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概况

合集下载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呼伦贝尔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呼伦贝尔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呼伦贝尔市地理呼伦贝尔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

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

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

有滨洲铁路等多条铁路和111国道、301国道经过。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

2001年10月10日撤盟设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430.55亿元人民币。

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市气候特点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吉文-雅鲁-柴河-白狼-伊尔施-免渡河-黑山头-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他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

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差异大,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

全年气温冬冷夏暖,温度较差大。

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O℃以下,只有大兴安岭以东和岭西少部分地区在O℃以上,岭东农区年平均气温在1.3-2.4℃之间,大兴安岭地区为-2.O—5.3℃,牧区为0.4—3.O℃.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

降水量变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大。

冬春两季各地降水一般为40-80毫米,占年降水量15%左右。

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大部地区为200--300毫米,占年降水量65-70%,秋季降水量相应减少,总的分部趋势是:农区60--80毫米,林区50--80毫米,牧区30--50毫米。

市人口民族呼伦贝尔市202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呼伦贝儿常住人口为2549278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3654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87265人,减少6.84%。

呼伦贝尔草原的简介

呼伦贝尔草原的简介

呼伦贝尔草原的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面积达166万
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草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

这里地
势平坦、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牛羊肥壮、花红草绿。

这片广阔
的土地,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生态环境”
之一。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族主要聚居地,被称为“民族之源”,
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

它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与长城、坎儿井并列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呼伦贝尔
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在这
里可以骑马、乘蒙古包、观看摔跤和射箭比赛、参加少数民族庆
祝活动等。

在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丽的传说。

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景区有以下景点:
(一)呼伦贝尔草原历史文化旅游区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中蒙俄三国交界
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是
我国最大的草原之一,也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所在地。

—— 1 —1 —。

呼伦贝尔旅游概况简介

呼伦贝尔旅游概况简介

呼伦贝尔旅游概况简介呼伦贝尔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它以其壮丽的草原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呼伦贝尔旅游的概况介绍。

一、自然景观呼伦贝尔拥有广袤的草原、壮丽的湖泊和原始的森林,是大自然的宝库。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无边无际的草原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宏伟。

草原上的牛羊成群结队,白云在蓝天下飘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呼伦湖、额尔古纳河、阿尔山等自然景观也是呼伦贝尔旅游的亮点之一。

二、文化遗产呼伦贝尔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你可以参观蒙古包,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还可以欣赏达斡尔族的舞蹈表演,感受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呼伦贝尔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村落,如鄂温克民俗村、额尔古纳草原等,让你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历史。

三、旅游活动呼伦贝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你可以选择骑马在草原上畅游,感受驰骋草原的快感;也可以选择乘坐游船在呼伦湖上漫游,欣赏湖光山色;此外,还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野外露营、草原狂欢等活动,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呼伦贝尔也是一个绝佳的摄影圣地,你可以捕捉到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

四、美食文化呼伦贝尔的美食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草原牧区特色美食,如烤全羊、奶茶、手抓羊肉等,让你品尝到纯正的草原味道。

此外,呼伦贝尔还有各种野生动物的肉类美食,如驼鹿肉、鹿茸等,给你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

呼伦贝尔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你是追求自然风光还是体验民族文化,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来呼伦贝尔旅游,你将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文的魅力,留下难忘的回忆。

呼伦贝尔_百度百科

呼伦贝尔_百度百科
1967年12月20日,筹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设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职权。
1969年8月1日,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年7月,恢复1969年前的行政区划,呼伦贝尔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盟恢复1954年4月前的区划。
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 ,简称东部行署 ,署址设在乌兰浩特 。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呼纳三个盟的建制,其中原呼纳盟的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368年明朝建立后,元顺帝退守蒙古高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东麓为蒙古阿鲁科尔沁部牧地,岭西直至尼布楚的广阔草原为蒙古四子、乌拉特和茂明安部 游牧地。
明朝,呼伦贝尔地区由努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的一些卫、所管辖。
清朝,1734年建立海拉尔城,隶属五大将军属地——黑龙江将军。
1932年,伪满 政府建立后,呼伦贝尔成为省级单位,为"兴安省 ",省会设在海拉尔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
1945年10月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
1946年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
1946年10月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
1947年5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
1948年1月1日改称呼伦贝尔盟 ,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鲜卑 与东汉“通驿使”,这是公元49年。此时,鲜卑人已经走出森林,生活在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额尔古纳河 流域以及达赉湖畔,并发展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4世纪,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 王朝。鲜卑人余部,在此后的数个世纪,和突厥 、回纥、黠戛斯、乌古烈诸部落相角逐与融合。

