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概述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提取、酶工程技术、动态连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半仿生提取、新型吸附剂电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亲和色谱、分子烙印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生物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细胞膜色谱、多维组合色谱、萃取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膜分离、分子蒸馏技术及双水相萃取等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进展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并发展新药和寻找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显示极大的应用前景,使中医药工业更加生机盎然。
以下笔者将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
随着现代化工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生产中来,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使中药制药工业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成分进行萃取的新技术。
以CO2为流体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的极性与正己烷相似,所以最适合用于溶解亲脂性、低沸点的物质,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及环氧化合物等,是目前解决中药制药工业中挥发性或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有效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

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研究1. 概述中药是一种传统的药物资源,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还被人们广泛地用于平常保健,其药效也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中药的活性成分是中药的核心部分,其提取与分离是中药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为了使得中药的活性成分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需被不断研究和完善。
2. 中药提取技术2.1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机械振动作用将固体样品与溶剂在短时间内发生多次有规律的压缩和膨胀波动,从而破坏细胞壁,促进药物成分的溶出和扩散,以提高药效的提取方式。
其操作简单、提取速度较快、选择性好且对提取样品的特殊物质无选择性也不易损伤,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利用高压下气态或液态物质的超临界状态与固、液、气态的样品物质进行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提取目的的方法。
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率、较低的粘度和较小的表面张力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和选择性,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提取技术。
3. 中药分离技术3.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应用于中药分离中的基本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固相填充柱上快速地进行分离,并透过检测器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分离结果稳定可靠,因此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分析领域。
3.2 薄层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样品准备简单、分离度高、选择性好、相对快速等优点。
该技术适用于物质含量较少、具有结构类似或相似性质的化学分子的分离和鉴定过程中,常用于中药复方的分离和鉴定。
4. 结论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中医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其技术不断完善,将会为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使中药的活性成分能够得到高效、快速、准确地提取和分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药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

机理是在于中药在处于微波环境中时,不 同的化学成分对于微波的吸收能 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而该技术正是利用 了这种差异, 使药材 中的物质成分被 有选择性的进行加热分离,将这些分离出的物质成分融入到一定的萃取剂
里, 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成分萃取 分离效果。 与其他中药化 学成分提取技术相 比, 微波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物理高科技技术来进行的萃取技术, 其在 应用过程中所 使用 的萃取设备较 为简单 ,且在很多药材的成分提取 中都能 适用 , 应用范 围较广 。再加上其萃取的纯度较高, 重现性 良好 , 并且用 时较 短, 所使用的萃取试剂量较少, 也不会对环 境或药品造 成污染, 因为是一种
科 学 理 论
科 学与财富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
方 学欢
( 广 西 南宁 5 3 0 0 2 2 )
摘
要: 中药作为一种毒副作用低 、 价格 低廉、 材料丰富、 疗效显著 的独特药 品, 是我国几千年 来传承 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也是古代医学 中的重 要组
成部分。 在现 代医学的发展下 , 人们对 中药 的药 理加 大了研究力度 , 发现 中药本身含有 的化 学成分 具有很 大的应 用价值 , 但 以传统 的中药使用 方法不 能够 完全发挥出这些成分的药效, 若经过提炼后再使用 , 就能够 大大提高 中药 的纯度 , 使其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 现本文 主要对 几种较 为先进 的新型中药化 学成 分提取技术 进行 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 中药: 化学成分; 提取技术 ; 微波 ; 酶法 ; 应 用
植物 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 内;用纤维素酶酶解 可以使植物细胞壁 破坏 , 有利于对有效成分 的提取 。 从当前 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应用可以看出,纤维素酶用于 以纤维素 为主的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的确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 但要进一步扩大 酶法 的应用 范围, 拓宽其应用领域 ,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 讨酶的浓度、 底物 的浓度 、 温度、 酸碱度 、 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 , 这仍然需要科 研人员不断创新 , 加大研 究力度 , 完善酶解 的应用理论。
[传统学术型]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开题报告
![[传统学术型]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250c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f.png)
[传统学术型]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开题报告【传统学术型】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趋势,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统学术型的角度出发,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概述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是指从中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并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的过程。
在传统中药制备过程中,提取分离技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能提高中药的药效,还能帮助中药走向世界,提升中药的竞争力。
