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编码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纠错编码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纠错编码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中纠错编码技术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它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来保证数据传输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门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一定的信息编码技术来检查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移动通信系统中纠错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特定的多项
式编码,即:将每个单元的信息编码成一个特定的字符序列,这些字符序列可以用来标识信息的正确性,这使得在传输中可以更容易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例如,在GSM系统中,采用的纠错编码技术是线性编码,其实现的原理是在每个数据单元的前后各加上几个重复的检查字,这些检查字是编码过程中产生的,用来检查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如果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那么这些检查字就会发现并纠正错误。
此外,移动通信系统中还使用了无缝纠错编码技术。
此技术是以多项式编码方式实现的,它可以从单个字符错误中检测错误,并从多个字符错误中恢复正确的信息。
这种编码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不间断的检查和纠错,以保证传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移动通信中的纠错编码技术的开发还推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
例如,纠错编码技术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声音信号的完整性,从而改善电话会议质量。
同时,它也对提升多媒体
信息传输速率和改善图像传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中的纠错编码技术是在保证数据传输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
届时,它将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编码技术解析

1.信源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化”的最基本的技术,叫作脉冲编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脉码调制。
模拟信号正是通过PCM而变换成数字信号的,其具体过程 是:通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用若干代码表示模 拟形式的信息信号(如图像、声音信号),再用脉冲信号 表示这些代码来进行传输/存储。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 示。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 主讲;任元吉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本章内容简介】本章着重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 主要技术,通过学习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交织技术、 基带传输、多址技术、跳频扩频技术和分集接收技术,了 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方式,为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点与要求】重点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 跳频扩频技术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 MSK类调制的性能比较,掌握伪随机(PN)序列基本特 性。
在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信源编码”技术来提高数字系统的传 输效率。
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即“差错控制编码”来提高数字系 统的可靠传输。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信源编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降低数字信号的 码元速率,压缩频带,达到提高信号传输有效性 的目的。
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语音业务为主,故信 源编码主要指的是语音压缩编码。
3G不仅提高语言业务,还提供高速数据、图像等 多媒体业务,故信源编码除了语音编码外还有图 像压缩编码、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等。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信源输出的信号都是模拟语音信号,信源编码主 要完成两大任务:第一是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 数字信号(也就是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第二 是实现数据压缩。
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LDPC码介绍

Technology Analysis技术分析DCW115数字通信世界2019.071 引言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发展了四代,4G 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峰值速率为1 Gb/s ,上行峰值速率为500 Mb/s 。
前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已满足了人与人之间通信的大多需求。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的迅速发展,除了高数据速率这一需求外,低时延、低功耗和高可靠性需求也已成为5G 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新挑战。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标准化部门给出了未来5G 网络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和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 )[1-3]。
相比于4G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网络,5G 网络的传输速率要提高10~100倍;用户体验速率达到0.1~1 Gb/s ;在时延方面要降低5~10倍;连接设备密度提升10~100倍,达到每平方公里数百万个;流量密度提升10~1000倍,达到每平方公里每秒数十太比特;移动性方面,达到500km/h 以上,实现高铁环境下的良好用户体验[4]。
2 5G 中LDPC 码的优势为了满足5G 通信的需求,5G 新无线技术(New Radio ,NR )采用了很多新的传输技术如非正交多址接入、大规模阵列天线、新的信道编码技术等[5]。
相比于4G 移动通信系统,5G 移动通信系统在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分别采用了一对新的信道编码技术。
具体来说,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码取代了数据信道的Turbo 码,极化码[6]代替了控制信道的咬尾卷积码。
