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肾炎最为常见
出院护理
责任护士按医嘱通知病人及家属作好出院准备
开出通知单交给病人/家属
出院指导
送病人出典型 临床表现有哪些? 2.如何有效预防 猩红热的传播?
课后预习
项目四 任务一
细菌性痢疾病
人的护理
临床表现
粟粒疹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临床表现
草莓舌
杨梅舌
草莓舌
临床表现
非典型猩红热 轻型 中毒型 脓毒型 外科型或产科型 并发症 化脓性或中毒性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学 检查
病原学 检查
治疗要点
病原治疗
青霉素:轻症成人:80万U,儿童(2~4)万U/kg,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和疹后脱屑为临床特征。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 害。
病原学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外界生命力较强,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保护易 感人群
• 青霉素 • 无理想疫苗
角色扮演
患者,女,9岁。以“高热、咽痛3日伴全身皮疹”入院,
起病急,突然体温高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
食欲不振等症状。咽痛、吞咽痛,发热后第2日开始发疹 ,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及全身。口鼻
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曾在当地按
传染病护理技术
项目三 呼吸道隔离病区
病人的护理
任务五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主讲 林晓莉
学习目标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1.隔离:按呼吸道严密隔离。

2.休息:卧床休息。

3.饮食:发热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入量。

4.病情观察应注意:
(1)体温变化;
(2)咽痛症状及咽部分泌物变化;
(3)皮疹变化;
(4)并发症观察: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注意定时检查尿常规,及时发现肾脏损害。

5.对症护理
(1)发热。

(2)皮疹:出疹时患儿皮肤瘙痒,不但影响患儿休息,如果皮肤抓破,还会引起皮肤感染。

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帮助止痒,注意出疹时勿用肥皂,脱皮时不要用力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

(3)咽痛:注意口腔卫生,常规口腔护理,咽痛明显者可用洗必泰或硼酸洗液漱口,口含溶菌霉素片。

6.药物治疗护理,应用青霉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变态反应。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咽拭子培养2次阴性。

或发病后一周方可解除隔离。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18~20℃,湿度60%~70%。

3、每日定时通风两次。

4、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禁用酒精擦浴。

5、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咽部并发症。

6、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擦洗,禁止骚抓及用肥皂擦洗。

大块脱皮不宜用手
撕剥,用消毒剪修剪。

7、病情观察:
(1)心率有无过快、高热不退等。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现象可能会发生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

(2)观察患者咽部有无坏死及溃疡、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颈淋巴结炎及颈部蜂窝组织炎的发生。

(3)化脓性病变必要时可切开引流,但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清洁,引流是否通畅。

(4)注意观察有无青霉素毒性反应。

8、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有肾脏合并症者给予少钠饮
食。

9、按时留取患者尿标本,及时发现肾脏等合并症发生。

10、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3~4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发热、化脓性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退疹后脱

流行病学史
传染源: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自发
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
经食物、玩具、衣服等物品传播,偶可经 创口、产道感染引起“外科型”、“产妇 型”猩红热。
中毒性病变:细菌毒素入血后引起发热等全身中
毒症状。多见于第一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 炎等。
变态反应性病变:一般见于恢复期,病程2~3周,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内膜炎等。
治 疗 原 则
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G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
霉素或先锋霉素代替治疗。
中毒症状重或伴休克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
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连续3次咽拭子培养
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患儿应隔离至治愈。
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无理想菌苗,对密切接触者可用
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
考:猩红热的病原体为: A、草绿色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白色念珠菌
考:治疗猩红热时抗生素首选: A、头孢曲松 B、青霉素 C、阿米卡星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考: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A、患者及带菌者 B、恢复期患者 C、链球菌携带者 D、家畜 E、蚊蝇
考:患儿男,5岁,猩红热病后20天,出现眼 睑水肿,尿呈茶色,血压130/100mmHg,该 患儿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喉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心肌炎 D、风湿热 E、支气管炎
考:患儿女,6岁,因发热2天,体温39℃, 咽痛,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 小的皮疹,全身皮肤鲜红,被诊断为猩红热, 护士健康指导正确的是: A、高热时可乙醇擦浴 B、病原菌为带状疱疹病毒 C、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D、大片脱皮时可让患儿用手撕掉 E、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

猩红热的护理措施

猩红热的护理措施

猩红热的护理措施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一种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它通常起初表现为喉咙疼痛、高烧和咽喉发炎,随后出现皮疹。

该病的特征性皮疹呈现为身体和面部潮红,类似于晒伤一样,因此得名猩红热。

如果不及时和适当处理,猩红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肾脏疾病和风湿热。

猩红热的护理措施猩红热通常需要医院治疗,但在患者接受医疗护理之前,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和提供舒适感。

1. 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水分猩红热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倦和虚弱。

因此,提供适当的休息非常重要。

确保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充分休息。

同时,要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以防脱水。

清水、汤、果汁等应该是首选。

2. 呕吐和腹泻的处理有些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这可能导致脱水,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保持患者的水分摄入。

如果患者无法进食或无法保持水分,应及时咨询医生。

3. 利用药物来缓解症状猩红热的治疗通常涉及使用抗生素来杀灭感染的细菌。

这些药物只能由医生开具处方。

按照医嘱使用,并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此外,可以使用退烧药来缓解高烧引起的不适。

