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人格性质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偏常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偏常比较孙倩;陈图农;徐静【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24)3【摘要】目的:探索独生子女大学生偏常人格的特征。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对1244名大学本科生测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人格特质模式对10%被试评估,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偏常得分差异。
结果:1168份有效问卷(93.9%),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偏执型人格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自评与他评人格偏常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偏常人格维度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偏常人格无明显差异,偏常人格存在性别差异。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iated personality of the only-child undergradu-ates. Method: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were ad-ministered to 1 244 undergraduates 10% of whom was assessed using personality trait model of DSM-5 section III. Deviated personalitywas compared between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Results:The reliable questionnaires were 1 168(93. 9% ).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except paranoia between the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all P﹥ 0. 05). Both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showed sex differences on the deviate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ll P ﹤ 0. 05).Conclusion:The only-child undergraduates are not different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from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Sex differences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are significant.【总页数】2页(P181-182)【作者】孙倩;陈图农;徐静【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相关文献】1.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J], 王月云;孙维权;陆芳;张晓方;周红;尹平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比较研究 [J], 许克毅;宋宝萍3.青年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比较 [J], 涂敏霞4.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J], 李志5.独生子女士兵和非独生子女士兵主动性人格与心理应激关系的比较 [J], 苑春永;姜亦玲;陈福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生子女的议论文(4篇)

独生子女的议论文(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独生子女的议论文(4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专科院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及行为能力对比分析

付出, 理解人 、 懂得谦让 , 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问题 , 能够
考 虑 他 人 的想 法 , 得 与 人 分 享 , 互 对 比 、 互 促 进 , 懂 相 相 有
困难可 以相互帮助 。有时也会 出现年龄 大的欺负年龄小 的, 让他干这干那 , 以老大 自居 , 自己偷 懒。也会 出现相 互争 吵的现 象 , 吵架 打闹 , 产生 小矛盾 , 并不会 破坏感 但 情还会加深感情 。
第1 1卷 第 3期 21 0 1年 3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URNAL O I O F JXIUNI RST VE I Y
V0 . 1 No 3 11 .
M . O 1 2 l
文 章 编 号 :6 2—65 ( 0 1 0 04 2 17 7 8 2 1 ) 3— 0 0—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8 8名 学 生 进 行 调 查 , 中 有 五 年 制 4 其
的学生 , 也有普专 的学生 , 独生子 女 的填采取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我 们 随 机 调 查 8 8名 学 生 中有 独 生 子 女 12人 , 4 6 占
二 在 关 心 人方 面
调查总人数的 1 .0 。这个数据说明 , 91% 我校只有近五分 之一的独生子女 , 总体上看 , 从 不是很 多。在独生子女 中 男生 3 人 , 1 占独生 子女 的 1 .4 , 生 11人 , 9 1% 女 3 占独 生 子女的 8 .6 0 8 %。女生 比例高的原因 , 可能是 因为我校护 理专业人数基数大 , 护理 专业 女生 的 比例 又大。年龄从
在农 村的 1 , 8 0 %。从 这里 我们可 以看 出, 生 3人 占 . 2 独 子女主要 在城 市和城镇 , 农村 的独生子女是很少的。
师范类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人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师范类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人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研究师范类独生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特殊的教育意义。
本文对师范类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优化独生大学生人格的策略,以期为独生大学生的成才和高师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独生大学生人格特征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在同龄群体中逐渐成为强势群体,研究独生子女的人格问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而研究师范类独生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数以万计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祖国建设大业的实现。
本文对师范类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促进独生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独生大学生的成才和高师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本调查随机抽取廊坊师范学院师范类大学生120人为被试,独生与非独生各60人,男女生各60人,平均年龄21±1岁。
采用陈仲庚修订的85项EPQ,按指导语施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一)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人格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独生大学生的内外倾向和精神质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大学生,而掩饰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大学生。
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独生和非独生大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差异:其一,独生大学生的性格相对较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非独生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
其二,独生大学生精神质倾向相对较高,在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方面较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喜欢做一些奇特的事情、不顾危险等。
其三,独生大学生的掩饰相对较少,比较单纯、朴实,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以及交往愿望。
但其交往愿望与交往效果之间常形成强烈反差,在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逊色于非独生大学生。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应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摘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首先指出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然后从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即制度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原因中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将近1亿”。
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
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助人与利他行为,主体意识、法律观念和诚实品质。
”“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王月云;孙维权;陆芳;张晓方;周红;尹平【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07(020)009【摘要】目的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9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1).影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类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性是促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人际关系不良是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结构缺陷是促进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视.【总页数】3页(P38-40)【作者】王月云;孙维权;陆芳;张晓方;周红;尹平【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30;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6;B844.2【相关文献】1.婚恋观和恋爱现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研究--对南京市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J], 杜林;风笑天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方式的比较研究--对在宁高校大学生消费的调查 [J], 范晓光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 [J], 李军兰;王志慧4.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J], 李志5.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J], 袁素瑛;连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论文摘要:为了解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笔者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水平,呈现出群体性的差异特征。
关键词:心理健康;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引言从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家庭逐渐向4+2+1模式发展。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充分地享受着长辈对他们的爱护,甚至是溺爱,以至于社会各界急呼独生子女的“教育危机”。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非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的主流浪潮中,被迫边缘化。
笔者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抽象结论概括,以期为后续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陕西西安某高校2008级全部自愿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大学一年级学生3856名。
其中男生2111人,女生1745人;家庭所在地城市438人,中小城市657人,城镇619人,农村2091人;理工科3396人,文史类457人;本科3628人,专科227人;汉族3700人,其他民族110人;平均年龄18.9岁。
1.2研究工具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统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的四个量表。
①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会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共12个维度,共计104道题,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况越差。
