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_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_姚西龙

合集下载

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第一篇: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创新驱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在2013年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讲话张长富同志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参加这次研讨会,能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2013年钢铁市场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钢铁行业的“寒冬”,也有人也称为“严冬”。

受内外经济增速回落,钢材需求减弱、价格大幅下跌和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等影响,去年钢铁行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全国共产钢7.16亿吨,同比增长3.1%,与2011年相比增幅回落5.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增长最少的一年;全行业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只有15.8亿元,同比减少870.36亿元,降低98.22%,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为0.04%,同比降低2.35个百分点,吨钢利润仅有2.6元,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下降,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运营。

尤其是钢铁主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实事求是讲,2012年在“寒冬”的情况下,行业能保持微利,实在来之不易。

今年和今后,中国钢铁行业面对市场形势又是什么样?如何应对?下面,我想从“钢铁行业面对的宏观形势、钢铁行业的市场前景及运行情况、建议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钢铁行业面对的宏观形势:总的看,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市场会逐步好转钢铁行业去年的“寒冬”过去了,今年形势如何?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认为,钢铁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市场形势将会好于去年。

面对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中国钢铁工业还大有希望,决不是夕阳产业。

从国际形势来分析:今年国际经济形势虽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全球仍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状态之中,但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增长。

一是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其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1.4%;联合国去年12月18日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4%。

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

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

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课题组摘要:绿色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协调推进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重点分析省际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其时间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诊断其障碍因子。

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绿色化发展波动明显;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阶段后,目前整体处于协调阶段;省际间由于区位条件、经济状态等的不同,发展差异较大,森林覆盖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废水排放总量成为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17-2022(1)-0029-10一、引言与文献综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此背景下,系统分析我国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即“生态绿色化”及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包含绿色内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个新概念。

Barro等(2002)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包括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还包括教育、健康和财富分配。

Thomas等(2001)则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包含机会分配、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等方面。

我国在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任保平等(2018)将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等作为构建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主要指标。

绿色经济发展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绿色经济发展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绿色经济发展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发布时间:2021-04-20T09:57:49.1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2期作者:相福刚戚艺馨[导读] 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有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文章从绿色经济的内涵、相福刚戚艺馨烟台理工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摘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有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文章从绿色经济的内涵、效能评价、制约因素以及推进路径进行文献回顾与述评,总结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展望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文明;文献述评一、引言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有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国内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急需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力推动经济建设,但当时中国生产力相对落后,主要以粗放式型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存在惯性,多年粗放型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以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绿色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

近些年,雾霾的加重、水质的恶化、土地的污染、植被的破坏直接阻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以环境污染与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绿色发展应运而生。

同时,绿色发展作为动态概念,注定具有不断发展的内涵。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并不断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天人合一,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高度协调统一的系统,绿色发展无疑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国际背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尤其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变革,使得世界各国都在反思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开始探索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绿色经济潮流开始席卷全球。

二、文献综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最早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1972年,罗马俱乐部首次提出“持续增长”和“均衡发展”口号,认为“盲目的经济快速增长,将导致人类达到危机水平”。

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吗?——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

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吗?——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

2021年第24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24doi: 10.3969/j .issn. 1000-7695.2021.24.024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吗?—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吕知新K2,包权2,任龙梅3,李银换3(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29;2.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3.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摘要:试图回答数字金融如何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的问题.,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 —2018年我 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工业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效果、作用机制等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同时无论是数字金融的综合指数层面还是覆盖率指数、使用深度指 数以及数字化程度指数层面,对工业经济绿色转型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促进工业经济绿 色转型主要通过提高工业绿色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业企业经营绩效等途径机制予以实现;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一方面通过提高工业企业融资效率进而提高其绿色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工业企业创新创业水平进而提高其经营绩效水平,从而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

