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教案)认清基本国情教案2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认清基本国情教案2

认清基本国情(2)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实现】(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5)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民族区域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有意识地关注知识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有关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三、教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设想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善于凭借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把抽象性的内容具体化.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五、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实际生活中反映社会变化的生动材料;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文化,文化成就;香港,澳门的历史及回归祖国后发生的变化;台湾同胞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住所的建筑风格及与我们多方面的交往.●六、本课需要关注的内容1、我国的基本国情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国家的根本任务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5、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word教案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2、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4、理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理解国家的根本任务6、懂得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全面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又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了解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主要矛盾(重点)3、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4、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三、教学方法: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的具体生动。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热爱我们的国家就要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了解我们的祖国,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举例:1、中国积极参与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武装力量联合反恐演习中国陆战队9月5日驶出国门,前往哈萨克斯坦演习基地。
3、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2次前往巴基斯坦洪灾地区,支援当地抗洪和防疫工作。
4、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受到世界各国高度评价。
总结: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增强了。
在认识到上述成就的同时,结论: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新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上册《认清基本国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伟大党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的精神,产生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材料收集和展示交流,明白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清楚初级阶段的表现、时间,进一步明确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以及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明确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的根本任务。
三、综合设计思路导入新课:观看新闻时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06年6月15日上午在上海隆重举行。
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出席了会议,胡锦涛作为主席国元首主持了会。
会后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联合公报》。
”学生谈观后感,感受今日中国的强大。
教师点拨,转承。
“在今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讲授新课:活动一:“感受中国力量”(从大的方面来感受)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上所起作用的新闻。
学生在课堂上将搜集到的新闻与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一起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
感受今日中国的力量。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变化”(从身边的小事来感受)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庭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迁。
让学生在课堂中来谈谈自己的调查发现和调查心得。
感受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真切变化。
能过以上两个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变化。
活动三:“火眼金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发展成长,一个和平、合作、负责的中国形象正展示在我们世人的面前,“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为8.8%,大大超出了7%的预期值。
最新届九年级政治上册:第3课 认清基本国情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案(人教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看到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又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面临现实压力的一面;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身边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导入新课: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
三、教学过程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活动一】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亚洲经济中美欧纺织品贸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朝核六方会谈“八加五会议”……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中国文化年”在美国举行神州五、六号载人飞船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了起来。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活动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表现为: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改变;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科技竞争力还不强、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D、我国人口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认清基本国情》教案范文

《认清基本国情》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情的含义,认识到国情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国情的概念与重要性2. 我国的基本国情a. 地理国情b. 历史国情c. 文化国情d. 经济国情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情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国情。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情的含义与重要性。
2. 讲解国情概念:讲解国情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国情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分别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基本国情。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国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情概念的理解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引发学生对国情的兴趣。
2. 主体活动:分别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国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活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重点内容,强调国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章节,作为讲解国情的依据。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方便学生理解和分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2框党的基本路线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交流
预习
1、师友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2、预习充分的师友上台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导入课题
确定答案
师友互相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
预习充分的师友上台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二、互助
探究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呢?
2.何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学情
分析
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可能是零碎的、感性的、片面的,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感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引导他们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到结论的能力。
课后反思
3.做一做:
P39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五、课堂练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A.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为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必须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
五、巩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思品政治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教案(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3)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懂得“三个代表”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伟大党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的精神,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明确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的根本任务。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庭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收集所在地区、家乡的变迁。
2.学生课前收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这四件大事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音频:走进新时代教师提问:《走进新时代》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歌中哪两句歌词形象而又高度地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追问:“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一句歌词,表明了我们当代青年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内容。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板书)1.日益强大的祖国教师: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提高了,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播放视频: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播放视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师提问:看了这两段视频资料,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清基本国情教案2
九年级政治教案
1我国最大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4 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三个代表含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7三个代表的意义: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我国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9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以人为本(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4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
15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地位):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
16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7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8为什么改革: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2 题)各方面的不足抑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通过改革完善了各种体制,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解放了生产力,使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9为什么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如何坚持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改革是动力,发展到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2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主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3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