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口蹄疫防治

合集下载

怎样识别和防治猪口蹄疫

怎样识别和防治猪口蹄疫

怎样识别和防治猪口蹄疫CATALOGUE 目录•猪口蹄疫的概述•猪口蹄疫的识别•猪口蹄疫的防治•猪口蹄疫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等偶蹄类动物。

该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猪口蹄疫的定义空气传播在封闭、狭小、拥挤、通风不良等环境下,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如圈舍内空气流通不畅,病毒可长时间存活并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动物通过唾液、乳汁、尿液、粪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直接接触健康猪只的口腔、皮肤和黏膜,造成病毒的传播。

饲料和水源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等,可间接传播病毒给健康猪只。

猪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口腔、蹄部和乳房出现水疱和溃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喜卧。

慢性型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口腔和蹄部轻微病变,生长发育受阻。

猪口蹄疫的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识别要点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

猪口蹄疫的识别要点包括:病猪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部和蹄部出现水泡或溃疡等典型症状。

病猪的口腔和蹄部病变通常在24小时内发生,水泡会很快破裂并形成溃疡,溃疡可持续数周,严重影响病猪的活动能力。

猪水疱病的识别要点包括:病猪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症状。

猪水疱病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蹄部,而猪口蹄疫除了口腔和蹄部外,还会出现其他部位如乳房、腿部等处的病变。

猪水疱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猪,其他动物不感染。

猪水泡病是一种由水泡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感染所有年龄和品种的猪。

猪水泡病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蹄部,有时也会出现在腿部等部位,但不会出现在乳房上。

猪水泡病的识别要点包括:病猪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口腔和蹄部出现水泡等症状。

与猪口蹄疫相比,猪水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且不会引起大规模的流行。

猪口蹄疫的防治要点

猪口蹄疫的防治要点
为应对疫情,政府可能需要调整防疫政策,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研究和发展方向
05
研究进展和趋势
01
疫苗研发
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针对猪口蹄疫的疫苗研发不断取得
突破。新型疫苗设计、生产工艺和接种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将为防控工
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02
病毒变异研究
猪口蹄疫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对疫苗的逃逸能力也在增强。因此,对病
避免扩散
严禁病猪移动,防止病毒传播,同时对病猪舍进行封闭管理。
病猪护理
对病猪进行精心护理,如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饮食和饮水等,以 减轻病情。
隔离和治疗
1 2
隔离措施
将发病猪舍与健康猪舍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治疗措施
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退烧等药物 ,以控制病情。
3
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对病猪造成更大的伤害。
传播途径
01
02
03
直接接触
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 或与污染的环境间接接触 。
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 气中存活数小时至数天。
水源传播
病毒污染水源,如井水、 河水等,健康猪饮用后易 感染。
危害和影响
产量下降
病猪食欲不振,影响生长 和产奶,降低养殖效益。
幼猪死亡
幼猪感染后病情较重,如 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 亡。
病毒变异
猪口蹄疫病毒的变异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挑战,需要加强病毒监测 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新型毒株并采取应对措施。
免疫逃逸
部分猪群对疫苗接种产生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失败,需要加强研究以 寻找解决方案。
科研合作和交流
国际合作
猪口蹄疫的防控和研究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以及技术和资源 的整合利用。

猪口蹄疫防治措施

猪口蹄疫防治措施

猪口蹄疫防治措施日期:目录•疾病概述•预防措施•治疗措施•疫情控制•研究和发展疾病概述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定义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流涎,口腔、蹄部和乳房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结痂。

症状定义和症状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的环境接触,可导致病毒传播。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空气传播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污染水源,健康猪通过饮水可间接接触病毒。

水源传播病猪食欲不振,生长速度减慢,出栏时间延长。

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流行国际贸易受阻口蹄疫易于在猪群中传播,可引起区域流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口蹄疫疫情可能影响猪肉出口,给国家经济带来损失。

03危害和影响0201预防措施疫苗接种计划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制定适合的疫苗接种计划,包括免疫程序、接种时间、接种剂量等。

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口蹄疫疫苗,包括口蹄疫O型、A型、Asia1型等疫苗。

定期免疫检测定期进行免疫检测,了解猪只的免疫水平,及时调整免疫计划,确保免疫效果。

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猪舍、饲料、饮水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防止病毒的传播。