LDPC 码最初是由Gallager 博士提出,但是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当时并未收到重视。
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调制技术

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调制技术在当今高度互联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语音通话、短信交流,到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便捷和丰富的体验。
而在这背后,编码与调制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编码技术。
编码,简单来说,就是将信息转换为特定的代码形式,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编码技术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减少信息的冗余度,提高传输效率。
例如,在语音通信中,我们不会传输连续的声音信号,而是对其进行采样和量化,将模拟的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
通过合理的编码算法,可以去除那些人耳不太敏感的部分,从而在不影响语音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数据量。
信道编码则是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由于移动通信环境复杂,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和衰减。
信道编码通过在原始信息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Turbo 码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调制技术。
调制就像是给信息穿上不同的“外衣”,以便让它们能够在无线信道中顺利传输。
在移动通信中,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幅度调制是根据信息的变化改变载波的幅度;频率调制则是改变载波的频率;相位调制则是改变载波的相位。
而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更广泛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以 QPSK 为例,它将信息编码为四个不同的相位状态,每个相位状态代表两个比特的信息。
这样,在相同的带宽下,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
QAM 则更进一步,它同时改变载波的幅度和相位,从而可以在一个符号中传输更多的比特。
例如 16QAM 可以在一个符号中传输 4 比特的信息。
编码与调制技术的选择并非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和系统条件来综合考虑。
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原理》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7
典型波形编码方式
PCM:Pulse-Code Modulation
2014年3月
1 1 1
* a1 a2
1 1 1
16
推广: b1 b2
2014年3月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数字调制器
exp j 2p f c t
二进制序列 比特变 符号
基带调 制
成形滤 波
si t
图3.3 数字调制器功能框图
2014年3月
各类二进制调制波形
14
数字调制技术分类
不恒定包络 ASK(幅移键控) QAM(正交幅度调制) MQAM(星座调制) FSK (频移键控) BFSK(二进制频移键控) MFSK(多进制频移键控) 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 DPSK(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 QPSK OQPSK(偏移QPSK) (正交四相 p/4QPSK 相移键控) DQPSK(差分QPSK) MSK(最小频移键控) GFSK(高斯滤波MSK) TFM(平滑调频)
对于M阶调制信号,有:
E s Eb log 2 M Eb log 2 M N0 N0 N0
2014年3月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18
频带利用率
也是带宽效率
每赫兹可用带宽可以传输的信息速率: R W b s Hz
R:为信息比特速率 R R log M s 2 W:信号所需带宽
CDMA移动通信基础

CDMA移动通信基础CDMA移动通信基础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是利用信道编码技术实现多用户使用同一频段的一种通信方式。
CDMA移动通信基础是了解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的基础知识。
1. CDMA技术的原理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不同的用户数据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然后通过扩频技术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整个频段。
接收端通过解码和去除其他用户干扰的方式,将特定用户的数据还原出来。
CDMA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信道容量和干扰抑制三个方面。
1.1 信道编码CDMA技术通过采用码片作为信号的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进行编码与解码过程。
码片是一种特殊的伪随机序列,能够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度,提高信号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1.2 信道容量CDMA技术具有高信道容量的特点。
由于CDMA技术采用扩频技术,可以在同一频段内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从而提高了频段的利用率。
CDMA技术的信道容量远高于传统的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1.3 干扰抑制CDMA技术可以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对其他用户的信号进行抑制。
由于CDMA技术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混合传输,所以没有固定的时间、频率和位序来分离不同用户的信号。
其他用户的信号会被视为干扰信号,需要通过解码过程进行抑制。
2. CDMA系统的结构CDMA系统由基站、移动台和交换网三部分组成。
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传输和接收数据,以及与交换网连接进行调度管理。
移动台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进行语音通话或数据传输。
交换网则负责处理和转发数据,实现移动通信的集中管理。
3. CDMA系统的优点和应用CDMA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抵抗同频干扰和多径干扰。
高带宽利用率,实现多用户使用同一频段。
通信质量稳定,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通话。
系统容量大,能够容纳大量用户通信。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

2021/1/20
编辑ppt
10
混合编码
混合编码是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两种系统优点的结合:既利用 了语音生成模型,通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编码,减少了波形 编码对象的动态范围或者数目,又使得编码的过程产生接近原 始语音波形的合成语音,以保留语音的各种自然特征,提高了 合成语音的质量。
利用混合编码技术能够在4-16Kbps 速率上能够得到高质量的 合成语音。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PLPC),规划脉冲激 励线性预测编码(KPELPC),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CELP)等都是属于混合编码技术。很显然,混合编码是适 合于数字移动通信的语音编码技术。
