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咽拭子培养2次阴性。
或发病后一周方可解除隔离。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18~20℃,湿度60%~70%。
3、每日定时通风两次。
4、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禁用酒精擦浴。
5、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咽部并发症。
6、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擦洗,禁止骚抓及用肥皂擦洗。
大块脱皮不宜用手
撕剥,用消毒剪修剪。
7、病情观察:
(1)心率有无过快、高热不退等。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现象可能会发生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
(2)观察患者咽部有无坏死及溃疡、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颈淋巴结炎及颈部蜂窝组织炎的发生。
(3)化脓性病变必要时可切开引流,但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清洁,引流是否通畅。
(4)注意观察有无青霉素毒性反应。
8、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有肾脏合并症者给予少钠饮
食。
9、按时留取患者尿标本,及时发现肾脏等合并症发生。
10、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3~4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小儿猩红热32例临床护理

小儿猩红热32例临床护理ﻭﻭ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
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
我院收治32例猩红热患儿,经临床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8月,收集32例猩红热患儿,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3.5岁。
均起病较急,有头痛、咽痛,体温多在38℃~40℃之间。
发病24h内出现典型的皮疹,即在全身皮肤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数秒钟恢复,俗称鸡皮疹,分布颈部、颌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严重的患儿手掌和足底亦可出现。
2~4d消失,其中18例出现草莓舌,16例出现环口苍白圈及帕氏线,无并发症的发生.ﻭﻭ 1。
2 治疗方法按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防止继发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因为猩红热为链球菌感染,故首选青霉素治疗,疗程7~10d。
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霉素等药物.2 护理措施ﻭﻭﻭ 2.1一般护理为患儿营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病室注意通风换气,每天地面喷洒消毒液,指导其卧床休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心肾负担,防止合并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ﻭ 2.2 基础护理患儿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可用温水轻轻擦洗,不可抓挠;疹退后,皮肤脱屑,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不可强行撕剥,以免引起感染。
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或甘油。
ﻭ2.3 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并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有针对性的给以相应的饮食指导,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ﻭﻭ2.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尿量,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患儿有无浮肿,血尿,关节肿痛等。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饮食调理的原则
适量多饮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 毒和预防脱水。
少食多餐
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采用少量多餐 的方式,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刺激 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和消化道症 状。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口服或直肠给药方式。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解热镇痛药可能引起 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
过敏反应等,及时处理。
其他药物的使用与护理
利尿剂
对于并发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 使用利尿剂来减轻心脏负担。在使用 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量及水肿情况, 预防电解质紊乱。
抗组胺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镇静剂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使 用镇静剂来稳定情绪。但需注意镇静 剂可能影响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功 能,应谨慎使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居住环境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为患者洗澡,更换干净柔软的衣物,注意水温不宜过高。
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避免与猩红热患者接触
01
如有接触史,应立即就医并隔离观察。
接种疫苗
02
鼓励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呼吸困难
对于呼吸困难的病人,应给予半 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
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心脏疾病
对于伴有心脏疾病的病人,应控 制钠盐和脂肪的摄入,减轻心脏
负担。
肾脏疾病
对于伴有肾脏疾病的病人,应控 制蛋白质的摄入,同时给予低盐