做好灭蚊灭蝇工作蚊蝇等昆虫是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媒介,猪场应做好灭蚊灭蝇工作,防止病毒的传播。

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猪场应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特别是从疫情区来的人员和车辆,防止病毒的带入。

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卫生,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只的转栏、运输、环境变化等应激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减少应激因素发现疑似口蹄疫病例,应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

发现病例及时处理饲养管理措施治疗措施消毒对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消灭病毒传播源。

隔离将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观察密切观察病猪的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规治疗如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以抑制病毒复制。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母猪的免疫状况也是影响仔猪免疫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哺乳期的母猪血清抗体和初乳抗体的类别和效价与仔猪的血清抗体类别及效价一致,母猪再怀孕初期和分娩前一个月各接种一次灭活苗,所产仔猪的抗体水平高。

并且经两次免疫的母猪本身能100%达到耐受口蹄疫病毒感染的抗体水平,而免疫一次的母猪只有75%达到这种水平。

口蹄疫病毒附着在空气中的微粒上形成气溶胶,在秋末冬初气候变换大的季节,常常加快了传播,此时应该做好猪场的防疫工作。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
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通过水泡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散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

屠宰后通过未经消毒处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也向外传播病毒。

在亚洲口蹄疫最流行的血清型是O、A和亚洲1型,唯一对猪敏感的是O型,所以我们现在用的都是针对O型的疫苗。

猪口蹄疫的治疗,用香港天宇生物的五号特攻肌肉注射,对于仔猪和怀孕母猪,每瓶本品用于150kg体重治疗,对于育肥猪和后备母猪每套本品用于200kg体重。

预防量减倍。

猪口蹄疫的诊疗及防治

猪口蹄疫的诊疗及防治

摘要: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寒冷潮湿,是猪场各种疾病高发期,其中猪口蹄疫是养猪过程最常见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不但使猪群生长速度受到抑制,严重者还会引起伤亡,给养猪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因此,春冬季节一定要做好细致的防御措施,细心观察猪的状态,有问题及时诊治,并做好饲养管理和消毒措施;了解熟悉猪口蹄疫临床症状特征,采取最佳方法预防猪口蹄疫。

1猪口蹄疫概述口蹄疫又叫“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

猪口蹄疫病的特点是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发病急、感染及发病率高,致死率低。

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冬、春季流行达到高峰,但在大型猪场及生猪集中养殖密集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该病流行面广,感染谱广,传染源多,比如畜产品、饲料、草场、饮水和水源、交通工具、饲养工具、未换工作服(鞋)的饲养员串栏饲养等都可成为传染源,其中病畜和带毒动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病畜从喷嚏、唾液、飞沫、粪便、尿液等排毒,也可以从水泡皮、水泡液、奶等排毒;空气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猪口蹄疫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猪场。

2主要临床症状猪口蹄疫主要表现症状是病猪身上会长水泡和溃疡,主要集中在口腔黏膜、四肢以及乳房等位置的皮肤上。

猪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7d,病猪发病初期体温会升高至40~41℃,会出现精神不振,常卧地不起,食欲减少或废绝。

新生仔猪感染不一定长水疱,仔猪发病后的主要临诊症状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发生口蹄疫的猪其口腔、舌面、鼻端、蹄叉、蹄冠、乳房部位先出现红热斑块,不久会形成大小不等的外部透明、内里充满淡灰色或微黄色液体的水泡,水泡逐渐变大,并很快发生水泡和溃烂,溃破后伤口表面会形成红色出血性糜烂斑。