呼伦贝尔在哪里

呼伦贝尔在哪里

呼伦贝尔在哪里呼伦贝尔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腹地。

它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6°03′~53°26′,东经118°53′~126°03′之间。

总面积约为26.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盟市之一。

呼伦贝尔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广袤的草原、壮丽的河流和湖泊,还有辽阔的森林和浩瀚的沙漠。

它的自然景观独特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首先,呼伦贝尔拥有广袤的草原。

大草原是呼伦贝尔最为著名的地理特点之一,也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之一。

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上,牛羊成群,快乐地奔跑着,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清新的空气、广袤的视野,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的宁静世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其次,呼伦贝尔还拥有壮丽的河流和湖泊。

鄂伦春河、额尔古纳河和图们河等众多河流纵贯呼伦贝尔大地,它们源远流长,蜿蜒曲折,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在这些河流的滋润下,呼伦贝尔形成了许多湖泊,如鄂霍茨湖、洪泽湖和兴凯湖等。

湖泊之间的景色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

另外,呼伦贝尔还拥有广阔的森林和雄伟的沙漠。

大兴安岭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等地区有茂密的森林,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而沙鲁里沙漠则是呼伦贝尔最大的沙漠,它的面积达到了数千平方公里,景色壮观。

这些自然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呼伦贝尔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里居住着许多民族,如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每年的那达慕大会和嘎达慕大会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民众前来观看,展示了呼伦贝尔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特色。

总的来说,呼伦贝尔是一个自然风景秀丽、民族文化丰富的地方。

它的美丽景色、独特氛围和丰富资源让人们流连忘返。

无论是探索大草原,还是漫步湖泊之间,亦或是感受森林和沙漠的魅力,呼伦贝尔都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呼伦贝尔市概况

呼伦贝尔市概况

呼伦贝尔市概况呼伦贝尔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地区,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

全市国土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市,相当于山东和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

呼伦贝尔市下辖2区7旗5市,总人口270万。

呼伦贝尔有千里草原,万倾林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呼伦贝尔有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8万平方公里的纯天然草原,2万多平方公里的湿地,还有500多处湖泊和3000多条河流。

呼伦贝尔被列为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全国六大景区之一和中国最美的草原,是中国最具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十大新天府,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呼伦贝尔遍地是宝,资源富集,是一个发展潜力无限的地方。

全市煤炭储量1936亿吨,石油远景储量10亿吨,还有铜、铅、锌、金、银、铁等多种有色金属和黑金属,已发现的矿产有9类65种,21种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到20万亿元以上。

呼伦贝尔具有煤炭和水资源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境内和境外矿产资源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有色金属及黑金属生产加工产业;具有运输和口岸通关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进出口产品加工产业;具有自然环境和农牧业资源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民族风情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旅游产业。

呼伦贝尔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史前文化。

呼伦贝尔草原孕育了中国北方东胡、匈奴、鲜卑、室韦、蒙古等十几个游牧部族,创造了灿烂的狩猎游牧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将呼伦贝尔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呼伦贝尔毗邻俄蒙,口岸众多,是一个我国向北开放重点开发的地方。

呼伦贝尔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边境线长1733公里,沿边有满洲里、黑山头、室韦、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等8个一、二类口岸。

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量2800多万吨,是亚欧大陆重要的国际通道,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世界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世界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世界⾯积最⼤的地级市之⼀ ⼟地(Land)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类社会⽣产⽣活活动作⽤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然—经济综合体。

⼩编整理了关于世界上⾯积最⼤的地级城市,⼀起来看⼀看吧。

仅供参考。

世界⾯积最⼤的地级市—内蒙古⾃治区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简介内蒙古⾃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全国⾯积最⼤的⼀个地级市。

199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态建设⽰范区;2001年10⽉10⽇,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呼伦贝尔市;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

总⾯积25.3万平⽅公⾥。

东邻⿊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的边境线,有8个国家级⼀、⼆类通商⼝岸,其中满洲⾥⼝岸是全国最⼤的陆路⼝岸。

全市辖1个区、5个县级市、7个旗,总⼈⼝267万。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海拉尔。

呼伦贝尔境内⽣活着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32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三少”民族⾃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全国六⼤重点旅游开发区,是全国旅游⼆⼗胜景之⼀,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

