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油气资源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述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述2011-3-30 中国投资咨询网【收藏此页】【大中小】【打印】【关闭】中投顾问提示: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新石油天然气周刊欢迎下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俄罗斯有“能源超级大国”之称,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0和1/3,油气工的生产潜力巨大。
20世纪90年代,当俄罗斯所有经济部门生产急剧下滑,各个生产环节遭受灾难性破坏的时候,只有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活动运转正常,虽然生产形势和油气产量与80年代无法相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市场上油气价格的日益攀升,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形势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
作为俄罗斯经济运行中最稳定的生产部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其不断增长的产量既保障了国家对能源燃料的基本需求,又为其他工业生产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财政基础。
目前,强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俄罗斯实施能源外交的雄厚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实施。
·2011-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更多相关研究报告>>一、俄罗斯石油工业的生产现状俄罗斯是欧佩克组织以外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巨大的原油生产潜力。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包括寻找、勘探新油田、油井设施建设、原油开采与运输、原油深加工和油品销售、采油设备与原油加工设备的生产和维修等。
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中心,这里集聚了全俄53%以上的原油资源。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西西伯利亚的原油产量就占全俄原油总产量的67-72%,其中汉特-曼西自治区不仅是西西伯利亚产油区的产油中心,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产油区,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占西西伯利亚产油区总产量的80%,全俄原油开采总量的57%,世界原油开采总量的 5.8%[1].俄罗斯的其他大型石油产区有伏尔加-乌拉尔产区、季曼-伯朝拉产区、北高加索油气省;东西伯利亚和海洋大陆架是俄罗斯未来最具前景的原油生产区。
俄罗斯油气地质开发新进展及未来勘探方向

俄罗斯油气地质开发新进展及未来勘探方向——Э.М.Халимов院士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完全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并出口到其它一些国家。
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储量约占世界储量平衡表的35%,在世界油气开采中,天然气占30%,石油占11%。
俄罗斯油气生产已超过前苏联时期开采总量的80%。
俄罗斯的油气远景区面积约为1290×104km2,其中有560×104km2在边缘和内海陆架区。
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分布在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资源量丰富和开采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大区内。
在俄罗斯已发现2240个油气田,其中有1512个油田,373个油气田和凝析油气田,355个气田和凝析气田,除此之外,约有80个油田已结束开发。
油气田分布在古地台(东欧,西伯利亚),年轻地台(西西伯利亚,斯基夫-土兰),山间盆地及边缘坳陷。
从里菲纪到晚第三纪的所有沉积层内均见到工业油气流。
大部分油气储量分布在几个长距离展布的区域含油气层系内。
在古地台,含油气层系主要分布在里菲系、文德系、寒武系(西伯利亚地台)、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东欧地台)。
在年轻的地台区(西西伯利亚,斯基夫-土兰)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分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
在地槽期后地区(萨哈林,远东山间盆地)总体上以新生代地层的含油气性为主。
在整个俄罗斯,2.4%的原始原油探明储量和1.7%的气储量分布在新生代地层中,65.5%的油和86.1%的气分布在中生代地层,其中51.6%的油和78%的气分布在白垩系,31.9%的油储量和11.1%的气储量与古生代地层有关,0.2%的油和1.1%气与元古代地层相关(表1)。
表1俄罗斯原始探明油气储量按不同层系的分布俄罗斯含油气区具有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可为国家油气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然而,未探明资源量比已探明储量的构造更为复杂。
