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做好各种演示试验,要用好、用活教材,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挖掘;资源;提高;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85—0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

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同时,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对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当前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目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而是关乎学生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乃至影响国民素质,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

在教学中,我注重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做好各种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喜欢动手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教材中安排了各种演示实验,我非常重视演示实验的实验操作。演示实验不仅仅就是演示当堂课的某一个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得下点功夫。

(一)精心准备: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课前,严格按教材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由于学校条件受限,教材上要求的某些器材实验室没有,怎么办?一是自己动手做,尽量满足实验要求;二是确实没办法自制教具,就去有条件的学校借。如果都还不行,那就寻找可

替代的演示实验。总之,能给学生演示的实验,就尽全力去精心准备。

(二)准确演示:一是展示实验器具的时机要准,不可在试验前展示实验器具,否则既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又会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关注程度;二是演示过程准确,不得有操作上的错误。

(三)美化过程:一是教师的行为美,即动作规范,有条不紊,过程流畅,干净利落;二是教师的语言美,实验操作中,教师切忌絮絮叨叨,也忌一言不发,恰当时机,巧妙点拨,让学生或豁然开朗,或心领神会。

(四)巧妙引导:实验操作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绪不会一下子结束。此时,教师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有没有同学敢向老师挑战,比比谁做的更好?又如,这个实验还有一些更有趣的东西老师没有告诉大家,有没有谁来发现它?再如,这个实验这么有意思,大家要不要回家去做做?等等。

二、遵循教材特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强调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这和科学家的工作没什么两样。

(一)读懂教材,按部就班地实施教材编排,用好教材。

强调探究式学习,可以说是苏教版《科学》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教材以建构主义等先进课程设计理念为支撑,充分体现了“自

主探究”的这一崭新的理念,突出表现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上。教材中“比较那种纸结实”,“设计一个转动30秒钟的陀螺”,“研究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下降的规律”等都是一些典型的从问题入手,去预测、去探究的活动。教材的每一课都可以展开成若干个探究活动,有的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如“纸的研究”“研究布料的防水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有的则侧重于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如:“倒满水的杯子里可以放进多少根回形针”侧重于预测;“测一测各处的气温,看看有什么发现”侧重于实验;”数豆子,统计数量,发现规律”侧重于数据整理分析;“观察和比较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侧重于观察;“冬天里哪些树叶是绿的”侧重于调查和记录;“养蝴蝶”“种油菜”“做萝卜花篮”等侧重于动手操作。这些活动,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了丰富的途径。

(二)树立大教材观,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活动安排,活用教材

苏教版教材吸收了法国hands on(动手做)科学教育模式的精华,设计了含教科书、工具箱、科学活动记录及光盘在内的“组合式学习包”。这种全新的教材模式是为了使儿童通过动手和实践理解科学,它比传统教材具有更加丰富的教与学的功能,更加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一方面,教师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处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教材中一部分没办法顺利进行的实验活动。另一方面,

教师要结合当地天时、气候、地理、人文等具体情况,恰当的处理教材的编排,相对于学校安排的教学进度,有些活动可能提前,有些活动可能滞后,有些活动可能穿插,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并可适当的增删教材的实验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