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考题 1】 (安徽高考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乃.乃不.敢敢上引璧疾
B.御日制削诗月割以.纪,其以.事趋于亡
C.非四蛇海鳝好之学穴能无文可者.寄托者.
D.去临清而.流人爱而.思赋之诗
【解析】 A:副词,才。B:连词,表目的“来”/表结果“从而”。C:助词,“…… 的人”/“……的地方”。D:连词,表承接/表修饰。
2.精美语段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因此,“韬光养晦” 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 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 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各有拥护者。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 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 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 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答案】 A 同类比较 2: 本题 A 项对照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出自本单元课文《伶官传序》。
【考题 3】 (浙江高考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 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 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5)______________,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艺 全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1018~1079年) ,字与可,号笑 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等。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元丰初 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 而卒,人称文湖州。他与苏轼是中 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 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文 与可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 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 表人物,很受苏轼敬重。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 文家、诗人、词人,豪放 派词人代表。宋仁宗时, 与弟弟苏辙为同榜进士, 仁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 宰相之才,名动京华,苏 轼时年21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3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明兴亡大道。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
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生字词
缦回 màn
囷囷焉 qūn
不霁何虹 jì
辇来于秦 niǎn
妃嫔媵嫱 Pín yìng qiáng 焚椒兰 jiāo
辘辘 lù 尽态极妍 yán
杳不知 yǎo 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逦迤 lǐ yǐ
锱铢 Zī zhū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是作者向统治者敲警钟。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不爱民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哀之,鉴之
卒章显志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 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 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 之于天,亦惑矣!
奢亡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阿 房 宫 赋
试背第一段
六王毕, , , 。覆 压 , 。骊山 , 。二 川 , 。五步一楼, ; ,
;各抱地势,
房水涡,

。盘盘焉, ,蜂 ,?
,不霁何虹?
, 。歌台暖
响, ;舞殿冷袖, 。一日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3

商 女 不 知 亡 国 恨 ︐
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 ︒
烟 笼 寒 水 月 笼 纱 ︐
杜 牧
泊 秦 淮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 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 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 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 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 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默写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6、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 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 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
间,而气候不齐。
·
第 一 段
总写外貌(巨大耗资、宏伟规 模、楼阁之高) 先写楼阁
细写内部
建 筑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人 物
宏伟壮丽
试背第一段
六王毕, , , 。覆 压 , 。骊山 , 。二 川 , 。五步一楼, ; , ;各抱地势, 。盘盘焉, ,蜂 房水涡, 。 , ? ,不霁何虹? , 。歌台暖 响, ;舞殿冷袖, 。一日之 内, , 。
默写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默写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 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T(20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T(20张)-优秀课件