那么在国家预算缺乏的条件下,要增加油气储量则需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以及科学论证其合理分布。
俄罗斯北极陆架地质和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挑战

( 罗斯 国家科 学研 究 院油 气研 究所 ) 俄
寻找新 的油气 资源 是俄 罗斯油 气 工业 目前 面 临 的紧要 任 务 。在 过 去 2 里 ,俄 罗 0年 斯 石油 T业 t要注 重于重 新 开采 上 世 纪 6 、7 E ’ 0 0年代 发 现 并 已 开采 的储 层 和 圈 闭。但 是 俄罗斯 陆架 区 ,尤其是北 极海 区蕴 藏 巨大 油气 潜力 。 当然 ,远离陆 架 的北 极 区矿产 资源
吴岐 歧 译 自 “ 3 第 3届 国际地 质大会 ( 斯 陆)论 文摘 要” 奥 邱 燕 校 对
北极 圈内阿拉斯加 至巴伦支海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 特征一2 世纪北极 陆架新 的油气 潜能区 l
A, mc e k l Ne h n o— Ro e s a a Er k Gai v Vy th sa e a ta o a v nk y 、 i lmo 、 c ac e lv S v sy n v
即使相当丰富,要开发却相当困难。这样一来 ,独特的巴伦支海陆架不仅因其富含油气
资源而 值得 注意 ,还可 以作 为将 来 开发 的实践 区 ,为将来 勘探 那些难 以涉及 的北极远 海 新勘探 区积 累经验 。从 大陆转 向近 海 的勘 探 和开发 工作 ,需要 新一代 科学 家 和工程 师掌 握 新设 备和新 技术 ,需要 在世 界油气 工业 综合 开发 的过程 中培训他们 ,使 他们 能在勘 探 矿产 资源 的实践 中将基 础知识 、经 典理论 与创 新方 法相结 合 。
Ko sa t ey h v n tn i S rs e n
( 罗斯 国家科 学研 究院分析 化 学研 究所 ) 俄 俄 罗斯北 极陆 架总 面积 达 60×1 m ,其 延 伸范 围 占世 界 第 一 。陆架 区 内含一 个 0 k 2 约 40 (k 2的潜 在油气 区带 。那些 独 特 的油 气 田如 Piz m o 油 田 、St m nvke 2 l4r X ) n rao ne rl ho aoso k 凝 析气 田 、R snvke lnnr so 气 田都可 以与亚马 尔半 岛 的巨大 气 田媲 美 。就油 uaoso 和  ̄ ig dke a 气资源 的容 量和密 度而 言 ,喀拉海 区应排 名第 一 ,而 FazJsf ad 岛被 认 为是俄 罗 rn oeLn 群 斯 北极 陆架潜 在 的油气勘 探 目标 。就评 价 石 油地 质 潜 能而 言,巴伦 支 海俄 罗 斯 段 F z mn Js 区 的特征 与 阿拉 斯 加 M gbrBrw很 有 希 望 的含 油 气 区 ( 特 的普 拉 德 霍 湾 、 oe f eaa ao r 独
俄罗斯油气开采预测及对华出口前景

2 6 00
年 第期 一
石油天然气工业 中心 、满足这些地区的油气需求并 向亚太国家长期供应石油 天然气等规划的实施将主
地区国家 ,主要是中国 、印度 、印尼 、菲律宾等
国。从全球来看 ,只有几个大型的碳氢化合物原料 要依托西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 雅库
基地能满足今后的能源需求。这主要是指政局不太
继续 增加 ,尽管西 西伯利 亚的 增速会放慢 且欧洲
部分 的产量将减少 。到 2 1 俄罗斯 的年石油开 00考虑政治 、经济 、技术等可能影响世界石油市场行 采量将 达到 5 t 2 2 年—— 5 5 t 2 3 亿 , 00 . 亿 , 00
情的多方面因素。 尽管世界石油价格在 20 06~20 年就应该出 07 现下降趋势,但国际市场上石油的较高价位将保持 到 21 00~2 1 年 ,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现已形 02 成的石油 消耗 惯性将延续到中国等亚太国家。到 年—— 6 t 亿 ,而西西伯利亚的将分别达到 3 4 5 .4
口国购买加工和销售基础设施 ;⑥扩大俄罗斯石油 公司在境外开采和运输实体 中的份额 ,尤其是在独 联体、欧洲和亚太地区国家。
尽管在第一阶段俄罗斯对华 出口石油的基地将 是最大 的产油区——西西伯利亚 ,但从确保国内市
极大关注 ,认为 “ 建设 ‘ 西—东 ’石油天然气出口
干线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燃料能源系统的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田是如何形成的?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田是如何形成的?一、概述盆地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条件、机制及规律,侧重角度的不同,所划分的油气成藏模式也不同。
俄罗斯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成藏复杂,具有多期次成藏和差异性成藏的特征。
多期次成藏是指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均有油气成藏。
差异性成藏是指在不同地区,由于构造作用等条件的不同,其成藏具有差异性。
因此,根据构造差异,可将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成藏模式主要划分为3种成藏模式:单旋回盆地封闭型成藏;叠合盆地前陆差异扰动调整型成藏;叠合盆地走滑改造型成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巴伦支盆地和叶尼塞-哈坦加盆地均以封闭型成藏为主,西伯利亚、东欧东缘和南缘以调整型成藏为主,北萨哈林盆地为改造型成藏(陈景阳等,2017)。
表1 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盆地类型及储产比二、单旋回盆地的封闭型成藏由于盆地结构稳定性和演化的继承性,这种模式的油气藏形成后,其位置、规模和类型基本未遭受大的变动,未突破原始含油气系统范围,如东巴伦支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等(吴义平等,2014)。
该类型含油气盆地所发现的储量占所有含油气盆地储量的67.5%(表1)。
