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分配方法
波长分配算法

波长分配算法
波长分配算法是一种用于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技术,其目标是在保证网络通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分配波长资源,提高网络容量和通信效率。
一种常见的波长分配算法是基于图着色的方法。
该方法将传感器节点视为图的顶点,节点之间的干扰关系视为边,然后使用图着色算法为每个节点分配唯一的波长,使得相邻节点之间不具有相同的波长。
此外,还有基于优先级队列的波长分配算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波长分配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实现上通常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节点间的干扰关系、通信质量等因素,以达到优化波长分配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波长分配算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例如,对于大型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采用分布式波长分配算法,以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开销;对于存在跨链路通信需求的情况,需要采用公平性较好的波长分配算法,以保证所有节点的通信质量和网络容量。
华为波分传输设备调测-光纤通道调测

步骤 3在上波方向,通过网管调节 WSM9内部的光衰减器,调节各波长输入功率,使得发送
要求 22波系统,单波入纤光功率≤-3dBm。 要求 40波系统,单波入纤光功率≤-5dBm。
因此基于 G.653光纤的波分系统中,要求在发送光放板的输出端之后放置可调光衰,保 证单波入纤光功率满足 G.653光纤单波入纤光功率。下面以 22波系统为例说明光功率 调测方法。光功率调测主要调节 VOA的衰减值,要满足单波入纤光功率≤-3dBm,同时 满足远端接收光放板输入光功率要求。
图 3-6 DWC+DWC单板组网示意图
12
34
西
固定光衰减器
1:西向 FIU单板 2:西向接收端光放大板 3:东向发送端光放大板 4:东向 FIU单板
可调光衰减器
采用 E1DWC组网时,合波
操作步骤步骤 1在板或下可M采R波2用。方采向V4用0,、M西40向接收端 OTU单板“ IN”光口配置固定衰减器,根据 OTU单板的输入光
WSMD2+WSMD2单板组网时, ROADM通过调节 WSMD2单板内置可调光衰减器,使光功率满 足光放大单板和 OTU单板输入光功率要求。
前提条件
ROADM单板正确连纤。
工具、仪表和材料
光谱分析仪、固定光衰减器、T2000
测试连接图
WSMD2+WSMD2单板组网如图 3-10所示。
图 3-10 WSMD2+WSMD2单板组网示意图
一种公平的多优先级WDM光网络波长分配算法

e f c ie fe t . v
Ke r s W DM ; wa l n h a sgnm e ; f ine s y wo d : vee gt s i nt ar s
波分 复 用 ( M ) 术 以其 传 输 容 量 大 、 高 WD 技 对 层协 议 和技术适 应 性 强 、 于扩 展 等 优 点 而备 受 青 易 睐[ 。采用 路 由选 择 和波 长分配 的 WD 光传送 网 1 ] M 被认 为是下 一代 高速广 域骨 干 网的最有 竞 争力 的候 选者 。路 由 和 波 长 分 配 ( o t g a d Wa ee g h R ui n v ln t n Asin n R s me t, WA) WD 光 传送 网 中的重 要 问 g 是 M 题 , 主要任务 是 在 光路 请 求 的 源节 点 和 目的 节点 其 间找 到一条 最 优 路 由 , 在 该 条 路 由 上 分 配 波 长 。 并 由于实 时和 多媒体 等 新 兴业 务 的 出现 , 得 到 达节 使 点 的光 路建立 请求 可能对 应不 同 的上层业 务 不 同 业 务对应 的光 路建 立 请求 应 有不 同的 阻 塞率 要 求 , 因此有 必要将 光路建 立请 求分成 不 同的 优先级 来处
b s d d n m i t r s o d a g rt m o v ln t s i n n t o t wa ee g h c n e so r p s d B sn h s a g ’ a e y a c h e h l l o i h f r wa ee g h a sg me t wi u v ln t o v r i n p o o e . y u i g t i l o h
刘凤洲。 潘 炜。 罗 斌。 孟 超
50hz间隔dwdm波长通道表

