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

合集下载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项目 类别
申请人
学校名称
东南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江苏理工学院 聊城大学 龙岩学院 宁波大学 宁波工程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新疆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大学
一般项目 秦霞 一般项目 陈群 一般项目 罗洁 一般项目 文益民 一般项目 刘胜辉 一般项目 张辉 一般项目 白逸仙 一般项目 赵景波 一般项目 赵永生 一般项目 刘国买 一般项目 蒋亚南 一般项目 王菁华 一般项目 陈浩 一般项目 杨秋波 一般项目 张蕾 一般项目 李玉香 一般项目 李秉祥 一般项目 贾丽霞 一般项目 叶伟巍 一般项目 姚威
项目 类别
申请人
学校名称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滨州学院 重庆大学
重点项目 苏海佳 重点项目 郑哲 重点项目 朱蓓薇 重点项目 邵安林 重点项目 官春云 重点项目 刘吉臻 重点项目 姚强 重点项目 谢友柏 重点项目 张亚雷 重点项目 陆国栋 重点项目 潘德炉 一般项目 张春 一般项目 刘扬 一般项目 宋中英 一般项目 谭志 一般项目 陈雯柏 一般项目 杜玉杰 一般项目 朱正伟
第 1 页,共 3 页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项目名称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交通运输类)工程人才创造力培养与提升模式研 究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基于Web挖掘的工程硕士培养及政策支持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新工科实践研究 面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协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政策研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县校合作”协同创新下工程类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机械类专业为例 “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 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策略及院校行动研究 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工科学术英语论文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其在国际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新疆高校纺织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 “互联网+”创业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研究 工程人才创造力的系统性开发路径研究

国家级立项项目

国家级立项项目
2016年度人文社科拟奖励的国家级立项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立项年度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项目 项目批准号 16KZS025 16ZDA179 16BGL140 16BJY042 16BJY073 16BRK006 16BSS027 16BTY067 16BZW042 16BZW061 16BYY075 16BZW023 16BFX002 16CKS016 16CKS044 16CYY018 16CYY021 16CYY036 16FSS009 16FYS002 16FYS014 16FZW038 16FZX013 BCA160054 BIA160107 BIA160136 CFA160178 批准经费(万元) 立项奖励(万元) 10.5 24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5.4 5.4 5.4 5.4 应配套总经费(万元) 24.5 56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1.2 11.2 11.2 11.2 11.2 11.2 11.2 14 14 14 14 14 14 12.6 12.6 12.6 12.6 立项应配套(万元) 12.25 28 7 7 7 7 7 7 7 7 5.6 5.6 5.6 5.6 5.6 5.6 5.6 7 7 7 7 7 7 6.3 6.3 6.3 6.3 结项应配套(万元) 12.25 28 7 7 7 7 7 7 7 7 5.6 5.6 5.6 5.6 5.6 5.6 5.6 7 7 7 7 7 7 6.3 6.3 6.3 6.3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指南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指南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指南一、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请针对服务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特征,满足规划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学校教育、工程实践、创新网络整合机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等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在信息化、“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时代背景下,从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角度研究,如培养目标的研究,教学内容的研究,培养过程的研究,培养制度的研究等,对如何培养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高素质信息、网络及交叉学科人才,以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需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工程人才创造力开发研究工程人才创造力是工程科技人才在一定的资源条件约束下,在工程科技领域提出新颖独特兼具实用性的解决方案或设计出实用性新产品的能力。

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背景下,培养和开发工程人才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选题旨在鼓励开展有关工程人才创造力的概念框架、影响因素、提升路径、支撑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四、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管理人才在工程项目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请针对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人才需求与发展趋势,国内外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工程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与设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工程管理人才传统培养体系变革的路径研究与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五、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研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析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中,中央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与作用等,并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
张小钢
大连理工大学
16JDGC003
4
依托“三创”实践基地培养工程人才创造力的实践研究
付冬娟
大连理工大学
16JDGC004
5
基于互联网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杨世关
华北电力大学
16JDGC005
6
“互联网+”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融合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17JDGC002
3
工程应用导向的食品工程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朱蓓薇
大连工业大学
17JDGC003
4
校企合作培养采矿卓越工程师模式研究
邵安林
东北大学
17JDGC004
5
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与政策研究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
17JDGC005
6
新工科、新理念、新实践——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6JDGC020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校
项目批准号
1
基于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下我国化工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苏海佳
北京化工大学17JDGC源自012“医教协同”:心血管外科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郑哲
北京协和医学院
30
“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王菁华
宁波工程学院
17JDGC030
31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
陈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7JDGC031
32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作者:刘贤伟,马永红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刘贤伟,马永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191)摘要:从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组织学对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当前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三种战略联盟关系:合作联盟、协作联盟和协同联盟关系。

