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合集下载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与红霉素、氯霉素有交叉耐药)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对厌氧菌作用好。 对G-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应用
1. 厌氧菌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并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消除 需氧病原菌; 2. 敏感G+菌感染 呼吸道、关节、软组织、骨组织、胆道感 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 3.金葡菌骨髓炎 首选克林霉素
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
• 15元环 • 药动学特点 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每 日给药1次; • 抗菌谱 类似红霉素 对G+菌弱于红霉素,对G-菌活性升高 对流感嗜血杆菌、弯曲菌属活性更高;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有活性
二、其它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第二节
抑菌,易被胃酸破坏,制成肠包衣片或含肠包 衣颗粒的胶囊。
分布 分布广,易扩散进细胞内液,组织浓度高 代谢 肝 排泄 随胆汁分泌排泄,胆汁中浓度高。
活性形式:红霉素碱
抗菌作用
1. 对需氧的G+球菌和G+杆菌强大抑菌; 2. 对大多需氧的G-杆菌无效 但对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 菌、多杀巴氏菌、梅毒螺旋体、百日咳杆菌、 空肠弯曲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沙 眼衣原体有效。 3. 对病毒、酵母菌及真菌无效。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第一节
基本结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大环附着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抗菌强度
较弱。
代表药物:
14元环内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内酯:阿齐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主要有14元环的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和16元环的螺旋霉 素、麦迪霉素及其半合成酰化衍生物等。
红霉素
1952年发现,由红色链丝菌产生,结构为由红霉内酯与脱氧氨 基糖和克拉定糖缩合而成的碱性苷。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
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大多数肠道革兰氏 阴性杆菌则无活性。
•在水中几乎不溶, 到体内水解后释 放出红霉素而起 作用。因无味且 在胃中稳定,可 制成不同的口服 制剂。
R=-CO(CH2)2OCOCH2CH3 琥乙红霉素
•后期主要是针对红霉素酸降解 的机制对大环内酯进行改造。
•C-6羟基 •C-9酮
•C-12羟基 •C-8氢
改造后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为红霉素C-9肟的 衍生物。对酸稳定, 口服吸收迅速,抗 菌作用比红霉素强 6倍,在组织中分 布广,副作用小。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改造后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C-6位羟基甲 基化后产物,能耐 酸,血药浓度高而 持久。体内活性比 红霉素强2~4倍,毒 性低2~12倍,用量 较红霉素小。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改造后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对酸的稳定性超过胃 酸pH的300倍,组织浓 度高;半衰期较长。 • 可用于多种病原微生 物所致的感染,特别 是传染疾病,如淋球 菌等的感染。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3位的克拉定糖 16元环的大环内酯
↓ 不含3位糖基
•酮内酯类抗生素
•避免诱导耐药
酮内酯类抗生素
•对耐青霉素类和耐 大环内酯抗生素的 肺炎链球菌具有较 强的抗菌作用。可 用于治疗社区获得 性呼吸道感染。
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红霉素主要对G+菌及G-球菌中的脑膜炎双球菌、 淋球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肺 炎军团菌、梅毒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 体有效。 作用机制:与敏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 制转肽作用及信使mRNA的位移,从而抑制菌体 蛋白质的合成。 用途: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的严重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患者;肺炎军团菌引 起的肺炎;白喉带菌者、百日咳带菌者的预防及 急慢性感染的治疗;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 如婴儿衣原体肺炎、新生儿衣原体眼炎等,作为 多西环素的替换药。
第三十六章 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类及其他 抗 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主要有红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 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一、红霉素类 红霉素 erythromycin 它们的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抗菌强度较弱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制剂有三种:1.肠衣片, 在十二指肠溶出吸收。2.无味红霉素系红霉素丙 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较 其他制剂好,无味,可供儿童患者服用。3.琥乙 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等酯化红霉素碱在 体内释出酯和游离碱两部分。吸收后在体内分布 广,由肝代谢,胆汁排泄,少量由尿排泄。
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可恢复敏感性。本 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无味红霉素可致肝损害 ;静脉用药可致静脉炎。 二、林克霉素类 有林克霉素和克林霉素。后者抗菌作用更强,口 服吸收好且毒性小,临床常用。此类抗生素对厌 氧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急、慢性 骨、关节炎;厌氧菌感染;耐青霉素及对青霉素 过敏患者的G+ 感染。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林克霉素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三、万古霉素 干扰细胞壁粘肽合成,对G+菌有强大的杀菌作 用。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治疗林克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静脉滴注偶可 发生恶心、寒颤、发热、斑丘疹等。

