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解译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引言遥感影像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等平台获取的地面信息的图像。
目视解译是解析遥感影像的一种方法,它依赖于人眼对图像进行直观分析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1. 目视解译概述目视解译是指直接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根据特定地物和地貌在不同波段上的反射或辐射特性,识别和判断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种类、分布和状态。
目视解译通常可以提供一些较高级别的信息,如土地利用分类、植被类型、水体边界等。
2. 目视解译步骤2.1 数据准备在进行目视解译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
常见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分辨率影像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影像的数据源、分辨率、波段等基本信息。
2.2 影像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常见的预处理操作包括去噪、辐射定标、几何纠正等。
这些操作可以消除影像中的噪声、减少大气影响,并保证影像的几何精度。
2.3 目视解译方法在进行目视解译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 空间解译:根据图像中地物的形状、大小、纹理等空间特征进行解译。
- 光谱解译:利用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反射或辐射特性,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 形态解译:根据地物的形态特征,如轮廓、阴影等,进行解译。
- 上下文解译:根据地物的空间分布、相邻关系等,进行解译和判断。
2.4 解译记录与输出在进行目视解译时,需要记录解译结果和相关信息。
可以使用表格、文本描述等方式进行记录。
解译结果可以输出为矢量图、分类图等形式。
3. 目视解译技巧3.1 借助辅助数据使用辅助数据可以提高目视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见的辅助数据包括地形图、土地利用数据、通用土壤分类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和参考,帮助解译者进行判断。
3.2 注重细节目视解译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解译者应该注意影像中地物的细节特征,如纹理、形状、边界等。
细节观察有助于准确识别地物和判断地物类型。
目视解译的基本步骤包括

目视解译的基本步骤包括
目视解译是一种通过观察并以人类视角进行创作的方式,下面是基本步骤。
1. 确定题目: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标题内容,确保创作方向明确。
2. 进行创作:在开始创作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然后,使用准确的中文来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避免使用网络地址或数学公式等技术性语言。
3. 确保独一性:为了保证文章内容的独一性,需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出现,避免反复提出相同的问题。
可以使用适当的标题来帮助组织文章结构,增强阅读的流畅性。
4. 不使用图片链接:在文章中,不得插入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也要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如“如图所示”等字眼。
文章应该以文字来表达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
5. 流畅度和自然度:文章应刻画明确,句式流畅,并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
要尽量保持文章的自然度和流畅度,避免让读者感觉像机器生成的内容。
6. 准确无误:文章内容需要准确无误,严肃认真。
要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观察和描述。
7. 以人类视角写作:在创作过程中,要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文章富有情感,并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这样可以增加读者的共鸣和阅读体验。
以上就是目视解译的基本步骤,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目视解译的名词解释

目视解译的名词解释视觉解译(Visual Interpretation)是指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视觉信息来获得有意义的含义和知识。
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感官之一,视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视觉解译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目视解译并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视觉解译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视觉信息,我们可以迅速识别出物体、形状、颜色、运动、空间关系等元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理解。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狗的图像时,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其特征(如四条腿、尖耳朵等)和行为(如跑动、叫唤等)将其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并进一步理解其是一只狗。
这种视觉解译的能力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逐渐通过大脑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形成。
视觉解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许多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医学领域,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X光片或MRI图像来识别病变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在交通领域,交警通过观察驾驶者的行为和车辆的状态来判断是否违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教育领域,视觉解译也被广泛运用,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图表、文字和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视觉解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视觉解译有时也会出现误解或歧义。
这主要是由于个体差异、文化差异、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例如,同一个形状或颜色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跨文化的解读和理解。
此外,一些视觉信息可能模糊或不完整,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推理和推断来填补信息的缺失。
因此,在进行视觉解译时,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视觉解译在现代科技和艺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人员利用视觉解译的原理,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和物体追踪等技术。
这些技术在智能手机、安防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艺术领域,视觉解译能力也是艺术家创作和观众欣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视解译方法