36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猩红热是 A组 B型链 球菌引起 的急性呼 吸道 传染 病 ,其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 色皮疹 和皮疹 消退 后 明 显 脱 屑 … 。少 数 患 儿病 后 可 出现 变 态 反应 性 心 、肾 、关 节 损害。此病以儿童 多见 ,我 国《传染病 防治法》将 其定 为 乙类 传染病…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 ,主要是空气飞沫传 播 ]。 由于疾病具有特殊性 ,做好疾病 的护 理隔离与 防控 尤为重要 。 笔者于 2011年 1月 ~2012年 12月共 收治猩红热患 儿 36例 ,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 理 ,全部 治愈 出院。现将 护理体 会报告 如 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 1月 ~2012年 l2月在我科 住 院的猩 红热患儿 36例 ,其 中男 27例 ,女 9例 ,年 龄 3岁 5例 ,4岁 l9例 ,5岁 1O例 ,6岁 2例 ,平均住 院 7 d。 1.2 临床表现 :发热可伴有头痛 、全 身不适等全身 中毒症 状 , 体温多在 38—4o℃之问 。发病 24 h内出现典 型皮 疹 ,表 现为 均匀 分布 的弥漫 充血 性针尖 大小 的丘疹 ,压 之褪 色 ,伴 有痒 感。俗称“鸡皮疹 ”,皮疹 一般 于 48 h达 高峰 ,然后 按 出疹先 后开始消退 ,2—3 d内不褪尽 ,疹退后 开始出现皮肤 脱屑 。其 中 32例 出现草莓舌 ,26例 出现 口周苍 白圈及 帕 氏线 ,元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1.3 治疗效果 :猩红热为链球菌感染 ,故首选 青霉素治疗 ,疗 程 7—10 d。如青霉素过敏 ,可选 用红霉素 。发热 患儿均在 用 药 1—3 d体温趋 于正常 ,4 d左右 咽炎 消失 ,皮疹 消退 。7~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 最强。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他可经污染的玩具、食具等间接传播 或经皮肤伤口入侵。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 1.发热 寒战、发热 2.咽峡炎 咽痛、吞咽时加剧 3.皮疹 (二)分型 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 (三)并发症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免疫荧光检查 检测咽拭涂片可快速诊断。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 3.并发症防治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潜在并发症 肾炎、风湿热等 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病 因】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唯一对人致病的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 力,产生红疹毒素等。该菌在痰、脓液和渗出物中生存数周,对 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弱。
【发病机制】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 ①化脓性病变 ②中毒性病变 ③变态反应性病变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1.控制体温 2.保持皮肤、黏膜完整 3.病情观察 4.预防感染的传播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发病经过、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 2.指导家长进行消毒隔离、皮肤和饮食护理。 3.注意休息,流行期间应禁止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

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应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有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
3、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
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为防止猩红热引起的心肌炎、肾炎,病儿应绝对卧床2~3周。
4、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重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5、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
出疹期病儿皮肤瘙痒,假如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
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
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留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
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7、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猩红热西医治疗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宜早用足量,较长疗程。
一般用青霉素2万-4万u/kg日,分2次肌内注射。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天天40万―80万u,一次肌内注射,疗程者,用红霉素30q/L矿日,口服或静脉滴注;轻型病例,用磺胺甲基异哑唑40-50~/日,口服,每日2次。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
年长儿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小儿猩红热简易方 1.简易方药(1)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 5g。
每日1剂,水煎服。
用于邪侵肺卫证。
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2)紫草、车前草各15~30g。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一、患儿基本情况。
我管的这个小宝贝叫阳阳,是个4岁的小男孩,就像个调皮的小猴子。
阳阳因为发热、咽痛还有身上起了好多皮疹来到我们医院,被诊断为猩红热。
二、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阳阳发病前一周和幼儿园里一个正在生病的小朋友一起玩过,那小朋友后来也被确诊为猩红热,所以这病可能就是被传染的。
阳阳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有点挑食,不爱吃蔬菜,就爱吃那些小零食。
# (二)身体状况。
1. 发热。
刚入院的时候,阳阳体温可高了,达到了39.5℃,小脸烧得红扑扑的,就像个小火球。
他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老是想睡觉。
2. 皮疹。
他身上的皮疹可吓人了,从耳后、颈部开始,慢慢蔓延到全身。
皮疹是那种弥漫性充血性的小丘疹,摸起来有点粗糙,就像砂纸一样。
脸上也有,但是嘴巴周围白白的,就像给他画了个白色的圈,可滑稽了。
3. 咽峡炎。
阳阳说嗓子疼,我一看,他的咽部充血特别厉害,扁桃体也肿大,上面还有好多白色的分泌物,就像给扁桃体盖了一层白白的霜。
# (三)心理社会状况。
阳阳刚到医院的时候特别害怕,又哭又闹的,一直喊着要回家找妈妈。
他爸爸妈妈也很担心,一直在问我这个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
我就安慰他们说,只要好好配合治疗和护理,阳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三、护理诊断。
# (一)体温过高。
与猩红热感染有关,这小身体里就像有个小火炉,一直在烧着呢。
#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
那些皮疹把好好的皮肤弄得乱七八糟的,又痒又难受,阳阳老是想去抓。
# (三)疼痛:咽痛。
嗓子里像有小刺扎着一样,肯定疼得难受,阳阳连喝水都小心翼翼的。
