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专题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为什么灵魂要寻求美,这是不 可问也不可答的。(爱默生)
只要我们眺望美丽的山河,我 们就会沉浸在希望之中。如果 我们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美, 就会为人类的伟大而感动。 (今道友信) 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及一切 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 能的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 大强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 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 理中去。(德索)
“适者生存”,可是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 “美者优存”。
人 类 起 源 和 演 化
从猿到人 关键数据
18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 880平方厘米
100万年前亚科猿人脑容量 1300平方厘米 25年前出现具备符号语言和 集体知识能力的现代人,10万 年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2300万年前,人猿分化
420-370万年前东非古猿直立;
动物在抚育后代时还有一种追求超常刺激的快感,总是喜欢选择 那些比正常的刺激要强烈得多的刺激。结果那些身上用来恫吓天 敌、 伪装自己的特征越明显的雏鸟,就越是会得到母亲的照顾。 杜鹃之所以能够把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窝里,而别的鸟类不但会 抚育它,而且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忘掉,道理就在于小杜鹃的嘴张 得尤其大, 嘴的颜色也尤其鲜艳,是一种超常的快感刺激。动物 就用这个办法进行择优汰劣的选择。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植物没有快感。 而动物却有快感,就好象人有美感, 动物却没有美感一样。那为什么大自 然从植物进化到动物就要增加一个快 感呢?就是要鼓励动物去冒险,鼓励动物去选择。所以,动物的快 感之所以出现,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它去追求它本来不敢追求 的东西。而从趋利避害、趋生避死以及对于冒险、创新、进化、牺 牲、奉献的鼓励的角度,快感也就不难理解了。什么东西对于趋利 避害、趋生避死乃至创新、进化、牺牲、奉献有益,什么东西就有 快感,而不是什么东西自身能够产生快感,动物与人类才因此而感 到愉快。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二、 农耕文化的自觉的历史也有了3000年。-教 材.13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马1. 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美学重在人的活的生 命,动态的过程。
2. 美学不追求精确,追求人的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完 整。
3. 美学研究始终保持人的具体感性特征。 4. 美学对人的整体研究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
三、 美学的定义-美的定义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异化找到了出路。
2. 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 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与规范作用。
3. 在中国,这一作用尤为显著。因为文化的转型在 中国更加艰难,更为疼痛。与此相应的,“美学热”
自然持续恒温。
第三节 美学的涵义
(性质、对象、定义)
一、 美学的性质
美学的特殊性-教材.1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的人文学科。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将我们整 合一体。美学是人类解放的唯一道路。
康德:人类社会陷入悖论之中,美学是通往 彼岸的唯一桥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许多人对这些理论评价很高。 这些理论也确实看到了美学的现代价值。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和思 想的表现,是内心情感的外化 和升华。
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人类 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
精神产品。
艺术的发展
古代艺术
以实用为主,注重技艺和审美,如古 希腊雕塑、古罗马建筑等。
中世纪艺术
受宗教影响深远,表现神秘、象征和 寓意,如哥特式教堂、拜占庭镶嵌画 等。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艺术概论可以作为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帮助普及艺术 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
和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可以与其他学科进 行跨学科研究与应用,为相 关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
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艺复兴艺术
追求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强调对人 体和自然的研究和表现,如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等。
现代艺术
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强调创新 和实验,如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等。
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浪漫主义
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的表 达,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
现代主义
强调形式、结构和抽象元素的 运用,追求艺术的独立性和纯 粹性。
深化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概论涉及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等方 面,有助于学习者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为后 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
阅读经典文献
阅读艺术史上的经典文献,了解不同时期的 艺术观念和理论。
参与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 心得和体会。
观摩艺术作品
通过观摩大量艺术作品,培养对艺术的直观 感受和理解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的。通过欣赏优秀 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可以培养和提高自 己的审美能力。

美学 文档

美学 文档

中国现代美学与审美一.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家在借鉴西方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美学形态。