5接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 2. 3. 4. 5.
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 态对比法。 信息复合法: 信息复合法 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 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 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综合推理法: 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 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 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5.2.4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1)判读员的训练 1)判读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 体系) 体系 2)实践训练 多阅读别人已判读过的遥感图像,以及遥感图像 与实地对照,并参与一些典型试验区的判读和分 类等。 (2)搜集充足的资料 (3)了解图像的来源、性质和质量
3. 室内详细判读
统筹规划、分区判读, 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 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 问题的再次解译。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 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 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读标志登记表,以 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读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制定出影像判读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 解译标志。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不同解译者在同一遥感影像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解译结果,影响数据的应用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
解译结果的差异
解译精度与可靠性问题
信息提取与处理的优先级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权衡信息提取与处理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遥感影像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这一矛盾往往难以解决。
解译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
利用GIS提供的空间信息和分析功能,辅助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高定位精度和空间分析能力。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结合
通过GPS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将遥感影像与实地坐标进行匹配,实现精准解译和动态监测。
与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的结合
高光谱与超光谱遥感影像融合
03
时序遥感影像融合
将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提高影像质量、增加信息量并辅助变化检测。
时序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方法
01
时序变化检测
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检测地物的变化情况,如建筑物拆迁、植被生长等。
02
时序影像序列分析
将多个时序遥感影像进行连续分析和比对,提取地物的动态变化特征,提高解译精度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地貌与地形分析中,主要包括对山脉、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识别和分析,通过对这些地貌形态的特征进行提取,可以有效地获取地形地貌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地貌与地形分析
总结词
水体识别与分类是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是通过对影像中的水体特征进行分析,将它们分为不同的水体类型并进行分类。
2023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目视解译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2. 初步解译与解译区的野外考察
✓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 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 础
✓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 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 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2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8
(二)间接解译标志
1. 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性 2. 地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9
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心理特点对遥感图像解译的影响
1. 同一时刻,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图像的其余部 分以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解译者的注意力往 往集中在目标地物上
2. 解译者的知识和经验对目标地物的确认有一定的导 向作用,因此,不同的解译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间接标志: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 的遥感
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判断与某地物属
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7
(一)直接解译标志
1.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2. 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3.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
成图
26
遥感制图
一.遥感影像地图
✓ 概念: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 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 地图。
目视解译直接判读

目视解译直接判读
现代社会中,语言沟通是人类相互交流最主要的方式。
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交流就必须依靠口译或笔译工作。
而在口译中,目视解译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成为了许多会议、论坛、商务谈判等重要场合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目视解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指的是同声传译,也即口译员在听到讲话的同时,立即进行翻译并呈现给听众,从而解决语言交流的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缩短了交流的时间,还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目视解译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翻译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口译员需要具备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且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内容。
因此,具备流利的口头表达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目视解译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保障,还需要现场的组织和安排。
例如,在会议现场需要设置专门的同声传译区域,保障口译员可以隔离噪声和其他干扰,以便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目视解译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高端场合,还包括了一些常见的社会场合,如医疗、教育等领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交流和交融。
综上所述,目视解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了更好的语言交流平台和机会。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目视解译技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arcgis目视解译

