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现实命运
[精品]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精品]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https://img.taocdn.com/s3/m/a0910e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e.png)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也被看作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
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但是,仍然具有十足的张爱玲风格。
作品仍然是写大都市的男欢女爱,仍然在体现着张爱玲式人生体验和认识。
一、爱情与欲望的分裂作品以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欲望与婚姻的关系,剖析了现代都市人格的分裂:爱情与欲望的分裂。
作品开头有一段张爱玲式的关于男人欲望的感悟: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圣洁的妻子,一个热烈的情妇——普通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在回国以后,又和一个叫王娇蕊的少妇遭遇激情。
作品主要写他对王娇蕊之间的欲望。
他一方面对王娇蕊具有无法抗拒的身体欲望,另一方面,又总存在着主流社会的爱情婚姻观念。
他需要欲望满足,却不想把这种欲望变成爱情。
所以,即使对王娇蕊充满真情,他也决不把她看做是自己的爱情对象。
作品对他的爱情与欲望的心理冲突过程,进行了非常细仔剖析、展示。
可以看作是对都市欲望的精神分析。
在现代文学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描写这么富有深度欲望与矛盾。
其心理过程如下:1、欲望萌生佟振保与王娇蕊一见钟情。
当佟振保第一眼看到王娇蕊的时候,就被王娇蕊的热烈、放浪所吸引,萌生了欲望冲动。
王娇蕊在洗头,要和佟振保握手,手上是肥皂沫,发现不方便,又缩回去,但是,肥皂沫迸到了他的手上,但是:“他不肯擦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上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
”“心中只是不安,老觉得有个小嘴吮着他的手。
”他感到王娇蕊交际花风韵,身体的线美:闻名不如见面,她那肥皂塑就的白头发底下的脸是金棕色的,皮肉紧致,绷得油光水滑,把眼睛像伶人似的吊了起来。
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漠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她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
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情节介绍学院:凤凰传媒学院班级:2014级新闻一班学号:1443401034姓名:杨媛媛命运之红,生活之白“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他是正途出身,留洋回国有了很不错的工作。
在事务所,他工作做得起劲;在社交圈子里,他为人仗义、热心;对待母亲、兄弟,他经心尽力。
可是命运却偏不让他的生活就这么浅浅流过,必定要留些深深的印记,这样在日后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振保的内心才能有些波涛汹涌的记忆。
振保在英国留学时认识了一个叫玫瑰的姑娘,因为这初恋,他把以后的两个女人都比做玫瑰。
振保第一次到王士宏家是个下雨天,他看到王娇蕊,湿着头发,头上的肥皂沫高高地砌出云石塑像似的雪白波鬈。
她在浴衣上揩了一揩手指,贱了一点肥皂沫子到振保的手背上,那一块皮肤上便有了一种紧缩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振保不自知的情况下慢慢渗进他的心里。
是的,他一见钟情,爱上了这个如红玫瑰般热烈的女人。
晚饭前振保的弟弟笃保与他说了从王士宏家下人那里听来的嚼舌根的话,振保慌忙的喝止住他。
晚饭席间,振保不难从娇蕊的谈吐言笑中看出她不是个善于治家的人,但应酬功夫还是不错。
娇蕊未干的头发滴下水来缀在眉心,她鼓起嘴赌气似得跟王士宏调情的模样,她轻拈一颗核桃仁放在上下牙之间……娇蕊的一举一动都让振保红头胀脸。
那一晚,振保望着楼下静荡荡的街道想,这世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着你回家。
到了夜深人静,还有无论何时,只要生死关头,深的暗的所在,那时候只能有一个真心爱的妻,或者就是寂寞的。
振保并没有分明的这样想着,只觉得一阵凄惶。
次日振保下班回来,衣架上少了士宏的帽子与大衣,衣架底下搁着的一只皮箱也没有了,这所公寓房子里只剩下娇蕊,振保的红玫瑰。
娇蕊招呼振保坐下来吃茶,两人谈着,一句有一句没。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新经典出品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新经典出品读后感《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新经典出品读后感“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话,出自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深刻描绘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
爱情的矛盾性《红玫瑰与白玫瑰》展现了爱情的矛盾性。
主人公振保,一方面爱上了热情奔放的红玫瑰,另一方面又对温婉贤淑的白玫瑰心存幻想。