以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4个典型实践案例为样本,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三种联盟模式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中所体现的合作方式及特征进行分析。

联合培养单位应对其联盟类型做出准确定位并选择相应的合作方式,以保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战略联盟;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方式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5)02-0010-06收稿日期:2014-08-07作者简介:刘贤伟(1985—),男,贵州大方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马永红(1966—),女,安徽安庆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JDGC0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WF-14-YJSY-034).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大学与其他部门的互动日益频繁,学者们就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及组织方式展开了激烈讨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集中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上[1]。

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在各国也受到高度重视:美国NSF在1997年推出IGERT项目(Integrated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Trainee Programs),以鼓励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就同一重大问题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欧盟研究总司对“博士-职业(DOC-CAREERS):从革新博士生教育到增加就业机会”项目提供资助,以鼓励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知识交换等方面结成伙伴;德国马普学会与高校校长协会共同发起马普国际研究学校(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s, IMPRS),作为进一步加强校所合作的新联合项目;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ESRC)和苏格兰政府、英国多家政府部门从2006年开始设立联合培养博士生奖学金,用于推动科研和政策部门之间的知识转移,培养“知识经纪人(Knowledge Brokerage)”;在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校所联培”)试点项目,以促进科教结合,加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

单位(章)现职称申报职称方式正常、破格、改系列

单位(章)现职称申报职称方式正常、破格、改系列

五、任现职以来业绩综述1、教学:开设必修课程《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校通选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等课程,得到一致好评。

2、科研: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主编1部教材,参与主编1部教材,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为核心期刊的教研论文,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

分别如下:(1)主持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JDSZ3041,经费1万元,已结题。

(2)主编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参与主编教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3)发表论文《传统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该论文被认定为核心期刊的教研论文,发表论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问卷调研》(《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4)参与2017年度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资助经费项目《辅导员队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的作用研究》,参与2017年度团中央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及训练研究》,参与2015年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精准资助体系的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审指标体系研究》。

(5)主持烟台大学团委委托研究课题《传媒多样化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研究》、烟台大学共青团工作课题《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已结题。

(6)2016年9月,加入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烟台大学“郭冬梅工作室”。

3、专业技能:2015年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证书编号:1515000008201564。

4、学生工作:从事学生工作14年,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努力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

负责学生党建、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学院宣传等工作。

所在学院多次获得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示范单位、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示范单位、军训先进学院等。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附件7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项目名称
申请人
学校名称
面向化工行业全生命周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 任新钢 北京化工大学 探索与实践 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 国内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 薛庆国 北京科技大学 张小钢 大连理工大学
依托“三创”实践基地培养工程人才创造力的实践 付冬娟 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 基于互联网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杨世关 华北电力大学 的研究—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互联网+”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融合的工 孙宝凤 吉林大学 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专业人才中职-本科专业硕士衔接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四导向一改进”软件工程专 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目标导向的工程人才创造力提升路径研究 叶霞 曾岳 江苏”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范式变革 张永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与实践探索 基于“中国制造2025”创新网络的工程科技人才培 养机制与路径研究 周源 清华大学
基于“互联网 + ”思维的工程人才混合式培养模式 刘爱芳 山东理工大学 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协同研究—基 郑飞中 温州医科大学 于“医教协同”的背景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硕士层次工程教育认 王传毅 武汉大学 证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 邹晓东 浙江大学 究 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杨宇 重庆大学