西西伯利亚盆地具有较高的基底活动性,侏罗纪,盆地快速沉降和缓慢补偿导致岩石中有机质的富集,湿热气候条件提高了海相和陆相各种环境的生物产率。
白垩纪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均较高,沉积厚度较大且以陆源碎屑物质为主。
海侵期间形成了大量优质生油岩,而在海退期形成了气源岩。
沉降和沉积作用的周期性变化导致了盆地内多套储盖组合的有利配置;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差异沉降和沉积物的差异压实造就了大量规模巨大的披覆背斜圈闭(杜鹏等,2011)。
由于较高的构造活动性,这类盆地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大地热流,有利于有机质成熟和生烃,另外,这类盆地多是中新生代盆地,油气成藏大多发生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油气充注过程可能具有脉冲性,相对较晚的成藏史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图1 西西伯利亚盆地封闭型成藏模式图三、叠合盆地前陆差异扰动调整型成藏俄罗斯前陆盆地的形成对应3期构造运动,分别为元古宙贝加尔运动、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和中新生代阿尔卑斯运动,分别对西伯利亚南缘、东欧东缘和南缘的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新俄罗斯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类标准解析

最新俄罗斯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类标准解析李 玮,胡春桥,和向楠(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 摘 要:本文解析了俄罗斯2016年最新石油天然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类标准,通过新旧俄罗斯油气分类标准的对比,诠释了新标准向SPE/WPC/AAPG/SPE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简称SPE-PRMS)逐步靠拢的进步性,在于储量类别间的转变更为灵活。
同时文章对比分析了俄罗斯油气储量分类新标准与SPE-PRMS分类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两种分类分级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可采储量和地质储量对应关系不同,并得知俄罗斯油气储量分类新标准与SPE-PRMS间储量评估的误差约为30%。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及时了解俄罗斯的油气储量分类新标准,可为中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地区开展油气领域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俄罗斯油气储量分类新标准;SPE-PRMS;相似性;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TE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7)09—0041—02 在全球油价持续低迷影响下,中国的油气储备对外依存度高,商品进出口交易频繁。
为实现国与国间的互联互通,互惠共赢,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公平的、包容的、共赢的贸易体系,中亚地区前苏联国家的储量分类都是继承着俄罗斯油气储量分类标准,因此摸清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类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这对促进中俄、中亚油气资源领域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俄罗斯2016年油气储量分类标准浅析1.1 新标准建立的出发点自2001年俄罗斯批准更新油气储量分类标准后,俄罗斯油气储量分类标准向西方分类标准靠拢的问题并未解决。
俄罗斯经济也急迫需要向市场经济过渡与国际商业一体化,俄罗斯总统普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并表达了俄罗斯的自然资产必须以清晰、准确、合理以及客观的价值体现。
因此2013年2月俄罗斯总统委员会决定:建立新的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类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且新标准必须同国际上使用的分类标准接轨。
俄罗斯为什么越打越有钱

1、俄罗斯越打越有钱是石油会进一步拉高国际油价。
数据显示,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前100天,通过化石能源出口赚了930亿欧元,约合970亿美元。
从去年的数据取一个平均值,平均每白天的收入可达454亿美元。
这个对比更加直观,俄乌冲突后100天的收入,是去年100天收入的一倍多。
数
据表明,俄罗斯确实赚麻了,并且越打越赚钱。
2、俄罗斯的财政由于战争的刺激而大幅增长。
自从今年年初,美元对卢布的升值已经达到了11%,而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粮食、矿产、天然气等资源,也跟着水涨船高,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据俄国自己发布的数字,俄罗斯四月份的财政顺差高达8千亿卢布,是近几年以来的最高值。
欧洲国家对俄罗斯
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无法彻底摆脱,现在的俄罗斯可以说是越打越有钱。
俄罗斯油气工业现状及出口管道建设

2 0 国 缘石 油矗 济 06 4
● I
维普资讯
2 石 油供 应 .
