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准备与评估1.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前患者的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学习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点。
掌握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2 教学内容: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患者病史采集的方法和内容。
麻醉前体检的要点。
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1.3 教学活动:讲授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示范患者病史采集和体检的流程。
分析麻醉前药物使用的案例。
第二章:局部麻醉技术2.1 教案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2 教学内容: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3 教学活动:讲授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三章:吸入麻醉3.1 教案目标:理解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掌握吸入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2 教学内容: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麻醉气体。
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吸入麻醉并发症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授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演示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分析吸入麻醉并发症的案例并提出预防措施。
第四章:静脉全身麻醉4.1 教案目标:掌握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2 教学内容: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3 教学活动:讲授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五章:麻醉监测5.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期间的患者监测的重要性。
学习常用麻醉监测技术和方法。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第31-36章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第31-36章第三十一章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一、目的:1.了解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2.了解常见高原病的处理;3.了解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前准备、选择及实施。
二、讲授内容:一般介绍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常见高原病的处理。
重点介绍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及实施。
三、自学内容:无第三十二章腔镜手术的麻醉一、目的:1.了解腹腔镜手术操作对生理的影响;2.熟悉腹腔镜手术麻醉的特点;3.了解腹腔镜手术麻醉并发症及其防治。
二、讲授内容:一般介绍腹腔镜手术操作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重点介绍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选择、术中监测、麻醉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见麻醉并发症的防治。
三、自学内容:无第三十三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一、目的:1.熟悉诊断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2.掌握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重点介绍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麻醉的特殊性、麻醉处理原则。
一般介绍常用的检查性诊断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心血管系统检查与介入性治疗的麻醉、气管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造影的麻醉)。
三、自学内容:食管镜检查治疗、腹腔镜、胆道镜检查与手术、膀胱镜检查与治疗,其它光纤镜的麻醉处理。
第三十四章非住院病人的麻醉一、目的:1.熟悉非住院病人的麻醉特点;2.掌握非住字病人麻醉原则;3.了解非住院病人的麻醉方法。
二、讲授内容:重点介绍病人选择与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一般介绍非住院病人术后管理。
三、自学内容:无第三十五章麻醉恢复室一、目的:1.了解麻醉恢复室的性质、任务、应具备的条件、主要工作内容;2.掌握苏醒期间的评估;3.熟悉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其它系统的生理紊乱及防治。
二、讲授内容:一般介绍麻醉恢复室的性质、任务及应具备的条件、恢复室设置和管理。
重点介绍恢复室监测治疗的内容和病人离开恢复室的标准。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3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二、授课要点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评估与准备1.1 教学目标了解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方法,熟悉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1.2 教学内容1.2.1 麻醉前评估的意义及目的1.2.2 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1.2.3 麻醉前检查的项目及重要性1.2.4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麻醉前评估与准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局部麻醉2.1 教学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2.2 教学内容2.2.1 局部麻醉的原理及分类2.2.2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2.2.3 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2.2.4 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局部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全身麻醉3.1 教学目标熟悉全身麻醉的原理、方法及管理,掌握常见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3.2 教学内容3.2.1 全身麻醉的原理及分类3.2.2 常用全身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3.2.3 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3.2.4 全身麻醉的管理及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全身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4.1 教学目标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椎管内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4.2 教学内容4.2.1 椎管内麻醉的原理及分类4.2.2 常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4.2.3 椎管内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4.2.4 椎管内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椎管内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使用)Ⅰ前言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将麻醉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临床,消除手术所致疼痛与不适,临床监测,并调控病人生理机能,为各种手术和诊治技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术后顺利康复的科学。
