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悼天王冉闵叙述
历史趣谈:冉闵与杀胡令 武悼天王冉闵为什么要杀胡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冉闵与杀胡令武悼天王冉闵为什么要杀胡人导语:冉闵与杀胡令: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冉闵与杀胡令: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
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
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
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
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
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
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生活常识分享。
冉闵是怎么死的

冉闵是怎么死的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下面店铺分享了关于冉闵的死因,一起来了解。
冉闵的死因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击灭冉魏的战争。
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一边四处搜集粮食,一边查看地形,准备抵御燕军南下。
4月,已经夺取了幽州的燕王慕容儁决心灭亡冉魏,吞并中原。
他派慕容恪及相国封弈向冀州讨伐冉闵,干系冉魏命运的决战就在安喜首先拉开了序幕。
当时冉闵兵少,全军不过1万人左右,且多步兵,燕军约10万人,尽为骑兵,双方兵力对比极为悬殊,且为野战对决,因而大董闰和车骑张温都劝说道:“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请且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
”,冉闵闻言大怒道:““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互说道:“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于是全部都绝望自杀了。
冉闵遂不纳董闰、张温之言,而率军进驻于同中山近在咫尺的的安喜,准备在此同燕军进行决战,慕容恪也随即率军追至(《资治通鉴》:“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
)(《晋书》:“俊遣慕容恪及相国封弈讨冉闵于安喜”),冉闵率军与燕军在安喜等地的平原上连续激战,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时,燕主慕容俊又率主力南下,进驻中山,准备会同慕容恪军合围冉闵:“俊如中山,为二军声势。
”,冉闵闻讯大惊:“闵惧,奔于常山”。
冉闵随即修改作战计划,而率领部队向常山方向南撤,决意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将燕军引向廉台的临水与多丛林地带交战,企图利用那里的有利地理环境扬长避短,以相对劣势的步卒击败鲜卑铁骑,同时,廉台位于常山方向,常山太守苏彦的部队可前来接应。
慕容恪也紧追不舍,魏军且战且退,一路连续多次击退慕容恪的追击,方才得以顺利撤到泒水南岸的魏昌附近扎营,慕容恪旋即也南渡泒水,和冉闵对峙。
中国历史名将

中国历史名将第一名:“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秦朝末年时期的名将,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灭掉了强大的秦国,自封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18路诸侯,打过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209年9月,项梁、项羽在会稽起兵时,项羽以一人之力斩杀了会稽郡守殷通,又独自斩杀了殷通的手下一百多人,殷通的1000余名部下见项羽太过神勇,就都投降了项羽。
公元前208年3月,项羽率领5000楚军打下了由1万秦军防守的襄城,将秦军全部坑杀。
公元前208年6月,项羽跟随项梁以10万楚军在东阿大破章邯的50万秦军,秦军被杀、失踪、逃散的多达30万之众。
公元前208年7月,项羽率领3万楚军在濮阳东击败了章邯的20万秦军,秦军仅余10万人,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防守,再也不敢出城。
公元前208年8月,项羽率领3万楚军攻打下了由10万秦军防守的定陶,斩杀了秦将李由,全歼了秦军。
公元前207年1月,项羽斩杀了上将军宋义,自任上将军,在巨鹿以5万楚军与40万秦军展开决战。
项羽破釜沉舟,经历九次大战,将章邯的20万秦军击败,又将王离、苏角、涉间的20万秦军全部歼灭,生擒了王离,斩杀了苏角,涉间自杀而亡。
公元前207年7月,在棘原,项羽率领40万楚军多次将章邯的20万秦军打败,章邯最后被迫投降了项羽。
公元前205年4月,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仅用3万精锐楚军,击败刘邦率领的五路诸侯人马56万,杀死汉军10多万人,汉军落水而死的不下10万人,刘邦仅带几十名骑兵逃脱。
公元前204年4月,项羽率领30万楚军在荥阳将刘邦的20万汉军围困,刘邦派大将纪信假扮自己才得已脱身,项羽攻克荥阳后,将纪信烧死,处死刘邦的大将周苛、枞公,并乘势夺取了成皋,刘邦只带着几个人逃亡巩县。
公元前204年6月,项羽率领10万楚军攻打彭越的10万大军,击破彭越的10万大军,将彭越占领的城池全部夺回。
公元前203年5月,项羽率领10万楚军与刘邦的20万汉军在广武对峙,项羽向刘邦单挑,刘邦害怕,不敢出战。
武悼天王

