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南方文学对福克纳作品的影响

合集下载

试论福克纳小说中南方没落情怀——以《我弥留之际》为例

试论福克纳小说中南方没落情怀——以《我弥留之际》为例

我 的遗体 运 回到杰 弗生 去安 葬 ”。[ 2 1 P I 4 9 。现世 中还活 着 的 安 斯在她 心里 “ 就 像 一个意 味深 长的 形象 , 了无 生意 ,就 像 一个 空空 的 门框 ”【 2 ] P 1 4 9 。为 了摆脱孤 独 的 困境 ,艾 迪与 惠特 菲尔 德牧 师私 通 , “ 当我在 树林 里等他 ,我 总是 把他 想 象成是 穿着 罪恶 的衣服 的人 ”【 2 1 P 。其 实 ,惠特菲 尔德 也 是~个 极端 自私 冷酷 的人 ,他 至始 至终都 未 能坦然 正视 自 己的罪 行 , 口 口声 声说 他是有 罪 的却从 未付诸 实 际行动 。 后 来艾 迪为 了减 轻 自己的罪 恶感 ,就 给 了安斯 杜威 ・ 德 尔 来 抵消 朱厄 尔 ,接着 又给他 瓦达 曼来 补偿 “ 从他 那 里夺 走 的那 个孩 子 ”。[ 2 ] 这 样 自 己也 可 以准 备 死 了 ,她 失去 了现世 心灵 的依 靠,家 庭 的温暖 ,再 也找不 到可 以扎 根 的 土壤, “ 孤独 变成 了她 一生 的生 活状 态 ,她 给家 庭带 来 的 气 氛也 妨碍 了家庭 成 员的 正常生 活 ,孩 子们 也 因母爱 的 匮 乏而变成 精神 的孤 儿 。”[ 3 ] P 7 9 三 、 人性 的衰 败 人 性 的衰败 也是 南方 没落情 怀 的一个 突 出表 现 ,集 中 体 现在 家庭 关系 的疏 远 、认 知 能力 的缺失 。安 斯与 艾迪 虽 贵 为夫 妻 ,却没有 夫妻 间 的伉俪 情深 。丈 夫甚至 在妻 子病 重 之 际也不愿 花钱 请 医生 ,只为 省下 钱好 安一双 假牙 。艾 迪 也与 人私 通背 叛 了 自己的丈夫 。彼 此无 爱 的婚 姻对 双 方 都 是莫 大 的折磨 。孩 子们 也因父 爱母 爱 的缺失变 得 自私 自 利 。名 为母 亲送 葬 ,实则各 怀鬼 胎 。送葬 途 中起 内讧 ,相 互之 间手足情 谊 荡然无 存 。 卡 什在洪 水 中被摔 断 了一条腿 , 达 尔 由于纵 火烧 仓被 送进 了孤 儿院 。杜威 德尔 因害 怕 自己 的秘 密被暴 露 ,竟然 为达 尔的被 捕欢 呼雀 跃 。瓦达 曼一 直 想 得 到城里橱 窗 内展 列的玩 具小 货车 ,他 年龄 最小是 个 白 痴 ,神 志不 清 ,总是 说他 的妈妈 是一 条鱼 。朱 厄尔认 为 他 的母 亲是一 匹马 ,这 是认 知能力 缺失 的突 出表 现 。他 们 都 没 有 为母亲 的离 世而 伤悲 ,相反 ,都 有各 自私 人 的 目的, 人 性 的衰败 竟然 至此 。 四 、结 语 时代 变迁 ,社会 转型 都是 以传 统家庭 观 、伦理 观 、宗 教观 的土崩 瓦解 为代 价 的。本篇 论文 ,笔 者从 以上 三个 方 面 探 索 了福 克纳 小说 中 的南方没 落情 怀 ,进而 反映 了福 克 纳 对 现代社 会 中人 的生存 状态和 生存 困境 的 思考 ,还 有 对 南方传 统价 值观 念衰 落的哀 婉痛 惜 。

福克纳开题报告

福克纳开题报告

福克纳开题报告引言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不仅以其深邃的叙事风格和复杂的人物塑造而闻名,还在其作品中探索了种族、历史和社会问题。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福克纳及其作品,并概述研究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文学的影响。

研究背景福克纳出生于1897年,成长于美国南方的密西西比州。

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福克纳的小说描绘了南方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贫穷农民、废墟家族和富裕商人等。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文学的贡献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福克纳的作品,我们希望深入了解福克纳的叙事风格、主题和语言运用,同时探讨他对当时南方社会的揭示和批判。