呼伦贝尔是最适合⼈类⽣存的⼀⽚“绿⾊净⼟”,是⼤⾃然馈赠给世⼈的“天然别墅”,这⾥的绝⼤部分森林、草原、湖泊等⾃然⽣态环境仍保持其原始古貌。

这⾥四季分明,景⾊各异。

春天,芳草萋萋,⼀⽚新绿;夏天,林⽊葱郁,野花绣地;秋天,硕果累累,千⼭尽染;冬天,银装素裹,⼀派北国风光;被世⼈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

呼伦贝尔市有天然草场8万平⽅公⾥,天然林地12万平⽅公⾥,呼伦贝尔地处⽣态屏障地带,拥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3000多种植物,400多种野⽣动物。

⼤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其中,成为天然的南北界线。

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草原⼴袤⽆垠,有“绿⾊净⼟”“北国碧⽟”之美誉。

呼伦贝尔⼤草原、⼤森林、⼤⽔域、⼤冰雪、⼤⼝岸、⼤民俗、⼤空调、⼤氧吧共同组成呼伦贝尔⼤旅游。

呼伦贝尔概况

呼伦贝尔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19,111 14万021100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0,500 32万162850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口截止2004年底。
编辑本段民族人口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族和蒙古、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32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汉族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2003年统计,全市共有汉族人口2,219,777人,占人口总数的82.31%。历史上,汉族虽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但同样为开发和建设呼伦贝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长期与各兄弟民族在一起生产(工作)生活,建起了牢固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并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取得了巨大进步。
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13′—126°04′;北纬47°05′—53°。呼伦贝尔市土地面积25.30万平方公里,东西约639公里,南北约700公里。呼伦贝尔市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南部与兴安盟接壤;西部、西南部与蒙古国交界;北部、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呼伦贝尔市辖6市7旗,73个镇,47个乡,37个苏木。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呼伦贝尔行政公署驻地海拉尔。呼伦贝尔为高原地貌,大兴安岭呈南北向纵贯,形成三大地形:山岭、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大兴安岭东部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貌,海拔高度为200米~650米,土壤以黑土为主,耕地面积占呼伦贝尔市的三分之二;中部为大兴安岭沙地林区,海拔高度为800米—1700米;西部为大草原,海拔高度600米—800米。呼伦贝尔由额尔古纳河、嫩江两大水系形成的水资源总量为272亿立方米,共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地下水资源14.6亿立方米;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呼伦贝尔的气候特点:呼伦贝尔是我国最高纬度地区之一,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气候特点显著。呼伦贝尔盟年平均气温为-5℃~2℃。大兴安岭东南麓盛产大豆、玉米、水稻、薯类;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繁盛,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柞树、樟子松及各种菌类、野果类、蕨菜、黄花等山野菜,野生着鹿科、狐科、貂科、犬科、猫科、熊科、鼬科及品种繁多的禽类;大兴安岭西为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牲畜为牛、羊、马、骆驼。呼伦贝尔市地下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铅、锌、铝、金、银、铼、钷、铟、镉、硫铁、芒硝、莹石、重晶石溴、水泥灰岩、天然碱、熔剂用白云岩和玛瑙等21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

这里的草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

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

2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

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

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

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3自然气候
3.1气候条件
呼伦贝尔市气候分布特点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
1、从气候类型为:岭东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区为大陆气候区。

2、从年降水量类型为:岭东区位半湿润性气候,年降水量在500—800mm;岭西区为半干旱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500mm。

3、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3.2自然资源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农牧企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

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土地有8大类,二级分类共42种类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

全市土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面积1.26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退耕还草面积100万亩,退牧还草面积480万亩;地方有林地面积453万公顷;矿产资源探明或初步探明的矿产49种;水资源总量为316.19亿立方米,占自治区的56.4%。

其中,地表水总量298.1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8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水域面积48.32万公顷。

3.4草原资源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

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

呼伦贝尔草场又可分为八大类。

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

3.5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逶迤纵贯千余里,构成了呼伦贝尔市林业资源的主体。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林地总面积的83.7%。

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49%。

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自治区的93.6%,占中国的9.5%。

呼伦贝尔市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3.6矿产资源
全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

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钼、金、银、铼、铍、铟、镉、硫铁矿、芒硝、萤石、重晶石、溴、水泥灰岩等。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占中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立方米。

3.8野生植物
呼伦贝尔市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野生油料植物、野生纤维植物、野生淀粉植物、野生食用植物、野生果品植物等。

3.9野生动物
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点中国种类总数的12.3%,占自治区的70%以上,居第一位。

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等。

4旅游景区
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中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是中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