它是麻醉学专业的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麻醉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临床麻醉学见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使学生增强对手术室的工作流程、无菌操作技术、各种麻醉仪器的使用、各种麻醉方法的准备、实施及术中管理等方面的初步了解,为日后实习和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学生使用。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4学时(共6次,每次4学时)。
Ⅱ正文第一次无菌操作技术、麻醉仪器的用途及使用一教学目的熟悉手术室环境,了解手术室工作流程。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树立和强化无菌操作技术观念。
了解常用麻醉仪器设备的用途和使用。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手术室环境,了解手术室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树立高度无菌观念。
(三)熟悉人工气道的用途和用法。
(四)熟悉麻醉机的基本构成、原理、参数设置。
(五)熟悉麻醉监测和测量仪的使用和参数设置。
(六)了解麻醉设备的准备和检查内容。
(七)了解麻醉仪器设备的维护、校验和消毒。
三教学内容(一)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二)无菌操作技术。
(三)人工气道的用途和用法。
(四)麻醉机的基本构成、原理、参数设置。
(五)麻醉监测和测量仪的使用和参数设置。
(六)麻醉仪器设备的维护、校验和消毒。
(七)了解麻醉设备的准备和检查内容。
第二次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和用药麻醉中监测、输液一教学目的结合实际病例学习麻醉的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和用药,了解麻醉中监测、输液,巩固课堂知识,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麻醉前病情评估的重要意义和麻醉前检诊的内容。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践,能正确实施麻醉和处理常见麻醉并发症,为进一步从事麻醉工作和进行临床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麻醉学基础知识1、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目的。
2、麻醉学的发展史和现状。
3、麻醉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二)麻醉前准备1、麻醉前评估和诊断。
2、麻醉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3、麻醉器械和药品的准备。
(三)麻醉方法2、部位麻醉。
3、特殊麻醉方法。
(四)常见疾病的麻醉1、胸科手术麻醉。
2、普外科手术麻醉。
3、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4、心血管手术麻醉。
5、器官移植手术麻醉。
(五)紧急情况处理1、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
2、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
3、休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4、急性疼痛处理。
(六)术后恢复2、术后疼痛管理。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临床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测试、临床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计划表以下是本课程的教学计划表: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表)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和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2、熟悉和掌握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选择和实施、常见疾病的麻醉处理、紧急情况处理和术后恢复等临床麻醉实践内容;3、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和紧急情况处理预案;4、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麻醉学基础知识(8学时) 1.1 麻醉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2 麻醉学的发展史和现状;1.3 麻醉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1.4 麻醉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1.5 麻醉药品的基本分类和作用机制; 1.6 麻醉生理学基础。
第二章麻醉前准备(6学时)2.1 麻醉前评估和诊断; 2.2 麻醉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2.3 麻醉器械和药品的准备; 2.4 患者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麻醉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麻醉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麻醉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麻醉药理学、麻醉机械与设备、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2.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操作麻醉设备,并完成常见麻醉操作;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多学科合作中能够有效配合其他医护人员,提供高水平的麻醉服务;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1. 麻醉药物学:包括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麻醉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2. 麻醉设备与技术:包括麻醉机械的种类与功能、麻醉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麻醉技术的原理与实施等内容;3. 麻醉诱导与维持:包括麻醉诱导的方法、药物选择与用量、麻醉维持时的监测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4. 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包括术前检查与评估、麻醉中的生命体征监测、麻醉深度监测以及常见的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5. 麻醉情境模拟与实践操作: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情景与案例,培训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其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6. 临床案例讨论与病例分析:通过讨论真实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模拟临床操作,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4. 远程学习与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远程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表现等方面的评价;2.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麻醉学知识的掌握进行综合考核;3. 实际操作评估:通过模拟麻醉操作和临床实习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麻醉学相关的论文,评价其写作和研究能力。
临床麻醉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临床麻醉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麻醉学的基本理论、临床技术和安全管理。
临床麻醉实践教学是麻醉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麻醉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2)熟悉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3)了解麻醉设备的原理、操作和维护;(4)掌握麻醉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临床麻醉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2)提高学生临床麻醉风险评估和判断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素质目标:(1)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培养敬业精神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床麻醉基本理论(1)麻醉学的发展历程;(2)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3)麻醉生理学基础;(4)麻醉设备原理及操作。