这种美学形态既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从世界美学的范围来看,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形态。

中国现代美学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基本上是在比较封闭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如果用西方美学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美学。

比如,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就曾经感慨中国无纯粹之美术。

中国现代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尽管中国现代美学是在学习西方现代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古典美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强行推行从前苏联借鉴过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现代美学又非常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的核心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史从宏观大势上说,中国现代美学的进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前期的美学四模式与中国学术和文化初步建立:20世纪五六十年美的本质四派与中国学术和文化“苏式”转向: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学演进四关结与中国学术和文化的另一转向。

在清末的政治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中,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中国,在学术、社会、政治的紧密关联里,产生了四种基本模式:一是梁启超式的社会学模式,要求美学为政治服务,服务于中国现代性的国民性转换,让中国民众由古代的臣民变成现代的新民。

在这一模式中,可以看到欧洲大陆的启蒙思想、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多重影响。

这一模式在后来的演变中,俄国革命的思想又叠加进来,并在中国现代性的现实演进中成为一种精神核心。

二是蔡元培式的教育学模式。

受西方近代以来宗教不断地被科学和哲学所替代的大势的明显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重于宗教的影响,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让美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的地位,让美成为中国现代性的人生境界。

中国美学史PPT课件

中国美学史PPT课件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清曲词诗赋经代明唐晋汉秦期
·

朴理佛玄经诸经

,中国艺术史举要
··
宫明明宋昭汉六汉战青彩
室清清元陵唐朝画国铜陶
建山山六书绘像漆器
园筑水水骏法画砖器
林艺

民术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第一讲 绪论:必要的理论与历史准备
• 一,美学与美学史 • 二,中国学术与文学 • 三,中国艺术史举要 • 四,文献与方法
一,美学与美学史
•1,美学在哲学中的位置 •2,美学的主要问题 •3,中国美学与中国哲学 •4,中国美学与文艺理论
哲学之堂奥
美学在哲学中的位置
美学的主要问题
• • • • • • • • • • • •
艺范审普美美实经体本文哲
术畴美遍感 践验验体艺学
与与中性
论论论论美美
艺判的与
美美美美学学
术断意形
学学学学
品形义式

中国美学与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 • 哲学人类学基础 • 形上学与宗教 • 理证与体认 • 三教格局 • 经典与学术史
• 中国美学 • 与中国哲学同源 • 以哲学为解释基础 • 体认与表现 • 艺术传统 • 作品史
中国美学与文艺理论
• 中国美学 • 从观念到艺术 • 哲学解释 • 理论合理性标准 • 侧重与哲学的关联 • 精神的历史 • 哲学学科

第一讲-绪论-美学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中国美学史》课件

《中国美学史》课件

特点与风格:中国绘画的特点、风格及其与其他国家绘画的异同
艺术价值:中国绘画的艺术价值、审美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字体与风格:列举几种常见的书法字体及其特点,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书法作品欣赏:展示几幅著名的书法作品,简要介绍其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影响:中国美学史课程在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西方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道家、儒家等。这些思想在西方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如抽象主义、印象派等。中国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西方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道家、儒家等。这些思想在西方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如抽象主义、印象派等。中国美学对亚洲其他国家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不仅影响了西方艺术,还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国家在艺术创作中注重意境、气韵生动等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美学思想不仅影响了西方艺术,还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国家在艺术创作中注重意境、气韵生动等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美学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对世界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水墨画、书法等。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思想对世界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水墨画、书法等。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美学思想对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的内涵,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美学思想对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的内涵,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学原理-第一讲-美学原理概述