②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包括9个分量表,分别为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正性、负性、生活事件、生活琐事。
共85道题,采用7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应激程度越高。
③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包括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共6个适应量表和1个满意度量表,共计60道题,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适应程度越高。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差异性的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调研报告题目: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差异性的调查摘要:独生子女问题作为目前中国众多社会性问题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及广泛的社会教育。
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就在一直攀升。
对于独生子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群体,而事实上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一、调查项目概况1.1背景介绍目前在校大学生都为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出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中的两类不同群体。
从心理学角度看,独生子女在亲子关系中能够获取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非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能够较早获得分享、合作等社会功能。
在传统观念中,认为非独生子女拥有乐于帮助别人、能够适应艰苦生活、合群、独立等优秀品质。
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往往表现出自私、自理性差、孤独感强等心理和行为表现。
所以本研究的调研正确引导一些刻板的偏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感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乃至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
1.2研究目的据统计,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2亿。
近年来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已经达到30%,今后的比例还将越来越大。
那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在人际交往和情感等方面有没有差异?有何差异?这将是本项研究所探讨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群体中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点发扬,缺点改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1.3研究方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0212编号2013010231毕业论文题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班级学号研究类型研究综述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2 0 1 3 . 5 . 1 5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天水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差异。
研究采用16PF人格因素量表(修订版)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
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聪慧性、兴奋性、侍强性、敢为性等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子,在侍强性和敢为性两个因素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等因素上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在幻想性、独立性、自律性上差异显著。
在次级人格因素比较,除感情与机警型、心理健康因素外,独生子女在其它六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结论:天水师范学院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并且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独生子女。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差异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only child and non - only chil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Study on using 16PF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Revised Edition) were administered to 120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ly child in intelligence, excitability, strong paternity, dare to and so on factor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nly child, in strong paternity and dare to a factor of two,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perseverance, fantasy, sophistication, independence, self-discipline factors such as the only-child score lower than non-only child, significantly in the fantasy, independence, self-discipline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econdary personality factors, in addition to affection and alertness, mental health factors, scoring the only child in the other six factors are higher than non-only child. Conclusion: personality only-child and non-only-child College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has the difference, and the only child in a certain extent better than non-only child.Keywords: one-child non personality only-child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目录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研究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测验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测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数据统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男女生独子与非独子16项人格因素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男女生次级人格因素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讨论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男、女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次级人格因素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1、引言人格是一个人在其素质基层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1]。
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
特质是一种心理结构,表现为相当持久和广泛的所有行为。
他指出,人格关系到机体与环境之间产生的所有行为,是可以从这些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从人格来预测行为,人格使我们能够预测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2]。
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我国从1979年开始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近30年。
按照我国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计算,目前国内高校在校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
据统计,大中城市的新生人口中独生子女率已占到60%以上[3]。
而这些独生子女正处在社会的巨大变化中,特别是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的人格心理特征,对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正处在人格趋于完善、稳定的最佳时期,研究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独生子女在同龄群体中逐渐成为强势群体,他们的个性成长、教育问题等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福尔博(T.Falbo)等人1986年在美国《心理学公报》上发表文章,分析了自1925——1984年期间发表的200余篇有关独生子女研究的文章,并对其中115篇文章的结果用统计方法进行再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成就、智力、性格、适应、社会性等几个方面,或优于非独生子女,或与他们没有显著差别。
吉尔福特(R.B.Guilford)和伍斯特(D.A.Worcester)在中学生中以非独生子女141名、独生子女21名做被试,用四级记分法对5项人格特征(诚实、勤劳、创造性、自制和秩序)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在5项人格特征中,独生子女均比非独生子女优越。
我国的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研究了7项人格特征:好奇心、对人态度、自尊心、独立性、自制力、对困难的态度和对劳动的态度,结果没有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显著差异。
傅安球教授和林崇德教授等从1980年开始,调查了12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幼儿园儿童各40名,城乡、性别的比例大致相同),研究内容包括:谦虚、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自私等8个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自信心也比较足,但谦虚精神差些,依赖性较大,接近3/1的人缺乏独立性,不自私的占多数。
1984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万传文等人采用自然观察法研究了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5个方面(依赖性、助人行为、独立性、攻击行为、友好行为)。
研究对象是北京城区6个幼儿园的138名5—7岁独生子女和在年龄、性别、家庭生活和教养条件方面与之相似的127名非独生子女。
从研究结果看,除了独立性和友好性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西南师范大学科教院孙泽军等人采用16PF测试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市渝州大学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独生子女85人,非独生子女79人)。
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聪慧性、敏感性、兴奋性上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并且差异显著,在其它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4】。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心里教研室姚齐和等人应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对医学本科新生来自城市的201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其中独生子女123名,非独生子女75名。
结果显示:个性特点总体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在侍强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等个性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征具有非趋同性。
此外,在专业成就水平、创造能力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几个因素上,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5】。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用16PF问卷对上海五所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外语学校、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不同专业(文科、理科、工科)的来自城市的二年级大学生1468名,其中独生子女861名,非独生子女607名,男生658名(其中独生子女402名),女生810名(其中独生子女45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