语音编码技术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编 码三大类,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类编码技术。
2021/1/20
编辑ppt
5
第一节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波形编码技术 参数编码技术 混合编码 语音编码质量的评定
2021/1/20
编辑ppt
6
波形编码技术
波形编码技术是通过对语音波形进行采样、量化,然后用二进 制码表示出来。波形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时间轴上对模拟语音 按一定的速率抽样,然后将幅度样本分层量化,并用代码表示。
编辑ppt
3
第一节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波形编码技术 参数编码技术 混合编码 语音编码质量的评定
2021/1/20
编辑ppt
4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信源编码是指利用信源的统计特性,解除信源的相关性,去掉 信源多余的冗余信息,以达到压缩信源信息率,提高系统有效 性的目的。
语音编码为信源编码,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语音的编解码就 是将语音的模拟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到了接收端,再 将收到的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语音,同时语音编码的作用还有 减少信源冗余、解除信源相关性,压缩话音码率、提高信源有 效性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是支撑移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将就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的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在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起通信链路,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信息的传递。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技术等。
二、无线信号传输无线信号传输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在无线信号传输中,主要使用的频段有低频、中频、高频以及超高频等,不同频段的选择取决于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应用环境。
三、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传输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并在接收端将其恢复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主要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
模拟调制主要用于语音通信,而数字调制则适用于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四、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无线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对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可以在有限的带宽和受干扰的环境下,提高信息的传输质量和容量。
信道编码主要包括纠错编码和压缩编码两种。
五、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指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并行传输。
通过将不同用户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实现用户之间的区分和同时传输。
常见的多址技术有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频分多址(FDMA)等。
六、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支撑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由基站、交换网和移动终端组成。
基站负责无线信号的覆盖和转发,交换网负责信号的传输和交换,移动终端作为用户的通信设备。
七、移动通信标准为了保证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互相兼容和互联,移动通信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WCDMA、TD-SCDMA、LTE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系统中语音编码方式
在GSM系统中语音编码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期 对差错不敏 预测编码(RPE—LTP)”方式感的78bit 速率22.8
GSM系统中语音编码方式
把话音编码产生的260bit分成:
(1)50个最重要bit (2)132个重要bit (3)78个不重要bit 对50个bit先添加3个奇偶校验bit(分组编码)。再与 132bit和4个尾bit一起卷积编码,比率为1:2,形成378个 bit。另外78个不重要bit不予保护不进行编码。这样, 260bit的数字话音信号经信道编码后成为456个bit。比特 速率为:456\20=22.8Kbit/s
主要内容
电波传播分析 调制与解调技术
编码和解码技术
多址技术
抗噪声和干扰技术
交织技术 分集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器
信 道 编 码 器
数 字 调 制 器
信 道
数 字 解 调 器
信 道 译 码 器
信 源 译 码 器
受 信 者
噪声源
编码技术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是通信数字化的两个重要技术领域。 在移动通信数字化中,首先是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对 于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低码率数字语音编码, 可以提高频带的利用率和信道容量;同时采用较强纠错能 力的信道编码技术,可使移动通信系统在较低载干比 (C/I)的条件下运行,从而保证良好的通话质量。
语音编码技术
混合编码是基于参量编码和波形编码发展的一类编码技术。 一般都把以LPAS为基础的用VQ技术对激励信号进行量化 的编码算法统称为CELP。 CELP具有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两种特点,它保持了波形 编码的高质量和参量编码的低速率,因此也称为混合编码, 在4~16kbit/s速率上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合成语音。 多脉冲线性预测编码(MP-LPC)、规则脉冲线性预测编 码(RPE-LPC)和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等都属 于混合编码技术。
差错控制方式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三种:检错重发法(简称ARQ)、前 向纠错法(简称FEC)和混合纠错法(简称HEC),系统构成如 图所示。 能够检错的码
发
应答信号 (a)检错重发 (ARQ)
收
发
能够纠错的码
一
收
(b)前向纠错 (FEC) 能够检错和纠错的码
发
应答信号 (c)混合纠错检错 (HEC)
收
差错控制方式
1、检错重发法
这种差错控制方式也称为“自动请求重传(ARQ)”。 在发送端对数据序列进行分组编码,加入一定多余码 元使之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成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 组;接收端收到码组后,按一定规则对其进行有无错 误判别,并把判决结果(应答信号)通过反向信道送 回发送端。如有错误,发送端把前面发出的信息重新 传送一次,直到接收端认为已正确收到信息为止。