根据研究结论,提 出努力提高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特别是提高数字金融的覆盖面积、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支持工业行业创新创 业发展,以及加强数字金融与新金融业态协同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金融;工业绿色创新;工业经济绿色转型;绿色技术中图分类号:F403.3; F403.6; F224; 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021 ) 24-0184-11Can Digital Finance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 Experience AnalysisBased on the Data of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dustrial EnterpriseLyu Zhixin1", Bao Quan'. Ren Longmei3, I,i Yinhuan,(l.School of Insuranc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China;2.Inner Mongolia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ohhot 010051,China;3.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Hohhot 010031, China )A 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 f how digital finance prom 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 f theindustrial economy. The paper conduc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role effect and action mechanism o f digital finance affec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 f industrial economy by using the Peking University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ve Index and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1—2018,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finance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 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both the digital finance comprehensive index level, the coverage index, the depth o f use index, and the degree o f digitalization index level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 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Mechanism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finance promotes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mainly through ways and mechanisms such as 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industrial gree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 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urther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one hand, digital finance promotes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 f industrial economy by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then improving their gree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levels, on the other hand, digital finance improves the leve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y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收稿日期:2021-05-20,修回日期:202卜09-16项目来源:内蒙古开放大学科学研究课题“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小额信贷金融创新—以微众银行小额贷款为例”(IMOU-GSR2113)吕知新等:数字金融能够促进T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吗?—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185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effort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git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especiaUy improvethe coverage, the depth of digital finance and digital degree, support industrial industr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digital financial and new financial formats, promote digital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business depth fus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digital finance; industrial green innovation;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economy; green technology“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理念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韩孺眉U,刘艳春1(1.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摘要:文章应用P C A和四阶段D E 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 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他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 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 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关键词: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规模报酬;创新效率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17)05-0053-05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HAN Ru-mei12, LIU Yan-chun1(1. Business School,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China;2. College of Science,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68,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o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31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2014, wit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our-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and i t elimin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effects on the input slack variables;exclud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verag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can all increase;the eastern region'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 s the highest, whi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Midwest i s low,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western region i s even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provinces are in the eastern area, while th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re in the stage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Key words:Industrial enterprise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cale returns;Innovation efficiency—、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然而由于资源 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传统的高投人、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 绿色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3.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3.1. 绿色产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迅猛发展。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看,从 2014 年始,新能 源汽车的销量处于稳步上升的过程,2020 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36.6 万辆和 136.7 万辆, 累计增长 7.5%和 10.9%,且据前瞻预测,2026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280 万辆左右。从环保产业 来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数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如图 1 所示,同时张芳[10] (2020)指出废弃资源 综合利用企业资产也在逐步增长,2013 年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为 1561 亿元,2019 年增长到了 2470 亿元, 说明我国环保产业随着政策扶持,且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赖力[11] (2020)也指出中国近年 来光伏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产能占全球 1/2,且石墨烯材料、微电网等技术也与世界强国并肩。
4.2. 政策工具支撑不足
王兴文等[15]、郑茜楠[16] (2020)表明绿色经济的发展涉及到人才、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不 仅只是规范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还与财政税收、绿色金融、产业转型、能源开发等一系列支撑体系紧密 相关,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法律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得到了环境资源等保护 法的保障,但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支持仍是存在缺陷。如绿色信贷奖惩机制尚未完善,对环 保诚信企业进行信贷以及利率优惠政策支持,而对环保警示企业仅仅限制新增贷款,处罚力度不足,难 以促使企业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创新。而我国新能源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整体仍需要相关政策的补助 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例,2019 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产量由 127 万辆下降到 124.2 万辆,销量由 125 万辆下降到 120 万辆。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需要系统有力的政策扶持,才 能令其发展壮大,逐步取代传统能源,从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219527432_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9527432_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绿色技术创新以实现绿色发展为核心追求,是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实现路径之一。

本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对2000—2019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控制一系列变量后运用OLS 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并建立VAR 模型以保证数据的平稳性,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绿色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二者之间并不互为格兰杰因果。

【关键词】绿色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基准回归分析;VAR 模型建立;格兰杰因果检验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经济呈现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力与绿色发展入手,解决经济与生态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是关键。

“十四五”规划重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推动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创新。

目前学者们已从多角度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吴文洁等运用广义OLS 方法研究了绿色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异质性。

