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简介
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

非淋菌性尿道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首选药物,可有 效杀灭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
梅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用于治疗早期梅毒,尤其适用于青霉 素过敏的患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 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用 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VS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为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加强耐药性监测 和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和实 验室应定期监测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 性,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并采取有效的感 染控制措施,以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药物安全性问题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 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 。此外,这类药物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 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耐药性产生较慢,但一旦产生则较为严重。
0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药研发进展
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成为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 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新药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组织穿
透性等方面有所改进,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四环素类抗生素
抑菌性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抑菌性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这类抗生素对大多 数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 疾病。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杀菌性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氨基糖苷结构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具有杀菌作 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
40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具14~16碳内酯环共同结构。
14元环,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 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等。 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 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 旋霉素、罗他霉素等。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一类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体内过程:骨组织及其它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 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似,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与红霉素竞争结合部位。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 葡菌),多 数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有效。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大(耳、肾、红人综合征)。
第三节
多肽素类抗生素
替考拉宁(壁霉素)
分子结构,抗菌谱,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与万古 霉素似。 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第三节
多肽素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
抗菌机制:窄谱慢效杀菌药,使细菌细胞内重 要物质外漏而造成细菌死亡。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分布穿透力差。体内 代谢较慢,主要经肾脏排泄。不易耐药。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吸收,不耐酸,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分布,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 织。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氧化。 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 分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 克拉霉素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14元大环内酯类阻
动物医学-抗生素《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理化特性弱碱性,微溶于水。
水溶液下易被分解,尤其在酸性条件下更不稳定。
所有的制剂均与无机酸成盐,如磷酸(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酒石酸(泰乐菌素,吉他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动物专用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盐酸(螺旋霉素)代表药物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14元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16元环)吉他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14元环)罗红霉素阿奇霉素(15元环)罗他霉素(16元环)抗菌作用1.抗菌谱较窄:2.对G+菌和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3.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有良好效果;4.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5.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耐药性与其他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间有部分或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作用机理生长期抑菌剂,作用于50S核糖体亚基,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与50S亚基上的L27 、L22 蛋白质结合,促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红霉素内服采用耐酸的依托红霉素或琥乙红霉素易产生耐用性,用药不超过1周,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应用: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禽慢性呼吸道病、猪支原体肺炎(碱性溶液中抗菌效能强)不良反应:肌注刺激性强,犬猫内服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泰乐菌素(畜禽专用)可与铁、铜、铝、锡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失效。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弱于红霉素,对支原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牛、猪、鸡还用促生长作用。
应用:1.防治鸡支原体病的首选药2.促生长,可做饲料添加剂3.浸泡种蛋不良反应:肌注局部刺激,增强聚醚类抗生素的毒性。
替米考星(畜禽专用)半合成畜禽专用抗生素。
药动学:肺组织、乳中药物浓度高。
药理作用:广谱,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抗菌活性强于泰乐菌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菌药

大环内酯类应用及代表药 二、代表药 1.红霉素 适应症: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①敏 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②敏感菌引起的猩 红热及蜂窝织炎;③白喉及白喉带菌者。 (2)军团菌病。 (3)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 殖系统感染。 (4)其他: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百日咳等。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作用及机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不可逆地结 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而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哺乳动物核糖体无50S亚基, 故几无影响。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作用 机理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故合用 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生 耐药性。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药动学特点
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常制成肠溶片 或酯化物。新大环内酯类耐胃酸,如克拉霉素及阿 奇霉素。食物干扰红霉素及阿奇霉素的吸收,但能 增加克拉霉素吸收。 2.分布:不能分布到脑脊液,是少数能扩散到前列腺 的药物。 3.代谢:主要经肝代谢,克拉霉素代谢产物仍有抗菌 活性,阿奇霉素不在肝内代谢,大部分自胆汁经粪 排出,小部分从尿排泄。 4.排泄:红霉素与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分 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克拉 霉素及其代谢产物经肾排泄,故肾功不全者应调整 剂量。
大环内酯类应用及代表药
一、主要不良反应 1.肝毒性:正常剂量下肝毒性较小,但酯化红霉素有一定肝毒 性,如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古只宜短期少量应用。同 类药也有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瘀积、肝酶升高等, 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2.局部刺激: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肌注。 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液宜稀(<0.1%),滴入速 度不宜过快。克林霉素也有此类反应。该两类药应用时应严 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药并控制滴速。 3.本类药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用可致茶碱血药浓度 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应避免联用或联用时应 进行血药浓度检测(TDM)。 4.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 反应。 其次为皮疹、药物热、耳鸣和听力障碍等。
大环内酯类

具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多为碱性 亲脂性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支原体抑 制活性较高。大环内酯基团和糖衍生物以苷 键相连形成的大分子抗生素。由链霉菌产生 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
按来源:
分类
天然药物(第一代),红霉素、麦迪霉素、交沙 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半合成药物(第二代),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注意事项
1.严重肾功能障碍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 者禁用。 2.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3.禁与麦角衍生类药物配伍。
药物评价
1.本品为红霉素的结构改造物,具有15元大 环内酯结构。克服了红霉素口服给药,不 耐酸的缺点,使口服稳定性增加,生物利 用度提高,作用增强。 2.本品半衰期长,每天只需给药一次,连续 给药2或3日后药效可持续数天。 3.病人对本品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 低。
不良反应
本品有潜在的肝毒性,长期及大剂量服 用可引起胆汁淤积和肝酶升高,尤其是酿化 红霉素较易引起。还可致耳鸣、听觉减退, 注射给药较易引起。其他常见消化道反应, 药物热、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心血管 系统可见室性心律失常、室速、QT间期延长 等。
禁忌症
对本药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禁用。 慢性肝病及肝功能损害者、妊娠期妇女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霉素、林可霉素类药物相互拮抗。 (2)本品可抑制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西沙必利 等药物的代谢,诱发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 (3)本品可干扰茶碱的代谢,使茶碱血药浓度升 高,毒性增加。 (4)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品联用,一般认为可 发生降效作用;本品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 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使之降效。
按结构:
14元大环内酯 红霉素 15元大环内酯 阿奇霉素 16元大环内酯 麦迪霉素
大环内酯类