武悼天王——冉闵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至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
而互联网上对他的评价则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论述,可以说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
屠胡令是其最有争议之处,那么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冉闵其人,冉闵(又作染闵)(?-公元352),汉族,字永曾,小字棘奴,父亲冉瞻,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祖先是汉朝黎阳骑督都,世代的牙门将。
冉闵是中国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来冉魏的开国皇帝(公元350-352在位)。
死后被当时的燕国追封为武悼天王。
《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中记载:“(石)勒破陈午,获(其父)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
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
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拜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历位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可见其父子都年少有为,而冉闵本人也是很早就有所建树并成长为“莫不惮之”的猛将。
冉闵是胡人政权后赵羯族人石虎的养孙,后乘乱篡权,挟石鉴揽权,多次以少胜多打败各路叛军并最终灭亡石氏,建立冉魏政权自立为帝,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称帝,四月,石祗两次派兵攻打邺城,被冉闵打得大败,冉魏进入全盛《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记为“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
”351年,冉闵围攻襄国,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起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冉闵逃回邺城,石祗乘机再次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冉闵击败《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记为“(冉闵)尽众而战,大败显军,追奔及于阳平,斩首三万余级。
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为效,闵振旅而归。
”后刘显杀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传首于邺,送质请命,但不久刘显复率众伐邺,闵击败之。
武悼天王冉闵

武悼天王冉闵(?-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
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一战成名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
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冉闵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
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
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
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有关冉闵将军的事迹介绍