三、提取分离技术的方法1. 传统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包括水煎法、醇沉法、乙醇提取法等。
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但是存在着提取效率低、操作复杂、环境污染等问题。
2. 现代提取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不断涌现,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效、环保、易操作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四、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在提取方法上,超声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分离技术上,固相萃取、逆流移动床等新技术逐渐成熟。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不仅涉及到中药本身的质量和药效,更是对中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名中医药从业者,我认为传统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期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
六、总结通过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
传统的提取方法和现代的分离技术相结合,必将为中药的传统与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传统学术型的角度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希望这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中药提取及其药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提取及其药效成分的研究中药作为中国传统药学的代表,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与药学经验。
中药的使用具有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效,而其中药效成分的研究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药提取及其药效成分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的现代研究和开发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中药提取技术概述中药提取是将中药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多糖、皂苷等)从中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是研究中药药效成分的重要手段。
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目前,中药提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传统水煎法提取。
中药的水煎法是采用水煮沸,然后持续煮沸一段时间来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这种提取方式在一些中药颗粒制剂和口服液中常用。
(2)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特别适用于多数中草药的萃取。
它是通过在高压和高温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固体柔性分离来实现的。
(3)微波辅助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是将微波能传递到样品中并吸收样品中的物质,从而让样品中的有效成分被释放出来的一种方法。
二、药效成分研究现状中药提取技术是中药药效成分研究的基础,其中多糖、黄酮类、木糖醇、生物碱等是中药中较常见的有效成分。
以下是一些典型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1)多糖。
多糖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其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保肝、降血糖等。
研究表明,多糖的分子量越大,其生物学活性越强。
(2)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在调节人体免疫、预防癌症、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杜仲、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较为显著。
(3)木糖醇。
木糖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多种食品和若干种植物中的甜味剂,具有防龋、抑制肿瘤、补充能量、增强骨骼密度等多种功效。
(4)生物碱。
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有芦荟的大黄素、连翘中的小儿七等。
中药新药研发概述

中药新药研发概述中药新药研发的目标是基于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思路,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开发出更加有效、安全的中药治疗药物,以满足人们对于中医药的需求。
中药新药研发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文献调研、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中药新物质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理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制剂研究、临床试验等。
在文献调研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对相关的中药文献进行综合调研,了解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后续研发工作提供基础。
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纯化等手段,得到具有药效活性的物质。
这一环节依靠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可以确定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
对中药新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是保证中药新药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试验等手段,评估中药新物质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药理学评价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一环。
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中药新物质的药效、药动学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性质,确定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潜在疗效与适应症。
药代动力学评价是确定中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参数的重要步骤。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中药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浓度与时间关系等,为进一步的剂型研制提供依据。
制剂研究是将中药新药制成合适的剂型,以便于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用量的确定。
在这一环节,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并进行稳定性、制剂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临床试验是中药新药研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评价中药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人体进行临床试验,评估中药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总结而言,中药新药研发是以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出更加有效、安全的中药治疗药物。
该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文献调研、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中药新物质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理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制剂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新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空化效应、 热效应 、 超声湍流等综合效应 , 使植物材料 组 织 细胞破 壁并 加速 细胞质 的释 放 , 而 达到加 速植 从 物 细胞 内的有效 成分 向溶 剂 中扩 散 的 目的 , 而促进 从 和加速提取过程 J有研究基于物理过程的提取分 , 析超声提取的传质动力学过程 , 认为超声提取过程中 有效成分从植物细胞本体 向液相传递可分为 3 过 个 程 : ]①溶剂 向细胞本体 的渗透过程 。② 物料细胞