若没有细菌继发感染,患病轻且养殖环境好的病猪可在一周左右痊愈。

如有细菌继发感染,病猪会出现跛行,蹄壳、蹄匣脱落,不能站立行走等症状,饮水进食困难,几天内快速消瘦,甚至死亡。

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影响繁殖
口蹄疫可导致妊娠母猪流 产、死胎和弱胎,公猪生 殖能力下降。
病理特点
组织损伤
口蹄疫会导致口腔、蹄部出现水疱和溃疡,损伤口腔黏膜和蹄部角质层。
心肌炎
在某些情况下,口蹄疫会导致心肌炎,影响心脏功能。
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测
采集病猪的口腔黏膜、蹄部病变组织等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确定病原。
血清学检测
科学研究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猪口蹄疫的发病 机制和防控方法,为防控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05
猪口蹄疫的防治经验和建议
防疫管理建议
严格控制病原传入
加强对猪场出入人员、车辆、物品的检疫和消毒 ,防止病原传入。
定期开展免疫检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检测,了解免疫效果,及时 补免。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如封闭管理、人员 隔离、消毒等,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采集病猪的血清样本,通过抗体检测试剂盒等手段检测口蹄疫抗体,以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免疫状 况。
03
猪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定期为猪群接种口蹄安全措施,如定期消 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 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饲养管理
提高猪群的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 衡的饲料和清洁饮水,保持猪舍的 卫生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高 猪群的抵抗力。
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2023-11-10
目录
• 猪口蹄疫概述 • 猪口蹄疫的特点 • 猪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 猪口蹄疫的案例分析 • 猪口蹄疫的防治经验和建议
01
猪口蹄疫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生猪口蹄疫病的防治

生猪口蹄疫病的防治
在猪只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疫苗接种 ,一般仔猪出生后28日龄进行首免 ,60日龄进行二免,以后每隔4个 月进行加强免疫。
接种方法
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注射部位通 常选择耳根后肌肉丰满处。
生物安全措施
封闭管理
对猪场实施封闭管理,严禁外来 人员和车辆进入,定期对猪舍、
饲料、用具等进行消毒。
疫病监测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 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疫情扩散。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料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确证疫情。
报告制度
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启动应急预案。
隔离和消毒措施
1 2
隔离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消毒
对病猪舍、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杀死病毒。
3
封锁疫区
对疫区进行封锁,禁止生猪及其产品流动,防止 疫情扩散。
治疗原则
以减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促进康 复为主,同时需进行隔离、封锁、检 疫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减轻病毒对机体的侵 害。
抗菌药物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局部治疗
对口腔、蹄部和乳房等病变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和涂抹药物,促 进愈合。
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或动物医学系通常拥有专业的兽医师资和科研团 队,可以提供有关口蹄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的专 业建议。
相关政策和法规
《动物防疫法》
这是中国的一部关于动物防疫和检疫的法律法规,对生猪口蹄疫病的监测、预 防和治疗都有明确规定。
防治方案
农业部会针对不同的动物疫病,发布相应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以指导养殖 户进行科学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1期(总第238期)经验交流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山羊膀胱炎引起的不良反应吕艳艳①吕秀云②丛培强①(①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64400 ②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虎山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6)11-0079-01膀胱炎是羊羔的常发病,主要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膀胱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炎。

本病主要症状为频尿、血尿、坐立不安和脓尿。

磺胺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疗效确实等优点,受到广大兽医工作者的青睐,通常会使用它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如不注重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就会对山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笔者现就一例小公山羊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2016年6月,文登区宋村镇王某饲养的一只小公山羊,体重20kg。

前几天表现弓腰,呻吟,排尿次数增加,但只有少许尿液流出。

找当地兽医诊断为膀胱炎,建议投喂磺胺二甲基嘧啶片,0.5g/片,12片/次,2次/d,连用5d。

喂药头2d,该羊排尿顺畅,无痛苦表现。

但从第3天开始,该羊饮水量减少,频频举尾,屡作排尿动作,无尿排出。

2 临床症状病羊后肢屈曲叉开,拱背卷腹,频频举尾,阴茎“S”状弯曲部肿胀,尿道外触诊疼痛。

用手刺激外生殖器官,尿液呈滴状流出,浑浊,颜色呈乳白色。

3 诊断通过发病史、用药史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最后确诊为过量服用磺胺类药物引起的结晶尿。

4 治疗措施(1)立即停止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并给予充足的新鲜清洁饮水,增加排尿量,减少结晶尿损害肾脏,并加速排出。

(2)碱化尿液:内服碳酸氢钠,一次量为5g,1次/d,连用5d。

(3)为了对尿路进行防腐消毒,内服乌洛托品,一次量为2g,1次/d,连用5d。

(3)防止尿路感染,肌肉注射青霉素,按照2万IU/kg体重,2次/d,连用3d。

经过5d的综合治疗,该羊的饮水量恢复正常,排尿顺畅,无痛苦表现,尿液颜色恢复正常。

5 小结与体会经验交流本案例中的山羊就是因为服用了较大剂量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形成结晶尿,导致尿路阻塞。