重发码组11
9 10 1重发功能的连续ARQ(全双工)
差错控制方式
2、前向纠错法
前向纠错(FEC)系统中,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序列 变换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律检验出 错误的位臵并自动纠正。这种纠错方式不需要反向信道(传递重 发指令),特别适合于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由于能自动纠 错,不要求检错重发,因而时延小,实时性好。
语音编译码器相关技术
①误码保护技术
移动通信中传输信息的差错控制有各种方法,例如, 检测/纠错、比特交错、译码波形插补、误码量化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检测/纠错。在检测/纠错时为竭力减少 纠错时的冗余比特,在要求低速率的无线传输中,从 语音编码的比特中选择最重要的比特,并进行纠错, 这种保护方法(BS-FET)现已被广泛采用。
在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信源编码”技术来提高数字系统的传 输效率。
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即“差错控制编码”来提高数字系 统的可靠传输。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信源编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降低数字信号的 码元速率,压缩频带,达到提高信号传输有效性 的目的。
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语音业务为主,故信 源编码主要指的是语音压缩编码。
误码保护技术
采用BS-FET的语音信息传输系统
语音编译码器相关技术 ②VOX和回波抵消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与语音信息传送的相关技术有语 音控制发送(VOX,Voice Opereted Transmission)和回波抵消技术等。所谓VOX就是为 了减少移动台功耗,使其仅在发声期间发送编 码语音信息,在收话期间停止进行无线发送, 这是手机的重要功能,回波抵消就是抑制由于 编码时延引起的通话质量恶化的回波功能。
速率较低, 纯编码速率应低于16 kb/s;
在一定编码速率下的音质应尽可能高; 编码时延要短, 要控制在几十毫秒之内;
编码算法应具有较好的抗误码性能, 计算量小, 性能稳定;
编码器应便于大规模集成。
语音编码技术
混合编码广泛用在数字蜂窝移动系统中。由于采用的激励 源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编码方案。泛欧数字蜂窝网 (GSM)中的RPE-LTP编码方案采用规则脉冲作激励源, 而北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VSELP编码方案采用码本激 励的方法。
4
ACK
5
NAK
5
3
4
5 错误
5
8
4
5
6
7
8
9
10 11
7
8
从码组4开始重发 NAK
错误 错误 (b)具有回拉功能的连续ARQ(全双工) 发射机 传输 接收机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NAK
8
4
9 10 11 12 13 14 11 15 16 重发码组4 8 4
NAK
1.信源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化”的最基本的技术,叫作脉冲编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脉码调制。
模拟信号正是通过PCM而变换成数字信号的,其具体过程 是:通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用若干代码表示模 拟形式的信息信号(如图像、声音信号),再用脉冲信号 表示这些代码来进行传输/存储。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 示。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 主讲;任元吉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本章内容简介】本章着重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 主要技术,通过学习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交织技术、 基带传输、多址技术、跳频扩频技术和分集接收技术,了 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方式,为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点与要求】重点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 跳频扩频技术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 MSK类调制的性能比较,掌握伪随机(PN)序列基本特 性。
语音编码技术
移动通信中采用的语音编码方法主要取决于无线移动信道 的条件:由于频率资源十分有限, 因此要求编码信号的速 率较低; 由于移动信道的传播条件恶劣, 因而编码算法应有 较好的抗误码特性。
另外,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还应有较好的话音质量和较短的 时延。移动通信对数字语音编码的要求如下:
这种编码算法并不忠实地反映输入语音的原始波形,而是 着眼于人耳的听觉特性,确保解码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 基于这种编码技术的编码系统一般称之为声码器,主要用 在窄带信道上提供4.8kbit/s以下的低速率语音通信和一 些对时延要求较宽的场合。当前参数编码技术主要的研究 方向是线性预测LPC(Linear Predictive Coder)声码器 和余弦声码器。
2.语音编码技术
在数字移动通信中,采用的语音编码技术有波形 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三种。
波形编码技术是通过对语音波形进行采样、量化, 然后用二进制码表现出来,并在解码端尽可能准 确地恢复语音信号的原始波形。
语音编码技术
参数编码技术是以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根据 输入语音信号分析出表征声门振动的激励参数和表征声道 特性的声道参数,然后在解码端根据这些模型参数来恢复 语音。
3G不仅提高语言业务,还提供高速数据、图像等 多媒体业务,故信源编码除了语音编码外还有图 像压缩编码、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等。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信源输出的信号都是模拟语音信号,信源编码主 要完成两大任务:第一是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 数字信号(也就是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第二 是实现数据压缩。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有多种,目前采用最多的是信号波 形的A/D变换方法(波形编码)。它直接把时域波形变换 为数字序列,接收恢复的信号质量好。实用的波形编码方 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另 一种是增量调制(ΔM)。下面主要介绍信源编码的工作 原理。
差错控制方式
图列举了三种最流行的ARQ过程,图中时间从左到右递进。
发射机 传输 接收机 1 2 3 错误 (a)停止-等待ARQ(半双工) 发射机 传输 接收机 1 2 3 4 5 6 7 8 4 5 6 7 8 9 10 11 7 1 2 3 4 5 6 7
NAK
1
ACK
2
ACK
3
NAK
3
ACK
VOX和回波抵消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中语音信息传输系统
VOX和回波抵消技术
由公众网侧的2W/4W切换用混接网络恢复回波。若语音 编译码器的时延加大,移动台侧检测到回波就降低了通话 质量。这里,回波抵消器根据推测的公众网的传输特性, 生成模拟回波,反相位与此相抵消,从而消除回波。综合 来看,实现高质量语音信息传输时,VOX和回波抵消都是 语音编译码器的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