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合集下载

[精品]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精品]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也被看作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

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但是,仍然具有十足的张爱玲风格。

作品仍然是写大都市的男欢女爱,仍然在体现着张爱玲式人生体验和认识。

一、爱情与欲望的分裂作品以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欲望与婚姻的关系,剖析了现代都市人格的分裂:爱情与欲望的分裂。

作品开头有一段张爱玲式的关于男人欲望的感悟: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圣洁的妻子,一个热烈的情妇——普通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在回国以后,又和一个叫王娇蕊的少妇遭遇激情。

作品主要写他对王娇蕊之间的欲望。

他一方面对王娇蕊具有无法抗拒的身体欲望,另一方面,又总存在着主流社会的爱情婚姻观念。

他需要欲望满足,却不想把这种欲望变成爱情。

所以,即使对王娇蕊充满真情,他也决不把她看做是自己的爱情对象。

作品对他的爱情与欲望的心理冲突过程,进行了非常细仔剖析、展示。

可以看作是对都市欲望的精神分析。

在现代文学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描写这么富有深度欲望与矛盾。

其心理过程如下:1、欲望萌生佟振保与王娇蕊一见钟情。

当佟振保第一眼看到王娇蕊的时候,就被王娇蕊的热烈、放浪所吸引,萌生了欲望冲动。

王娇蕊在洗头,要和佟振保握手,手上是肥皂沫,发现不方便,又缩回去,但是,肥皂沫迸到了他的手上,但是:“他不肯擦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上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

”“心中只是不安,老觉得有个小嘴吮着他的手。

”他感到王娇蕊交际花风韵,身体的线美:闻名不如见面,她那肥皂塑就的白头发底下的脸是金棕色的,皮肉紧致,绷得油光水滑,把眼睛像伶人似的吊了起来。

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漠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她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

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经典语录

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经典语录

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经典语录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经典语录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经典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2、白玫瑰是圣洁的妻,红玫瑰是热烈的情妇。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是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3、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4、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个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

5、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为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

这也无庸讳言——有美丽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丽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分别。

6、女人有改变主张的权利。

7、男子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爱上了她的灵魂。

唯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8、这穿堂在暗黄的灯照里很像一节火车,从异乡到异乡。

火车上的女人是萍水相逢的,但是个可亲的女人。

9、女人还没得到自己的一份家业,自己的一份忧愁负担与喜乐,是常常有那种注意守候的精神的。

10、你这样的好人,女人一见了你就想替你做媒,可并不想把你留给她自己。

11、人本来就是动物,可是没有谁像她这样肯定地是一只动物。

12、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13、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

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再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

14、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

15、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新经典出品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新经典出品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新经典出品读后感《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新经典出品读后感“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话,出自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深刻描绘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

爱情的矛盾性《红玫瑰与白玫瑰》展现了爱情的矛盾性。

主人公振保,一方面爱上了热情奔放的红玫瑰,另一方面又对温婉贤淑的白玫瑰心存幻想。

这种矛盾心理,不仅体现在振保身上,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在爱情中,人们往往追求新鲜感与安全感,却忽略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女性的悲剧在书中,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红玫瑰独立、自主,却因时代的局限而遭受压迫;白玫瑰贤良、体贴,却成了男性的附庸。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角色,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悲剧命运。

她们要么被束缚,要么被抛弃,让人深思。

时代背景的影响作品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物的命运更加显得无奈与悲凉。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时代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

她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无奈。

文字魅力张爱玲的文字魅力在于,她能以简洁、犀利的语言,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书中诸如“人生是个舞台,每个人都得唱完自己的戏”等金句,既具有哲理,又引人深思。

她的文字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

总结《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部揭示人性矛盾与复杂的社会小说。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字魅力,展现了爱情、女性和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悲剧。

这本书让人反思,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如同一位智者,用冷静而犀利的目光,洞察了人性的弱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来象征两个不同性格的女主角,通过她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坎坷。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中的红玫瑰是一个美丽而傲慢的女子,她自负、高傲,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

