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心得
植物造景读后感1000字

植物造景读后感1000字植物景观的思想与文化背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清浊混者为人”。
这些古老朴素个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说明人和自然是和谐共存的,中国数千年的造园是最大限度的施法天地造化,追求自然景色。
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自自然,高于自然。
将人居环境充分结合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儒家追求尽善尽美,把自然植物和伦理道德进行"比德”。
植物的人格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一大特色。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来比喻和赞颂人物的高尚品格,比比皆是。
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中国画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绘画有着互相渗透的美学关系。
陈从周先生曾说,“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
山水画与园林的内涵相通,都要求“言有尽而意无尽”,要在有限制中见出无限,要“境生象外”。
园景融入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
中国山水画借笔墨以写天地,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神似,而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便可运用"神似"的画理,结合植物文化的内涵来塑造自然风光。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注重“写意方能传神”。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特征:植物的比德和比兴,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
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在植物景观中欣赏和体会到人格美。
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总会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征,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审美方式。
如松、竹经冬不雕,梅花凌寒开放,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用以标榜君子的清高与脱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水中君子.………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早在《诗经》中,人们在用比兴手法咏志、抒情时,就已引用了逾百种植物,这些植物渗透着人们的好恶和爱憎,成为某种精神寄托。
植物造景之心得

植物造景之心得
植物造景之心得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总结,软景生成绝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琢磨和精心实施,可归纳为几个环节:
第一节胸有丘壑沙盘点兵绘蓝图
第二节未雨绸缪容器囤苗定乾坤
第三节堆坡造型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四节构建骨架纲举目张现雏形
第五节丰富层次四季美景竞纷呈
第六节地被装潢境界幽深趣无穷
第七节树石相生荒湾野水气象古
第八节悉心护理三分种来七分养
第九节精雕细琢细节决定成与败
每个环节都有很深刻的内涵,也不是孤立和严格的区分先后,能娴熟运用者必成矣。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目录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 (1)1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心得 (2)2园林空间景观及园林植物的营造 (8)[关键词]园林空间;景观;园林植物;营造作用 (8)1.园林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8)2.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9)2.1可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9)2.2可协调园林景观环境 (10)2.3可满足园林构图要求 (10)3.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10)3.1开敞空间营造 (10)3.2封闭空间营造 (11)3.3覆盖空间营造 (11)3.4重视植物的毒害性 (11)4.结语 (11)3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3)【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景观;景观评价 (13)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13)二、研究展望 (15)三、结语 (16)4园林道路交通景观中植物配置 (16)关键词:道路交通景观;绿地;城市交通系统 (17)一、园林道路交通系统的植物配置现状 (17)二、成都市园林道路交通系统景观规划的可用性及建议 (20)5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 (23)1 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原则 (23)1.1 美学原则 (23)1.2 生态性原则 (23)1.3 人性化原则 (24)2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24)2.1 结合几何学、透视学和错误视觉的原理 (24)2.2 植物造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 (25)2.3 关注园林植物四季的更移 (25)3 结语 (26)1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心得摘要:简单地说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水系,植物本身(乔木不灌木灌木不草花或者三者之间……)那么如何才能有能力做植物配置呢?他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和技术问题了,图面表达和后期统计整理等,先说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认识他们,只有认识他们你才会知道都有什么可以选择,只有了解他们习性、高度等因素,才会知道用他们谁。
植物微景观感悟

植物微景观感悟植物微景观,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各种植物和装饰物,创造出一个小而精致的生态环境。
它不仅能够增加室内外的美感,还能为人们带来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机会。
近年来,植物微景观在家居装饰和园艺爱好者中越来越受欢迎。
在我个人的感悟中,植物微景观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植物微景观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美感。
通过巧妙地搭配植物和装饰物,植物微景观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比如,利用多肉植物和小石子搭建的小型花坛,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利用多种颜色的花卉和绿植搭建的花墙,则给人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无论是简约风格还是复古风格,植物微景观都能够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空间的特点,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美丽景观。
植物微景观能够带来放松和舒缓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感到疲惫和紧张。
而植物微景观则能够通过绿植的清新气息和它们带来的自然美景,让人们得到放松和舒缓。
研究表明,与大自然接触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并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家中摆放一个小型的植物微景观,不仅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能够缓解疲劳,带来宁静和平和。
植物微景观也能够培养人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植物微景观的制作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耐心的动手能力。
比如,需要合理选择植物的大小和形状,搭配合适的装饰物,以及正确的养护方法等等。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观察力和耐心,还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护技巧。
同时,植物微景观也需要人们定期维护和养护,这种细致入微的过程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细节,培养细心和耐心的品质。
植物微景观也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植物微景观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的入侵物种。
同时,我们还应该合理利用资源,选择可再生和环保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植物微景观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2024年植物造景心得标准