# (四)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这个可不能小瞧,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得时刻盯着,防止它冒出来捣乱。
四、护理措施。
# (一)发热护理。
1. 降温。
我先给阳阳用温水擦浴,就像给他洗个舒服的温水澡一样,重点擦了擦他的额头、颈部、腋窝还有腹股沟这些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擦的时候阳阳还觉得有点痒痒,咯咯直笑呢。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一、患儿基本情况。
咱科室来了个小宝贝,叫阳阳(化名),是个3岁的小男孩。
这小家伙刚来的时候啊,小脸烧得红扑扑的,像个小火炉似的。
妈妈在旁边可着急了,说阳阳已经发热两天了,还喉咙痛,吃啥都没胃口。
二、护理评估。
# (一)身体状况。
1. 发热。
一量体温,好家伙,39℃呢!这热度可真不低。
阳阳的小身子热得像个小火球,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就想躺着。
2. 皮疹。
仔细一检查,发现他身上开始出皮疹了。
这皮疹可特别了,全身弥漫性充血发红,皮肤上还布满了针尖大小的丘疹,摸起来有点粗糙,就像砂纸似的。
脸上更是明显,两颊通红,就像被人打了两巴掌,不过口唇周围却是苍白的,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口周苍白圈”。
还有啊,在他的腋窝、肘窝、腹股沟这些皮肤褶皱的地方,皮疹都变成了一条条红线,这就是所谓的“帕氏线”啦。
3. 喉咙。
阳阳的喉咙又红又肿,扁桃体上还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脓性分泌物,怪不得他一直喊喉咙痛呢,吞咽口水都困难,更别说吃东西了。
# (二)心理状况。
1. 患儿。
阳阳这么小,生病可难受了,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特别害怕。
每次我们护士靠近他,他就往妈妈怀里钻,眼睛里泪汪汪的,就像一只受惊的小猫咪。
2. 家长。
阳阳妈妈那是心急如焚啊,一直在问我们阳阳的病严不严重,能不能快点好起来。
她对这个病了解不多,又担心会有什么后遗症之类的,整个人都很焦虑。
三、护理问题。
# (一)体温过高。
这发热可是个大问题啊,39℃的高温,要是不赶紧降下来,阳阳的小脑袋可受不了。
而且持续的高热会让他的身体消耗很大,变得更虚弱。
#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
那一身的皮疹,可不能让阳阳乱抓啊。
要是抓破了,就容易感染,到时候就更麻烦了。
# (三)疼痛:咽痛。
喉咙那么痛,阳阳连喝水都不愿意,这可不行。
得想办法减轻他的疼痛,不然营养跟不上,身体怎么能好得快呢。
# (四)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虽说现在还没出现这些并发症,但是猩红热这个病啊,如果护理不好,是有可能引发这些麻烦的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郭荣华,郝晓霞摘要:回顾性分析37例猩红热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对患病群体的重视,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猩红热;临床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1.00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7C-1932-02 猩红热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播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皮。
少数患儿由于变态反应恢复期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和疾病[1]。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
人群普遍易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37例猩红热病人,经综合治疗及整体护理,均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猩红热病人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岁~13岁,平均7岁;有猩红热接触史的17例,接触史不详14例,无接触史6例;发病2d入院21例,发病3d入院9例,发病4d入院7例;住院时间7d~10d,平均8.5d。
1.2 临床表现1.2.1 发热 37例病人均出现发热,体温38℃~39℃,皮疹消退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1.2.2 皮疹 本组住院病人均有皮疹,发病24h内,皮肤出现典型皮疹,俗称“鸡皮疹”。
疹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
28例病人出现草莓舌,9例出现环口苍白圈及帕氏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1.2.3 咽峡炎 病人均出现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33例病人有浓性溢出液。
1.3 治疗及转归 病人均给予抗感染、降温、补液对症治疗。
首选青霉素分每天2次或3次静脉滴注,连用一周,必要时予以超声雾化吸入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同时加以喜炎平、炎琥宁等清热解毒药辅助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同时给予相应护理,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猩红热为呼吸道传染病,应给以呼吸道隔离,指导家属及探视人员戴口罩,减少亲属探视人数与次数,禁止带儿童探视。
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
患儿日常用品专人专用,食具使用后用开水煮沸消毒,鼻、咽、口腔分泌物用卫生纸处理后及时焚烧,勤洗手。
咽培养连续3次转阴,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即可解除隔离。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小时测体温1次,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注意咽痛症状、咽部分泌物变化及口腔黏膜变化;仔细观察及认真倾听患儿及家属的主诉、代诉,注意有无咳嗽、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腰痛、眼睑水肿、关节肿痛,观察尿液颜色,定期化验尿常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环境陌生、对医务人员生疏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躲避。
护理患儿时,护士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夸奖的语言,增加亲和力,减轻患儿恐惧心理。
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焦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及护理,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2.4 卧床休息 A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肾等脏器,因此,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恢复期要充分休息,这样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提高免疫力,减少身体的消耗,而且还能减轻心、肾的负担,减少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巡视病房与家属共同督促患儿卧床休息。
2.5 高热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饮水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加速毒素排泄,同时协助退热。