这种矛盾心理,不仅体现在振保身上,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在爱情中,人们往往追求新鲜感与安全感,却忽略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女性的悲剧在书中,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红玫瑰独立、自主,却因时代的局限而遭受压迫;白玫瑰贤良、体贴,却成了男性的附庸。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角色,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悲剧命运。
她们要么被束缚,要么被抛弃,让人深思。
时代背景的影响作品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物的命运更加显得无奈与悲凉。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时代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
她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无奈。
文字魅力张爱玲的文字魅力在于,她能以简洁、犀利的语言,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书中诸如“人生是个舞台,每个人都得唱完自己的戏”等金句,既具有哲理,又引人深思。
她的文字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
总结《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部揭示人性矛盾与复杂的社会小说。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字魅力,展现了爱情、女性和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悲剧。
这本书让人反思,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如同一位智者,用冷静而犀利的目光,洞察了人性的弱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时而风情万种、婉约柔美,时而深情厚重、含蓄优雅。
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情感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小说,这篇作品不仅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印象和表达。
本文将从意境角度分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小说开篇即出现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红玫瑰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奔放,而白玫瑰则代表着静谧与死亡。
这种对比的深度和意境,是张爱玲长篇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也象征着女性的两种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小说主人公,顾里,既爱着红玫瑰的张先生的妻子珠珠,也喜爱着白玫瑰的赵又廷姐姐。
顾里始终无法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了他不堪的结局。
这种红白玫瑰的象征意义,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突。
二、生活的压迫与想象的自由小说的描写充满着压迫感,人物形象和情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表面上看,这篇小说似乎是在描述女性追求爱情权利的命运和困境。
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作为五四以前的女作家,张爱玲早已有了对于生活境遇的清醒认知。
她描写了当时上海的独有的文化生态,女性缺乏平等权利,男人的私生活又常常与伦理道德产生冲突。
在这样的沉闷氛围下,人们看似尊崇繁荣浪漫的情感,却实则是对于自由、光明和心灵径路的渴求。
小说描写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压迫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生命中的困厄时刻。
三、爱情的多样性在小说中,张爱玲不是在描写纯净的爱情,她也没有解释谁是好人某某人是坏人的道德标准。
相反,她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多元性,教人明白所谓的爱情其实不止一种形式,无论是阴之美、成就之美还是伤痛之美,它们都是个体心灵选择的集体题材。
从此,审美标准和爱情观念便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与提升。
小说中的情感细节,更使得一些情感需要进行剖析,不断厘清自己的情感认识,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审美价值体系。
一文读懂:《红玫瑰与白玫瑰》及背后的启发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我见:我猜很多看过听过红白玫瑰的人都知道这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虽在开篇,但却不是本文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在我看来本文是想通过振保这个人物表达一个本就普通的人却想要做一个世俗眼光中的好人时,往往经不起骨感的现实的拷问而被生活本身撞得头破血流。
文中开篇写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这里,笔者已经以旁观者的视角给出了振保普通人的身份;一次不够,还要在振保自定义的自由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他普通人的身份: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不论在环境上,思想上,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