红霉素鉴别实验报告

红霉素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霉素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

2. 掌握红霉素的显色反应和沉淀反应,以便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鉴别。

二、实验原理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

通过以下实验方法,可以对红霉素进行鉴别:1. 红霉素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

2. 红霉素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

3. 红霉素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三、实验材料1. 红霉素原料药2. 碱性酒石酸铜试液3. 三氯化铁试液4. 硫酸铜试液5. 蒸馏水6. 试管、试管架、滴管、酒精灯、火柴等四、实验步骤1. 取红霉素原料药约0.1g,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2. 取一小滴碱性酒石酸铜试液,滴入装有红霉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3. 取一小滴三氯化铁试液,滴入装有红霉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4. 取一小滴硫酸铜试液,滴入装有红霉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5. 分别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红霉素的反应现象进行对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霉素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

与已知红霉素的反应现象一致,说明样品中含有红霉素。

2. 红霉素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

与已知红霉素的反应现象一致,说明样品中含有红霉素。

3. 红霉素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与已知红霉素的反应现象一致,说明样品中含有红霉素。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样品中确实含有红霉素。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红霉素的显色反应和沉淀反应,成功地对红霉素进行了鉴别。

实验结果表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三氯化铁试液和硫酸铜试液均可以用于红霉素的鉴别。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以确保红霉素的质量和疗效。

红霉素和链霉素的作用原理

红霉素和链霉素的作用原理

红霉素和链霉素的作用原理
红霉素和链霉素是两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具体来说,红霉素能够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止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步骤,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红霉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有效,如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对麻疹病毒、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无效。

红霉素的广泛使用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胃肠道不适等。

此外,长期使用红霉素还会影响肝功能和听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其作用机理不同于红霉素,链霉素能够与细菌的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核糖体的转动和派发过程,进而致使细菌无法合成蛋白质。

链霉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炎、肠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链霉素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耳鸣、耳聋等听力损伤、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肌肉麻痹等。

以上是红霉素和链霉素的作用原理和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时,需要
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和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要根据其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用药监控。

红霉素的发展趋势

红霉素的发展趋势

红霉素的发展趋势
红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抗生素,它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红霉素的一些发展趋势:
1. 新的合成方法和改进工艺: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改进合成红霉素的方法,以提高产量和纯度,并减少生产成本。

这些努力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红霉素的生产和供应。

2. 多种抗生素的组合应用:红霉素常常与其他抗生素一起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这种组合疗法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药性的发展,并减少细菌感染的复发率。

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红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3. 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对红霉素和其他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学家们正在开展研究,以了解细菌耐药机制,并开发新的策略来应对耐药性的问题。

4. 新的抗生素药物的开发:尽管红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目前仍然存在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抗生素药物,以应对现有抗生素的限制。

这些新的抗生素可能具有更高的效力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总体而言,红霉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发展趋势涵盖了合成方法的改
进、与其他抗生素的组合应用、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以及新药物的开发。

这些努力旨在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并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

3
不宜与青霉素类、氯霉素、克林霉素 (疗效拮抗)和四环素类(可加重肝 损害)合用,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二)其他大环内酯类
1 2 3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
与红霉素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口服吸收好,胃肠反应轻。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半衰期长。
4
二、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二者抗菌谱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及大多数厌 氧菌作用强,骨关节组织药物浓度高,主要用于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 节感染,是首选药,也可用于敏感菌感染的青霉 素过敏者。

革兰阴性菌如流 感嗜血杆菌、百 日咳鲍特菌;嗜 肺军团菌、弯曲 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 体等有较强抑制 作用。
(一)红霉素
用于耐青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和青霉素过敏者
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药
用途
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
(一)红霉素
不良反应
1
肝损害:大剂量或 长期应用尤其是酯 化红霉素时,可致 胆汁淤积、肝肿大 和转氨可致耳鸣及暂 时性耳聋。
3
局部刺激:口服有 胃肠刺激反应,宜 饭后服,刺激性强 ,不宜肌内注射。 静脉滴注可引起静 脉炎。
用药注意事项
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临用前宜用注射 用水溶解,忌用生理盐水做溶媒,以 免引起盐析反应,也不宜与其他药在 静滴瓶内混合。
1
2
孕妇及肝脏疾病者不宜应用,婴幼儿 慎用。
第3节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
一、大环内酯类 天然品主要有红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 素、螺旋霉素等,人工半合成品有罗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酰麦迪 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介绍五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品种