体温大于38℃时可首选物理降温,宜头部冷敷、温水拍拭,忌用冷水、酒精擦浴,减少对皮肤刺激,擦浴过程密切观察患儿皮肤、面色、呼吸,并注意保暖。
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
降温后,患儿出汗较多,及时补充淡盐水,防止发生虚脱。
应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内衣、床单。
选择宽松的棉质内衣,避免增加皮肤痒感。
2.6 口腔护理 病原体侵入咽部,引起咽痛、吞咽痛等不适,所以口腔护理尤为重要,注意观察咽部、舌苔、口腔黏膜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年龄大的儿童可早晚刷牙;年龄小的患儿可用棉签蘸温盐水擦拭口腔。
2.7 皮肤的护理 观察病人出疹顺序、皮疹分布范围、脱皮程度,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护理患儿时,每日用柔软的毛巾以温水擦拭皮肤,禁用肥皂水擦拭,避免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皮肤痛痒时,嘱患儿勿抓挠,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剪短指甲。
皮肤剧痒者可遵医嘱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脱屑过程应顺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刀修剪为宜,禁用手撕剥或用牙咬。
若皮疹破溃,小面积涂以0.5%碘伏,大面积用碘伏消毒后予消毒纱布包扎,防止继续感染。
2.8 饮食护理 发病初期,患儿因咽痛、发热食欲差。
应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鸡汤、拌汤等。
忌生、硬、油炸、辛辣、甜腻食物及易引起过敏的鱼虾食物。
病情稳定、好转时,可正常饮食。
2.9 输液护理 猩红热多为儿童患病,且年龄偏小,患儿皮肤娇嫩、心理恐惧,加之皮肤充血,操作时要格外用心。
做皮试时,选择前臂掌侧颜色最淡处,为避免与皮疹混淆,皮试完毕用蓝色圆珠笔在局部圈记作为标记,便于观察;输液采血时,止血带扎在衣袖外面,血管不易看到时,不宜长时间捆扎止血带,更不宜拍打皮肤,以免加重皮肤充血。
尽量使用留置针,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减轻患儿痛苦。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类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倾听患儿主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小结 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下,为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机构,个体发病后不及时就医采取隔离治疗,极易向周围儿童传播,因此应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宣教相关知识,如有不适,及早就诊,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疾病进一步蔓延。
对已住院病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正确执行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1] 彭文伟.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58.[2] 韦玮.5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49.作者简介 郭荣华,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45000,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郝晓霞单位:045000,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收稿日期:2012-04-27)(本文编辑郭海瑞)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病人康复的影响于 玲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脑梗死病人康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将74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训练及护理方法,观察病人症状的好转情况与健康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28/37),NIHSS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梗死病人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病人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护理;康复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1.01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7C-1933-02 脑梗死位居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首,而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尽管目前治疗药物较多,但仍有大部分病人残留肢体活动障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
因此,脑梗死病人度过危险期后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病人对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的依从性较差[2],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37例脑梗死病人采用系统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对脑梗死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3岁~79岁(68.24岁±5.7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例,高中或中专7例,初中和小学16例,未受过教育者9例。
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62岁~78岁(67.57岁±5.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6例,高中或中专8例,初中和小学15例,未受过教育者8例。
两组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急性期护理干预 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因发病急剧、病情不稳定、变化多等特点,病人常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入院后首先嘱病人平卧、安静,并以温柔的语言、适当的肢体行动安慰病人,如不要怕,有医生在,握手、抚摸等,缓解病人不良情绪,给予依赖感[3]。
严格记录液体的进出量,以供主治医生参考;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等,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清理前向病人和家属耐心讲解清理的必要性,取得病人同意与配合,事后夸赞病人配合得很好。
对昏迷病人采取侧卧位,定时翻身叩背,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压疮发生。
对痰液较多且咳痰无力的病人进行吸痰,在吸痰前与病人解释清楚,取得病·3391·全科护理2012年7月第10卷第7期下旬版(总第2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