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推动焦化绿色发展甄玉科

合集下载

济钢焦化节能减排技术

济钢焦化节能减排技术

济钢焦化节能减排技术甄玉科【摘要】介绍了济钢焦化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情况。

济钢焦化通过开发干熄焦、煤调湿、无蒸汽蒸氨、负压蒸馏、密封无尘排渣和脱硫液使用氧气再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及应用化产尾气资源化利用技术、无蒸汽焦炉煤气水封技术、循环闭式用水工艺和泄漏治理等行业先进技术,实现了焦炭全干熄、废渣循环利用、工艺废水零排放等,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济钢焦化工序综合能耗降至94.4kgce/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bout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of Jinan Steel’s coking system. Them developed new technologies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uch as coke dry quenching, coal moisture control, no steam distilling ammonia, negative pressure distillation, sealed dustless discharge, regenerated desulfurized liquid by oxygen and used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of coking industries, such as recycling-utilization of tail gas, no steam water seal for coking gas, circulating and closed type water process, and leakage management, realizing all coke dry quenching, waste residue recycling, zero emissions of process waste water and so on.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was improv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king procedure was reduced to 94.4 kgce/t.【期刊名称】《山东冶金》【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焦化;节能减排;余热回收;三废【作者】甄玉科【作者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厂,山东济南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20.6济钢焦化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了干熄焦、煤调湿、无蒸汽蒸氨、负压蒸馏、密封无尘排渣和脱硫液使用氧气再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应用了化产尾气资源化利用技术、无蒸汽焦炉煤气水封技术、循环闭式用水工艺和泄漏治理等行业先进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使济钢焦化工序综合能耗降至94.4 kgce/t,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减排了污染物,现场无组织废气排放基本达到了GB 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研究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研究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3)(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4)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 (6)(一)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涵 (7)(二)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8)(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 (10)三、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 (11)(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特征 (12)(二)数字化赋能的内涵与模式 (13)(三)数字化赋能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机制 (15)四、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的实践案例 (17)(一)制造业数字化赋能案例 (18)(二)农业数字化赋能案例 (18)(三)服务业数字化赋能案例 (20)五、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1)(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1)(二)数字化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23)(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压力增大 (24)(四)对策建议 (25)六、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的未来展望 (26)(一)数字化赋能将成为主流趋势 (27)(二)跨界融合与创新成为新动力 (28)(三)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29)七、结论与展望 (31)(一)研究结论总结 (31)(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一、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的生产力理论框架下,数字化技术如何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

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推动产业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考虑到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就业结构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本研究还专门探讨了在政策引导和管理层面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通过对典型传统产业的案例分析,我们验证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旨在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生态文明下煤焦化企业管理的挑战与创新

生态文明下煤焦化企业管理的挑战与创新
法 、奖 惩 机 制 。”
生态 文明将对煤 焦化企 业的企业 文化建设 带来重 要变革 。 传统的煤焦化企业文化崇 尚工业 文明下的企业快速膨胀 , 但却忽 略 了生态环境 的重 要性 。企 业文化是一 个企业可 持续发展 的基
( 二) 生态文 明对 能源消 费结构 的要求
不计环 境代价 的发展 模式 并不符合生态 文明理念要 求 , 必将 生态 文明理念要求 降低 能源 强度 , 同时鼓励 新能源和可再生 础 ,
二 、生态 文 明概述
( 一) 生态文 明理念 生态文 明理 念是对 传统社 会经济发展 理念 的一个革命 性转
产品的深度 加工 , 才能满足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的要求 。
( 二) 煤焦 化企 业环境 管理面 临 的挑 战 生态 文 明理 念对企业 的环境管理 工作提 出了严格 的要 求。
煤焦化企业 的环 境管理工作并 变 。 以西方 工业革命为 起点的工业 文明带来 的人类社 会和经济 在生态文 明的基本 国策提 出以前 , 因此 出现了环境保 护让位于 经济发展 , 的飞速进 步 , 但 同时产 生严 重的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 问题 。在迫 非企 业发展 的重要任务 , 倘若煤焦 切的生态环境背景下 , 生态文明概念主要强调了能源 、环境和经 从 而带 来大 规模 、难 修复的污染格局 。在 当今环境 下 , 济的协调 发展 。 “ 十八大”报告提 出,“ 要节 约集 约利用资 源 , 化企业 不能完成社会的环境保护要求 , 那么其 自身发展将会遭到 主要体 现在 推动 资源 利用方 式根本转变 , 加强 全过程节约管理 , 大幅降低 能 巨大挑 战。煤焦化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面 临的挑 战 , 以及对政府环境保护 指标 的执 源 、水 、土地消耗强度 ,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推动能源生产 和 环 境保 护设施和环保人员的配置 , 消费革命 , 支持节能低碳 产业和新 能源 、可再 生能源发展 , 确保 行力方 面。 国家 能源安全 。要把资源 消耗 、环境 损害 、生态 效益纳入经 济 ( 三) 煤焦 化企业 文化 管理面 临的挑 战 社会 发展评价 体系 , 建立体现生态 文明要求 的 目标体 系、考核办