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福克纳的作品对南方文学后继者的影响和启发。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福克纳的生平和作品概述:介绍福克纳的早年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同时,对福克纳主要的作品进行概述,包括《冬天的刻钟》、《喧哗与骚乱》和《深夜灯火》等。

2.福克纳的叙事风格和主题:分析福克纳独特的叙事风格,包括复杂的时间结构、流畅的内心独白和多角度的叙述。

同时,探讨福克纳作品中的主题,如种族和阶级问题、家族传承和南方社会变革等。

3.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的揭示和批判:通过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分析福克纳对当时南方社会的揭示和批判。

探讨福克纳对种族歧视、贫困和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关注,以及他对南方社会传统的自我反思。

4.福克纳对南方文学的影响:研究福克纳作品对南方文学后继者的影响和启发。

分析福克纳的写作手法和主题在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延续和发展,探讨他对南方文学的持久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

通过阅读福克纳的作品以及相关文献,深入理解福克纳的叙述风格、主题和语言运用。

同时,对福克纳作品中的关键场景、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更多的研究结果。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得出以下结果:1.深入了解福克纳的叙事风格和主题,包括他独特的叙述技巧和对南方社会的深刻挖掘。

哥特写作手法在福克纳作品中运用

哥特写作手法在福克纳作品中运用

浅议哥特写作手法在福克纳作品中的运用摘要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广泛使用“哥特小说”技巧,抒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惊悚氛围,塑造“恶棍—英雄”人物,勾勒出一个“哥特世界”。

这种哥特式的创作手法广泛运用于福克纳的创作中,但我们应该看到矗立在怪诞现象背后的是南方人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福克纳小说借助哥特式手法揭示人性中的黑暗与罪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哥特手法恶棍英雄美国旧南方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哥特小说自18世纪中叶在英国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而它那特有的震撼力也吸引了各时期、各流派的作家。

20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的发展中心似乎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

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家们开始创作哥特小说或在其作品中使用哥特式写作手法。

在美国南方,哥特传统已经成为南方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方之所以能够孕育哥特小说,是与种植园、清教主义、奴隶制和内战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关于邪恶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

他的写作视角更宽泛,也更深入——父权主义、清教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迫害,旧南方的每个黑暗角落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放大。

当我们读他的作品,伴随着震惊我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刺痛。

有时,邪恶和痛苦在一定条件下是密不可分的。

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这些邪恶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在美国南方文学中,哥特手法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但作家们因人而异地运用哥特写作手法来提升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为了强调灵魂救赎,奥康纳在作品中突出暴力和死亡;麦卡勒斯通过哥特手法来描述人类的孤独;马克·吐温使用哥特情节来创作一种痛苦与幽默并存的反讽。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南方式的高贵败给了北方底层的爱情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南方式的高贵败给了北方底层的爱情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南方式的高贵败给了北方底层的爱情前言:《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4月发表的短篇小说,也是福克纳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者福克纳善于描写美国南部的风土人情,被看作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

1930年正值美国社会发展与改革时期,南方旧传统和北方现代文明碰撞下呈现出众多的社会矛盾,小说以此为背景从多维度揭示了特殊环境下的父女矛盾、社会等级矛盾、女性反抗与被压迫的矛盾等无法调和的社会问题。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后,生活在杰斐逊镇的格里尔森家族即艾米丽的父亲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南方做派”,为了维护所谓的等级和尊严,赶走了所有喜欢艾米丽的男子。

导致艾米丽在父亲去世后,不顾世俗的观念爱上了小镇修建铁路的工头北方佬荷默·伯隆,当她发现荷默无意与自己结婚时,为了留住爱情保、住名声用砒霜毒死了自己的爱人。

从此,艾米丽在破旧封闭的宅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与荷默的尸体同床共枕40年。

直到她去世,小镇的居民在艾米丽的葬礼上才发现这个惊人的秘密。

这部小说中的艾米丽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一样,家道中落却依旧恪守着衰微的南方贵族传统,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悲剧人物,是南方传统思想下的牺牲品。

今天,我将从小说的叙事手法、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小说中三次死亡的象征意义及艾米丽受到的三次否定来分析这部带给我们震撼的艺术作品。

在文章的最后,我会谈谈通过这本小说带给我的思考。

1、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开篇的叙述便揭示了艾米丽的死亡,勾起读者的想要探究的欲望,最后又以艾米丽的葬礼和揭露荷默死亡的真相作为结尾,用诡异恐怖的基调把情节推向高潮。