50Hz间隔DWDM波长通道表一、介绍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一种在光纤通信中用于增加带宽的技术。
通过将多个光信号以不同波长进行编码,DWDM可以在同一光纤上传输更多的数据流,实现高速、高带宽的通信。
在DWDM系统中,波长(wavelength)的间隔和通道(channel)之间的设置显著影响了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二、50Hz间隔DWDM波长通道表的概念在DWDM系统中,波长通道表(wavelength channel grid)用于指示不同波长之间的频率间隔和通道的配置情况。
50Hz间隔的DWDM 波长通道表是一种特定的波长分配方式,通过将波长间隔设置为50Hz,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波长控制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三、深度探讨1. 50Hz间隔的优势和意义50Hz间隔的DWDM波长通道表相比于传统的100GHz或50GHz间隔,具有更高的波长密度和频谱容量。
通过减小波长间隔,可以在有限的光谱范围内容纳更多的波长,从而提高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50Hz间隔也可以提高波长的灵活性,使得波长配置更加精细和精确,适应了不同的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
2. 50Hz间隔的挑战和应用然而,50Hz间隔的DWDM波长通道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波长间隔变得更小,要求通信设备具备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不同波长信号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和串扰。
50Hz间隔的应用也需要更加严格的光学设计和工程实施,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四、总结回顾在光纤通信领域,DWDM技术一直都是提升带宽和提高网络性能的重要手段。
50Hz间隔的DWDM波长通道表作为一种新的波长分配方式,具有更高的波长密度和更大的频谱容量,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挑战。
在未来的光纤通信发展中,50Hz间隔的DWDM波长通道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网络的高速、高容量传输提供强大支持。
五、个人观点笔者认为,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和新兴应用的迅猛发展,DWDM 技术将继续成为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itu标准的波分复用

itu标准的波分复用"ITU标准的波分复用技术"引言: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更高带宽和更快速度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光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波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
ITU(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波分复用技术标准在整个通信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ITU标准的波分复用技术。
第一部分:什么是波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技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WDM)是一种利用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并行传输的技术。
通过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到一根光纤中,实现多个信号在同一光纤中传输,从而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速度。
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光纤的利用率,并减少光纤的使用成本。
第二部分:ITU标准ITU是一个由各国通信管理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推广通信技术的国际标准。
ITU的波分复用技术标准是业界公认的波分复用技术的参考。
ITU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包括波长网、波长转换、波长路由和光通信传输参数等。
第三部分:ITU标准的基本原理1. 波长网:ITU标准的波分复用技术利用波长网实现波长的分配和路由。
波长网是由多个光的交叉开关组成的网络,可以根据需要实现灵活的波长分配和路由选择,满足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的传输需求。
2. 波长转换:ITU标准的波分复用技术中,波长转换是实现波长间信号转换的关键技术。
波长转换器可以将一个波长的光信号转换成另一个波长的光信号,实现在不同波长间的信号传输和复用。
3. 波长路由:ITU标准的波分复用技术中,波长路由的目的是将信号从发送端路由到接收端,并且保持其原始的波长特性。
波长路由器是波分复用系统中的核心设备,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保证光信号的有效传输,同时保持波长间的隔离。
4. 光通信传输参数:ITU标准的波分复用技术中定义了一系列光通信传输参数,如插入损耗、串扰、波长偏移和波长间隔等。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性质来定量分析。
其原理如下:
1. 波长选择:选择两个不同的波长,一般一个波长用于测定待测物质的吸光度,另一个波长则用作基准。
这两个波长的选择应保证待测物质在其中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大而在另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小。
2. 校正基准吸光度:在基准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并用其作为基准吸光度。
这一步骤旨在消除样品中其他物质的干扰。
3. 测定待测物质吸光度:在测定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其绝对值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将所得吸光度减去基准吸光度,可以消除其他物质的干扰,使吸光度仅与待测物质有关。
4. 构建标准曲线: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系列吸光度值。
将这些吸光度值与其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绘制在坐标图上,通过拟合曲线可以建立标准曲线。
5. 样品浓度测定: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对应的浓度。
多粒度光网络中动态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