3
不宜与青霉素类、氯霉素、克林霉素 (疗效拮抗)和四环素类(可加重肝 损害)合用,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二)其他大环内酯类
1 2 3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
与红霉素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口服吸收好,胃肠反应轻。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半衰期长。
4
二、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二者抗菌谱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及大多数厌 氧菌作用强,骨关节组织药物浓度高,主要用于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 节感染,是首选药,也可用于敏感菌感染的青霉 素过敏者。
革兰阴性菌如流 感嗜血杆菌、百 日咳鲍特菌;嗜 肺军团菌、弯曲 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 体等有较强抑制 作用。
(一)红霉素
用于耐青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和青霉素过敏者
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药
用途
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
(一)红霉素
不良反应
1
肝损害:大剂量或 长期应用尤其是酯 化红霉素时,可致 胆汁淤积、肝肿大 和转氨可致耳鸣及暂 时性耳聋。
3
局部刺激:口服有 胃肠刺激反应,宜 饭后服,刺激性强 ,不宜肌内注射。 静脉滴注可引起静 脉炎。
用药注意事项
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临用前宜用注射 用水溶解,忌用生理盐水做溶媒,以 免引起盐析反应,也不宜与其他药在 静滴瓶内混合。
1
2
孕妇及肝脏疾病者不宜应用,婴幼儿 慎用。
第3节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
一、大环内酯类 天然品主要有红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 素、螺旋霉素等,人工半合成品有罗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酰麦迪 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

二、大环内酯类常用药应用特点
• 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霉素(
• 首选: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军团菌、 首选: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军团菌、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 厌氧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感染。 厌氧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感染。 • 替代青霉素治疗 +菌感染。 替代青霉素治疗G 菌感染。 •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
• • • •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 肝损伤:无味红霉素多见。 肝损伤:无味红霉素多见。 耳毒性:耳聋。 耳毒性:耳聋。 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耐药性:
• • • • 易产生,严重。 易产生,严重。 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可恢复敏感性, 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可恢复敏感性, 同类间交叉耐药。 同类间交叉耐药。 机制: 机制:
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阿齐霉素
• 耐酸、PO吸收好,F较高。 耐酸、 吸收好 吸收好, 较高 较高。 • 抗菌作用增强,克拉霉素为本类中抗菌 抗菌作用增强, 活性最强者, 活性最强者,阿奇霉素抗肺炎支原体为 本类中最强者。 本类中最强者。 • 明显 明显PAE。 。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 糖肽类抗生素 • 万古霉素 (vacomycin) • 替考拉宁
作用机制:
• 药物与菌细胞壁前体肽聚糖末端的丙氨酰 氨基酸结合, 氨基酸结合 , 阻断菌细胞壁结构分子肽聚 糖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杀菌。 糖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杀菌。 • 对分裂增殖细菌 快速杀菌。 对分裂增殖细菌--快速杀菌 快速杀菌。 • 抑制细菌胞浆 抑制细菌胞浆RNA合成。 合成。 合成
大环内酯类

抗 菌 谱 1.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相似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螺旋体、放线菌 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嗜血杆菌等 略广 军团菌首选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
大环内酯类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的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 抑制肽酰基tRNA的移位过程 14 或抑制肽酰基的转肽过程 16 。 抗菌谱较窄,为速效抑菌药。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一类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 吉他霉素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罗他霉素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 泰里霉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首选 ; 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菌病、梅毒等的治疗。
体内过程
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新大环内酯类耐酸,易吸收 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组织浓度高,胆道、前列腺等组织也能达到较高浓度 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克拉霉素经肾脏排泄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药性 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 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①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类仍敏感。 ②对第一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③对第二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1. 直接刺激反应:口服——胃肠道反应 主要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2.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处理:停药可恢复正常 3. 耳毒性: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 3. 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 4. 其他:心脏毒性、低血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多为碱性亲脂性化合物。
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支原体抑制活性较高。
大环内酯基团和糖衍生物以以苷键相连形成的大分子抗生素。
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
目前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
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
广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指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内酯键的大环状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一般大环内酯(狭义的大环内酯)、多烯大环内酯、安莎大环内酯与酯肽等。
一般大环内酯分为一内酯与多内酯。
常见的一内酯有:十二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酒霉素等)、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和十六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柱晶白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交沙霉素等),至今最大者已达六十元环,如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醌酯霉素A1,A2,B1。
多内酯中二内酯有:抗细菌与真菌的抗霉素、稻瘟霉素、洋橄榄霉素、硼霉素等。
适应证
1. 红霉素(含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等沿用大环内酯类: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以下感染:①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中的敏感菌株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②敏感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及蜂窝织炎;③白喉及白喉带菌者。
(2)军团菌病。
(3)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其他:口腔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百日咳等。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交沙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所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眼耳鼻喉及口腔等感染的轻症患者。
新品种
除上述适应证外,阿奇霉素可用于军团菌病,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尚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的治疗及预防。
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注意事项
1. 禁用于对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
2. 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
3. 肝功能损害患者如有指征应用时,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4.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
5. 妊娠期患者有明确指征用克拉霉素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
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6.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缓慢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