arcgis目视解译回答:一、什么是ArcGIS目视解译ArcGIS目视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在ArcGIS软件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目视解译,包括图像分类、目视解译工具等。
二、ArcGIS目视解译的步骤1. 影像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去噪、辐射校正等。
2. 影像解译:通过目视解译工具或图像分类等方式,对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地物信息。
3. 地物分类:根据解译结果,将地物进行分类,包括水体、森林、草地、城市等。
4. 数据整合:将解译结果整合到GIS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应用。
三、ArcGIS目视解译的应用1.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监测: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可以获取环境变化情况,包括森林覆盖率、水体面积等,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3. 城市规划: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可以获取城市建设情况,包括建筑物分布、道路网络等,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4. 水资源管理: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可以获取水体分布和水资源利用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ArcGIS目视解译的优势1. 数据精度高: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物信息。
2. 数据更新快:遥感影像可以定期获取,可以及时更新地物信息。
3. 数据覆盖广:遥感影像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地区,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物信息。
4. 数据可视化:通过ArcGIS软件,可以将解译结果可视化,方便用户进行分析和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ArcGIS目视解译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目视解译的影响因素
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季相影响: 植被差异;太阳高度角;水分影响
图像显示: 真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伪彩色
分辨率 适用范围
1000m 大地构造,台风移动,海面温度,全球变化
250m 80m
区域地质构造,森林火灾,沙尘监测,流域研 究
地质成图,土地类型,植被调查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直观地反映目标相对于其它目标的大小。若提供图象的比例尺或空间分辨率,则可 直接测得目标的长度、面积等定量信息。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指某些目标的特殊表现和空间组合关系。即物体间一定的位置关系和排列方式— —空间配置和布局。如砖场由砖窑的高烟夕、取土坑、堆砖场等组合而成,军事 目标可能有雷达站、军车、军营等
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目标都具有一定的重复关系,构成特殊的组合形式。 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这些特征有助于图象的识别,如住宅区的建筑群、 水田的垄块、果园、排列整齐的树冠等。
水电站
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反映地物所处的地点与环境。地物与周边的空间关系,如菜地多分布于居民点周围及 河流两侧;机场多在大城市郊区平坦地等。它对植物识别尤为重要,如有的植被生长 于高地、有的植被只能长于湿地等 .
二、 目视解译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象解译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习惯有3点不同: • 一是遥感图象通常为顶视,而不同于平日里的透视; • 二是遥感图象常用可见光以外的电磁波谱段,而大多数我
们所熟悉的特征在可见光内外谱段,可以表现得十分不同; • 三是遥感图象常以一种不熟悉或变化的比例和分辨率描述
地球表面。 因此,对于初学者需要多对照地形图、实地、或熟悉地物 的观测,增强立体感和景深印象,以纠正视觉误差,积累 经验。可见,遥感图象的解译过程是个经验积累的过 程.
夏季太阳高度高,阴影短,有利地物光谱特 征的反映。
3)水分影响
黑白影像(全色)
真彩色(天然彩色):影像上地物的颜色是地物 天然色彩的再现。如RGB:TM3,2,1。
标准假彩色(彩色红外)false color:与地物的 天然色相比,都向短波方向移动了一个色向。 如RGB:TM4,3,2。地物反差增大有利于解译。
目视解译要素
色调 (tone) 颜色 (colour) 阴影 (shadow) 形状 (shape) 纹理 (texture) 大小 (size) 位置 (site) 图形 (pattern) 相关布局 (association)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 灰度)
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 遥感图象的目视解译是把解译者的专业知识、区域知识、 遥感知识及经验介入到图象分析中去,根据遥感图象上目 标及周围的影象特征一色调、形状、大小、纹理、图型等 以及影象上目标的空间组合规律等,并通过地物间的相互 关系,经综合推理、分析来识别目标。
• 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它充分利用了判读者的知识、经验, 这要比计算机的内存和判断更为高明,因而目视解译是遥 感图象解译最基本的方法,是遥感应用分析必不可少的研 究手段。
这种单一特征可以很小,以至于不能在图象上单独识别如叶片、叶部阴影、河滩的沙 砾等。目视解译中,纹理指图象上地物表面的质感(平滑、粗糙、细腻等印象)。纹理
不仅依赖于表面特征,且与光照角度、图象对比度有关,是一个变化值。对光谱特征
相似的物体常通过纹理差异加以识别,如在中比例尺航空象片上的林、灌、草,针叶 林粗糙、灌丛较粗糙、幼林有绒感(绒状影纹)、草地细腻、平滑感等 .
伪彩色(Pseudo color ):1张黑白图像的灰阶分 为若干等级,在每个等级上赋予颜色,就成为 最简单的伪彩色。
黑白影像 IKONOS_Pan(1m)
真彩色RGB(3,2,1)
标准假彩色RGB(4,3,2)
伪色彩表示的 DEM
目视解译方法
14
目视解译方法
• 先图外后图内 • 先整体后局部 • 先宏观后微观 • 从已知到未知 • 勤对比,多分析
19-21: institutional
22-24: golf course
19
20
21
22
23
24
25-27: forest
28-30: corn field
25
26
27
28
29
30 31-33: bean field
34-36: harvested field
31
32
33
34
35
36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主要内容 •遥感图像解译的目的 •目视解译原理与方法 •典型地物的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遥感制图
一、遥感图像解译的目的:
•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 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 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 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结合专家知识 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 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 像的解译。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反映了地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它既增强立体感,又显示地物的高度和侧面形状,有助 于地物的识别。阴影可以分为本影和落影,本影——地物未被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部 分形成的阴影; 落影——在太阳光照射下,地物投落到地面上的阴影。前者反映地物 顶面形态;后者反映地物侧面形态,可根据侧影推算出地物的高度。
30m 矿产调查,地表温度,土地利用,流域成图, 海水污染,森林祥查
10m 侵蚀调查,渔场调查,水污染
3m
土壤调查,土壤温度,森林密度,树种调查,
人工建筑,1: 冬季成像有利于突出地表信息;夏季有利 植被解译。
2)太阳高度角 冬季太阳高度低,物体阴影长,辐射强度 低,地物形态信息丰富。
形状:目标地物在 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图象记录的多为地物的平面、顶面形状;侧视成象雷达则得侧视的斜象。地物的 形状是识别它们的重要而明显的标志。不少地物往往可以直接根据它特殊的形状 加以判定。
道路和树林
森林
堆积的木头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细部结构以一 定频率重复出现造成的影像结构。它是一种单一细小特征的组 合。
IKONOS sample image
1-3: new residential
1
2
3
4
5
6 4-9: old residential
10-12: downtown
commercial
7
8
9
10
11
12
13-15: suburban
shopping mall
13
14
15
16
17
18 16-18: indus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