——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这里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无非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振保如何撞破头为“桃花扇”着色的过程。
但是在一片已经有了烙印的空白的扇面上,还真的能逃出烙印的枷锁吗?我看未必,因为这就是振保的基调啊~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无关紧要的女人:1、第一个是巴黎的一个妓女。
2、振保认识了一个名叫玫瑰的姑娘,因为是初恋,所以他把以后的女人都比作玫瑰。
这就是他的性格偏好,也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的性格,一个人最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就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我们来看振保的性格:他和巴黎情人分手的原因是出于他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她,所以要分手;而和玫瑰分手则是因为在他看来偌大的中国容不下这样的一个女子,他将控制欲念上升到的了国家认知层面的高度,所以得分手~这样的理由好笑吗?好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打从心里想要做别人的主人,却从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个连自己的主人都做不了的人谈何控制别人,况且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为什么要想着要去控制别人呢?说到底,不过是怕担责任。
小说赏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小说赏析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主要以描写两个家庭和两个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与情感的影响。
小说通过对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大陆时期的上海,与平民家庭的红梅相比,富贵家庭的白玫瑰显得更加傲慢和自负。
红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从小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下,但她却有着坚强的个性和渴望改变命运的勇气。
她努力学习,通过考试进入上海高级等级学校,最终成为一名职业女教师。
红梅的坚韧和顽强精神,以及她在逆境中的努力和奋斗,给予了读者积极向上的启示。
相比之下,白玫瑰是一个富家千金,她从小就被父母宠爱,无忧无虑地长大。
白玫瑰和红梅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展现了社会阶级的差异和人性的弱点。
白玫瑰在感情方面历经了许多曲折和痛苦,她的婚姻经历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情节。
她渴望得到真爱,但却一次次被现实击垮,最终导致她内心的恐惧和沉默。
白玫瑰的遭遇引发了对社会道德观念和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
小说中描写了红梅和白玫瑰的家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纠葛,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变迁。
红梅的父母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为了红梅的前途,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而白玫瑰的家庭虽然富有,但缺乏真正的温暖和关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漠而疏离。
通过对两个家庭的对比,小说表达了对家庭价值观念的思考和反思。
小说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她的描写细腻而真实,情感流露自然而饱满。
通过精心的安排和细腻的描写,她将读者带入一个情感丰富和思考深刻的世界。
综上所述,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独到的观点,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和情感的影响。
通过对红梅和白玫瑰这两个女主人公的描写,小说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玫瑰的隐喻: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

玫瑰的隐喻: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玫瑰”本身就是象征爱情的花朵,女人骨子里的多愁善感与柔情蜜意,就好似这花间流出的摄人心脾的味道。
张爱玲在此以花喻佳人,尤其用代表爱情的浪漫与柔情的花朵比喻女人,总是不会错的。
于是张爱玲为这个故事里的女人们都赋予了玫瑰的色彩:王娇蕊是火热炽烈的红,孟烟鹂是纯净高贵的白。
这两朵玫瑰都绽放出各自异样的光彩,也透射出张爱玲内心的情感秘密。
王娇蕊是娇艳的红玫瑰,她漂亮且有着一副与外表相匹配的伶俐。
这伶俐足够她游刃于几个情人之间,若即若离。
王娇蕊所代表的红玫瑰,似乎是“情人”所指称的这种关系中最为轻佻的一种。
她凭着仅有的一点美貌与伶俐挑衅这寡淡的生活,快意与游戏情感。
但偏偏这游戏也是一场空,既当不得生计,也谋不到爱情,因此反倒显出一种惹人可怜的无聊。
但是,虽然可怜却不至于不幸——真正不幸的是她生出了爱情。
原本有“爱”的日子无论如何要比清汤寡水的枯坐经得起消磨,可偏偏他们只是彼此的情人——更何况她还是朋友之妻,他们是被排除在伦理宽容之外的“那种”关系。
“情人”是一个微妙的字眼。