美学原理-第一讲-美学原理概述
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 D: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及审美心理学的学科。
、美学的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经验、审 美意识)、美的创造(艺术)及美育规律 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美学的现代意义
1、审美可塑造公民素质。
A:热爱人生与人格道德(人生观) B:提高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艺术修养)
2、审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遥 无 人 敌 ! 好 酒 清 清 淡淡, 越久越 醇; 好 朋 友 简简 单单, 越久越 真; 好 缘 份 久 久 长长, 地老天 荒; 真 诚 友 谊甜 甜蜜蜜 ,叫人 终身难 忘。 祝 端 午 节 快 乐 ! 你 的 衣 服 整洁环 保身体 晶莹柔 软皮肤 洁白光 滑内心 丰富多 彩身材
匀称棱角分
本课重点 什么是美学 学习美学的现代意义 怎样学习美学 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美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
1、关于美学的四种争议:
A: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鲍姆嘉通)
B: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原理的艺术哲学(黑格尔) C:美学应该是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
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美学研究的对象 1. 美的问题 2. 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问题 3. 艺术的问题 4. 美育德问题
美学的内容安排:
1、美的本质及形态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
2、美的类型(优美、崇高、悲剧、喜剧) 3、美感的本质特征 4、美感的心理因素
5、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
美学原理
第一章 美学概论
? 为什么学美学
主要为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培养美的创造能力
? 美学学什么
缘 -字 有 你 有我 ,爱-字 有甜 有苦, 情-字有 思有恋 ,想-字 有牵有 挂,你 -永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它要符合现代学术体系规范和要求 一方面又要尊重古代文化内在方式和精神
美学所由构成的各个部分:
一、生活审美各个方面 二、艺术的各个领域 三、哲学的总体性论述
西方美学的理论形态
存在于四类著作中: 一是一般美学理论体系性著作 二是论述主要概念的著作 三是对多个艺术部门比较著作 四是仅为某一艺术门类著作
中国美学研究可归为三阶段和三类型
三阶段:是从不成熟到较成熟,从较 成熟到基本成熟。
二、中国美学研究的学科进展
三类型: 一、寻找字义

典型代表是施昌东的两本关于先秦两 美学的著作。
二、中国美学研究的学科进展
二、三类专著
一是写“肉”型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敏泽的三卷本《中国美学史》 二是写“骨”型 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 三是写“神”型 李泽厚的《华夏美学》
20世纪80年代后美学行进四浪潮
实践美学 审美活动论 生存美学 生命美学
四、再探中国现代美学起源三大家
美学入中国和在中国,都与三位大家相关:
第一位是王国维 确立了美学这门学科在体制内的地位 第二位是梁启超 显示了美学巨大的政治/社会功用 第三位是蔡元培 突显美学在教育和文化中重要位置
中国的理论也存于四种类型
一、多门类论述著作 二、部门艺术的专著 三、“品” 理论著述 其中又有两类: 一是形式松散但论题集中 二是形式和论题全都松散 四、以诗论诗
中国美学及其美学史建立的困
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 化困难的一种典型性表现….
二、中国美学研究的学科进展
中国美学的建设 晚清王国维 民国宗白华 中国美学史体系性研究论著于20世 纪80年代陆续问世。
三、变词文章
三、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与历程探析
中国现代美学从王国维的著述开始 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与历程可分三个时期:
20世纪前期的美学四模式 20世纪五六十年美的本质四派 20世纪80年代后美学行进四浪潮
三、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与历程探析 20世纪前期的美学四模式:
一是梁启超式的社会学模式 二是蔡元培式的教育学模式 三是朱光潜式的审美现象学模式 四是宗白华式的文化学模式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
第一讲 西方思想的涌入与中国现代美学建构 一、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 问题:中国有没有“美学史” ? 世界各种文化: 有的重视历史感 有的没有历史感
中国没有美学史的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古代“有美无学” 中国“有美无学”的事实所包含的哲学、 历 史、文化意而又 不要成为现代人强加在中国文化上的东西?
三、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与历程探析 20世纪五六十年美的本质四派:
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美是主观的(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美本质四派代替美学四模式象征了什么?
——象征苏联影响在中国取得了统治地位
三、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与历程探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