e ta t n tc n lge ,te e e tfco so e h oo is d a tg sa d dsd a tg so iee t e h oo isa d x ci e h oo is h f c a tr ftc n lge ,a v na e n ia v na e fdf rn c n lge n r o t
超声 频率 可分 为 3个范 围 :6—10k z 频 高 1 0 H (
能 超声 ) 10~1MH ( 、0 z 高频超 声 ) 1~1 z 诊 断 、 0 MH ( 超声 ) 。有研究 表 明超 声 频 率 的高 低 与 宽 穴 气 泡 大
素 。研究 了在室 温条 件下影 响花青 素提取 率 的因素 , 主要考 察 了溶剂 对 超 声辅 助 提 取率 的影 响 。最 终得
Ya n Hu n a me Xio Gu mi g P n Xio i n Yu a g Xio i a o n a a me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摘要:中药作为一种毒副作用低、价格低廉、材料丰富、疗效显著的独特药品,是我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人们对中药的药理加大了研究力度,发现中药本身含有的化学成分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以传统的中药使用方法不能够完全发挥出这些成分的药效,若经过提炼后再使用,就能够大大提高中药的纯度,使其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现本文主要对几种较为先进的新型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技术;微波;酶法;应用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理论逐渐被广泛应用和发展,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对中医技术进行了改进与完善,更进一步的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完善。
中药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大力研究分析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目前,医学科研人员加大了对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以期通过高效的提取技术来将中药材里的药效成分提炼出来制作成中成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中药资源,提高中药的纯度。
以下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后,总结了几种提取技术的应用方法与作用,并对其加以阐述分析,以供读者交流。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是指其温度与压力均高于其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的流体。
sf的密度接近液体,而扩散系数和粘度则接近气体。
因此sf萃取的能力取决于流体密度,很容易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使co2与萃取物迅速分为两相(气、液),达到迅速地、选择性地提取中药中有效成分。
可作为sf的一般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如h20、co2、c2h2、nh3、n2o等。
目前最常用的sf物质是co2。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等。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但scfe 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概述(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李军红刘淑芝金日显【关键词】中药提取提取工艺综述中药材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中药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出药材中的目标物质,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并且最低限度地浸出无效甚至有害的成分。
药材的浸取过程是由湿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置换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阶段所组成的。
不同的提取技术影响到提取的不同阶段,对提取过程中溶剂对目标成分的溶解性、药材状态、浸取的温度、压力、浓度差、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速度等产生影响,导致不同的提取速度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最终影响的是药品质量。
笔者现对近年研究较多的几种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S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
超临界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所需成分。
常用的SF为CO2,无毒无害、不易燃易爆、低粘度、低表面张力、低沸点、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是最为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于挥发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小分子萜类及热敏物质等的提取较之传统方法有很多优越性,但CO2超临界流体限制了对分子量较大或极性较强物质的应用。
加入夹带剂能够调节流体的极性,提高溶解能力,拓宽萃取目标组分的极性范围[1]。
超临界CO2萃取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萃取效率高,无有机溶剂残留,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节能, CO2价廉易得,并可循环利用,环境污染小。
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①萃取条件,包括压力、温度、时间、溶剂流量等;②原料的性质,如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细胞破裂程度;③目标组分的极性;④夹带剂的性质及加入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已被研究用于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及醌类等多类成分的提取和分析中。
宋氏等[2]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川芎中提取挥发油,萃取压力10~25 MPa、萃取温度33~48 ℃、CO2流量2~4 L/min,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流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模型描述。
唐氏等[3]用正交试验优选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地鳖虫活性物质的工艺,并与水提物做了药效学比较,认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剂量小,药效强,有应用的潜力。
刘氏等[4]优选了甲醇为夹带剂,用超临界CO2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萃取紫杉醇,药材粉碎至直径0.6~0.8 mm,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0 ℃,较传统溶剂法提取率有所提高,且使用有机试剂少,有利于环境保护,高效省时。
蔡氏等[5]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藿香正气方挥发性成分,并以薄层色谱和GC-MS对照普通工艺制剂,认为超临界法能够较全面的提取藿香正气方的挥发性成分,作为中间体来说,该提取方法是可行的。
作为一项新技术,SFE法在中药中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①对极性大或分子量偏大的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差,必须选用合适的夹带剂。
②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对成分选择性过强,不符合中医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用药的特点。
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研究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对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评价,应该以药效、临床评价为最终的依据。
目前亦未见有行政许可生产的新药上市的报道,仅处于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5-8]。
③SFE萃取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控制方面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④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高压容器,操作复杂,要求高,给普及带来一定困难。