往往拥有情人关系的男女双方,若是只讲感情的取索,不求名分的满至,倒也是可以借着“红颜”、“蓝颜”的称呼全身而退的;但是,若是不甘心屈身埋藏在伦理的桎梏之下,那么“情人”的称呼就是心理无法挣脱的枷锁。
王娇蕊就是后者,她因为爱上了佟振保,因此不甘将自己的情感掩藏,她要追求她的真爱,将它从阴暗的角落释放。
王娇蕊与佟振保纠结的情人关系,正是张爱玲现实所经历的。
她爱上的胡兰成正是一个有妇之夫,类似的婚外恋情节,让她也同王娇蕊一样,只能躲在感情的阴暗角落窥视着爱情的美好,爱情之于她就像是一个精美的试用品,她可以短暂地享用,但终究是要把所有权归还的。
张爱玲曾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写过一席话,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爱情与婚姻的抉择

《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爱情与婚姻的抉择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的爱情与婚姻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他在红玫瑰王娇蕊和白玫瑰孟烟鹂之间徘徊,最终做出的抉择影响了他的一生。
佟振保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好人”。
他努力塑造着自己的形象,遵守着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却有着无法抑制的欲望和情感。
王娇蕊,那个热情似火的红玫瑰,是佟振保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她美丽、性感、大胆,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当她与佟振保相遇时,两人之间迅速燃起了激情的火花。
佟振保被她的魅力所吸引,无法自拔。
然而,这份爱情对于佟振保来说,是危险的。
他害怕因为这段感情而毁掉自己辛苦打拼得来的一切。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享受着与王娇蕊在一起的快乐,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告诫自己要保持理智。
最终,佟振保还是选择了放弃王娇蕊。
他以所谓的责任和道德为借口,逃离了这段感情。
他以为自己能够轻易地放下,继续过着他那看似完美的生活。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份感情已经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之后,佟振保娶了孟烟鹂,一个苍白、乏味的白玫瑰。
孟烟鹂符合社会对于一个好妻子的标准,温柔、贤惠、顺从。
然而,佟振保却无法从她身上找到真正的爱情。
他对孟烟鹂渐渐失去了耐心,开始在外面寻花问柳。
佟振保在婚姻中感到无比的空虚和寂寞。
他曾经以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放弃了激情的红玫瑰,选择了温柔的白玫瑰,就能拥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和美好的未来。
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发现自己既无法真正地爱孟烟鹂,也无法忘记王娇蕊。
佟振保的爱情与婚姻的抉择,其实是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的斗争。
他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但最终却迷失了自己。
他的选择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和悲哀。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的束缚下,人们往往无法真正地追随自己的内心,而是被迫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
佟振保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爱情和婚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是激情与冲动,还是平淡与安稳?或许,真正的爱情和婚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现实命运摘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称的上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人生命运为主,大都充满了悲情色彩,又流露着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而成为时代的经典。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她的作品中阐释其思想态度很有代表意义的一篇。
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古老的家族、神秘的大宅、浓重的吴音,弥漫着永远抹不去的怀旧心绪;同时又夹杂着洋场的灯火、变幻的风云、各国的来客、无时无刻不在躁动的人心。
这两种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上海,男女的爱情也时刻充斥着无奈。
因而她小说中的人物永远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构筑了一片永恒的苍凉风景。
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主人公佟振保这个深受传统文化包裹的现代青年的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他人性深处的真情实感,展示出他病态的人性和变态的心理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传统意识;现代意识一、绪论“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很年轻的时候就被上面那段话倾倒。