有关冉闵将军的事迹介绍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冉闵大帝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冉闵大帝生平简介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他虽然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却只在位短短两年。
是年,他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获,死于遏陉山。
冉闵大帝如昙花一现般,只盛其一时,很快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冉闵明明是汉人,却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
这到底是怎么错综复杂的关系呢?原来,冉闵的父亲冉良被后赵明帝石勒所俘获,并被石虎收为义子。
当时十二岁的冉闵也就顺理成章变为石虎的义孙了。
冉闵虽然年幼但是眼光敏锐观察细致,所以深得石虎的宠爱。
成年后的冉闵,身材威武,有胆有识,骁勇善战,并在昌黎之战中表现突出,从此一战成名。
闵冉虽然在战斗方面勇猛有识见,但是真的称不上是有仁心的帝王,这或许就是他最后战败被擒的原因之一。
石虎在位时,曾授封有功之将苻洪为西平郡公。
但是闵冉却劝谏石虎,苻洪才智突出,得到将士的拥护,儿子们也都有才干,应该将他们秘密杀掉,以除后患。
石虎没有采纳。
石虎死后,石世即位。
闵冉帮助石遵夺取了帝王之位。
后来,石遵越来越疏远闵冉,并对他产生了猜疑,于是闵冉在石遵杀掉他之前,先下手为强,在琨华殿杀死了石遵。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狼子野心的人,大肆屠杀胡人,血洗城池,灭掉石姓的人,称帝于南郊,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
冉闵怎么读冉闵,又名染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被称为冉闵大帝,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的后人也称他为平皇帝。
“冉闵”两个字第一眼看到或许有点陌生,实际拆看看,就发现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字,读做“ranmin”都是第三声。
预知其音,先晓其意,我们先讲一下冉闵名字的由来。
“冉”是汉姓,而冉闵却是长在胡人之家,身为石虎的养孙,最后称帝建朝。
说到冉闵的姓氏,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他的家族历史。
冉闵家族世代都担任牙门将,他的祖父曾经担任汉朝黎阳骑都督,他的父亲冉良也威武过人,战绩颇丰。
历史趣闻冉魏政权建立者冉闵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冉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冉魏政权建立者冉闵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冉
闵
导语: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
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历史如何评价冉闵
慕容恪:①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②闵性轻锐。
《晋书》:①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
无德不报,斯之谓乎!②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③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司马光:闵骁勇善战,多策略。
虎爱之,比于诸孙。
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张大龄:当勒追越柩於苦县时,十万晋兵无一脱者,冉闵竟足以报之。
古之建国者,深仁厚泽,累数十世,犹力守臣节,不得已而后取,盖杀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为,此三代所以长久也。
司马氏手刃其主,夺之寡妇之怀,安得不生此凶残以鱼肉之耶!假令宁馨之计得行,杀一勒,生一勒,况徐光辈乃欲阴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见预防,不失为人臣子之道矣。
生活常识分享。
冉闵大帝简介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
冉闵的父亲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
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
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闵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
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2]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石虎很宠爱他,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们一样抚养他。
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计谋。
[3]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4]石虎回到邺城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
苻洪因功授任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为西平郡公。
冉闵对石虎说:“苻洪才智杰出,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儿子们又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拥有强兵五万人,驻屯在都城近处,应当秘密地除掉他们,以安定国家。
”石虎说:“我正倚仗他们父子攻取东吴和巴蜀,为何要杀死他们!”便没有除掉苻洪,反而给苻洪的待遇愈加优厚。
[5]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
石虎憎恶,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
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
九月,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
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军,杀死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
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人。
毛宝和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水而死。
[6]冉闵后来打败梁犊,威望更高,胡、汉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7]拘杀石遵永和五年(后赵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
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废石世自立为帝。
当初,石遵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情成功后,让你做太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惠帝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 可见其为人。
但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把皇位传给愚蠢糊涂的晋惠帝司马衷呢?只因司马衷有一个聪明的儿子,爷爷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就把皇位给了司马衷,希望他把皇位到时传给孙子。
弱智的司马衷非常信任他的贾南风皇后。
贾后专政后铲除异己,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大内讧。
八王之乱开始,将西晋带入了混乱当中。
令晋室国力大减,胡人遂有机可乘。
(东汉末年的大战乱几乎使整个社会毁灭,而被破坏的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相反对少数民族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大。
为了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引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入塞,充当劳动力。
少数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带,到西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入驻中原。
)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入主中原。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是首次外族入侵中国北方沦陷。
幸得有民族英雄冉闵屠胡挽救了中国。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
在中国的“五胡乱华”这一中国与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有许多人被大规模地宰杀烹食。
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兽性。
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慕容鲜卑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
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
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
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
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
夜间奸淫。
白天则宰杀烹食。
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
同时又禁止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
石勒死后,石虎(石勒之子,名将,嗜杀成性)篡夺了后赵皇位,穷奢极欲,当时石赵国道路上“死者相望”,十分凄凉,石虎是五胡时期有名的暴君。
每攻下一座城池,石虎便将城中男女屠杀殆尽。
为了建宫室、修林苑、造甲造船,他多次野蛮征发汉族男女,途中病死、饿死、拷打致死者数以十万计。
石虎的儿子石邃也是胡作非为,他有时会在夜里到宫臣的家中,任意奸淫他们的妻妾;有时砍去漂亮宫女的头颅,放在玉盘中做成工艺品供人轮流欣赏。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漂亮的进行蹂躏后把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
并州百姓及士兵官吏两万余户在刺史司马腾率领下逃难求食,后形成号为“乞活”的难民集团。
乞活难民集团,由于身处乱世,处境险恶,乞活流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以求生存的同时,仍保留了武装组织,他们在与胡人的长期残酷斗
争中磨练出顽强的战斗力,以骁勇善战、组织严密、持续时间长久著称。
乞活军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汉族武装流民集团。
他们没有财产住所,只为活命乞食,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无后顾之忧,十分勇敢强悍。
北方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只好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
正是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
冉闵(汉人,父瞻为石虎养子,史称勇力堪比霸王),石虎死后篡位,建立冉魏。
不久即大开杀戒屠戮胡人,国中凡稍有点深目,须发发黄等胡人特征的,一律杀死。
当时被冉魏政权所屠的胡羯达二十余万,羯人因此灭绝。
(东晋亦把冉闵视为屠夫。
冉闵的政策导致了胡人空前的大联合,最终招致了冉魏政权的快速覆亡。
其冉魏政权只存活不到三年)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以“杀胡令”号召汉人起兵反胡,一时间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
这个便是被某些人称之为"屠夫"的名声由来。
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汉族群起响应,几乎将羯族杀绝,其他的胡人纷纷逃出中原,路上又因为粮食、牲畜、财产等不断互相残杀,死伤大半。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坐骑朱龙战马却累倒,冉闵被俘,部下战至最后一人。
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
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
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後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汉化或鲜卑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注:五胡乱华时期,汉人几近被胡人灭绝,冉闵最大功绩:赶走胡人,没有他,可以说就没有现在的汉人。
因为他有两点不符合中国传统礼教伦理:一是杀光养大他的一胡族人,二是不符合民族团结的原则,杀异族人太多(可笑,那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虽然他从未杀过一个汉人,正史对他的记载却很少,且多是负面,有关他详细的资料反而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得以记载保留。
悲哀的是,他从敌人那里得到的尊敬远超过受他奋其一生保护的本族人给他的,他甚至没有从本族人得到他应得到的公正评价。
如同袁崇焕,是敌人给他正名,死了那么久才从本族人中得到应有尊敬。
相信历史会给冉闵一个公正的评价。
“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
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
第一道“杀胡令”: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
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迁出
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
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
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杀胡令”,其实是冉闵为了掌控国内形势、满足汉人利益而颁布的一系列指令。
这番指令一下,彻底激起了民族仇恨,点染了复仇之火。
一时间,北方大地硝烟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须的人,都被滥杀。
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