但也有认为操作费用较传统方法低,产品质量高,后处理费用低,经济上仍是划算的。
⑤高压设备容量有限,间歇投料、频繁拆卸影响密封件的寿命和安全,所以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
对于高附加值、高纯度要求的产品,如对照品的生产或分析检测应用比较适宜[9-10]。
2 微波强化提取技术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
微波加热的原理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电损耗”(或称为“介电加热”),具有永久偶极的分子在2 450 MHz的电磁场中所能产生的共振频率高达4.9×109次/s,使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温度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在微波萃取物质时,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胞内的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气化产生的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
随后,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孔洞和裂纹的存在使细胞外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11]。
微波强化提取中的影响参数包括提取溶剂、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等,而溶剂pH值、物料含水量、温度等也对萃取效果产生影响,不同的中药所要求的提取工艺参数会有所不同。
目前,微波强化提取的研究已应用于黄酮、蒽醌、皂苷、多糖、萜类和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类化学成分的提取。
冯氏等[12]对葛根、罗布麻叶、紫花地丁等几种含黄酮类成分中药进行了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考察,结果表明,微波萃取快速、高效,且分析显示与常规方法的提取物成分一致。
王氏等[13]用微波辅助提取忽地笑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微波功率为450 W、以甲醇为提取剂、时间为6 min时效果最佳。
郝氏等[14]、韩氏等[15]利用改良的微波萃取器间歇辐射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优选了最佳溶剂;并且发现提取率随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趋势较为明显。
与其它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能够大大提高提取速度。
龚氏等[16]、陈氏等[17]的研究都认为,微波萃取比传统的煮提或回流节省溶媒、节约时间、节约能源,操作简单。
傅氏等[18]对含多糖类中药枸杞、麦冬、党参、玉竹、茯苓、五味子、女贞子等的研究发现,水煎法多糖溶出率高,而微波照射法易引起多糖糖链的裂解。
认为微波萃取技术不利于中药中多糖的溶出,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以多糖、黏液质为杂质的药材有效成分提取中,微波提取物可能会含杂质少、质量稳定。
微波辅助强化提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波萃取由于能对体系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因而能使目标组分直接从基体分离,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微波辐射穿透力较强,内外同时均匀加热,因而热效率高,升温快速均匀,可以大大缩短萃取时间。
另外,微波萃取具有溶剂耗量少、节省能源、有效成分得率高、杂质含量少的特点。
但是从已有的研究看,微波辅助萃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微波萃取不适于热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微波加热可能导致这些成分变性甚至失活。
②目前微波萃取主要应用于单味药的提取,对于中药复方多成分的提取能否适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③微波提取物与传统提取方法提取物的比较、提取成分有无变化、是否会对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未见相应报道。
④目前,微波萃取中药成分多为实验室小样制备,设备多为家用微波炉、小型微波连续反应器等,工程的放大、大型工业微波萃取设备的设计开发需要深入的进一步研究。
⑤大型微波设备微波泄漏问题有较大的危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设计中予以避免。
3 超声强化提取技术超声波是指频率20~80 kHz的机械波,一般认为其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作用是超声技术应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理论依据。
超声作用可以使非常坚硬的固体被粉碎。
控制一定的超声频率和强度,使细胞周围形成微流,可使植物药材细胞被击破,使细胞壁不完整,有利于溶剂浸入细胞中,以增加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释放、溶解及扩散,利于提取;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其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而且超声提取是一个物理过程,其间无化学反应,减少了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
超声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已有一定的基础,研究较多。
张氏等[19]研究超声波技术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丁氏等[20]对香椿叶黄酮类化合物超声强化提取条件的研究,都表明超声法能提高产物收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徐氏等[21]研究超声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10倍量水,50 ℃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与常规提取方法比,时间缩短5倍以上,收率提高60%以上。
目前许多研究采用超声清洗机等小型设备,为实验室结果,与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超声提取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受到日益重视。
超声提取已经有大型生产设备的研究和生产[22-23],技术已趋于成熟。
超声波的噪音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加以注意,提高防护。
超声提取需要加强提取机制、应用参数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与生产。
4 酶法辅助提取技术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而中药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因此,植物细胞壁就成为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主要屏障。
选用适当的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以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构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从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药材颗粒的大小影响酶法的提取;而酶的活性受pH值、温度、酶浓度及酶解作用时间的影响,对提取效率影响较大。
李氏等[24]考察了三七皂苷的提取;闫氏等[25]研究了黄芪多糖的提取,对酶的加入量、酶解pH、酶处理时间、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选。
并且结果都表明纤维素酶提高了提取物的含量,而果胶酶对提取物的得率有较大的影响。
许氏等[26]利用酶将极性低的黄酮苷元转为黄酮苷,以提高总黄酮在醇水中的溶解率,提取率比未加酶对照组增加了44%。
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并且能较大幅度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近年来受到重视,研究比较活跃。
并且研究发现,酶法能够有选择地改变提取的目标成分的性质,加强药物的生理活性;能够去除体系内杂质,提高提取液的澄清度,改善质量;几种酶联用能够从不同方面提高提取效率。
但酶法技术也存在着局限性:酶的最佳温度及最佳pH值必须严格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
酶法降解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成分的变化,进而是否会影响到药效作用的变化,需要研究。
某些研究中酶解后仍采用高温提取,周氏等[27]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酶解后结合超声提取,操作简便,工艺条件稳定,有一定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