4. 舒缓喉咙痛猩红热会引起喉咙痛和咽喉发炎。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缓解这些症状:•温盐水漱口:将适量的盐溶解在温水中,患者用溶液进行漱口,有助于减轻喉咙痛和咽喉发炎。

•温开水漱口: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忍受盐水,可以使用温开水漱口,同样可以减轻不适。

5. 隔离患者并保持环境清洁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病,非常容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因此,患者应被隔离,避免与他人直接接触,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同时,定期清洁和消毒患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床上用品、衣物和日常用品,可以帮助减少病菌的传播。

结论猩红热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和护理的传染病。

在患者接受医疗护理之前,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休息和水分、处理呕吐和腹泻、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舒缓喉咙痛和隔离患者来提供有效的护理。

猩红热的护理

猩红热的护理

猩红热的护理一、协议关键信息1、护理对象:患有猩红热的患者2、护理目标: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减少传播风险3、护理场所:医疗机构、家庭4、护理人员:专业医护人员、患者家属5、护理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通常为发病至痊愈期间二、护理原则1、隔离原则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连续 3 次阴性为止。

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休息原则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

3、饮食原则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1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111 注意患者皮疹的变化,包括形态、颜色、分布等。

112 观察患者有无咽喉疼痛加剧、吞咽困难等症状。

113 留意患者有无出现心悸、气短、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的迹象。

2、皮肤护理21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

211 修剪患者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12 出疹期,患者的内衣应柔软、宽松,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3、口腔护理31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11 对于口腔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局部冷敷或含漱止痛剂。

4、发热护理41 体温在 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411 体温超过 385℃时,应按照医嘱给予退烧药。

5、饮食护理51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11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12 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促进毒素排出。

6、心理护理61 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

611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心肌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慌、胸闷等症状。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2、肾炎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尿量变化等。

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3、关节炎注意患者关节有无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必要时进行关节 X 线检查。

五、患者家属的配合事项1、严格遵守隔离要求,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流行病学】
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 最强。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他可经污染的玩具、食具等间接传播 或经皮肤伤口入侵。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 1.发热 寒战、发热 2.咽峡炎 咽痛、吞咽时加剧 3.皮疹 (二)分型 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 (三)并发症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免疫荧光检查 检测咽拭涂片可快速诊断。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 3.并发症防治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潜在并发症 肾炎、风湿热等 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病 因】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唯一对人致病的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 力,产生红疹毒素等。该菌在痰、脓液和渗出物中生存数周,对 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弱。
【发病机制】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 ①化脓性病变 ②中毒性病变 ③变态反应性病变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1.控制体温 2.保持皮肤、黏膜完整 3.病情观察 4.预防感染的传播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发病经过、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 2.指导家长进行消毒隔离、皮肤和饮食护理。 3.注意休息,流行期间应禁止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诊治及护理

猩红热诊治及护理

04
心理康复: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恢复正常生活
3
பைடு நூலகம்猩红热的护理
饮食护理
01
饮食清淡,易消化
02
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03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04
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05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物理治疗
2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3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5
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过度
4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治疗
01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02
情绪调节: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03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观察患者心血管系统变化,记录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情况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措施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02
03
04
2
猩红热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使用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外用药:如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等
润喉药:如薄荷喉片、西瓜霜含片等
维生素C: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02
诊断方法:血常规检查、咽拭子培养、血清学检查等
03
并发症: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等
04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传染性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以3~7岁儿童发病率高
好发季节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
二、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皮疹时间
发热后第2日出现,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按出诊顺
序逐渐蜕皮
发展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
特点
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
肤,有痒感
帕氏线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
口周苍白

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杨梅舌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
躯干特点
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
状。

无色素沉着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溶血性链球菌。

四、治疗原则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热。

六、护理措施
发热的
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予以降温,多饮水,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
黏膜完整
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
手强行撕脱,须用消毒剪刀剪掉,以防感染
预防感染隔离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切断传播途

患儿分泌物污染的食具、玩具、衣被等采用含氯消毒液浸
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措施
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饮食、皮肤护理等,学会观察病情。

本病流行时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是
A.口周苍白圈
B.躯干糠皮样脱屑
C.皮疹多在发热2天后出现
D.疹间无正常皮肤
E.多为持续性高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猩红热患儿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为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

患儿,男,6岁。

1天前突发高热,体温达39℃,并伴有咽痛、吞咽痛。

发现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出现分布丘疹,舌头肿胀,呈杨梅舌。

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严密隔离
B.呼吸性隔离
C.消化性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无需隔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此病诊断为猩红热,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应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1周,连续3次咽拭子培养阴性。

故选B。

A3/A4型题
男,6岁,发热2天,体温39℃,咽痛,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

1.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麻疹
B.水痘
C.猩红热
D.脓疱疹
E.腮腺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猩红热皮疹特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且伴有高热、咽峡炎症状,该小儿考虑为猩红热。

2.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为
A.草绿色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
E.白色念珠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3.治疗本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A.头孢曲松
B.青霉素
C.阿米卡星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4.护士对家长的健康指导哪项正确
A.高热时乙醇擦浴
B.病原菌为带状疱疹病毒
C.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D.大片脱皮时可让患儿用手撕掉
E.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高热时乙醇擦浴——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忌冷水、酒精擦浴。

B.病原菌为带状疱疹病毒——病原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大片脱皮时可让患儿用手撕掉——切忌用手撕掉脱皮,用消毒剪刀剪,避免感染。

E.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隔离至症状消失1周,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