2024年植物造景心得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植物造景已成为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4年,随着技术的变革和理念的更新,新的标准逐渐形成,以满足人们对植物造景的更高要求。
以下是我对2024年植物造景心得标准的一些体会。
一、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2024年植物造景的基本标准。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植物的选择应以本地植物为主,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生态合理性,在植物种植过程中考虑水、土壤、气候等因素,确保植物可以自然地生长和繁衍。
二、多样性和变化性在2024年的植物造景设计中,注重多样性和变化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一的植物景观可能会显得单调和乏味,而多样性的植物组合可以给人一种更丰富、更有层次感的视觉体验。
通过植物种类的不同选择,可以创造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效果,使植物造景更具有眼前一亮的效果。
同时,注重植物的色彩和纹理的多样性,可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的植物造景。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024年植物造景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重节水、节能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符合节水、节能标准的灌溉系统,控制用水量;选用符合能源效率标准的照明系统,减少能源消耗;使用低碳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生命周期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植物的生长过程,确保植物能够持续生存和生长。
四、人性化设计2024年的植物造景不仅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心理感受,创造出与人们的互动和体验。
植物的布局、高度和颜色等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与建筑物和人们的活动相衔接,营造出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注重植物的触感、香气和听觉效果,给人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五、科技创新在2024年的植物造景中,科技创新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造景心得

植物造景心得植物造景是一种通过运用植物、石材、水池等元素来营造美丽景致的艺术形式。
在植物造景中,植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给人带来美丽、和谐、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对植物造景非常感兴趣,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和心得。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植物造景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植物。
例如,在户外造景中,我们应该选择耐旱、耐寒、抗风的植物;在室内造景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在室内环境下生长的植物。
此外,对于植物的颜色、形态等特点也要考虑到整体效果,选择植物时要尽量保持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其次,合理布置植物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植物造景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布置植物的位置来打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大型的观叶植物在背景,中型或小型的植物在前景,以产生层次感和透视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地布置植物的位置来引导人的视线,营造出流动的空间感。
另外,植物的养护也是植物造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在养护过程中应该注重施肥、浇水、修剪等工作,以保持植物的生长状况。
此外,还应该注意定期检查植物是否有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才能够保证植物造景的效果。
最后,我认为在植物造景中应该注重创意和个性。
植物造景是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植物摆放在一起。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元素和技巧,创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
例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植物来打造丰富多彩的景观;可以通过运用石材、水池等辅助元素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只有在创意和个性方面下功夫,才能够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植物景观。
总的来说,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我们对植物和美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心得,从而打造出美丽、和谐、舒适的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小结

植物造景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质量,更加向往自然型的生活居住环境,而“绿色”、“生态”是出现频率颇高的两个词汇。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工作的压力、学业的繁重都会让我们的神经高度紧张,我们更加需要一个轻松安静的空间来放松身心,而运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让人们更加接近大自然。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
比如说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而烈士陵园应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其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要素,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
因此,在绿地建设中,植物造景就应当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当然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原则,要以乡土植物为主,认真考虑其生态习性和生态规律,分层配置,而且运用较多种类的植物,营造不同的色相以及季相景观力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比如说在复层配置上,以常绿树作为背景,落叶树为过渡,表现叶色花色的植物在最外缘,使林冠线轮廓及色相、季相变化丰富,而且要考虑各种植物生长速度,合理配置以达到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林。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
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
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比如以雪松的挺拔、苍翠作为背景,雪松下种植混播草坪,并且用色叶植物组成图案点缀其上,配植一些元宝枫、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
园林植物造景的体会