她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慕,却又不愿意真正地付出。

她的个性如同红玫瑰一般热烈而刺人,她的爱情观也是如此,她追求的是浪漫和激情,而不是平淡和真实。

然而,她最终发现自己的爱情观是错误的,她的傲慢和自私最终导致了她的失败。

而白玫瑰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对爱情充满了信任和执着。

她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她的个性如同白玫瑰一般清新而纯洁,她的爱情观也是如此,她追求的是平淡和真实,而不是浪漫和激情。

她的坚持和执着最终换来了幸福和美满。

通过这两个不同性格的女主角,张爱玲向我们展现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甜蜜和浪漫,而是需要付出和包容。

红玫瑰的失败告诉我们,自私和傲慢是爱情的毒药,而白玫瑰的幸福则告诉我们,善良和包容是爱情的灵药。

爱情需要真诚和坦荡,需要理解和宽容,需要执着和坚持。

只有这样,爱情才能长久。

除了爱情,小说还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坎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正如白玫瑰一样,她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幸福。

这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读完《红玫瑰与白玫瑰》,我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爱情需要真诚和坦荡,需要理解和宽容,需要执着和坚持。

而人生需要勇气和坚持,需要积极面对,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幸福的爱情和美好的人生。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爱情和人生更加美好。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时而风情万种、婉约柔美,时而深情厚重、含蓄优雅。

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情感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小说,这篇作品不仅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印象和表达。

本文将从意境角度分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小说开篇即出现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红玫瑰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奔放,而白玫瑰则代表着静谧与死亡。

这种对比的深度和意境,是张爱玲长篇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也象征着女性的两种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小说主人公,顾里,既爱着红玫瑰的张先生的妻子珠珠,也喜爱着白玫瑰的赵又廷姐姐。

顾里始终无法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了他不堪的结局。

这种红白玫瑰的象征意义,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突。

二、生活的压迫与想象的自由小说的描写充满着压迫感,人物形象和情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表面上看,这篇小说似乎是在描述女性追求爱情权利的命运和困境。

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作为五四以前的女作家,张爱玲早已有了对于生活境遇的清醒认知。

她描写了当时上海的独有的文化生态,女性缺乏平等权利,男人的私生活又常常与伦理道德产生冲突。

在这样的沉闷氛围下,人们看似尊崇繁荣浪漫的情感,却实则是对于自由、光明和心灵径路的渴求。

小说描写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压迫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生命中的困厄时刻。

三、爱情的多样性在小说中,张爱玲不是在描写纯净的爱情,她也没有解释谁是好人某某人是坏人的道德标准。

相反,她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多元性,教人明白所谓的爱情其实不止一种形式,无论是阴之美、成就之美还是伤痛之美,它们都是个体心灵选择的集体题材。

从此,审美标准和爱情观念便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与提升。

小说中的情感细节,更使得一些情感需要进行剖析,不断厘清自己的情感认识,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审美价值体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内容故事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内容故事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内容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内容故事【导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经典名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广为人知,娶了红玫瑰,白玫瑰是明月光,红玫瑰是蚊子血。

[张爱玲说红玫瑰白玫瑰]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说红玫瑰白玫瑰]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说红玫瑰白玫瑰]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篇(一):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

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

他是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学位,并在工厂实习过,非但是真才实学,而且是半工半读打下来的天下。

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织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

他太太是大学毕业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格温和,从不出来交际。

一个女儿才九岁,大学的教育费已经给筹备下了。

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一般富贵闲人的文艺青年前进青年虽然笑他俗,却都不嫌他,因为他的俗气是外国式的俗气。

他个子不高,但是身手矫捷。

晦暗的酱黄脸,戴着黑边眼镜,眉目五官的详情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那模样是屹然;说话,如果不是笑话的时候,也是断然。

爽快到极点,仿佛他这人完全可以一目了然的,即使没有看准他的眼睛是诚恳的,就连他的眼镜也可以作为信物。

振保出身寒微,如果不是他自己争取自由,怕就要去学生意,做店伙一辈子生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

照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做事的时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不论在环境上,思想上,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红玫瑰和白玫瑰张爱玲

红玫瑰和白玫瑰张爱玲

红玫瑰和白玫瑰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张爱玲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内容简介/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有条有理的。