2016年度中特课题立项一览表

2016年度中特课题立项一览表

16JD710048 代艳丽 南华大学 16JD710049 李慧琳 首都师范大学 16JD710050 孔祥宇 中国政法大学
第4页/共8页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批准号
申请人
所在学校
51 习近平历史观及其融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策略研究 52 “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活化研究
38 纪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 39 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培育践行研究 40
16JD71003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和 16JD710040 刘金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推进机制研究 16JD710041 闫宏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6JD710042 刘潇滨 山西传媒学院 16JD710043 粟莉 广东药学院
16JD710017 张进军 华侨大学 16JD710018 李瑞德 福建师范大学 16JD710019 郭学静 泰山医学院 16JD710020 王文峰 临沂大学 16JD710021 周丽君 安阳师范学院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基于文化认同视 16JD710022 张志军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角 16JD710023 化国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6JD710024 蒋跃波 丽水学院
16JD710088 黄蓉生 西南大学 16JD710089 李方祥 福建师范大学
第7页/共8页
序号 90 沂蒙精神研究 91 焦裕禄精神研究 92 大庆精神研究
项目名称
项目批准号
申请人
所在学校
16JD710090 费聿辉 临沂大学 16JD710091 吴宏亮 郑州大学 16JD710092 宋玉玲 东北石油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JDGC016
17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培养民航飞行员机制研究与实践
杜玉杰
滨州学院
17JDGC017
18
工程教育强国视域下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朱正伟
重庆大学
17JDGC018
19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交通运输类)工程人才创造力培养与提升模式研究
秦霞
东南大学
17JDGC019
20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16JDGC009
10
“互联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范式变革与实践探索
张永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6JDGC010
11
基于“中国制造2025”创新网络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
周源
清华大学
16JDGC011
1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工程人才混合式培养模式研究
刘爱芳
山东理工大学
16JDGC012
张小钢
大连理工大学
16JDGC003
4
依托“三创”实践基地培养工程人才创造力的实践研究
付冬娟
大连理工大学
16JDGC004
5
基于互联网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杨世关
华北电力大学
16JDGC005
6
“互联网+”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融合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杨宇
重庆大学
16JDGC016
17
高等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何继善
中南大学
16JDGC017
18
“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周绪红
重庆大学
16JDGC018
19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周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16JDGC019
2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
17JDGC026
27
基于产教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永生
聊城大学
17JDGC027
28
“互联网+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刘国买
龙岩学院
17JDGC028
29
“县校合作”协同创新下工程类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机械类专业为例
蒋亚南
宁波大学
17JDGC029
孙宝凤
吉林大学
16JDGC006
7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专业人才中职-本科-专业硕士衔接培养体系研究
叶霞
江苏理工学院
16JDGC007
8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四导向一改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曾岳
金陵科技学院
16JDGC008
9
基于目标导向的工程人才创造力提升路径研究
白俊红
南京师范大学
24
面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协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张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17JDGC024
25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政策研究
白逸仙
华北电力大学
17JDGC025
26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赵景波
17JDGC002
3
工程应用导向的食品工程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朱蓓薇
大连工业大学
17JDGC003
4
校企合作培养采矿卓越工程师模式研究
邵安林
东北大学
17JDGC004
5
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与政策研究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
17JDGC005
6
新工科、新理念、新实践——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我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最佳实践与政策研究
陆国栋
浙江大学
17JDGC010
11
海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潘德炉
浙江海洋大学
17JDGC011
12
跨界融合视角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张春
安徽工程大学
17JDGC012
13
我国工科大学生国际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及其对策研究
1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协同研究—基于“医教协同”的背景
郑飞中
温州医科大学
16JDGC013
14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硕士层次工程教育认证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传毅
武汉大学
16JDGC014
15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邹晓东
浙江大学
16JDGC015
16
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6年度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校
项目批准号
1
面向化工行业全生命周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任新钢
北京化工大学
16JDGC001
2
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
薛庆国
北京科技大学
16JDGC002
3
国内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
刘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JDGC013
14
我国高校工科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宋中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JDGC014
15
中、英、美、加高校信息类大学生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谭志
北京建筑大学
17JDGC015
16
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陈雯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刘吉臻
华北电力大学
17JDGC006
7
基于胜任力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姚强
清华大学
17JDGC007
8
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谢友柏
上海交通大学
17JDGC008
9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最佳实践与政策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
张亚雷
同济大学
17JDGC009
10
30
“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王菁华
宁波工程学院
17JDGC030
31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
陈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7JDGC031
32
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策略及院校行动研究
杨秋波
天津大学
17JDGC032
33
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张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6JDGC020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校
项目批准号
1
基于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下我国化工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苏海佳
北京化工大学
17JDGC001
2
“医教协同”:心血管外科专程学院
17JDGC020
21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罗洁
广州大学
17JDGC021
22
基于Web挖掘的工程硕士培养及政策支持研究
文益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7JDGC022
23
行业特色型高校新工科实践研究
刘胜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17JDGC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