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合集下载

长白山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简介

长白山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简介

长白山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简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都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接壤,保护区的中心是以长白山天池为主的火山群。

长白山平均海拔500,1 000 m,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

在这里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各种珍稀动植物,是景观独特、举世难寻的动植物“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存着1 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哺乳动物,280多种鸟类,50多种鱼类和1 000多种昆虫。

长白山的密林深处盛产五味子等珍贵药材,野生动物有濒临灭绝的东北虎以及紫貂、水獭、黑熊等。

21961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面积达190 000 hm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间,因2断层陷落而成。

面积为4 635 km,湖面海拔3 196 m,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

2青海湖中有5个小岛,其中以鸟岛最为著名。

鸟岛面积只有0.27 km,岛上生活着许多鸟,主要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多种鸟类,尤其以前4种最多,约占全岛鸟群总数的70%。

有人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只鸟在岛上繁殖育雏。

人若登上鸟岛,铺天盖地而来的鸟群会使人产生无立足之地的感觉。

鸟岛主要由卵石和沙砾构成,土层瘠薄,再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冬长夏短,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日夜温差大,只有少数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形成稀疏植被覆盖在地表。

吸引成千上万只鸟来这里繁衍生息的是青海湖中丰富的鱼类资源。

生活在鸟岛上的鸟类,大都以湖中丰富的鱼类为食。

青海湖中的鱼类主要是湟鱼。

每年春季,鸟群便成群结队地从南方飞来,它们各自选择舒适的地方,筑巢安家,求偶产卵,孵育幼雏。

深秋时节,它们又各自带着子女离岛南飞,度过寒冬。

简要介绍长白山景区

简要介绍长白山景区

简要介绍长白山景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著名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又称“长白天池”,是火山喷发后积累形成的天池和将山融入其中的长白山主峰的总称。

长白山被称为北国屋脊,是东北地区的名山胜景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景区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丰富多样的植被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南坡黑山、长白山主峰、北坡白山、长白山天池、长白山风景区等。

长白山主峰海拔2691米,是景区的最高点,也是吉林省的最高峰。

主峰上的观景台可以一览整个长白山景区的美景,是游客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长白山景区以其四季景色各异而著称。

春季,山花烂漫,绿树成荫,山上布满了白茫茫的雪花和各种珍稀植物;夏季,山顶积雪融化,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季,层林尽染,红叶漫山,是赏秋的绝佳去处;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

长白山景区是植被种类丰富、物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乐园。

景区内分布着大片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湖泊和河流,这些自然生态环境为各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景区内栖息着东北虎、东北豹、羚羊等多种珍稀动物,还有许多珍稀植物,如长白山人参、长白山兰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大批生物学爱好者前来探寻。

长白山景区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和文化遗产之一,古老的契丹文化、满族文化和朝鲜族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和传承。

景区内有许多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契丹古城址、千年蒙古古道、明清古石桥等,这些古迹见证了长白山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长白山景区还是许多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的聚集地,如道教、藏传佛教、朝鲜族巫教等,各种信仰在这里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长白山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游客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白山简介

长白山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成立时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

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41°42′~42°25′,东经127°41′~128°16′。

中国吉林省的东南部,横跨延边州的安图县和白山市的抚松、长白两县,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面积190781公顷,森林覆盖率87.7%,木材蓄积量约4400万立方米。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

长白山系为复合式盾形休眠火山,是中国东北和欧亚大陆东部最高山系。

著名的长白16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

主峰白头峰海拔2691米,山颠有一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

天池平均水深201米,最深处达373米,为中国最深的高山湖泊。

天池往北约800米处是长白山温泉群,水温多在70℃—80℃之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成份,是饮用、洗浴的佳品。

植物资源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分属73目246科。

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

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濒物种。

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黄蓍、野大豆、剌五加、草丛蓉、平贝母、松毛翠、牛皮杜鹃、苞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所属省份、保护对象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所属省份、保护对象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6465公顷。

位于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1960年,建立长白山保护区。

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和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以保存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拯救和扩繁珍稀濒危生物物种,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保障长白山乃至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大水系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保护全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为根本目的,集资源保护、科研教学、绿色教育和生态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①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如紫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人参、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②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长白山是典型的休眠火山,世界上最突出的四种地貌类型,即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冰川冰缘地貌。

这些地貌的形成,揭示了地质演化的进程,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见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③珍贵的红松阔叶林带:保护区内红松阔叶林带是长白山寒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主要生长于气候较温和、降雨量较大、暗棕色森林土、海拔720~1100m 范围内,是长白山区动植物种类最多、植物生长最繁茂的典型林带,珍贵濒危药用植物野山参就生长在其中。