( )原 油产量 1
俄罗斯原油大多通过管道出 口, 供向欧洲, 主要买家是德
国、 意大 利 、 荷兰 、 波兰 和乌克 兰 。由于国 内原油 消费量 有限 ,
俄 如果说 俄 罗斯 原 油产 量 的高峰 期是 在 18 ~18 年 , 产量 达 加上 国际油价 一直走 高 , 罗斯原 油 出 口量快速 增长 。 97 98 年 到 5 亿吨 。随后 ,由于苏 联解 体 、经济 改革 、 融危 机等 原 20 年的原 油产量 只是接 近 19 年水 平 的话 ,那 么这期 间的 . 7 金 04 91 因 , 油产 量 急剧 下滑 , 19 年 ,原油 产量 几乎 下 降 了一 原 油 出 口量却 增加 了近一半 (7 %) 原 到 96 4 . ,而且 原 油产量 中的 出 口 9 半 , 到 20 年 , 油产 量 才开 始稳 步 回升 。 05 已经达 比重从 19 年 的 3. 直 00 原 20 年 90 7 %提 高到 了 20 年 的 5 . ( 5 04 5 % 见表 3 。 9 )
谁 就控 制 了 国家 。
一
俄 罗斯天 然 气探 明储量 占世界天 然气 探 明储量 的三 分之
,
共计 4 .万亿 立方 米 , 7 8 其天 然 气资源 与储 量情 况 见表 1 。
俄 罗斯油气工业现状
1 油气资源 .
俄 罗斯 已有 10 3 多年 的油 气 勘探 开发 历 史 ,先后 发现 和 证 实 了北 高加 素 、伏 尔加 一 乌拉 尔 、季 曼一 伯朝 拉 、西西 伯 利 亚 东 西伯 利亚 及远 东 等几 个大 型 含油 气 区 ,还 在远 东的 萨 哈林 岛 、北 极 海 域的 巴伦 支海 和 喀拉 海 的大 陆架 发现 了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油气区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 (单位:万吨)
年份 项目 西西伯利亚 油气区 其中:秋明 州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3143 14804 31266 36812 37565 20833 22037 26476 2851 14315 30787 36108 36534 20159 21347 25417
4.安纳线和泰纳线建设受油源不足的制约
俄罗斯官方(包括普京总统)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出尔反 尔,其真实用意是受油源不足的制约。
除了以上分析的俄罗斯石油后备资源不足外,东西伯利亚 和远东地区近年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萨 哈(雅库特)共和国及萨哈林岛周围大陆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 油气资源,但绝大部分为天然气田,油田数量较少,且以中小型 为主。
5.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天然气资 源开发潜力巨大
今年,在东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伊 尔库次克州、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勒拿河中游谷地 及南雅库特、萨哈林岛(库页岛)周边大陆架相继发现 一批大型天然气田。 其中伊尔库次克州的科维克金等3处的探明储量均 为万亿立方米级的超大型天然气田,预测这一地区中远 期天然气年开采量可达1000—1500亿立方米。
1.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情况
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分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 油气区(又称“秋明油气区”),约占剩余探明 储量的70%,其余分布于欧洲部分北部的季曼— 伯朝拉、伏尔加河流域、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区的 萨哈林岛(库页岛)。 天然气探明储量的90%分布于秋明州北部北 冰洋喀拉海沿岸的汉特曼西斯克和亚马尔涅涅茨 两个自治区。
3.2
主力油田西西伯利亚油气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石油增产 潜力有限
目前占俄罗斯原油产量70%的西西伯利亚油气区,自1964年第一口油 井投产以来,1974年原油产量突破一亿吨大关,1990年达到创纪录的3.76 亿吨。其后由于老油田资源逐渐枯竭,新油田的勘探接续跟不上,加之前苏 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出现大滑坡,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1996年降至2.03 亿吨,2000年以后开始回升,2002年达到2.65亿吨。 目前该油田的5个产油区中,苏尔古特和沙伊姆两个产油区已处于衰 退期,其中号称世界第二大油田的萨莫特洛尔油田,面积1600km2,原始可 采储量为20亿吨,高峰期年产油1.5亿吨,目前年开采量已不足5000万吨。 今后10多年,西西伯利亚油气区原油产量仍主要靠下瓦尔托夫斯克和 涅夫季尤甘斯克两个产油区来支撑。但据俄罗斯2003年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 规划,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该油气区原油产量只能保持在1.93~1.94亿 吨水平上。