呼伦贝尔市有天然草场8万平方公里,天然林地12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地处生态屏障地带,拥有3000多条河流(其中著名的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雅鲁河等),500多个湖泊(其中著名的呼伦湖、贝尔湖),3000多种植物(如樟子松),400多种野生动物(如狍子、飞龙、黑熊等)。

大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其中,成为天然的南北界线。

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

4.1重点景区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山侵华日军要塞遗址(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金帐汗蒙古部落、鄂温克博物馆、巴彦呼硕旅游景区、西旗知青文化展、巴尔虎博物馆、东旗甘珠尔庙、诺门罕战争遗址、额尔古纳俄罗斯家庭旅游户、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敖鲁古雅猎民点、嘎仙洞、达斡尔风情园、朝鲜人家、牙克石凤凰山庄及凤凰山滑雪度假区、满洲里国门、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呼伦湖小河口、满洲里套娃广场、满洲里欧式婚礼宫、满洲里中苏步行街、冰雪园、阿尔山雪域温泉、红花尔基原始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仅存的三大片原始樟子松森林之一)。

4.2植被分布
植被分布分布由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的分布依年降水量决定。

岭东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多分布为森林(针叶林混交林)——大兴安岭林区。

岭西地区为半干旱地区多分布为半干旱草原——呼伦贝尔草原。

5政治经济
5.1行政区划
截至2008年,呼伦贝尔市辖1个市辖区、4个旗、3个自治旗,5个市。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11年5月底。

5.2人口概况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32个少数民族,国家确定的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只有鄂温克、鄂伦春和俄罗斯3个民族,全部聚居在呼伦贝尔市的8个旗市33个乡镇,共计106个行政村。

这106个行政村的分布情况是:鄂温克旗9个,鄂伦春旗20个,额尔古纳市14个,莫旗15个,扎兰屯市4个,阿荣旗10个,根河市4个,陈旗7个。

这106个行政村(嘎查)总户数为14370户(含村中其他民族),其中人口较少民族的情况是:鄂温克族3964户,鄂伦春族451户,俄罗斯族679户;这些村的总人口为57104人,其中:鄂温克族15781人,鄂伦春族1682人,俄罗斯族2702人;分别占106个行政村(嘎查)总人口的27.63%、2.94%、4.73%
5.10科技教育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10项。

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项,合同成交金额10143万元,增长172.2%。

6交通
6.1陆路交通
铁路:市辖区内的铁路干线呈“口”字形分布,有滨州线内蒙古呼伦贝尔段(满洲里—哈尔滨)、牙林线(牙克石—满归)、博林线(博克图—塔尔气)、朝乌线(朝中—莫尔道嘎)、两伊线(伊敏—伊尔施)、伊加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加漠线(加格达奇—漠河)、齐加线(齐齐哈尔—加格达奇)。

市辖区内原设有哈尔滨铁路局的三个铁路分局:海拉尔分局、加格达奇分局、伊图里河分局。

经过中国铁路系统大改革后,撤销分局,改为办事处。

三个分局合并入为海拉尔铁路办事处,各单位站段由各站段负责管理。

公路:(以下信息截至2011年末)
(1)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0451公里。

其中:国道1177公里,省道1529公里,县道2894公里,乡道3317公里,专用公路1534公里。

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13公里。

(2)全市等级公路1012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21公里,二级公路787公里,三级公路3349公里,四级公路5772公里;有路面里程3116公里,其中高级路面2654公里,次高级路面462公里,未铺装路面7334公里。

(3)全市桥梁37685.39米/1228座,其中危桥4173.60米/193座。

永久式桥梁29594.39米/852座,半永久式桥梁702.00米/座,临时性桥梁7389.00米/324座。

6.2空中交通
呼伦贝尔市拥有两个民用机场,海拉尔东山机场和满洲里西郊机场。

7历史文化
7.1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法定的节假日如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外,汉族人民普遍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方式与东北和中国各地大同小异。

除了内蒙古各地都有的那达慕和祭敖包等,呼伦贝尔盟独有的节日有:伊慕额节,米阔鲁节,瑟宾节,篝火节
7.8教育
呼伦贝尔市区的教育发展程度较快,区域内的初等教育已经全面得到了普及,小学及初中的入学率达到了100%。

高中及中专的入学率达到了70%。

高等院校有:二等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该市拥有高级中学共47所,如海拉尔二中、海拉尔实验高中、牙克石一中、牙克石林业一中、海拉尔三中、扎兰屯一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