泪终究只是一时,触动也只是转瞬的事情。
佟振保在完成了这次意想不到的情感消费之后,再一次整装待发,重新做回了一个好人。
而娇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丝毫没有准备负责任的男人身上后,幸福也随之坍塌。
誓言中的他许给的水晶宫殿不过是一间歪歪斜斜的土房子,就连倒掉时趁势而起的灰尘都能让她迷眼流泪不止,伤心和痛苦都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永远都看不见,就连最后你委曲求全说要给他自由的时候,他也只是看到了解脱的快乐而无视你流血不止的一颗心。
爱不能挽留的时候,只有把最后的尊严留给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的隐喻: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
“玫瑰”本身就是象征爱情的花朵,女人骨子里的多愁善感与柔情蜜意,就好似这花间流出的摄人心脾的味道。
张爱玲在此以花喻佳人,尤其用代表爱情的浪漫与柔情的花朵比喻女人,总是不会错的。
于是张爱玲为这个故事里的女人们都赋予了玫瑰的色彩:王娇蕊是火热炽烈的红,孟烟鹂是纯净高贵的白。
这两朵玫瑰都绽放出各自异样的光彩,也透射出张爱玲内心的情感秘密。
王娇蕊是娇艳的红玫瑰,她漂亮且有着一副与外表相匹配的伶俐。
这伶俐足够她游刃于几个情人之间,若即若离。
王娇蕊所代表的红玫瑰,似乎是“情人”所指称的这种关系中最为轻佻的一种。
她凭着仅有的一点美貌与伶俐挑衅这寡淡的生活,快意与游戏情感。
但偏偏这游戏也是一场空,既当不得生计,也谋不到爱情,因此反倒显出一种惹人可怜的无聊。
但是,虽然可怜却不至于不幸——真正不幸的是她生出了爱情。
原本有“爱”的日子无论如何要比清汤寡水的枯坐经得起消磨,可偏偏他们只是彼此的情人——更何况她还是朋友之妻,他们是被排除在伦理宽容之外的“那种”关系。
“情人”是一个微妙的字眼。
往往拥有情人关系的男女双方,若是只讲感情的取索,不求名分的满至,倒也是可以借着“红颜”、“蓝
颜”的称呼全身而退的;但是,若是不甘心屈身埋藏在伦理的桎梏之下,那么“情人”的称呼就是心理无法挣脱的枷锁。
王娇蕊就是后者,她因为爱上了佟振保,因此不甘将自己的情感掩藏,她要追求她的真爱,将它从阴暗的角落释放。
王娇蕊与佟振保纠结的情人关系,正是张爱玲现实所经历的。
她爱上的胡兰成正是一个有妇之夫,类似的婚外恋情节,让她也同王娇蕊一样,只能躲在感情的阴暗角落窥视着爱情的美好,爱情之于她就像是一个精美的试用品,她可以短暂地享用,但终究是要把所有权归还的。
张爱玲曾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写过一席话,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卑微的欢喜不知让多少女人得到了本来不属于她们的勇敢——这是不计后果的勇敢。
王娇蕊何曾不是?她鼓起勇气写信向丈夫坦白自己与振保的感情,这是她表明自己对感情忠贞与坚定的方式,她憧憬着自己的爱人也给予她同样的肯定。
然而,情人,到底只是情人,佟振保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让他如此迷醉的女人,其实在他最开始接触娇蕊之时,他就已经给自己找到了离开的理由:“一个任性的有夫之妇是最自由的妇人,他用不着对她负任何责任!”但是这一打算却在娇蕊爱上他之后完全打乱了他的阵脚,此时他的踌躇,他的退缩实际上就是对责任的退缩,他只想享有王娇蕊,并不想占有她。
这不就是活脱脱另一个翻版的毫无责任心可言的胡兰成吗?
王娇蕊火一般的热情与对爱情义无反顾的勇敢,也是张爱玲对待
爱情的态度,而这两个女人在各自感情中的结局,却都是令人唏嘘慨叹的。
如此,张爱玲应该是有一番透彻地悟吧。
白玫瑰孟烟鹂在小说中的笔墨并不算多,但是张爱玲在开篇即给这个温柔得有点卑怯的女人一个封号“圣洁的妻”。
然而,随着故事的进行,这位“圣洁的妻”竟也不再圣洁,张爱玲在描写这个女人的故事时,笔调是冷静、成熟、甚至是有些世故的,但越是流畅圆滑的笔调,越是显现出张爱玲对自身保护的小心翼翼。
白玫瑰是张爱玲在爱情伤痛中挣扎的另一个化身。
初见孟烟鹂,她是温婉娴静的,似乎没有更多的话,只见她身上那抹空洞的白。
是的,她的白让男人有一种可以肆意书写优越感,这是她对爱情的崇拜。
她时常在嘴边带着这样的话:“等我问振保看”“顶好带把伞,振保说待会是要下雨的”。
对振保的依赖与崇拜,就如同她存在的意义——孟烟鹂是甘愿的。
孟烟鹂可以对佟振保的宿妓嫖娼视而不见,还要在外人面前替他的“正人君子”形象处处维护,她毫无原则地将自己在这段感情里的位置降到了最低。
因为她是不自信的,在她看来这个男人才是她的天。
孟烟鹂这近乎卑微的爱实则是另一个王娇蕊的移情,张爱玲让这两个女人在爱情里都扮演都如此谦卑的角色,实在是有悖于她平日里那高贵自矜的脸庞,进而,又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她在与胡兰成那段虐恋里,宁愿放下自己一切的谦卑。
张爱玲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放诸于大庭广众之下的,那种受人
审视的感觉是她那高傲的心所不能接受的,然而,她在感情世界里的压抑与痛苦却急需吐露与倾诉,白玫瑰的出现,正好成为了她释放自己在情感中弱势、卑微的发泄点。
孟烟鹂一直标榜着纯洁的白,然而出轨事件,让她那标志性的白变成了静谧星空下最凄厉的一声嘶叫,仿佛叫醒了一个梦。
这讽刺的一笔似乎是对佟振保的嘲笑:一个在感情上始终吝于忠诚的男人,末了,却遭受了情感背叛——这不是最大的讽刺吗?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记录到:“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
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
她倒是希望世上所有的女子都喜欢我。
”现实中的胡兰成比起佟振保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现实中的张爱玲不能说,她只能让孟烟鹂来审判佟振保。
最后,白玫瑰孟烟鹂终究还是逃避不了泛黄枯萎的宿命。
佟振保看她也绝不是先前白得圣洁无暇的模样,“抬头望望楼上的窗户,大约是烟鹂立在窗口向外看,像是浴室的墙上贴了一块有黄渍的旧白蕾丝茶托,又像一个浅浅的白碟子,心子上沾了一圈茶污。
”如此的厌弃,定是心中遭到极大打击了。
张爱玲在这里为孟烟鹂找到了久违的自尊心,也为她那脆弱而敏感的心抚上了一丝慰藉。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用她擅长的冷静的语调一针见血地向人们展示了这个故事里的错综复杂,但是,对自己身处的现实种种,
张爱玲却没有掌控小说人物命运般抉择的权利。
究竟,那抹红是蚊子血还是朱砂痣,那道白是明月皎皎还是饭粘子,孰是孰非,都是张爱玲心头的一声叹息。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