3.1 石油勘探工作进度缓慢,其进度落后于石油产量 增长 速度,近年来石油勘探未取得重大突破
自1999年俄罗斯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以来,2000~2003年俄原油产量 年平均增长7.7%,但石油勘探工作由于受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制约, 油气资源勘探进尺年平均为155.7万米,不仅大大低于高峰的1990年 (528.6万米),甚至低于1980年和1970年水平。
托木斯克州
西西伯利亚 油气区占全 俄%
292 11.04
489 36
479 57.2
704 67.9
1031 72.8
674 67.9
690 68.1
1059 69.8
3.3 俄罗斯石油及地质部门高层官员和专家对其石油 资源估计也不乐观 在2003年8月28日俄罗斯联邦批准的《2020年前 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中,对2010年和2020年俄罗斯 全国石油产量分别规划为3.35亿吨和3.5亿吨。均低于 2003年4.11亿吨水平。主要原因是受资源条件制约。 随着西西伯利亚油气区原油产量缓慢下降,2010 年以后原油产量主要靠欧洲部分的季曼—伯朝拉(在 科米自治共和国)、里海及北冰洋大陆架的新油田来 弥补。
俄罗斯不仅是迄今世界上天然气探明储量最大的国家,而且也 是天然气开采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2002年天然气开采量595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开采量的 23.85%;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管道天然气贸易总量的38.5%。天然气 在俄罗斯一次能源产量中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12%上升到2002年的 45.35%(同期石油所占比重分别为50.8%和35.84%)。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制着全国天然气开采量的90%。俄 罗斯天然气探明资源量的90%以上集中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其中 西西伯利亚北部北冰洋沿岸地区占全国天然气开采量的约90%。
6.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前景
6.1 俄罗斯中期可提供的原油数量
根据西西伯利亚油气区原油开采量与输油管线布局, 西西伯利亚油田所开采的原油大体有3/4向西输往俄欧洲部 分地区及供出口,只有6500—7000万吨留在西伯利亚地区 加工及供出口,其中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加尔斯克、鄂木斯克 和阿钦斯克三个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为4730万吨。 近中期能向亚洲各国出口的数量为每年1800—2300万 吨(萨哈林岛年开采的原油约350万吨供共青城炼油厂)。
4.安纳线和泰纳线建设受油源不足的制约
2004年初又以保护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为由,抛出 了从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起,沿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贝 (加尔)阿(穆尔)铁路至纳霍德卡的泰纳线方案。 该线比安纳线向北推移了180—500公里,线路总长 4130公里,计划修建口径为1220毫米的大口径输油管, 年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
4.安纳线和泰纳线建设受油源不足的制约
俄方并于2003年初信辞旦旦地提出,安大线“首期工 程将于2003年动工,计划于2005年建成,2010年建成第 二期工程,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预计今后25年总计 向中国提供原油7亿吨,价值1500亿美元”。
但两国总理签署的《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 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不到一年。在日本的巨额 金钱和投资的引诱下,俄罗斯从普京总统到能源部长和远 东地方当局很快就发生变卦。推出了改为修建从安加尔斯 克到远东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港的安纳线方案。
