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教案--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2-1-2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 关于山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在山区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B. 在山区最适合发展林业 C. 山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 D. 山区多发生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
4. 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 A )
西部的海拔高, 东部的海拔较低。
中国地势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根据这幅 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西高东低,大致呈 三级阶梯状分布。
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类型和海拔
名称 第一级
阶梯
第二级 阶梯
第三级 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A. 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5.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C )
A. 地形类型 B. 山脉走向 C. 平均海拔 D. 相对高度
丘陵
从气候、河流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气候 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
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多滚滚东流,河流从 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
为丰富。
交通 江河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 淌,古诗云“大江东去”,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 联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 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 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 大优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形”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地势分布规律,认识地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地势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学会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地势特点。
2.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分析地势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PPT等。
2.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势地形,如山地、平原、丘陵等。
3.考察工具:测量工具、记录本、相机等。
4.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势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势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图,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和谐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势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势的要紧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依照地势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要紧特点。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势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势图总结我国地势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猎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差不多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点。
2.要紧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地势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这与我国的地势、地势有何联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学习(一)地势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1.地势类型多样:我国幅员宽敞,地势类型多样。
有纵横交错的山地,气概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
2.要紧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拓展延伸:我国的要紧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
湘桂粤赣夹南岭。
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
2.1地势和地形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学生读图分析:
我国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势自西向东的特点是什么?
4、(1)教师: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让学生分别找出地势第一、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布。再分布分析各阶梯的地形分布和海拔差异,得出阶梯划分是依据海拔的高低来划分的。
《同步学习与探究》P19“主干知识”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展示
知识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地形和地势有何不同?
2、我国地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学生观察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特点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
(3)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征使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为由__________向_______流,方便了东西交通,也使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产生了丰富的_____________资源。
答案:1、B 2、B 3、C 4、D 5、B 6、B 7、(1)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2)一4000盆地高原三(3)西高东低西东水能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2,找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或板图,在板图上教师画出三阶梯的界线)
学生完成:P23活动1,在教材图上填出三个阶梯的分界线的名称。(或让学生到板图上填出)
5、(1)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地势对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从我国河流的分布及流向分析与地势的关系。(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归纳总结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1 地形和地势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学生回答)
讲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特点特征。
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引入山区的概念,结合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提问: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展示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说说我国山脉有何走向?
2.利用多媒体演示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重点
结合中国地形图明确主要山脉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地势基本特征的学习,真正理解地势特征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学习重难点
小组爱学完成及课堂表现
教学改进
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那么我们今天一起走入巍峨的群山,来了解我国众多的群山。
学生观看图片。
通过展示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知识。
展示我国地形图。
提问:1、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
2、找出我国的四大盆地?
3、找出我国的三大平原?
(让学生找出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3、填写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让学生自己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加深学生的印象。
新课讲授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我国河流为什么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学生回答)
八年级地理上册 《地形地势特征》教案——第一课时

《地形地势特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3.学会分析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1.准确说出我国地势特征。
2.学会分析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法、诱导启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亚洲地形图: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七年级我们学习的亚洲地形地势特点吗?1. 读图、思考、回忆并回答:(1)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中国是亚洲的一部分,那我们中国的地形地势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1.出示课本图2-1-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
(1)生回忆: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大致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特征。
(2)读图2-1-1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中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23页读图题,探讨分析,得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三级阶梯的含义。
(4)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 引导学生阅读23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
(1) 观察图2-1-2中国地形图结合课本文字,分析讨论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完成下列表格:(2)出示一些地形景观图:喜马拉雅山、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塔里木盆地。
欣赏图片,感受三级阶梯内部不同的景观。
3.问题探究,启发诱导(1)提出问题:根据地形剖面图,谈一谈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水电、交通、气候的影响?利用地形剖面模型,将水倒入模型,观察水的流向以及在阶梯交界处的流速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与技能】1.能够认识并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能够找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三级阶梯中主要的地形区。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归纳并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
2.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地势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
【重点】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新课导入】今天我带着同学们到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去旅游:看录像:这里常常是蓝天碧草,晴空万里,牧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野雁、湖鸥自由自在地栖息,牧民和这些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草肥美,景色宜人的绿野之中。
……教师:多么优美的自然环境呀!下面请大家打开地图册,阅读“中国地形”图,科尔沁草原,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它位于哪一个地形区上?学生:内蒙古高原。
教师:那么,像这样的地形区,你还能说出哪些呢?别急,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吧!知识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6、P27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图,根据海拔并结合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从剖面图中查找三级阶梯的海拔大小,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特征及分界线。
__答案: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特征及分界线:第一级阶梯的构成主体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主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
__ 2.找出我国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并填写在教材第28页表2.1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事先已印制):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山地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500米以下
近海大陆架200米以下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 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