①时序交织、倒错的情节法国的叙事学家热奈特说过:“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

”本篇小说中的布局十分精细,并没有采取传统小说结构上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而是在小说时序中采取跳跃与颠倒的叙述模式,将小说分为五个无标题部分为小说设置悬念。

从福克纳《八月之光》看美国南方文化及民族歧视

从福克纳《八月之光》看美国南方文化及民族歧视

从福克纳《八月之光》看美国南方文化及民族歧视摘要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而表现出了更深层次的美国南方文化意蕴。

在福克纳所塑造的人物中,乔▪克里斯莫斯便是一个带有传达文化意蕴的代表人物。

小说分两条线索,一条是以主人公克里斯莫斯一生的变化为线索,另一条则是以农村姑娘莉娜的命运变化为线索。

主人公克里斯莫斯生活在一个白人家庭,但由于外祖父怀疑其是黑白混血儿从而遭到了遗弃,最后成为白人歧视、黑人提防的人,养成了天生冷酷无情的性格,直至最后在种种社会的虐待之下杀死了白种情人,后主动接受白人种族歧视主义者们的私刑,被处以私刑。

最后克里斯莫斯的死是对无情社会的一种包别,对社会没有丝毫的留恋。

莉娜与情人相恋并发生了关系,最后怀孕之后又遭到情人的遗弃,这条线索是以莉娜到杰弗生镇寻找情人,通过莉娜在杰弗生镇10天的时间看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种生活面貌,莉娜是南方之爱的形象代表,是没有被社会异质化的人物。

小说中通过第一条线索的描述表现出作者的反种族歧视、宗教偏见的思想和观念。

关键词:福克纳《八月之光》美国南方文化种族歧视目录引言一、从《八月之光》看美国南方文化(一)克里斯莫斯与美国南方文化的关系(二)《八月之光》中美国南方文化意蕴二、从《八月之光》看美国南方种族歧视(一)从克里斯莫斯命运变化探索美国南方种族歧视(二)小说中疯狂的种族主义者(三)从美国南方社会面貌看种族歧视结论参考文献引言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相当有影响力的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自身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领袖,《八月之光》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

作品从连个线索反映出了美国旧南方下的种种面貌,包括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谈及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必然要谈论到美国南方文化和种族主义之下的种族歧视,如同《偷书贼》中谈论到的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和赶尽杀绝。

而在《八月之光》中反应的种族歧视则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白人甚至将黑人当做一种奴隶、牲口,将其看成是低贱的劳动力,这种奴隶制度指导林肯签署法令之后才被废除,黑人才得以重获自由,过上“人”的日子。

献给《艾米丽玫瑰》小说中南方情节分析

献给《艾米丽玫瑰》小说中南方情节分析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小说中南方情节分析摘要:福克纳是是美国和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直根于美国南方,挖掘了美国社会和人们的命运。

在他的作品中,他大胆地进行了风格上的创新,因此被称为是文学大师。

许多学者和批评家对他和他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自从20世纪50年代福克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学者们共发表了300多篇有关福克纳和他作品的研究。

然而,在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福克纳和他的作品进行研究。

福克纳不仅是一名伟大的长篇小说家,而且是一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他深深受到了传统思想和南方价值观的影响,他的小说中表达了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思想和深层次挖掘了人类的价值和生存的基本意义。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献给艾米丽的小说是以“yaknaptawpha”为地名的优秀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南方的过去的辉煌;旧的家族的和秩序的下滑和瓦解;新秩序的必然出现。

人物对南方复杂的态度和思想不仅仅是由新旧秩序的矛盾,而且是因以清教徒为中心传统所引起的。

关键词:南方情节;新旧秩序;南方价值观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0-0000-01在这篇小说中,艾米丽是小说主人公,受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固执,严厉思想的父亲影响,在她生活中,艾米丽的父亲禁止他的女儿和本地人结婚,当父亲死后,艾米丽变得一无所有,后来,艾米丽爱上了一个北方佬,而艾米丽的亲戚和当地人却对这个美国佬不屑一顾,艾米丽不顾一切的,固执地决定和这个北方佬荷马结婚时,却发现这个北方佬并没有此打算;最后艾米丽杀死了他的爱人,并把他的尸体保存起来。