Ch n Jn u n e iy a
( o p t Api t nTahn eat n, un zo ntueo hsa E uai , u nzo 15 0 G a g og,hn ) C m u r p lai eci e c o gD p r tG a ghuIs t fP yi l d ctn G aghu5 0 0 , u nd n C ia me h c o
t r l f ae nt f g e t i WA G ( vb n s gm n i a — rp )agrh h po e o w vl gh r m ns n e bm e a P Waea dA s i et t P t G ah l i m,adb e nn v psl i i n wh h ot n ydf igf et e gc l k i i y o a n l
g a u ai p ia ewo k n e a e h ew r s b o kn r b b l y swel s s v ss me n t r s rs u c . r n l r y o t ln t r sa d d b s st e n t o k lc i g p o a i t ,a l a a e o ewo k e o r e t c i
一
算 法提出了新 的要 求 。关 于多粒 度交 换 的路 由波 长分 配 问 题, 现有文献 中 已提 出了较 多 的启发式 算法 , 然而 , 以减少 M — G O C端 口数为 目标 的波带通 道分配 算法 的研究 目前 处 于开放 X 状态 , 现有 文献 中提 出的各种算 法都有 可改进 的空间 。文献 [] 4 针对光 网络 中动态连接请求 , 通过 提出最长 波带通道算 法 ,
光波长的分配