陈喆等基于环境政策视角深入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

王斌会等研究了不同耦合协调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异。

二、研究设计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绿色专利申请数量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数据库,人均实际GDP、财政支出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人口比重变量、公路里程数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变量定义(1)核心解释变量衡量核心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本文采用绿色专利数量lngtp。

绿色专利数量包括申请数和授权数,考虑到提交专利申请所需的时间和可能被低估的政府监管的影响,因而本文采用绿色专利申请数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以绿色专利申请数的对数值来代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2)被解释变量衡量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水平,直接采用人均实际GDP 的对数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lnpgdp。

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任耀

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任耀

率。在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无效率 中, 能源投入非效率的贡献率为 45.6% , 物 质资本非效率的贡献率为 40.2% , 即山西 的工业还处在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 能源浪费和过度投资是导致山西工业绿色 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山西省各个 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效率中, 临 汾、 大同、 吕梁的能源投入非效率对其工业 绿色创新效率的无效效率的贡献率最大, 而太原、 晋中及长治市的资本无效率对其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无效率的贡献率最 大, 晋城、 忻州、 朔州、 运城等地区的创新投 入的非效率对其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无效率贡献率最大。 (四) 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研发效率及绿色效率等 研究的基础上, 借助 DEA-RAM 模型, 构建了包含经济效 率、 绿色效率及创新效率的绿色创新效率模型, 该模型体 现了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理念。本文利用绿色创新效 率模型测算了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并对其无效率部 分进行了分解, 研究结果表明, 能源投入的无效率对山西 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无效率贡献率最大。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本研究中未能将创新 效率与经济效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在实证分析部分中缺 乏多阶段的深入分析, 这些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
+
-
)
+
-
根据 RAM 模型的加性结构特性将经济效率、 创新效 率及绿色效率整合在一个模型框架中, Sueyoshi (2011) 等 将这个模型定义为联合效率模型 (unified efficiency mea⁃ surement) 。因为该模型体现了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理 念, 所以将这个综合模型命名为绿色创新效率模型。该模 型同时考虑了两个期望产出和一个非期望产出, 构建了经 济增长的最优实践边界、 创新产出的最优实践边界和环境 产出的最优实践边界等 3 个最优实践边界 (见上式) 。 (三) 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与处理。按照第三部分确立的理论模型及 方法, 本文选择了 2001~2013 年山西省的 11 个地级市工业 的 GDP、 资本存量、 劳动力、 能源使用量、 研发投入、 新产品 产值、 工业三废排放量。其中, 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为永 续盘存法, 采用评鉴指数法, 以 2005 年为基期不变价格, 对 GDP、 研发投入、 新产品产值等进行转换。 2.实证结果分析。 (1) 山 西 省 工 业 绿 色 创 新 效 率 的 变 化 趋 势 。 2001~ 2013 年, 山西省 11 个下辖市工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呈现稳 中有升的趋势, 而各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 异。长治、 晋城、 忻州、 阳泉、 临汾等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 效率的平均水平排在前列, 而晋中、 朔州、 运城、 太原、 大 同、 吕梁的平均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 但太原市和 大同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增长速度较快, 自 2009 年后, 太原市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稳居全省第一, 其他城市与太原 市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差距较为明显, 其中长治、 晋城、 忻 州、 阳泉、 临汾、 大同等城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出现了趋 同趋势, 这些城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居于全省中间水 平, 而晋中、 朔州、 运城、 吕梁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增长趋 势不明显。 (2) 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弹性分析。本文分别 做了绿色创新效率对经济效率、 创新效率及绿色效率的弹 性分析, 其中, 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经济效率弹性 较小, 而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绿色效率弹性较大, 特别是 2009 年 后 ,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绿色效率弹性平均为 77% , 而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经济效率弹性及创新效率弹 性分别为 2.5%和 20.5%。 (3) 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效率分解。根据李 涛 (2013) 的研究成果, 分别从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研发资 本、 能源投入、 经济产出、 创新产出及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 等角度分析导致山西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效率的来 源。人力资本的投入非效率、 能源投入的非效率、 创新投 入的非效率、 经济产出的非效率、 绿色非期望产出的非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