定 的模 式 , 但 仍在 变 化 和发 展 中 。有 人 总结 最 早 的植 物 配
置是 : “ 草 坪 打底 , 黄 杨镶边 , 龙柏雪松栽 中间 , 花 灌 木栽 窗 前, 杨柳 榆 槐跑 一 圈 。” 几 年前 大量 城 市绿 地最 初 的改造 是 出 现 了大 量 的草 地 , 得 到 了来 自各方 的赞誉 。从 自然美 的角 度 来讲 , 这是 最 少人 工雕 琢痕 迹 的 。 后来 , 绿 地 内加 大 了植 树 量 和苗 木 规 格 , 刚 建成 的草地 遭 到破 坏 。从 绿地 是 “ 城 市肺 ” 的
落设 计 。 相 应 的部 门也 纷纷 成立 了 自然保 护 区 、 风景 区 。 另一
当植 物 与 建 筑 物配 置 时 要 注 意 体 量 、重 量 等 比例 的协 调。 高 大 的建 筑物 旁 , 应 配置 同样 高 大 的树 种 与之 相协 调 ; 一 些 粗糙 质 地 的建 筑 墙面 可用 粗 壮 的紫 藤 等植 物 来美 化 , 但 对 于质 地 细 腻 的 瓷砖 、 马赛 克 及 较 精 细 的耐 火 墙 砖 , 则 应 选 择 纤 细 的攀 缘植 物来 美 化 。 庞 大 的立交 桥 附 近应采 用 大 片色彩 鲜 艳 的花 灌 木 或花 卉 组 成 大 色 块 ,方 能 与 之 在气 魄上 相 协 调。 反之 , 一 些小 比例 的岩石 园或 空 间 , 植 物配置 应选 用 矮小 植 物 或低 矮 的园 艺变 种 。 综 上 所述 , 完 美 的植 物造 景 既满 足植 物与 环境 在 生 态适 应 性 上 的统 一 , 又 要通 过 艺 术 构 图原理 , 体 现 出植 物 个体 及 群体 的形 态美 及 人 们在 欣 赏 时 所产 生 的意境 美 。 中 国历史 悠久 , 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 留下 了赋予 植物 人 格化 的优 美篇 章 , 从 欣 赏植 物 景观 形 态美 到 意境 美是 欣赏 水 平 的升 华 。传统 的松 竹梅 , 谓之 岁 寒 三友 。松 苍 劲古 雅, 不 畏 霜雪 风寒 的恶 劣环 境 , 能 在 严寒 中挺立 于 高 山之 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配置心得总结
简单的说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道路
植物与建筑
植物本身(乔木与灌木灌木与草花或者三者之间……)
那么如何才能有能力做植物配置呢?他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当领导安排下来你说“我做不了”?
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和技术问题了,图面表达和后期统计整理等。
【本文为席文静工作心得整理,转载须注明。
】
先说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认识他们,只有认识他们你才会知道都有什么可以选择,只有了解他们习性、高度等因素,才会知道用他们谁。
举个例子:我要用一种草花放在花镜的最前面首先我会想到十种品种来(比如:大花萱草、金鸡菊、美女樱、鸢尾……)然后我会根据他们的习性高度选择最合适的一种(美女樱,因为他最矮,而且花期长)
植物认知篇:
“我理解你的意思,可是我怎么能认识那么多啊,他们不都是长的一样嘛?~~”
其实认植物的途径有很多~书本上、网站上、人人相册里、公园里、身边到处都是,只要你用心!只要持之以恒,只要理论结合实践!
和大家说下我是如何认识植物的,以作参考:
大学里,我在图书馆借了本图集,把我所有不认识的全部记下来,趁着早上网速好,连续几天早起,把不认识的在网上一一查出来,没事时经常翻一翻,在公园看到不认识的立马拍下来,网上问问高手,已经认识的就多观察它们的样子,包括四季的样子,所以有的时候即使冬天看树形也能认识的很多,即使猜也差不多。
(咦?公园的这棵光溜溜树好奇怪,是什么啊,-------等到春天发了芽,夏天开了花才知道,原来是紫薇啊,原来冬天它那个样子啊……那尔康呢?)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哪怕一棵树你可以每个季度看看它的变化。
植物配置篇:
认识了植物,那么如何配置呢?
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一个只认识十种植物的人也能配,一个认识几百种植物的人也可能只用十种来配,但是,无论是懂和不懂,是效果定的。
以小区植配为例,试想你拿到一个小区的植配任务时你先想到的是什么?(场地的地形状况?怎样保证效果?景观设计的风格?有没有特殊限制?场地地域特点?建筑风格一层平面窗户位置等……)