平煤股份:绿色创新点亮可持续发展绩效

平煤股份:绿色创新点亮可持续发展绩效

平煤股份:绿色创新点亮可持续发展绩效文/许尽峰平煤股份于2006年11月23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实控人为河南省国资委。

近年来,公司以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愿景,坚持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聚焦大精煤战略,把优质低硫主焦煤作为核心产品打造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知名品牌。

公司积极实施智能矿山建设、主辅分离、对标提升、瓦斯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收入、利润、人均工效等指标屡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6.93%,近三年现金分红超46亿元。

“绿色”融入产业链发展全过程平煤股份主动顺应能源革命趋势,坚定不移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产业链发展全过程,锚定一流“材”“能”企业转型方向,协调推进降碳、平煤股份天宏选煤——智能化高效选煤厂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化煤炭“取其材、用其能、固其碳、不污染”转型发展大文章。

公司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好“双碳”管理。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制度支撑。

将“双碳”目标要求融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管理。

二是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减碳路径。

成立减碳技术公司,围绕温室气体减排、CO2捕集与储存利用、气体污染物治理等技术研发,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究;设立碳资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碳资产,积极参加碳交易、碳金融业务。

三是立足“双碳”主战场,打好“全力减、着力存、聚力增”三大战役。

其中,“全力减”包括: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探索推广瓦斯发电、瓦斯氧化、瓦斯提纯碳转化技术,研究地热、矸石、矿井水、井下空间等资源化利用路径,在治理中消纳碳元素等,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少排碳、不排碳。

“着力存”包括:广泛开展碳捕集、贮存、利用和煤层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部署盐穴储气储氢、井下废旧巷道储水储气等技术、新路径搜集存储碳资源;同时,对接科研机构,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待时机成熟时,将储存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工业原料,真正实现“吃干榨净”。

以新质生产力深化提升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深化提升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深化提升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者:胡迟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4期新质生产力站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时代,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为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看,新质生产力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行动指南,有助于指导国有企业完成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所赋予国有企业的使命责任,打造现代“四新”国企,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从源头上看,新质生产力源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因此,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能动关系来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是人类现代化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律。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效率、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值得指出的是,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新质的涵义在于尤其突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新科技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态,意味着传统生产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发生了质变。

新质生产力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时代,由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充分反映了科技革命新时代的特征,也是新质生产力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突破的精髓所在。

从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看,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具有创新性变革的生产力。

考察最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无论是劳动力、劳动工具与方式还是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力无论要素、结构、性质、规模、方向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要素中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

高质量党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党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党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乔波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2()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作为党中央执政兴国的关键力量与重要支柱,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与物质基础,为国家经济长效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然而,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企业在党建工作中产生诸多问题,为创新党建工作、强化党的领导带来挑战。

坚定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亦是企业所具有的特殊优势。

唯有坚定党中央对企业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和地位不动摇,才能创造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所以,探索企业党建创新思路,探究党建工作路径,促进党建和生产经营的有机整合,对落实民族复兴及繁荣发展有着战略意义。

【总页数】3页(P0141-0143)
【作者】乔波
【作者单位】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分公司焦化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高质量创造价值党建干出精彩——国网潍坊供电公司扎实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2.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党建调研
3.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四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4.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
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煤炭行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交流会议5.高质量党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引领凝聚力量—以新发展理念打造过硬的现代化服务公司

思想引领凝聚力量—以新发展理念打造过硬的现代化服务公司

思想引领凝聚力量—以新发展理念打造过硬的现代化服务公司发布时间:2022-06-20T01:00:04.945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月第4期作者:张西臣、赵洁、王倩[导读] 思想就是力量。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