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

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张是一个不会再现的神话。

她曾亲口对胡兰成说过“没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难描绘,想一想之后也就可以描述出来”。

读她的文章你确实会赞同她的说法,再隐秘的人类心理与情结甚至一个时代的特性,一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她都能准确地描绘带你看到实质,文字又如此的干净才气盎然,妙喻盖世,她那一句自评甚至是谦虚了。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冬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有琐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

创作背景/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的一生充满奇异而不协调的内容。

祖父张佩纶为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是名噪一时的“清流”的代表人物,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到了她的父亲养成了满身恶习,却又迎娶了一位受了西方文化熏陶、优雅而敏感的新式女性为妻,这样的家庭便不能不破碎。

因此张爱玲虽然身出名门,早年的生活环境却极端的阴冷和恶劣。

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是她的个性。

1944年2月初,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天才梦》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

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

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

——《一别一辈子》
我觉得一条长长的路走在了尽头。

——《小团圆》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文章一开头就是这样完美的比喻,一针见血外加尖刻、残忍,没有给那些男人留任何情面和可回旋的余地,把他们从里到外看的一清二楚,一直以来顶天立地的爷儿们,在这里不过是地上的一捧尘土而已,经不起任何爱情的考验与时间的磨难。

娇蕊的那些幸福都是男人的谎言捏造出来的,而悲哀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对的时间里爱上了一个自私又自由的灵魂,他可能是爱过的,可最爱的终究还是他自己。

当娇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丝毫没有准备负责任的男人身上,这样构筑起来的幸福怎能不坍塌,誓言中的他许给的水晶宫殿不过是一间歪歪斜斜的土房子,就连倒掉时趁势而起的灰尘都能让她迷眼流泪不止,伤心和痛苦都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永远都看不见,就连最后你委曲求全说要给他自由的时候,他也只是看到了解脱的快乐而无视你流血不止的一颗心。

爱不能挽留的时候,还好,把最后的尊严记得留给了自己。

华丽的转过身来,把寂寞和失望都留给自己,给他自由,让他走。

在爱情的游戏里,女人一直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像陀螺一样迷醉在刚恋爱时的浪漫中,宁愿一直这样长睡不醒,晕晕乎乎的忘记了现实的存在。

男人对爱情的憧憬大多是以欲望开始并以占有而告终的,他会被一个特别的女子所吸引,他会禁不住诱惑,他的心也就飘起来了,总想用征服来证明自己,当女人转过头来认真面对的时候,他却心慌了,因为他从没有说过要你的真心,一切不过是玩玩而已,他们最怕的就是对爱情太认真太执着的女人,这会打乱他们安静的生活和既定的方针,爱过你,却不能在一起,他说他有太多的责任要背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一个人去走,这是最
好的理由也是最滥的借口,不负责任是最好的解释。

可能他转过身的时候也会心痛过,只是因为少了一个爱他的女人。

对于振保,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这样的男人爱的太自私也太虚伪,他娶烟鹂,于是烟鹂就成了他的看到的蚊子血和饭粘子,多年以后他再遇到娇蕊时在公车上哭了起来,哭什么呢,是在后悔以前的选择还是后悔曾经不懂的珍惜这大概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如果娇蕊当初和他在一起也要成为蚊子血和饭粘子的话,那么这样的男人还值得被爱着么永远都在后悔和遗憾得不到的,麻木冷漠就在眼前的,真是讽刺,这真是一个笑话。

如果注定要成为一个人眼前的蚊子血和饭粘子,那么是否选择离开这样深爱着的人才算对,做他心头上的朱砂痣或许才幸福,有些时候何必一定要在一起到最后互相麻木连厌烦都觉得多余呢找了一个爱与不爱都无关的人,不管是他的什么和什么,都可以用平常心来对之,所以才说最在意的那个人总是让人最揪心的。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可以认真的爱,他要的不仅是华美的过程,还有圆满的结局;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在他的心里只有朱砂痣而没有蚊子血,只有床前明月光而没有饭粘子;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也有过白玫瑰和红玫瑰,但在彼此共同相守的时光里,他的心头却只盛开着你的那一朵;如果有那么一个人……
振保“才同玫瑰永诀了,她又借尸还魂,而且做了人家的妻”。