2.俄罗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油气资源开采与出口情况
2002年,俄罗斯产原油37956.3万吨,其中西西 伯利亚油气区占69.75%(约2.65亿吨),伏尔加河流 域占21.9%(约8300万吨),欧洲部分北部占4.1%, 欧洲部分南部(北高加索区)占3.2%,远东地区仅占 1%(367万吨)。 2002年俄罗斯出口原油1.73亿吨,占原油总产量 的45.5%。其中经海运出口8586万吨,占49.6%;经 “友谊”输油管输往东欧各国及德国5572万吨,占 32.2%,其余占出口总量的18%经陆路出口。
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家协会2003年统计,最近13年来, 上述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5.5亿吨,难以支持安大线、安 纳线或泰纳线中的任何一条运营30年所需的资源探明储量。
4.安纳线和泰纳线建设受油源不足的制约
其次,是以此吸引外资,为开发西伯利亚出力。当今的俄罗斯领导 人,都以“本国利益最大化”出发,千方百计维护本国利益。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前苏联领导人就为开发西伯利亚的资源绞尽脑汁,其中引诱日本投 资开发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据西方学者估计,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要得到充分的 勘探,在最近20年内至少需投入800—900亿美元。这对2002—2005年每 年只有16亿美元投入新油田开发的俄罗斯石油工业投资来说,无疑是“杯水 车薪”。
因此,每年的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均落后于当年的石油开采料0.5~0.6 亿吨,导致资源“入不敷出”。据西方报道,在俄罗斯现有的石油探明储量中, 难开采的占一半以上。其中38.4%属于低渗透油层,19.6%位于气层下部, 13.6%为重油,10.4%属高稠油。 截至2002年,俄尚未动用的油田探明储量约10亿吨,其中四分之三 集中于西西伯利亚油气区。
6.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前景
6.3 东北亚地区天然气开发合作前景光明
随着东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岛大陆架天然气资源勘 探工作的加快,预计在2010年前可投入正式开采。 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当地天然气消费量很少, 95%以上的开采量供出口。 中国、韩国和日本是最紧的输出对象国。当然也不排除利用液 化天然气船向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部分液化器。 随着天然气开采量的增长,中国有望通过输气管取得俄罗斯 30%的出口份额(预计2012~2015年可达200~300亿立方米)。
表1. 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产量
年份 项目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石油产量 (万吨)
28475
41133
54673
54231
51618
30683
32352
37956
天然气 开采量
833
1150
2540
4620
6410
5950
5840
5957
3.俄罗斯石油后备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内肯定会进一步强化。利用能源合作,打地缘政治的 牌,利用日本牵制中国;而对中国则“又拉又推”, 从中牟取“最大利益”。 由此可见,无论是俄罗斯提出的安大线、安纳线,
还是泰纳线,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钓鱼工程”,根 本不可能指望在近期内付诸实施。
5.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天然气资 源开发潜力巨大
谢 谢!
6.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前景
6.2 能源问题最终是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博弈
日本出于其地缘政治和抑制中国和平崛起的目的,千 方百计在俄罗斯出口原油问题上牵制中国。但俄日之间由于 战后尚未签订和平条约,加上北方四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因此, 俄罗斯不可能同日本在能源方面达成一揽子紧密合 作; 俄罗斯从其战略利益考虑,对中国通过铁路出口的原 油会有所增长,但最终规模大体可能维持在1500万吨水平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