磺胺类药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如果剂量偏大,用药时间过长,极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形成结晶,最终可因其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血尿、尿路阻塞、尿闭等。

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期间,应适当的增加饮水量,从而增加排尿量;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不仅可以碱化尿液,加强磺胺的疗效,还可以防止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形成的尿中磺胺药物结晶。

(收稿日期:2016–08–26)浅谈猪口蹄疫防治丁宁宁(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6)11-0079-02秋冬季节正是猪口蹄疫易发病的时期,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为特征,传播速度极快。

目前在世界分布很广,除大洋洲、北美洲消灭本病后再未发生外,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或流行。

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早已把该病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最重要的检疫对象。

1 病种特征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临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广,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防疫,此病已成为国际重点检疫对象。

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但在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畜产品、人、动物、运输工具等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2 症状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口腔黏膜有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和蹄踵等部位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至蚕豆大的水疱,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水疱破79山东畜牧兽医2016年第37卷裂后表面出血、糜烂,一周左右痊愈。

若有继发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和卧地不起等。

病猪鼻镜、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哺乳仔猪患病时,少见水疱和烂斑,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极高。

3 猪口蹄疫的诊断3.1 主要症状 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

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

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

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

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3.2 剖检病猪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方相似,故应根据情况,及时送当地兽医院进行实验室诊断。

4 治疗措施(l)加强护理和饲养管理。

(2)口腔可用清水、食醋冲洗,糜烂面上可涂以1%~2%明矾或碘酊甘油。

(3)蹄部可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再用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粉涂在蹄部的患部。

(4)乳房可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它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乳房炎,此外也可用一些中药治疗。

(5)口蹄疫经常伴有心肌炎,所以一定不要惊吓到猪,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收稿日期:2016–08–16)一起成年獭兔脓包性肺炎诊治 卢国伟(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中图分类号:S858.2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6)11-0050-02近日笔者接电话求诊,蒙阴地区獭兔出现一类以成年獭兔呼吸困难,病程短、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疾病,通过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镜检和分离鉴定初步判断为兔波氏杆菌病。

现报道如下。

1 主诉发病情况该兔场存养家兔300只成年兔,总规模500余只;兔群自3年前出现本病,零星发生,但具有感染性;发病日龄不明显,最早发病者出生7d即发生,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窝发;成年家兔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困难,病程3~4d,以死亡终结,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是多秋末冬初天气变化剧烈或是剪毛时多发。

该兔场进行兔瘟防疫(3次/年),巴氏杆菌(2次/年)。

2 临床症状一年半成年獭兔2d前发病,病兔体况偏瘦,体表干净,精神沉郁,反应淡漠,蹲伏,张口伸颈呼吸,口、鼻未见分泌物,可视黏膜苍白稍微发绀,耳朵内血管显现,静脉有充血症状,但不明显。

3 剖检病变肝脏边缘处有点状坏死灶,膀胱有积尿,腹腔其他脏器明显病变。

胸腔积液,带有血色液体,心肺粘连,在心脏表面有脓包,肺脏中央部分被脓包占据,实质部分不及健康家兔1/10。

切开脓包,流出乳白色均质脓汁,臭味不大。

4 实验室诊断(1)镜检:取脓肿中部脓汁涂片、固定、瑞氏染色,40*10倍镜检:见于红色革兰氏阴性染色小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接种麦康凯鉴别培养基及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发现,麦康凯培养基生长有光滑、半透明、隆起菌落。

普通琼脂培养基中未见菌落。

5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初步判定是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6 治疗成年兔无治疗希望,降低应激,增加抵抗力。

将分娩兔舍垫料、粪便全部清理,进行彻底消毒。

幼兔用蒸馏水溶解青霉素40万IU、链霉素20mg/ml,滴鼻,2次/d;成年兔庆大霉素4万IU/只肌内注射,2次/d,连续注射3~5d;卡那霉素2~3万IU/只·次,2次/d。

7 预防保持兔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对兔舍及环境定期进行全面消毒。

加强防疫:孕兔产前2~3周,仔兔断奶后1周,注射波氏杆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1.0ml,3次/年。

8 体会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秋冬季节和早春多发,不同年龄兔均易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而感染。

应激条件下,引起本病发生,仔兔、幼兔多以急性为主,成年兔多以慢性病例为主。

本病成年家兔以慢性病例发生为主,平时症状不明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