他失去玫瑰,命运安排娇蕊来补偿。

好比时光倒流,又回到汽车里“振保心里也乱了主意”那一刻。

“而且这女人比玫瑰更有程度了,”娇蕊是更从容、更充分的玫瑰——小说给了她更多的篇幅,更多的时间与机会。

振保最终也就可以像拒绝玫瑰那样拒绝她。

“婴孩的头脑与成熟的妇人的美是最具诱惑性的联合。

”娇蕊的头脑是玫瑰的头脑,娇蕊的美是成熟之后的玫瑰的美。

两个人本来一样,但振保不这么看。

娇蕊像玫瑰似的深深爱他,也像玫瑰似的绝不适合做他妻子——“这样的女人是个拖累。

”但是“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而“娇蕊与玫瑰不同,一个任性的有夫之妇是最自由的妇人,他用不着对她负任何责任。

可是,他不能不对自己负责。

”两次悬崖勒马,对玫瑰是“坐怀不乱”,对娇蕊是“始乱终弃” ——不过振保看来,与其说他“乱”娇蕊,不如说娇蕊“乱”他。

他觉得她是坏女人,但又舍不得她,就像舍不得好女人玫瑰。

“从前的娇蕊是太好的爱匠。

现在这样的爱,在娇蕊还是生平第一次。

”她不知道自己怎会这样。

张爱玲笔下别的女人活在这个世界,不是要变成什么样子,就是被变成什么样子;而娇蕊纯然是她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了无干系。

“像娇蕊呢,年纪虽青,已经拥有许多东西,可是有了也不算数的,她仿佛有点糊里胡涂,像小孩一朵一朵去采上许多紫萝
兰,扎成一把,然后随手一丢。

”那些女人算计,或被算计,其间有太多掌握了的和掌握不了的规律,逻辑;对此娇蕊一无所知。

那些女人都在黑暗里,只有娇蕊是光明的。

她不像沁西亚是被想得光明,她活成一片光明;她和言丹朱都是赤子之心,但她无意多管闲事。

娇蕊只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安排一个她所爱的人。

“她是十分自信的,以为只要她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别人总是绝无问题的。


然而“这一次,是那坏女人上了当了!”她牺牲自己,振保却牺牲她。

娇蕊不知道自己怎会这样,更不知道她所爱的人怎会这样。

她的确“如同一个含冤的小孩”。

在张爱玲笔下,光明与黑暗最终一概归于黑暗,娇蕊的下场并不比别的女人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张爱玲对待她们,几近于替天行道。

当然娇蕊还得继续活下去。

二人重逢,与初遇适成对比:“振保这才认得是娇蕊,比前胖了,但也没有如当初担忧的,胖到痴肥的程度;很憔悴,还打扮着,涂着脂粉,耳上戴着金色的缅甸佛顶珠环,因为是中年的女人,那艳丽便显得是俗艳。

”这样的她,振保还舍不得,他舍不得他的“红玫瑰”的记忆。

娇蕊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所以……”不是不解当年“吃苦”的缘由,便是无法摆脱“认真”的惯性。

从前“她仿佛是个聪明直爽的人,虽然是为人妻了,精神上还是发育未完全的”;多年过去,娇蕊也许不再是“聪明直爽的人”,但“精神上还是发育未完全的”——爱使她这样,爱的挫折更加使她这样。

然而娇蕊终于承认自己是活在这个世界里,像张爱玲笔下别的女人一样:“是的,年纪轻,长得好看的时候,大约无论到社会上去做什么事,碰到的总是男人,可是到后来,除了男人之外总还有别的……总还有别的……”娇蕊应付不了,也得应付。

这是她的可爱之处,更是可怜之处——虽然比起那个仍在可怜地怀想着她的男人,总归要好一点儿。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半生缘》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花凋》
余秋雨在《张爱玲之死》中所说:“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


人生没有完美.不管选择哪个,总有令人感到缺憾的另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