2. 临床麻醉技术(1)全身麻醉;(2)区域麻醉;(3)重症监测与治疗;(4)疼痛治疗。
3. 麻醉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1)麻醉风险评估方法;(2)常见麻醉并发症及处理;(3)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4. 临床麻醉病例分析(1)典型病例分析;(2)罕见病例分析;(3)病例讨论。
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案例分析8学时。
2. 实践教学:共计48学时,包括模拟操作训练、临床观摩、病例分析等。
3.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占总成绩40%)、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临床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 模拟操作训练:利用模拟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麻醉操作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02001适用专业:麻醉学(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其中实验及实践教学48 学时)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是麻醉学专业学生重要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临床麻醉学》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将麻醉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消除病人围术期疼痛与不适、正确实施临床监测、调控病人生理机能、避免过度应激,保障病人生命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和减少住院时间。
按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迪思维。
前16章为总论部分32学时,后34章为各论,44学时,其中标(*)四章内容临床应用性不强,不安排理论授课。
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也可供急诊科、急救中心及ICU 医师参考。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期末考试以理论课内容为主,以闭卷形式进行。
卷面考试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30分。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表现三部分构成。
各10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郭曲练姚尚龙主编,《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目:庄心良主编,《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实验、见习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以及麻醉方法的分类2、了解:麻醉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l、麻醉的基本概念2、临床麻醉的发展史3、麻醉学专业任务、范围、麻醉方法分类及如何学好麻醉学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掌握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及全身情况的检诊2、熟悉:麻醉和手术风险因素评估3、了解: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1、麻醉前检诊的重要性、目的、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ASA分级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诊3、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的评估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的作用和用法、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2、熟悉:麻醉选择的原则,熟悉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3、了解;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l、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2、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3、麻醉选择的原则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常用药物的作用与用法5、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目的要求]1、掌握: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掌握插管之前用具的准备、插管前麻醉,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优点及经鼻盲探插管方2、熟悉:困难插管的插管方法、支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插管的方法,掌握拔管指征、注意事项,熟悉喉罩的应用[教学内容]1、气管内插管的术前检查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插管前的准备2、插管的适应证、拔管指征和注意事项3、气管内插管、支气管内插管、拔管术4、插管时、导管留置期、拔管时,拔管后并发症5、喉罩的应用[难点内容]1、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目的要求]1、掌握:全麻诱导、维持的概念及全身麻醉诱导常用方法2、熟悉:全麻苏醒期注意事项及全麻深度的判断3、了解:现代麻醉中全麻深度的监测[教学内容]1、全麻诱导、维持及诱导方法与苏醒2、全麻深度的判断和分期3、全身麻醉的分类4、脑电双频指数、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的关系第六章吸入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2、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3、了解: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教学内容]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2、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开放式、半开放式、紧闭式、半紧闭式、低流量吸入麻醉)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静脉全麻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了解:静脉麻醉方法[教学内容]1、静脉全身麻醉特点、分类2、氯胺酮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3、咪唑安定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4、依托咪酯适静脉麻醉中的应用5、异丙酚麻醉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6、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肌肉松驰药的应用原则以及拮抗2、熟悉:肌肉松驰药的不良反应,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麻醉期间肌松的应用3、了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教学内容]l、概述麻醉期间常用肌松药的应用、不良反应、肌松药的拮抗2、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九章局部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局麻药的应用与剂量、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及防治2、掌握臂丛神经阻滞方、常见并发症及防治3、掌握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4、了解局部麻醉方法。
[教学内容]1、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毒性反应2、颈丛、臂丛神经解剖。
3、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及神经丛阻滞4、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在神经丛阻滞麻醉中的应用第十章椎管内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对生理的影响、适应证、禁忌证、常见并发症及防治2、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常用局麻药、穿刺术、和麻醉中管理3、掌握硬脊膜外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常用局麻药,硬膜外穿刺方法及麻醉管理4、了解:椎管内麻醉作用机制。