介绍五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品种

介绍五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品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其特点是抗菌范围广、生物利用率高,它可作用于肺炎双球菌、金葡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等致病菌,是治疗肺炎、扁桃体炎、百日咳、破伤风和梅毒等疾病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为了能更有效地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医学家们根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性又研制出一些新品种。

由于这些新药问世的时间短,人们对它们的了解少。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们做一下详细的介绍:一、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又叫阿齐红霉素。

它是一种15圆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该药的特点是生物利用率高,副作用少。

阿奇霉素的抗菌范围与红霉素类似,但效果却远远高于红霉素。

临床研究发现,阿奇霉素对淋球菌、流感杆菌的杀灭作用比红霉素高4倍以上,对军团菌的杀灭作用比红霉素高2倍以上,对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杀灭作用也远远高于红霉素。

因此,阿奇霉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球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控制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该药的用法是:空腹服用。

成人每日服1次,每次服250~500毫克。

儿童每日服1次,每千克体重服10毫克(如20千克重的小儿每日可服200毫克)。

阿奇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转氨酶升高及过敏反应等。

因此,有过敏性体质和肝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此药。

另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此药。

二、罗红霉素:罗红霉素又叫肟(音卧)西红霉素。

它是红霉素的醚肟衍生物。

该药的特点是吸收好、生物利用率高。

罗红霉素可作用于化脓菌、阴道厌氧菌、斑疹伤寒杆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等多种致病菌,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该药的用法是:空腹服用。

成人每日服2次,每次服150毫克。

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服5—10毫克,可分两次服用。

罗红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
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第三代——泰利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了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作用与(或)移位
作用——终止了蛋白质合成。

低浓度时为抑菌剂,高浓度时杀菌。

抗菌谱:G+球菌、G-球菌、部分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非典型致病原(嗜肺军团
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对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增强G-杆菌以及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及弓形虫等的作用。

还具有胃动素作用、免疫修饰作用、抗炎作用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第一代——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第二、三代——对酸稳定性较高,口服吸收好。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
2.肝毒性——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
能亦可受损。

【原创口诀TANG】
红霉素类伤胃肠,心肝儿中毒耳受伤。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部分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2.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克拉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与卡马西平、丙戊酸、芬太尼等合用,可增加上
述药的血浆浓度。

3.阿奇霉素可能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合并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4.服用抗酸剂或H2受体阻断剂后即服本品——增加吸收。

二、用药监护
(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红霉素——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

(二)用药过程监护——注意肝、心毒性(见不良反应)。

三、主要药品
红霉素
【原创口诀TANG】百支空军都选红,衣服淋湿也勇猛!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用药。

(2)军团菌病、支原体、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衣原体感染、淋球菌、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注意事项】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治疗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

(2)肾功能不全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

琥乙红霉素
【适应证】
(1)同红霉素。

(2)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用药(青霉素的替代用药)。

罗红霉素
生殖器感染(淋球菌感染除外)。

进食后服药可减少吸收,与牛奶同服可增加吸收。

克拉霉素
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

可空腹口服,与食物或牛奶同服不影响吸收。

阿奇霉素
(1)静脉滴注宜慢:一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min;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l。

(2)进食可影响吸收,口服用药需在餐前1h或餐后2h服用。

【模拟测试·练习版】
A型题
1.红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DNA的合成
C.与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D.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型题 [2—4]
A.万古霉素
B.克林霉素
C.克拉霉素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2.与奥美拉唑-替硝唑合用的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
3.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
4.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模拟测试·解析版】
A型题
1.红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DNA的合成
C.与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D.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还适用于氯霉素、克林霉素。

A——青霉素;B——喹诺酮类;C——四环素;E——磺胺类。

【记忆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B型题 [2—4]
A.万古霉素
B.克林霉素
C.克拉霉素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2.与奥美拉唑-替硝唑合用的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
3.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
4.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正确答案』2.C 3.D 4.A
『答案解析』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可与奥美拉唑-替硝唑合用,是临床常用的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之一。

红霉素对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万古霉素可用于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