以为绝世明言,盖世妙喻。
一见生情,再见幻灭,热情不够一首歌长。
在这个物质泛滥,精神萎缩,思想文化转型下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们时常遭受着种种心理上的困扰,而这种困扰多以婚姻困扰居多。
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对其有着数不尽的分析和描述。
但是对其有独到见解和深刻反思,并用文学的语言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的实属不多,《红玫瑰与白玫瑰》便是张爱玲这种生存状态下的产物,也印证着张爱玲独到的思想。
①这种独到的思想更多的在于对传统和现代以及由传统意识和现代思想冲突带来的婚姻困境的种种反思。
她的文字,温润如玉,却也如玉般清明寒冷。
她的故事,远非男女情爱,而是人世的无奈,人性的无奈。
讥诮嘲讽的同时,也不免同情。
最精彩的莫过对人物的塑造:典型的两种女人,典型的中国男人。
谁都知道,可只有她写了出来。
这并不是脸谱化的划分。
红玫瑰也有真爱,白玫瑰也会偷情。
没有什么绝对。
二、《红玫瑰与白玫瑰》内容分析小说的主人公选得巧妙:男主人公佟振保,一个留学归来,一心向上雄心勃勃的男子,足以代表绝大多数的男性;女主人公王娇蕊,天生美丽,最擅长的是爱情游戏。
这样的两个人碰在一起,落网的应该是男子,谁知偏偏是女人中了招儿。
原因是,在真正的爱面前,女人不顾一切,甘愿自投罗网;男人却退了,为了名声、前程。
我们且看这部小说里,张爱玲是如何玲珑剔透地描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的。
她写振保先交代了他的从前,他有嫖妓的经历,也有坐怀不乱的初恋,他时时克制自己,因为他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对”的世界。
碰到娇蕊,男人的天性被激发,振保的心就乱了:娇蕊溅到他手背上的肥皂沫像是个小嘴吮着他的手;他看她罩在宽大衣服里的身体,一寸一寸都是活的;浴室里她的头发牵牵绊绊,他捡起又扔下……这样的描写,活脱脱地将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写了出来。
但振保不敢造次,他努力克制自己,在两个人的关系没有明了之前,男主角是被动的,在暗处怀着贪婪的心窥视着。
相反,娇蕊的表现却处处主动,在她爱上振保之前,她是一个任性、风情、甚至放荡的女人。
她背着丈夫约会别的男人,又为了振保失约于人,而这一切都是当着振保的面,这种率真倒让人不能责怪她的善变,也不忍从道德的角度批评她。
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里,男人是苍白孱弱不成器的,振保却是一个拼命想有所作为的人,他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建立自己的世界,一个众人称道的合乎理想的世界。
娇蕊的爱与这①余斌.张爱玲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06-15.个世界是不相容的,他几乎没有犹豫就舍弃了。
当他按照理想的标准选择了合适做妻子的女人,却发现一切都不对,一个要强要面子的男人,娶到的是不称心的女人。
他也曾耐心地经营过,却没有效果。
当无意中发现他弃之如履的妻子竟然与裁缝勾搭时,他所有的忍耐达到了极限,他开始可怜自己,于是他开始放纵:“砸不掉他自造的家,他的妻,他的女儿,至少他可以砸碎他自己”。
终于有一天,他在公共汽车上巧遇了他生命中的“红玫瑰”娇蕊,她已是一种中年人的俗艳了。
岁月无情,花开花落,在泪光中,振保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已是一种现实中的幻影。
旧日的善良一点一点地逼近振保。
回到家,在一番歇斯底里的发作后,振保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好人。
②三、内容分析的结论——无奈从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不管是白玫瑰、红玫瑰和还是振保,他们当时的选择无疑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结局总是带有一种遗憾和悲凉。
(一)女人的无奈《白玫瑰与红玫瑰》中的女性是传统与现代的两个典型化身。
然而,无论是白玫瑰还是红玫瑰,尽管她们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极端,等待她们的都是悲剧。
如果说白玫瑰的悲剧是由于传统意识过重,那么红玫瑰的悲剧则缘于现代意识过重。
传统意识对女性的要求永远是贤妻良母,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没有一丝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传统女性已落伍于时代。
她们的平庸、自我压抑、顾影自怜、婢妾似的怨愤远远不合当时男权社会的要求,只是作为男性购置的花瓶,或当作旧时的屏风,摆设而已。
所有的这一切使白玫瑰们对传统产生了怀疑,有了一丝摆脱的渴望。
对于红玫瑰们来说,她们的热烈、自由、奔放、西化的生活方式、不顾一切大胆的追求很能满足沉湎于物欲与情欲之中的男权社会,不过,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男权世界大多表面维持着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通常把这类西化的女性当作生活的调剂,闲暇时的玩物,构筑一番天长地久的爱情是不可能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这类女性或堕落、或毁灭,或者再回到传统之中。
(二)男人的无奈女人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冲突面前无能为力,男人同样也是如此。
只是与女性不同,男性多了一些自由权。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男主人公振保从表面看来似乎能在传统和现代女性之间游刃有余,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
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