5、了解:小儿硬膜外阻滞6、熟悉:骶管阻滞、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教学内容]1、蛛网膜下隙阻滞对生理的影响、适应证、禁忌证、常见并发症及防治2、蛛网膜下隙阻滞常用局麻药、穿刺术和麻醉中管理3、硬脊膜外阻滞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常用局麻药,硬膜外穿刺方法麻醉管理4、小儿硬膜外阻滞5、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难点内容]1、椎管内麻醉作用机制、蛛网膜下隙阻滞对生理的影响2、硬脊膜外阻滞的并发症第十一章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复合麻醉的概念及应用原则、全凭静脉麻醉、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的概念2、熟悉: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法3、了解:全麻与非全麻联合麻醉的应用[教学内容]1、复合麻醉的概念、应用原则及方法2、静吸复合麻醉的概念、应用原则及方法3、全凭静脉麻醉的概念、应用原则及方法4、全麻与非全麻复合麻醉优点和实施方法第十二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目的要求]1、掌握:低温的适应证、低温的监测及并发症2、了解:降温、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熟悉:围麻醉期体温升高的原因及防治[教学内容]1、低温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并发症2、降温、复温、监测及注意事项3、围麻醉期体温升高的原因及防治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及并发症2、熟悉: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常用降压药物3、了解: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及监测管理。
[教学内容]1、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2、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及禁忌证3、控制性降压的方法与监测管理4、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期间发生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的原因及处理;掌握心肌缺血诊断及防治,低血压与高血压的防治,全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2、熟悉:体温变化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术中高热与苏醒延迟的原因3、了解:恶性高热的症状及防治,术中知晓与苏醒延迟[教学内容]1、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2、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3、体温升高或降低4、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5、咳嗽、呃逆、术后眍吐、肺感染6、恶性高热[难点内容]1、麻醉期间发生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的原因2、心肌缺血诊断及防治第十五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期间病人循环监测和呼吸监测的方法2、了解:麻醉期间病人监测的目的和内容[教学内容]1、麻醉期间病人监测的目的和基本监测项目2、麻醉期间病人循环监测和呼吸监测的方法第十六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目的要求]1、掌握围术期的体液治疗2、熟悉: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3、了解:成分输血[教学内容]1、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2、常用输液剂、术前、术中病人体液改变与输血、输液3、成分输血。
[难点内容]1、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第十七章胸科手术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剖胸及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病理生理方面改变,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并发症。
2、熟悉:剖胸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和方法、麻醉前准备、3、了解: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全肺,肺叶切除,食道手术,纵隔手术),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胸腔镜手术、气管重建术的麻醉,[教学内容]l、剖胸、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等的生理影响。
2、开胸手术时对呼吸、循环生理的影响2、麻醉前的评估与准。
3、胸科手术麻醉的特点与处理(麻醉的基本要求及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4、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难点内容]1、剖胸、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等的生理影响。
第十八章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心血管手术麻醉前评估与准各2、熟悉: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3、了解:心脏直视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原则和体外循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及体外循环并发症,了解心脏瓣膜病手术的麻醉、冠心病手术的麻醉。
[教学内容]1、心血管病人手术麻醉前评估与准备2、非直视心脏手术(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脏压塞、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3、直视心内手术(如常见先心病、瓣膜病)的麻醉4、大血管手术的麻醉5、体外循环的基本装、并发症介绍[难点内容]1、心血管手术麻醉前评估2、冠心病手术的麻醉第十九章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2、熟悉: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教学内容]1、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2、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难点内容]1、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前评估和准备第二十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对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的影响,颅内高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麻醉药、麻醉方法及其麻醉的注意事项2、熟悉:常见颅脑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3、了解:脊髓手术的麻醉[教学内容]l、麻醉对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的影响2、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麻醉前评估、麻醉用药,麻醉注意事项3、常见颅脑手术的麻醉特点、颅内高压的常见原因及处理4、脊髓手术的麻醉特点[难点内容]1、麻醉对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的影响2、颅内高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第二十一章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此类手术麻醉操作及管理要求2、熟悉:眼、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的特点及对麻醉要求[教学内容]1、眼科手术的麻醉2、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第二十二章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病人与手术的特点2、熟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的特点及对麻醉要求,麻醉前病人的评估、麻醉后病人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