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案例教学概况(展示)
395-教学案例-案例 新九州清晏景观设计

3. 雾化降温技术保障了屋顶花园中植物的健康生长。 4. 水景循环与浇灌用水采用建筑的雨水处理系统给水。 5. 精准灌溉可以节约用水至少三分之一。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 田”——田亩农耕 突出的是仿庄稼作物(狼尾草及少量麦)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 泽” ——淀泊沼泽 突出的是水生的荷花和行人散步的木栈桥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 “ 渔” ——河湖海水 突出的是锦鲤、红鲤及供人休息的静目竹筏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8. “ 漠” ——荒漠和掩埋在
人工地面内的覆土小品空间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五、建筑及服务 设 施
园中集中设置了四处咖啡厅、茶室及卫生间等功能的小品 建筑,其中“田”、“渔”、“壑”三洲中建筑以钢和玻璃为主要构 件,体型轻巧,外观通透。而“漠”中建筑则潜藏于山包之下,给人 不同的观览体验,人性化的结构设计届时能够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 感受 。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6. “ 甸” ——草原牧场 突出的是草甸和野生花卉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7. “ 壑” ——土埴地隙 突出的是三色泥土铺地和赏茎类植物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四、分区设 计
1. “ 田”——田亩农耕 2. “ 泽” ——淀泊沼泽 3. “ 渔” ——河湖海水 4. “ 脊” ——山麓峰岭 5. “ 林” ——森林园圃 6. “ 甸” ——草原牧场 7. “ 壑” ——土埴地隙 8. “ 漠” ——荒漠戈壁 9. “ 雍” ——城池市镇
高影响力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了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法。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物理课程,学习内容为“杠杆平衡条件”。
该内容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3.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天平、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杠杆能够实现平衡?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如天平的平衡原理、剪刀的平衡原理等。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共同探究问题。
(3)展示成果,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补充。
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条件的基本原理。
(4)实践操作,验证原理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如杠杆、砝码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5)总结反思,提升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优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分组讨论、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杜威进步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
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进步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芝加哥实验学校(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是杜威进步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基地,本文将以芝加哥实验学校为例,探讨杜威进步教育的具体实施。
二、芝加哥实验学校概况芝加哥实验学校成立于1896年,由杜威创办。
该校以杜威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旨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学校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杜威进步教育在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具体实施1. 教育目标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等方面。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式学习为主。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环境保护”项目中,学生可以参与实地调查、设计环保方案等。
(2)讨论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自主学习: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 评价方式芝加哥实验学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学生自评: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学习制定目标。
(2)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帮助彼此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案例启示1.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践表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起源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讨论和反思案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理解,锻炼实践技能。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即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然而,现代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则主要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
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开始尝试将商业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理论,并提升其实践能力。
这种方法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不仅在商业教育领域,也逐渐扩展到了法律、医学、工程等各个领域。
案例教学法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种过程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工作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本案例以某中学为例,分享其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二、案例概述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教育政策,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该校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创设创新教育环境(1)营造创新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定期举办创新教育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建设创新实验室。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了多个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
实验室设备先进,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实践平台。
2. 开展创新教育活动(1)开设创新课程。
学校开设了创新课程,如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设计等,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2)组织创新竞赛。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机器人竞赛等。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创新活动,如科技创新社团、科技节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创新成果。
3. 建立创新教育评价体系(1)改革考试评价。
学校逐步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增加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比重,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潜能。
(2)设立创新奖学金。
学校设立创新奖学金,奖励在创新教育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四、案例成果1. 学生创新意识显著提高。
通过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学生创新成果丰硕。
学生在各类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创新教育奖项。
国内外护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护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国内护理案例教学研究进展 (6)(一)案例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7)1. 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 (9)2. 案例教学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0)(二)国内护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12)1. 教学设计 (13)2. 教学方法 (14)3. 教学评价 (16)(三)国内护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分析 (17)1.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18)2. 教师教学效果评估 (19)3. 案例教学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21)三、国外护理案例教学研究进展 (22)(一)案例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3)1. 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 (24)2. 案例教学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5)(二)国外护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27)1. 教学设计 (28)2. 教学方法 (29)3. 教学评价 (30)(三)国外护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分析 (31)1.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32)2. 教师教学效果评估 (34)3. 案例教学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35)四、国内外护理案例教学的比较分析 (36)(一)教学理念的差异 (37)(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38)(三)教学效果的差异 (39)(四)对教学环境的启示 (40)五、结论与展望 (42)(一)研究总结 (43)(二)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44)(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5)一、内容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者还探讨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优劣势,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
研究者认为,案例教学应遵循情境性、实用性、启发性、互动性等原则,以便更好地满足护理实践教学的需求。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北师大)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北师大)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8节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特别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现以《中心对称图形》为例,阐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建立知识模型”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2.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魔术设计】:师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如上图),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O 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
课堂反应: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
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
师重复以上活动2次后提问:(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点?(2)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O 吗?(小组讨论)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理由:(1)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性课程教学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实践性强的通信技术课程。
本文以某高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为例,分享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课程概述“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教学案例1.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概述、模拟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等。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系统讲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通信工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
(3)实验教学法:设置多个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学案例以下以“数字通信技术”部分的教学案例为例:案例一:数字调制技术(1)讲授法:讲解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等。
(2)实验教学法: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数字调制和解调系统,验证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数字调制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案例二:数字信号处理(1)讲授法: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滤波、编码、解码等。
(2)实验教学法: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滤波、压缩等。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应用,如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解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
2、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所占比重少,不能满足人才培养
需要。
3、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
优势
1、案例教学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2、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的教学。 3、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5、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局限性
1)案例教学的授课对象有限制 2)案例教学对班级规模有要求 3)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4)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教学过程
国外发展现状
在最初10年里,案例教学在商业教学的应用上进展缓慢。 直到1919年,德汉姆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后,情况才好转。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案例教学在美国大学商业教育中普及,公共管理 学院在此基础上纷纷效仿。其后几十年于各自的教学与培训之中。
哈佛大学于1920年成立了案例开发中心。
国内外案例教学概况
起源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首创了案例教学法。 创立初衷在于使奔波于个案跟踪学习和教授的人们,能从案例 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中摆脱出来,培养一种更为科学和理性的 思维精神,目的是想通过个别决策的推广以达到对法律规则的 一般化理解。1915年,案例教学已被美国所有的知名法学院 所采用。 应用推广:1910年,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
国内发展现状
1999年,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案例库网站,其中1950
篇案例涉及20多门管理课程,是现今国内最大的管理教学案例库。 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 的教学改革计划,尤其是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已经开始广 泛运用。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 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