后来,艾米丽一直是与这个喧嚣的,充满阳光的人类事物隔绝;与外面世界隔绝一直到死都呆在自己的房子里。

在福克纳生活的时代里,有许多的作家,诗人,戏剧家,批评家都来自南方,例如:托马斯沃尔夫罗伯特;佩恩沃伦;理查德王赖特。

因此被称作“文化荒原“的美国南方在那个时候在文化和文学开始繁荣起来。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意象表达:将客观事物赋予 主观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玫瑰的象征意义:爱情、美 丽、死亡
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或 符号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艾米丽的象征意义:南方淑 女、传统束缚、自由追求
叙事技巧与情节安排
叙事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讲述者的回忆展现故事情节。
叙事时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
汇报人: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 品 意 义 : 《 献 给 艾 米 丽 的 玫 瑰 》 是 威 廉 ·福 克 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艾米丽的生活和 心理描绘,深刻反映了南方小镇的社会历史变迁。
文学地位:该作品被认为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 小说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暗示 等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直接描写:通过内心独白、对 话等形式直接展现人物心理活 动。
意识流技巧:通过意识流技巧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 建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福克纳的创作意图:通过《献给艾 米丽的玫瑰》反映南方社会的变迁 与矛盾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和转折,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 的兴趣。
叙事节奏:小说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快慢有度,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艾米丽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艾米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 她既是一个传统南方淑女,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艾米丽在小说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她的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福克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两大主题

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两大主题

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两大主题摘要: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

他的作品表面上充满了悲剧、幻想和暴力。

但他更感兴趣的是故事表面下发生的事情,是悲剧、幻想和暴力的根源,而不是悲剧、幻想和暴力本身。

他的作品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他非常擅长表达感情、描述一些通常难以描述的现象:疯狂、陶醉、爱的时刻、死亡之际、秘密,以及不可名状的灵魂深处。

所有这些都是美国内战后新旧南方交替的结果。

新旧南方交替之际,南方人的痛苦似乎是由于传统世界的消失。

可深入分析后才发现,这是因为传统世界并没有消失,它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南方人。

准确地说,传统的南方已经根植于南方人的灵魂中。

有形的南方已经逝去,但南方传统却一直流传于后世。

美国内战后的南方人其实并没有憧憬未来,而是在不断地留恋过去。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美国南方人,主题,困境1.威廉·福克纳简介威廉·福克纳于1897年9月25日出生于密西西比州。

他在密西西比州的牛津度过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

牛津是福克纳作品中虚构小镇杰斐逊的原型,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占据中心位置。

福克纳在旅居欧洲时结实了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鲁,并在他的帮助下于1926年出版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

之后,福克纳就回到了美国长期居住。

2.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深受南方传统的影响,福克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并以无限的精力致力于写作。

他创作了十九部小说和三卷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故事中展现了普世意义,并以极大的勇气将这些真相告诉他的南方同胞。

最著名的小说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沙里多斯》(1938)、《去吧,摩西》(1942)等等。

3. 威廉·福克纳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福克纳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世界上很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国南方文学对福克纳作品的影响
作者:闵信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3期
摘要: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对福克纳作品的研究现状,其后重点对福克纳的作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总结了福克纳经典作品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文学;福克纳;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239-02
美国文学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通过研究美国文学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特征以及主流文化有所了解。

文学作品同时记录了语言文学的发展轨迹,反映出当时人民的价值观。

研究美国文学,有助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深入了解美国各大文学派系的体载及表现手法,加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美国文学史上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家,其中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1962年)是对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公众普遍认为他是对美国当代小说文学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诺贝尔文学委员会更是认为福克纳做出的是“艺术性”的贡献。

[1]终其一生,福克纳共完成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多篇短篇小说。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他用20世纪的眼光审视了美国南部地区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以公众的视角完美阐释了南方人的心理及精神世界。

[2]福克纳作品影响深远,目前国内外英语语言文学学者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至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通过对福克纳作品的内部深入剖析,研究者从作品的叙事策略、文学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福克纳的文学作品是英语文学专业学生研究较多的专业知识之一。

从上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福克纳的作品也逐渐冲出美国当地文学研究的樊篱,进入了世界各国文学专业的教材之中。

[3]福克纳的代表作包括《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福克纳的作品特点以及福克纳作品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发挥的作用。

一、福克纳作品的主要特点
(一)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主要讲述以康普生、沙托里斯、麦克斯林家族为主的南方贵族家庭的衰落和斯诺普斯家族作为资产阶级暴发户家庭的崛起过程。