该植被带中的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等均为珍贵树种,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④独特的植被自然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垂直分布带,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⑤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长白山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种质基因资源丰富。

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早确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片被誉为“生物宝库”的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珍稀的生态系统中,许多濒危物种找到了它们的理想栖息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让我们一同领略这片天然的宝藏。

一、植被多样性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繁多,从山麓到高山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植物。

在低海拔区域,常见的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地。

而在高山区域,由于气候条件的严酷,植被逐渐变得矮小且稀疏。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些植物如云杉和火炬松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茂盛,增添了长白山的魅力。

二、丰富的野生动物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是许多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豹猫、黑熊、西伯利亚虎等珍稀动物。

这里还栖息着大量的候鸟,是它们迁徙的必经之地。

以黑熊为例,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数量稀少。

保护区的设立为黑熊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使它们得以繁衍生息。

这片土地上还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其中包括东北虎、黄腹角鸮和白头鹿鸺等濒危鸟类。

这些动物的存在使得这片保护区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阵地。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虽然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为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但保护这些物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一些物种面临着丧失栖息地和灭绝的威胁。

例如,森林砍伐和非法盗猎导致动物的栖息地减少,栖息地破碎化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政府和环保组织加大了对非法盗猎和乱砍滥伐的打击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结语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人们心灵栖息的一方净土。

保护好这片土地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既是对自然界的负责,也是对我们后代的责任。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能够继续成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为我们留下一片美丽的自然遗产。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区域气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受季风影响的大陆山地
气候,气候受地势高低影响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较 短,温暖湿润。
河流 由于环境、地势、气候的影响,在长白山火山锥体
和熔岩高原上发育了很多河流、瀑布和湖泊。长白山 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
地质地貌 大致的来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可分为三
地理位置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 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 长白县。东南与朝鲜毗邻。地图上大约位于 E127°—W128°,N41°—S42°,总面积为 196465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 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 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种类型,即:火山熔岩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冰 缘地貌
针阔混交林带 暗针叶林带 岳桦林景观带 高山苔原景观带 长白山天池 长白瀑布 聚龙泉 黑风口
旅 游 发 展 对 长 白 山 生 态 的 影 响
1 2
3
国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阿尔泰山 博格达峰
锡林郭勒
丰林 长白山
九寨沟 神农架
盐城
卧龙 梵净山
茂兰
天目山 武夷山
西双版纳
鼎湖山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简介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 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60 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 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 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最高峰海拔 2770米,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540多种,野生动 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 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该保护区的建 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县,1960年建立,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属北温带湿润气候,植被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动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

主峰白头山海拔2770米,区内高差达1900米,具中国最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从低到高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

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为同纬度带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待植物1600余种;野生动物35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等;药用植物800余种,名贵药材有人参、天麻等。

1979年中国科学院在此设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1980年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吉林省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吉林省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吉林省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吉林省旅游景点:
1.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是中国最北的一座火山群,被誉为“东方雪后美人”。

这里拥有丰富的冰川、瀑布、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茂密的森林和各种野生动植物。

2. 长白山天池:长白山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是一个高山上的淡水湖泊。

湖面呈椭圆形,水质清澈透明,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

景色宜人,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3. 亚布力滑雪场:位于长白山脚下的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最大的滑雪度假村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滑雪设施和优质的雪道,吸引着无数的滑雪爱好者。

4. 碧鸡关景区:位于吉林市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仅存的古代边塞关隘之一。

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关楼,还有保存完好的明代炮楼等建筑物,展现了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的魅力。

5. 二道白河湿地公园:位于吉林市二道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这里有广阔的湿地、清澈的湖泊、丰富的湿地植被,是一个世界级的候鸟栖息地。

6. 东北虎林园: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是中国最大的东北虎人工繁育基地之一。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珍稀的东北虎,并了解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吉林省众多旅游景点中的一部分,除了以上介绍的景点外,吉林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温泉、风景名胜等等,这些景点都值得一游。

无论你对大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感兴趣,吉林省都能给你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0年1月,经国务院申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员,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1986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盾状休眠火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丰富完整的生物资源、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奇特的自然风光。

长白山以其雄奇壮美、原始荒古跻身于“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列,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十分完整,在同纬度带上,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天然实验室,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绿色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植物2806种,野生动物1558种。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生态司顾问普尔教授到长白山考察后说:“像长白山这样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1992年8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审确认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被国际人与生物圈、人与地理圈、山地研究发起组织等十
个国际组织评为全球28个环境监测点之一。