张西臣、赵洁、王倩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天津市,300283思想就是力量。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

一项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

站在建党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井下技术服务公司要努力打造技术过硬、世界一流现代化技术服务公司,必须紧紧依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

全体干部员工要加强党史教育学习,深入领会思想伟力,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公司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决做中国石油技术服务板块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全力打造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抓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石油技术服务板块面临巨大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挑战巨大。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重要论述,从“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到“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开展,全员理论思维、问题导向、岗位视野、责任落实得到提升拓展;从防疫复工到提质增效,各级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政治支持作用;坚持正面灌输和关心关爱并重,队伍凝聚力得到强化。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全力以赴固堡垒强管理、抓融合促发展,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黑龙江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黑龙江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19经济研究黑龙江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郭新梅 (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摘要: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后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黑龙江;高质量发展;路径【作者简介】郭新梅(1981—),女,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2JYH043)。

【项目类别】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项目。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领军作用,鼓励在现代化农业、能源等优势领域创造国家实验室,在页岩油、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智能等领域积极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提高创新主体地位,围绕高端大型铸锻件、发电装备、船舶及工业动力等领域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一重、哈飞等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黑龙江省在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上,组建创新联合体。

(二)激活科技创新活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数字经济、生物产业、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等重点攻关专项。

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

在航空发动机、页岩油气开发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新能源、信息技术、寒地装备、现代农业等领域创造属于黑龙江的独门绝技。

发挥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施战略科学家头雁、科技英才春雁、卓越工程师等支持计划。

全面落实“龙江人才振兴60条”措施,创新人才管理激励机制。

(三)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建立科技成果资源库,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主体有效承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培育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4 卷 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 ������������������������������������������������������������������




Shandong Metallurgy
������������������
2 济钢关于焦化绿色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1 关于绿色发展的思考 2.1.1 开展技术创新, 推动绿色发展的出发点 我国煤化工产业经过 60 a 的积累, 特别是改革 开放 30 a 来, 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 创造了一系列 世界之最, 支撑了我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 支撑 了城市燃料清洁化, 促进了化工合成、 电石、 医药、 染料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保障了国民经济跨越 式发展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我国的能源结构缺 油、 少气、 富煤的禀赋, 决定了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 利用技术的开发利用,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节 能减排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核心。 由图 1 可见, 煤焦化工艺是煤深加工形式中工 艺最简单、 能源转化率最高、 成本最低、 关联产品最 丰富的一种最优模式, 但是传统的炼焦行业却没能 充分把焦化工艺过程的优越性充分变成现实, 而是 走过了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因此,
专论与综述
理念引领, 创新驱动, 持续推动焦化绿色发展
甄 玉 科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要: 介绍了济钢在焦化系统自主开发的高效热媒应用、 负压蒸馏工艺、 高效节能、 废物资源化治理、 信息化自动控制和
腐蚀综合治理等节能减排技术。对焦化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重新定位焦化厂功能和焦化企业坚持开放性 创新等思想, 强调了焦化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的重要性。 关键词: 焦化; 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TQ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20 (2012) 06-0004-0以来, 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 力推行节能降耗、 清洁生产新技术, 我国焦化工作 者也为改变焦化产业的高污染、 高能耗和粉尘、 毒 素、 高劳动强度的状况, 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扩大煤 焦煤炭资源, 提高焦炭质量, 创新脱氨、 脱硫工艺, 开发清洁工艺技术, 发展一碳化工, 增加化工产品 品种, 消灭土焦提高能源利用率, 使焦化行业发生 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历史、 技术、 机制等原 因, 目前整个焦化行业仍处在高污染、 高能耗、 粗放 状态, 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冶金高炉大型化, 对焦炭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和炼焦煤资源短缺、 煤质劣化的 矛盾; 焦化工艺生产能耗高、 污水多、 难处理与节能 减排约束指标越来越严的矛盾; 焦化生产成本高、 市场价格下降与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的矛盾; 焦化生 产工艺过程粉尘多、 气味大、 毒素多与环境要求越 来越高的矛盾; 产品单一、 附加值低与市场需求和 生产能力的矛盾; 操作岗位分散、 劳动强度大、 劳动 生产率低与现代化高效管理的矛盾。 作为焦化企业, 济钢焦化工序不仅面临日益严 峻的环保、 成本、 市场等方面的压力, 而且因为地处 济南市, 还面临水资源短缺、 环保要求更加苛刻的 考验, 依靠科技进步、 实施节能减排更加成为关乎 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况且焦化企业依靠技 术创新实施节能减排, 改变生产现场的环境面貌, 为焦化员工提供更加有利于健康的工作环境, 是给
收稿日期: 2012-11-29 作者简介: 甄玉科, 男, 1966 年生, 1989 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煤化 工专业。现为济钢化工厂厂长, 高级工程师, 从事煤气净化回收与 化产品精制工作。
4
甄玉科
理念引领, 创新驱动, 持续推动焦化绿色发展
2012 年第 6 期
员工的最大福利, 也是企业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效 手段。 基于上述思考, 多年来, 济钢始终坚持以科技 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实现了从节能降耗到清洁生产 再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不断进步。 2.1.2 对传统焦化工艺的分析 长期以来, 焦化工作者关注产品形成技术的开 发和产品主流程的资源保证及管理, 而极少关注产 品形成过程中能质转换及技术的开发和管理, 尤其 是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高效转化等问题, 因而 造成过程运行成本高、 效率低、 污染严重, 其实质是 资源、 能源的流失。 1) 从焦炉能源平衡看能效,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 潜力巨大。按年产焦炭 120 万 t 计算, 应用煤调湿工 艺, 吨焦可回收煤气余热折合标煤 16 kg, 配煤水分 下降 4%, 可降低高炉煤气消耗, 减少剩余氨水的产 生, 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1 200 余万元; 利用干熄焦 工艺, 吨焦可回收焦炭余热折合标煤 42 kg, 年发电 可达 1.66 亿 kW · h, 经济效益 1 亿元; 开发应用上升 管余热回收技术, 吨焦可回收荒煤气余热折合标煤 准煤 11 万 t, 经济效益巨大。 2) 从传统回收工艺过程的温度梯度变化看能 效, 8 个温度梯度总温差达 171 ℃, 不但造成了能源 的极大浪费, 还造成了废水的产生, 存在巨大的改 进空间。按年产 120 万 t 焦炭的焦化厂计算, 传统回 收工艺消耗蒸汽 69 t/h, 节能潜力巨大。 3) 从焦化产品结构看能效, 化工产品的实际回 收量与理论回收量差距巨大。据中国炼焦行业协 会年报统计, 2011 年 107 家焦化厂的煤焦油回收率 为 3.22%, 89 家焦化厂的粗苯回收率为 0.91%, 精加 工产品品种少、 产量低、 附加值不高, 甚至还有大量 焦炉煤气放散。 4) 从整个焦化工艺过程看, 传统的焦化工艺 中, 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煤气洗涤、 蒸馏采用 正压工艺造成物料蒸发耗散, 工艺效率低、 污染环 境; 二是化产系统生产及扫气、 保温、 消防等大量使 用蒸汽, 热效率低, 产生大量酚水; 三是焦炉生产除 干熄焦回收余热, 其余余热基本未回收利用且回收 效率低; 四是槽罐、 塔器放散管对环境污染突出; 五 是煤化工深加工产品品种少、 精度低, 附加值不高; 六是含酚酚水产生点多、 量大, 分布广, 处理难度 大, 运行成本高; 七是能源转化效率低, 传递使用极 不合理。 基于以上认识, 济钢在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 中, 致力于改变现有传统的单一产品加工模式, 提 34 kg, 经济效益达 8 200 万元/a。合计每年可节约标
1 前

开展技术创新, 开发节能减排工艺技术, 最大限度 地减少焦化行业对环境和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 是 焦化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发电 85% 55% 35% 焦化 (有效 直接液化 煤 回收 92%) 60% 45% TGCC 气化 甲醇合成 44% 54% F-T 合成
多年来, 济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 展, 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在焦化工序, 济 钢高度重视用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焦化生产存在的 高耗能、 高污染问题, 先后开发应用了用制冷水工 艺冷却、 横管初冷器、 单塔脱苯、 干熄焦国产化、 煤 的气流分级调湿、 无蒸汽蒸氨、 负压脱苯、 负压蒸氨 等科技创新成果, 促进节能减排技术不断发展, 创 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逐步走出了一条
Vol.34 No.6 December 2012
“低碳焦化、 绿色发展” 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 2012 年的行业评选中, 被评为全国创新型焦化企 业, 且有 5 项创新成果被评为焦化技术创新成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