”不过无论如何潇洒,张爱玲传奇中的男性依旧是享受着现代文明但却摆脱不了传统的人:一方面,现代生活的侵入让他们感受到了婚姻与爱情的自由;另一方面,传统的伦理道德依旧像巨蟒一样箍紧他们,他们同样要面对现代和传统的不可两全的局面。
振保出生微寒,如果不自己争取自己,便“一辈子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
后来他出洋得了学位并赤手空拳地打了天下,因而有了体面的工作、古典的妻子、众多的亲戚朋友,表面热热闹闹地周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其实内心深处永远潜藏着深深的贫乏与无奈。
后来他在娇蕊面前痛哭一场,完全暴露其内心的苍白。
在处理与女人的关系上,振保也保持着现代与传统的中庸: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对于娇蕊,尽管他十分留恋,但却不愿对抗传统,对伦理与社会传统的顾忌,不得不使他离开娇蕊,他选择了烟鹂,又无法忍受传统的死板与琐屑,于是变得比以往更放荡,他最终成为了自己的奴隶。
四、无奈的根源(一)在父权制的文化构建里女人无奈的根源男人要的是世界,不单单是一个女人,当然他的世界里要有女人,那个女人是摆在那里②张爱玲.张爱玲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6.第45页.的,和其他属于他的要协调一致,否则,如果她破坏了这种协调,甚至影响了这个小小世界的格局,哪怕她再好,他也会毫不心疼地舍弃;女人要的是男人,遇到可意的男人,他便是她的世界了,她可以放弃现世里的一切,只要和他在一起。
男权制度下,女人必须依附男人,而男人不仅需要一个温情的女人,更需要树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
这是男女对待生活的视角下的一个矛盾。
女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男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满足男人的愿望,要按照男人的逻辑塑造自己的人生角色。
所以作为女人大概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成为红玫瑰一样的荡妇,一种选择就是做白玫瑰一样的天使。
而这两种角色,任意一种都不能完全满足男人的愿望,也就注定了女性生活的永恒苍凉。
男人理想中与荡妇有婚姻外的寻欢作乐,从她们身上他们体会到了冒险与征服的刺激快感。
她们给予他们感官上的极大享受,并使之充分发挥男性个体的主动性和支配欲。
这种感觉正是他们一直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
天使在婚姻中坚固稳定,家庭天使要奉行顺从和忘我的妇道,无私和奉献乃是她的本分和职责,她必须让丈夫从充满竞争的社会上回来之后能在家中找到避难所和安乐窝。
她们的生活中没有故事可讲,要一直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
总之,男人需要荡妇的时候,天使的温存就是拘束。
他们需要天使的时候,荡妇的诱惑就是威胁;男性并不打算把这种矛盾的理想集中在某一个体之上,所以女性在发现了自己被分裂的形象之后暗暗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她们被派给的角色与她们想成为的角色之间冲突与挣扎。
最终,她们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二)在父权制的文化构建里男人无奈的根源其实,当类似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样的女人在婚姻中显得无奈时,像振保这样的男人也是无奈的,甚至可以说,男人无奈的根源就是女人无奈的根本所在。
在男权社会中,男人不仅需要给自己生活增光添彩的女人,更需要获得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因为凭着这个政治和经济基础,男人才可能成为生活的支柱,才有可能养活起一个家庭。
而往往男人要有能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就必须遵守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纲常以及顺应当时的婚嫁制度。
这种旧式婚姻在社会的上层常常表现为两个家族的政治联姻和经济联姻。
自古以来是以门当户对为婚姻的首要条件的。
与婚姻的动机相应的婚姻方式是普遍的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
由于婚姻完全是或首先是一件关系两个家族经济利益的事情,所以它是一笔货真价实的交易。
家族为这件大事认真商讨,权衡利害,却不大顾及婚姻当事人的意愿。
所以这里的“合二姓之好”之意并不是依男女本人的意志,只要二姓的家长同意于其子女的结合,经过一定的仪式,婚事便就此成立。
法律与社会承认男性直系尊亲属有绝对的权利命令他的子女与任何一定的人结婚。
不容子女反抗。
即使男女已成年,婚姻也要由男性尊亲属决定。
违者按当时律法予以刑罚。
③虽然《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写作背景是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外思想的传入,给人们带来了重视个人价值、自立自强等新观念,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更多地向个人倾斜,家庭伦理观念逐渐从“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
人们开始以鲜明的主体精神出现在家庭中,追求个人在家庭中的独立地位和自主发展,注重个人权利和人格尊严,要求家庭重视每个成员的需要和利益,为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由此形成了现代家庭观念。
五、结语——永恒的苍凉风景男女的不幸看似彼此双方造成的,却隐藏着深层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与文明间的错位使得人与人之间美好纯真之情荡然无存,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心灵建造一个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