长白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以下简称“三江”)的发源地。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对于庇护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年总价值为78.16亿元。

其中,年生态效益总值为63.42亿元,年社会效益可估算总值为10.54亿元,年经济效益总值为4.20亿元。

因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可观,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保护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位置与范围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毗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27°42’55”—128°16’48”,北纬4l°41’49”—42°25’18”。

全区南北最大长度为80km,东西最宽达42km,在长白山保护区内,北坡约80000hm 的面积在延边州的安图县境内,另外约110000hm的面积在白山市的抚松县(西坡)和长白县(南坡)境内,总面积196465hm。

功能区划
保护区的功能区,已于1996年第一次编制总体规划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保护区植物群落、动物种群以及生态类型特性,结合保护区建设的性
质及任务进行了区划,该区划结果已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

区划原则
(1)有利于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濒危物种,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适当发展旅游及可持续利用。

(2)有利于保护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严格完整地保护长白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保护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3)有利于协调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4)针对该保护区有大面积风倒区的实际情况,各功能区的划分均让其占有一定的比重,以求探索恢复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5)实验区和缓冲区的区划力求为核心区的绝对保护加设一道屏障,实验区的划分亦围绕保护的主题,在保证核心区面积的前提下,留出科研、教学及合理利用的基地。

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为128311.5hm。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3%,主要分布在该保护区的中心及人为活动较少的南部。

核心区在各保护站均占有一定比重,但以池西、横山、维东保护站为多,均在2400Ohm。

以上,而白河、头道、头西保护站核心区面积较少,均不足10000hm。

核心区内有大面积的天然阔叶林、红松阔叶林、针叶林、云冷杉林、长白落叶松林和罕见的长白松林、岳桦林、苔原灌木林和苔原草地。

核心区内天然林面积105243hm。

活立木总蓄积2765.7万m3。

大面积的天然林下栖息着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

核心区内尚有因1986年15号台风而形成的风倒迹地271hm。

风倒后形成的疏林地7827hm。

风倒木拣集后造林达标的未成林造林地349hm。

、人工林956hm。

和拣集迹地1655hm。

以上各地类除大部分是原生植被具有保留价值外,其它则是15号强台风袭击后作为人为干预与否的对照地被保留的部分,且一并划入核心区,区内不再人工造林,让其自然演替恢复。

缓冲区
缓冲区总面积20043.5hm。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2%,一般分布在人为活动不多的核心区与实验区之间,如白山、维东等保护站。

而在仅开展点线旅游或远离居民点和自然天堑的地方则省略了此道防线。

在西部环区公路一侧、南部原松江河一一长白的公路两侧地势险峻、中途又无停车站的地段缓冲区,便直接作为核心区的屏障连接车道。

缓冲区内多分布阔叶林、红松阔叶林、针叶林以及少许疏林地、苔原灌木林和苔原草地。

缓冲区内天然林面积17828hm,活立木总蓄积4565.4万m。

其内还有风倒迹地79hm。

风倒木拣集迹地14hm。

拣集迹地上造林达标后成为人工林的面积为664hm。

实验区
实验区总面积为48110.0hm。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5%,主要分布在距村屯较近、人为活动较多的地方。

同时,根据科研需要在保护区边沿亦划出了一定的面积,其中头西、白河、白山等保护站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10257hm。

、9725hm。

836.3hm。

峰岭、横山分布较少,分别是323O、3070hm。

保护区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
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如紫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人参、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长白山是典型的休眠火山,其最近一次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集中反映了世界上最突出的四种地貌类型,即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冰川冰缘地貌。

这些地貌的形成,揭示了地质演化的进程,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见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珍贵的红松阔叶林带:保护区内红松阔叶林带是长白山寒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主要生长于气候较温和、降雨量较大、暗棕色森林土、海拔720—1100m范围内,是长白山区动植物种类最多、植物生长最繁茂的典型林带,珍贵濒危药用植物野山参就生长在其中。

该植被带中的红松、水曲柳、黄波萝、紫椴等均为珍贵树种,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独特的植被自然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垂直分布带,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长白山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种质基因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587种,分属于45目
163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8种;已知的野生植物有2806种,分属于73目256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3种。

保护好这些野生动植物的优良遗传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吸收该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为了加强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1982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绝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之别,统称“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并重新调整了保护区范围,确定保护区面积为190781hm。

(经1993年调查核实,准确面积为196465hm。

),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经过考证、审定,并报请国务院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8年11月9日,吉林省人大七届六次常委会通过了《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使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