一个负责人的设计师是要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的,哪怕是一层住户从卧室向窗外看去的感受……
要知道植物设计也是在解决问题,不光光是观赏。
一般小园林的植配主要讲究层次,大概分五个层次
由高到低:乔木层(树群的天际轮廓线)亚乔木层(开花繁茂,美丽色叶)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花卉层【五层绿化】
通常乔木来营造空间二乔形成视线的焦点,灌木体现植配的风格。
(着急画的有点恶心见谅!)
总说植配:
植配是辅助景观设计的,是设计中的软景体现,可以更好的营造空间,增强景观氛围和感觉,有想法的植配是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或有想象空间的。
在做植配方案时,要找到理由(以免别人乱改你的方案)要结合功能,考虑人的体验和使用,品种其次。
当你把握不好时,就把你配的植物从平面拉出立面草图勾一勾,大概就知道改哪里了。
千万不要有空隙
就塞一棵,也不要“撒豆子”,要寻找之间的联系。
一些保证植配效果的碎碎念:
在一个组团内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你的大乔是常绿是你的二乔就可以落叶的开花的,如果你的大乔是落叶的那么你的二乔就要用常绿的。
这样能保证冬天不会光秃秃。
【本文为席文静工作心得整理,转载须注明。
】
在一个组团内要考虑植被的立面效果,简单理解就是要有型~(轮廓线)--要保证有骨架大树撑着,其他的二乔灌木就不容易散掉,什么是组团的骨架?大家想想……
植配时要自己设计一些观赏距离,哪些适合远观,哪些可以与人亲近。
(我就很喜欢触碰些花花草草!)植物最佳观赏面,朝向主要视点。
路的转角、休息平台上、景观亭内、不同景观的停留视点上,对应我们植配的有没有考虑给它美配置,人们的视线将在哪里停留,他将看到什么,都是需要我们空间想向的。
要做一个小气的植配师,把最美的都展现在前面,藏在后面多余的,就挪到看的见得地方,观赏好的大乔随便种就是浪费~把开花灌木的放在后面,也是浪费。
(这次主要说小区,小区植配是不厌其精的。
公园就不是这种方式了)
灌木的配置同样也有方法的:
灌木也有骨架,骨架前后的配置是不同的。
通常骨架后面可以放一些大叶的,粗放型的,地被型的灌木骨架前面可以放些观赏好的、色叶的、开花的、生长缓慢的灌木。
画线时要保持外侧轮廓线的连续。
灌木也有层次,层次除高低层次外就是植物本身的形态,哪些是耐修剪的,哪些灌型是散的,可以把你常用的灌木按照由高到低的高度画出来,用来参考。
再掌握不来就把你配好的灌木,拉出剖面看问题。
层次不要太多三种到四种最多了。
配置整型、修剪的灌木是不要太宽,工人修建时没那么长的手和剪刀,他够不到。
不要每条灌木的形状,大小,面积都差不多,掌握节奏和韵律,最好是保证好的观赏面看过去是一种,把断头,分割点尽量,包在里面。
(这样说真抽象,估计不好理解吧~)
宅间景观:
主要是考虑和建筑的关系,大乔木不能紧贴建筑,距离5m为宜,大乔木种植最好
避开建筑阳台的正对面,不要影响人家向外观看的视线,稍微偏一些。
不要把一层的人家的窗户用植物遮死,想想都不爽,适时的考虑给一楼人家留些观赏点和观赏距离~
建筑的南侧和北侧的配置也是不同的,通常南侧光线好地方大们可以多种些落叶的,植物长得好,冬天阳光也可以透过植物,洒向人家。
建筑北侧以简单为主,不要用大树,以常绿为主,基本北侧长的都不会很好,所以色叶的灌木也不要用了(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花继木……),没有阳光他们的颜色不会很好看的。
开花的也少种,主要是以常绿遮下入户就行,不要让入户太暴漏。
中心景观:
考虑的时候哪些是视线的焦点,哪些是开阔的,哪些是需要遮挡的,哪些是预留草坪的,先把功能考虑全再组织线型的流畅性。
差不多能想到的都写上了,也给自己留个纪念,别把学过的东西都顺饭吃掉。
原谅我的组织能力,没能有系统的谈,而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流水账也好,看着省心,易懂。
其实设计没有准则,都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来了新的环境又要有新的理念来栽植,所以大家仅供参考。
多提意见,多多交流,才是王道~
【本文为席文静工作心得整理,转载须注明。
】
环境艺术设计群席文静
(就职于上海土人景观)
2011.7.1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