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ppt
合集下载
藏象学说 ppt课件

心主血脉三个条件 心气充沛 脉管通畅 血液充盈 观察三个方面 面色 舌 脉象
ppt课件
8
(2)心主神志(藏神)
神的含义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信息,进行精 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ppt课件 9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的 关系
19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
饮食入胃 脾升清
小肠分 清别浊
宣发、布散、肃降
上输于
精 糟粕
输布
肺
降入大肠 全身
营养物质
肺气
ppt课件
20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水谷精微 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 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 主要物质基础
ppt课件
21
(1)脾主运化
b.运化水液/湿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脾(吸收和转化)→布散 全身 多余的水液→脾→转输于肺和肾→汗和尿→ 排出体外 脾失健运→水液停滞→湿、痰、饮
ppt课件 11
(附)心包络
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
功能
保护心脏 代心受邪
ppt课件
心的屏障
12
(二) 肺(华盖,娇脏)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A.主一身之气 生成宗气 自然界清气( 肺 )水谷精气( 脾 胃) 相结合而生成 调节气机 升 降 出 入 运 动 B.主呼吸之气 气体交换场所
第三章
藏象学说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心为主宰 一个中心 五脏 三个联系 脏与脏 脏与腑 (奇恒之腑) 脏腑与自然界 一个基础 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
藏象学说演示课件

.
24
(四)肝 在五行属木, 与胆互为表里
1.肝主疏泄 2.肝藏血
.
25
1.肝主疏泄
1)条畅气机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2)调节胆汁分泌 帮助脾胃运化
肝气郁滞: 胁胀 乳房胀痛 少腹胀痛
疏泄 主升、主散、主动
肝木克土: 脾;眩晕、泄泻 胃:呕逆、嗳气
腹胀 便秘
胆汁分泌异常: 胁痛、口苦、黄疸
.
26
1.肝主疏泄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火
小肠
夏
五脏
脉
心
南方
舌
赤
面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
5
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望 面色无华
闻
唇舌色淡
问
心血不足
切 心悸失眠
脉象细弱
健忘多梦
.
6
第二节 脏 腑
一、五脏
(一)心
1.主血脉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五)膀胱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贮尿和排尿: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肾气化功能障碍——尿少、浮肿 肾气不固——多尿、遗尿、小便失禁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尿赤
.
41
(六)三焦 孤腑
上焦, 中焦, 下焦的合称
上焦 中焦
全身各部 头部、胸部、上肢 脐以上的腹部
下焦 脐以下的腹部、阴部、下肢
宗气: 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积聚于胸中。
.
15
2.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向上、向外)
排出浊气 散精于皮毛 宣发卫气,排泄汗液
最新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PPT

藏象总论(三)------藏象学说的产生
《灵枢·经水篇》“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藏象总论(四)-------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
1 .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为实质 性脏器。 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空有腔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纳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子胞)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类似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胃,下通大肠。小肠与心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主受盛和化物。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即彻底消化食物,将之化生成精微。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将其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泌别清浊:泌指分泌;别指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糟粕。小肠的泌清别浊功能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三焦(一)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三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质器官。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三焦(二)
生理功能 通行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到达和作用于全身 运行水液 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肾(七)
《灵枢·经水篇》“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藏象总论(四)-------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
1 .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为实质 性脏器。 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空有腔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纳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子胞)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类似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胃,下通大肠。小肠与心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主受盛和化物。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即彻底消化食物,将之化生成精微。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将其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泌别清浊:泌指分泌;别指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糟粕。小肠的泌清别浊功能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三焦(一)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三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质器官。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藏象学说PPT课件
三焦(二)
生理功能 通行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到达和作用于全身 运行水液 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肾(七)
藏象学说课件ppt

心气
血脉 血液 全身
12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心气充沛 心脏的正常搏动,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
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 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 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毛脉合精”、“输精于皮 毛”
“阴阳相随,外内相灌,如环无端” 4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一节 概述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的形成 3、中医学对脏腑的划分及脏腑功能特点 4、藏象学说的特点
1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皮肤受凉而感冒
皮毛--鼻--肺
鼻塞、流涕、咳嗽
反复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
脾胃虚弱 消化功能不正常
肢倦乏力,食减纳呆 调
脘腹胀满,形体消瘦
理 脾
肌肉不实
胃
脾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
5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藏象(图表) PPT课件

(二)肾内水
含义:肾脏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 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肾 内 主要靠肾阳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来实现。
肾 1. 促进肺、脾、肝、三焦等脏腑在水 理 内 液代谢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 水 气 压 2.主持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升清降浊 司膀胱开合
机
升清降浊
将组织利 用后下
其清者上升至 肺,重新利用 肾贯 阳穿
达于肾的 其浊者下送膀 胱,适时排出 水液 肾气推动——开 司膀胱开合 肾气固摄——合
气始
化终
生 意义:肾为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对水液代谢 平衡起定性作用,故称肾为水脏。 理 表现:不便通利,水液代谢平衡。
病 肾 肾 阳 气化无力 清浊不分, 小便频数 主 理 不 升清失职 精微俱下 味甘甜 足 水 小便量多 下焦虚寒 膀胱失约, 肾气不固 开多合少 夜尿清长
同五脏 奇恒之府 贮藏精气 中空有腔 (附胆外)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 象 学 说 的 形 成
1.古代的解剖知识:《内经》已对人体结构 有详细描述,以后代有发展,为藏象学的 形成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2.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通过观察 之间的联系逐步认识脏腑的生理、病理变 化规律。 3.长期丰富的医疗实践:通过治疗效应的分 析及反复验证,找出各脏器组织的内在联 系。
含义:情志活动中的恐与肾的关系最密切。 恐是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 生理意义: 状态,属七情之一。 恐动于心而肾应之。 在 志 肾气 为 腰 酸 腿 软 、 小 恐伤肾 恐 病理意义: 虚陷 恐则 儿 痴 呆 、 二 便 精不 气下 失禁、遗精 上奉 肾精不足,髓海失充——易恐
(四)肾在液为唾
含义:肾与五液中的唾有密切关系。唾为口津 中粘稠度较低多泡沫的液体。 在 液 生理意义:唾为肾精所化 肾 阳气 化 阴液 上 腾 , 为 输于口腔 唾 多唾或久唾——易耗损肾精 肾的经脉向上挟于舌本
藏象学说PPT课件