[4]1955年福克纳访问日本,他表示创作《沙多里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故土众多故事的可塑性,并认为自己的众多作品尽管在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拥有着神奇力量,如有可能足以导致宇宙坍塌。

在他毕
生创作的19部长篇小说及120多部短篇小说中,共有15部长篇小说和大部分的短篇小说都与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他虚构的小县城有关,因此后人将这些作品统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也成了福克纳众多作品的重要标志。

[5]19世纪的美国南方地区正面临工业文明的步步侵入,在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中,福克纳以主观折射的方式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当时美国南北战争以南方地区失败告终,传统价值观遭到巨大冲击,但由于文化的惯性,其在南部地区仍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福克纳从小就接受南方地区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南方地区正义、勇敢、自由的正能量中长大,但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南部地区的崩溃,福克纳逐渐看透了南方精神的实质,体会到南方奴隶制度的残忍、冷酷,种植园主的冷血、罪恶。

这种善恶文化的冲击让福克纳十分痛苦,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以文学家、艺术家的眼光决定让自己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

尽管北方工业文明如火如荼地推进,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带给南方人民的只有痛苦。

善良正义的人们被金钱所惑,静谧的故土被闹事的喧嚣取代,各种权力、奴役充斥在整个南方地区,福克纳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创作了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描述着自己一直生活的南方故土,构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二)意识流
意识流是福克纳作品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福克纳的作品透漏出细腻的人物感情特征及曲折的心理变化历程。

通读福克纳的作品,可明显感受到其作品的绵延婉转、句子的繁复结构以及词句的精巧选取,大量采用了意识流创新性表现手法。

福克纳的这种意识流创作手段对传统的文学叙事结构带来了变革性的历史挑战,刷新了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观,对读者的想象力及理解力更是个极大的考验。

[6]《喧嚣与骚动》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昆丁的思绪在手表齿轮的声音、耶稣在海上行走、华盛顿的诚实、小物件上的红迹等都表现得如此自然。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自由联想是那么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然的意识跳跃以及潜意识当中的思想沉淀、扩展都是福克纳重要的艺术性表现手法。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福克纳利用读者对视觉的感知,将聚焦点置于多种物体之上,但又通过过滤的笔法更加清晰地表现出设定任务的内心情感世界。

[7]《喧闹与骚动》中的班吉,他只有三岁的智力,福克纳巧妙地通过班吉视觉感知的模糊性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逻辑与秩序。

二、福克纳作品对学生的作用分析
研读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作品,对提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福克纳作品作为英文作品中的代表之作,即可为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供了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媒介,又可通过外文文献的阅读拓展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动能力。

(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阅读课丰富学生对事物的表达方法。

福克纳的作品多为意识流写法,这种写作手法通过环境中物体的变化表现出任务的心情。

阅读福克纳作品,可为学生展示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

如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写道:“Some days in late August at home are like this,the air thin and eager like this,with something in it sad and nostalgic and
f amiliar…”,这句话的翻译为“八月末在家的那些天就如这样,稀薄的空气中带着渴望,有点忧伤,有点怀念,又有点熟悉…”。

通过拜读此句,既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词汇知识,又可为学生扩展相应的语法知识。

英语文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选择合适的词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句话给学生的语言运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感情的抒发不应限于内在心情的直接流露,还可以物描情。

福克纳诸如此类的经典语句有很多,地道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突破中文逻辑的限制,更加准确地读懂英语文学作品。

(二)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
“He had followed the trend,become materialistic. Hatred and despair sometimes make him a not reasonable,unrealistic revenge mad and mad abuse.他已顺应潮流,成为实利主义者,仇恨和绝望有时又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和虐待狂。

”福克纳的这句话揭露的便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们内心的痛苦。

19世纪的美国遭到南北战争及世界大战的层层席卷,人们的传统价值观遭到冲击。

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大多揭露的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美国当时的社会场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美国制度文化。

除了对英语语法、翻译技能等方面的了解,对英语语言文学来说,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主流文化同等重要。

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作品便为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推敲作品中的每一个用词,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进行客观分析,这有利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云天英.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杨玲.英语语言文学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5):48-50.
[3]赵亚珉,张天良,夏玉玲.真文学与美国文学中的理想主义精神——以威廉·福克纳作品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4):85-86.
[4]韩丽娜,霍镜伊.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评《英语语言文学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3):66.
[5]魏莉.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07-108.
[6]王竞宁.语言文化与人文理念——兼议美国现代文学作品人物特点[J].科技信息,2012,(15):224+241.
[7]赵晓红.当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8,(01):5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