光波长区的分配1.系统工作波长区石英光纤有二个低衰耗窗口即1310 nm 波长区与1550 nm 波长区,但由于目前尚无工作于1310 nm 窗口的实用化光放大器,所以WDM 系统皆工作在1550 nm 窗口。
石英光纤在1550nm 波长区有三个波段可以使用,即S 波段、C 波段与L 波段,其中C 、L 波段目前已获得应用。
S 波段的波长范围为1460 ~ 1530 nm ,C 波段的波长范围为1530 ~ 1565 nm ,L 波段的波长范围为1570 ~ 1605 nm 。
要想把众多的光通道信号进行复用,必须对复用光通道信号的工作波长进行严格规范,否则系统会发生混乱,合波器与分波器也难以正常工作。
因此在此有限的波长区内如何有效地进行通道分配,关系到是否能够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通道彼此之间的非线性影响。
与一般单波长系统不同的是,WDM 系统通常用频率来表示其工作范围。
这是因为用频率比用光波长更准确、方便,这一点以后会看到。
工作波长λ与工作频率f 的关系为:λ=fc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其中: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且c = 2.99792458×108m/s 。
2.绝对频率参考(AFR )绝对频率参考是指WDM 系统标称中心频率的绝对参考点。
用绝对参考频率加上规定的通道间隔就是各复用光通道的中心工作频率(中心波长)。
G.692建议规定,WDM 系统的绝对频率参考(AFR )为:193.1TH Z ,与之相对应的光波长为1552.52 nm 。
AFR 的精确度是指AFR 信号相对于理想频率的长期频率偏移;AFR 的稳定度是指包括温度、湿度和其它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这些正在研究之中。
3.通道间隔所谓通道间隔,是指两个相邻光复用通道的标称中心工作频率之差。
通道间隔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非均匀的。
[url=/]魔兽sf[/url]非均匀通道间隔可以比较有效地抑制G.653光纤的四波混频效应(FWM ),但目前大部分还是采用均匀通道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长分配方法
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几个光信号可在单根光纤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光纤的巨大力量,但也带来了新的网络设计和管理问题,尤其是当波长转换节点中没有可能的。
考虑在这样的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一旦路线是固定的波长分配基本上是一个图着色问题。
对于一个给定的图着色算法,在当前的研究中较主流的有贪婪算法,穷举搜索,模拟退火以及遗传算法。
都是相当不错的路由和波长分配性能,本文主要介绍在路由选择确定的情况下的波长分配问题,且着重从贪婪算法和穷举搜索算法来讲述波长分配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集中在WDM网络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
当多个信号共享相同的纤维,他们必须使用不同的波长。
现有的技术设置了一个上限的波长数。
因此,我们认为,导致建立一个给定的连接在与最低数量的波长网络设置的问题。
在制定的最优化问题,取决于是否有可能在波长转换节点或没有。
如果波长转换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可能的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使用的通道的链接的最大数量。
路由问题是在正常的电路交换网络,在唯一的限制因素是对每一个环节通道数相同。
另一方面,如果波长转换不能在节点完成后,这便产生了优化问题新的约束。
每个连接使用上沿线的各个环节相同的波长。
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使用小于或等于各个环节的波长数比有可用的,没有两个连接共享一个共同的联系具有相同的波长。
也可以使用波长转换网络。
在本文中不讨论这种网络,因此,我们假定波长转换不能在任何节点完成。
我们还假设没有任何的网络动态重构的需要,即连接设置是静态的。
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首先要确定每个连接的线路(即路由),然后尝试使用最小数量的波长来进行波长分配。
这样做,这样反复的进行着色尝试目的在于对路由连接不改变的同时使用最少的颜色来完成全图的着色。
同时,在实践中以求找到比现有技术使用更加少颜色的着色方案。
在路由和波长分配过程是代表在图1。
在左边是一个物理网络。
中间的是固定路由波长分配图,右侧的图是图着色方案,其中的节点表示连接,按来源目的地对应表示,和邻居节点的连接(表示之间存在共享),如果且仅当相应的连接有着一些共同的联系。
为了避免在网络图波长的冲突,邻居节点总是有不同的颜色。
图 1 实例网络以及波长分配过程
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通过使用如Dijkstra算法或Floyd算法。
这两种算法具有相同的复杂度为O,如果每个节点对之间的路径进行搜索。
在实践中,Floyd算法通常会好一点,由于常系数较小。
一旦路由是固定的,波长分配问题便是是尽量减少使用的波长数的图着色问题。
如上所述,波长分配可以映射到一个图节点着色问题,下面从贪婪算法和穷举搜索算法来讲述图着色的波长分配问题。
2波长分配
当路由是固定的,我们的任务是尽量减少所用的波长数。
这个问题可以表示为图节点着色问题。
在着色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点到点的连接见上图1。
这些连接共用某些环节是在着色图的邻居,即一个边缘连接,因此必须用不同的颜色着色。
在这里,我们假设是完全一样的链接,链接即能力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唯一的目标是尽量减少所需的不同波长数。
对应着色图,一种颜色对应一种波长,整个图中最终使用的颜色总数便是网络需要使用的最少波长数。
由于图节点着色问题是NP 完全启发式方法必须用于实际的解决办法。
许多的启发式方法已被提出。
其中一些是基于众所周知的通用方法,如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贪婪算法和穷举搜索算法。
2.1贪心算法
贪婪算法在于通过选择度最大的节点,然后给予其一种颜色,然后再在其相邻节点中选择度最大的节点,对其和与其不相邻的节点给予另一种颜色,依次类推,整个过程在选择颜色要注意的有两点:1) 下一步的节点选择的依据根据其相邻节点数(即度的数目);2) 在给予颜色的时候不能引起冲突(及相邻节点的颜色不能相同)。
整过贪婪算法的过程图解如下:
1 确定路由以及网络连接图
Example network
Coloring graph 2 连接图着色迭代过程
Coloring process
3 波长分配结果
有上面的着色图可知,实例的光网络需要最少分配3种波长来进行业务连接传输。
2.2穷举搜索
该算法总能找到最佳的着色结果过程如图2。
该算法在每一步中的随机选定一个节点(一般为图的叶子节点)然后对不是其相邻节点的节点进行搜索。
这些节点可以使用相同的颜色,节点被赋予相同的颜色后,我们便可以将他们合并成一个节点,同时继承其中所有的关系。
以此类推,直到最后,我们选择其中获得具有最小的节点号的图(即每个节点是所有其他节点的相邻节点)。
随着处理的节点数目的增加,算法的复杂度也随之成倍数增加,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图的分解,将着色图分解成几个子图,处理到算法最优后在逐步合并进一步分解,较为保守的颜色总数计算公式为:
e
v v G S 2)(22
-≥ 其中,S(G)为最终需要的颜色总数,v 为连接节点总数(2N C
),e 为共享关系
数(即连接关系图的边数)。
穷举搜索算法过程:
Coloring graph
W_assignment
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