读 其 诗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品 其 方法运用 意 1.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来
理解。 2.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 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 3.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情感融 入欣赏过程中。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知人论世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 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 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 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 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 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 为其中第二首。此时他已归 耕田园10年之久了。在“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 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 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 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 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 个中消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以意逆志:
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 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 能就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 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从散文的抒情性与逻辑性方面勾勒散文的风格,是 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侧重点。本单元所选文本,都是 议论抒情性的散文。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充满了内在的逻辑力量。反问、感叹等 语言,则给文章增添了抒情性。抒情性散文,充满 浓郁的感情,十分感人。学习时应仔细体会。
• 体会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一方面要理解文章内 容,另一方面要加强诵读,注重语感。阅读作品, 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 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 赏活动。优秀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形 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对于古文,要反复 吟咏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 中。
•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 传》所作的序。文章回顾后唐中宗从取得成功到迅 速转为失败的过程,总结其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 史教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讽谏 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感慨 良多,虽议论而同时有很强的抒情性。
•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为悼念他的侄 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这篇祭文 打破了传统的祭祀文体的固有格式,不去铺排郡望, 历数祖辈官阶,赞颂死者的品德、业绩,而是完全 根据情感的起伏变化下笔直书。在抒写对亡侄的哀 悼和人生感喟中,隐含着对生死祸福难明难测的理 性思考。
•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 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作者的思想感情、精 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诵读时,能感受 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 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贯注,作品就 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渗透 到文字中的表现。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 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 流动。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精品课件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 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 关系与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精 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
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 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
有的作品侧重于情,如《滕王阁序》; 有的作品侧重于理,如《逍遥游》; 多数文章情理兼用,互相渗透,如《过秦 论》。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散而不乱:指的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 特征。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 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 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 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的原因。
气脉,即文气,指文章所体现的作 者精神气质。 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 中的表现。 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 力。
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 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 密韩太尉书》)指出孟子养浩然之气,文 章风格“宽厚宏博”;司马迁周览四海, 广交豪俊,文章风格“疏荡,颇有奇气”。 认为像他们那样的精神气质可以努力修养 得到,但他们文章的独特风格却不能简单 学到。
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的途径有: 1、提要钩玄; 2、因声求气。
提要钩玄
提要,指出纲要。 钩玄,探索精微。 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理清线 索,精辟而简明地抓住主要内容, 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声求气
“声”指节奏、平仄、押韵等外在表现 形式。 “气”指情感、气势等内在的精神气 脉。 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 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刘大櫆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 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 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 文之能事尽矣”(《论文偶记》)提出 通过朗读字句,掌握文章音韵节奏,体 会作家精神气质的学习古文、写作古文 的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5
苏轼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 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 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 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 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学习目标
1、疏通全文,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和 句式。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 念之情。 3、体会本文叙事中抒情的写作特点。
知道 探望
初次 才
虽然 即使
像 而 如果
重要句式
• 1、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 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 “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 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 2、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是做梦呢? 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 ) 3、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还是不 是这样呢?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 有你们了!”
•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 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 3段: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所怙
(hù) 汝遽去 (jù)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ng)
省坟墓 (xǐng)殒其生 (yǔn)
归取其孥 (nú) 窆不临其穴(biǎn)
尚飨
(xiǎng)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 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3/29 6
第三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 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 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 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 精图治。
千古名句:满招损,谦得益
2019/3/29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4
课堂小结
《伶官传序》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总 起 提出论点:
分 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2019/3/29
7
第四段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 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千古名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2019/3/29 8
庄宗大事记
2019/3/29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7
问题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16
问题归纳
——词类活用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动,订立盟约 而告以成功 形→名,成功的消息 函梁君臣之首 名→动,用盒子装 一夫夜呼 名→状,在夜里 乱者四应 数→状,从四方 仓皇东出 名→状,向东面 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盛 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使…灭亡 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名,细微的地方 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分 说 反面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总 结
得出结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2019/3/29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15
归纳《伶官传序》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古今异义
2019/3/29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伶 官 盛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传 理 衰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序
结论
2019/3/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证 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 得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事 失 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3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合作探究
文言句式 A、燕 王,吾 所 立 B、此 三 者,吾 遗 恨 也 C、遣 从 事 以 一 少 牢 告 (于)庙 D、盛(之)以 锦 囊 E、系 燕 王 父 子 以 组 F、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G、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19/3/29
D E G 介词短语后置: 被 动 句:F G 判 断 句:A B 省 略 句:C D
2019/3/29 3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 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 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 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 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 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20
反馈练习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子装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向东 四 :数词作状语 , 四方
时间
908 年 23岁
事件 受命继志
结论
教训


盛衰之理
912 年 27岁
923 年 3 8岁
岂非人事哉
15年
3年
忧 劳 可 系燕父子 以组 以 函梁君臣之首 兴 国 逸 豫 可 以 亡 身
祸智
患勇
常多 积困 于于 忽所 微溺
9


926 年 41岁 一夫 夜呼……
身死国灭
2019/3/29
论点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1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 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 有成就。
2
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 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 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 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 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 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 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 射死了庄宗。
问题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 / 压制
2019/3/29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9
反馈练习
2019/3/29
4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2019/3/29
5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 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 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