现代医学对藏象学说的研究方法
03
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藏象学说所蕴含的生命观、健康观和疾病观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现代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01
证实了藏象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藏象学说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02
揭示了藏象学说的科学内涵
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揭示了藏象学说中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及其与外在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代医学对藏象学说的研究成果
05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藏象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价值。它强调人体内部脏腑与外在形体官窍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统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详细描述
02
CHAPTER
脏腑理论
主血脉、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精气和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
主疏泄、主藏血,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气机和调节情志,同时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
主运化、主统血,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和水液,同时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通过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藏象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证研究
对藏象学说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进行文献梳理和归纳,以深入了解其内涵和价值。
文献研究
结合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藏象学说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揭示其更深层次的科学内涵。
跨学科研究
藏象学说.pptPPT课件

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 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来自┌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后天之精——
部分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脏腑之精
肾精肾气主司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
女二 七男 二八
女七 七男 八八
肾精化生肾气,
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部分:
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 为根;
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 为本。
故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 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 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 问 ·金 匮 真 言 论 》 说 : “ 夫 精 者 , 身 之 本 也。”
(2)肾精的构成:
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成。
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 肾精 合成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
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间关系 的学说。
脏腑的分类
《内经》中的分类:
1)按结构分:
结构内实
脏(五脏) 内脏
结构中空
腑(六腑、奇腑)
2)按功能分:
贮藏精气 藏(五脏、奇腑)
传化水谷 泻(六腑)
五行同属于火
《中医藏象学说》课件

肾在五行中属水。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 ,为脏腑阴阳之本,也是人体生长、发育、 生殖之源,是生命活动之根本,故中医称肾 为“先天之本”。肾主水液代谢是指肾气有 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开窍于耳及二 阴,是指耳、前后二阴的功能受肾精、肾气 的濡养和调节。
03 六腑与奇恒之腑
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
VS
详细描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气司呼吸。肺有宣发 肃降的功能。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体现 为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 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开 窍于鼻,“其华在皮毛”,是指鼻、皮毛 的生理病理与肺紧密相关。
肾
总结词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纳 气,开窍于耳及二阴
详细描述
中医藏象学说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藏象与疾病关系的 研究
深入研究藏象与各类疾病的关系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 支持。
02
藏象与基因、环境 因素关系的研究
探索藏象与基因、环境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藏象学说 的内在机制。
03
藏象学说的现代科 学诠释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象 学说进行科学诠释,促进中医的 现代化发展。
02
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任何一个脏腑器官的病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
03
藏象学说还提出了“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为五大系统,并探讨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04
同时,藏象学说还注重个体差异和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不同 的人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详细描述
脾在五行中属土,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 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功能。脾开窍于口,是指脾气盛衰可从口唇的色泽变化反映出来。脾其华在唇, 是指脾运化功能的强弱可从口唇的色泽和润燥等方面反映出来。
03 六腑与奇恒之腑
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
VS
详细描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气司呼吸。肺有宣发 肃降的功能。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体现 为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 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开 窍于鼻,“其华在皮毛”,是指鼻、皮毛 的生理病理与肺紧密相关。
肾
总结词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纳 气,开窍于耳及二阴
详细描述
中医藏象学说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藏象与疾病关系的 研究
深入研究藏象与各类疾病的关系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 支持。
02
藏象与基因、环境 因素关系的研究
探索藏象与基因、环境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藏象学说 的内在机制。
03
藏象学说的现代科 学诠释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象 学说进行科学诠释,促进中医的 现代化发展。
02
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任何一个脏腑器官的病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
03
藏象学说还提出了“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为五大系统,并探讨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04
同时,藏象学说还注重个体差异和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不同 的人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详细描述
脾在五行中属土,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 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功能。脾开窍于口,是指脾气盛衰可从口唇的色泽变化反映出来。脾其华在唇, 是指脾运化功能的强弱可从口唇的色泽和润燥等方面反映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或胀痛,水谷精 微不得及时转运
水粪谷便精中夹 微杂随不糟消化 粕而食下物,
脾不运化, 食欲不振
“水谷精微”衰 少,精气血生化
不足
32
(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 调节水液代谢(掌握) 。
①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
②水液代谢枢纽
宣发至皮毛, 形成汗液
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
22
(2)主治节:
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水
的运行、输布。
A.治理调节气——主气 ①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 ②调理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运行
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
C.治理调节水——行水
23
24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8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9
2.主神 心主神,又称藏神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
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 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 活动的功能。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30
运化之
运化之
“运”
“化”
(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
生理过程(掌握):
①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②吸收水谷精微;
③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 转化为精、气、血、津液。
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
赖肾之气化, 清者上输, 浊者形成尿
液
33
2.主统血 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
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机理(掌握):
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
病理(理解)--脾不统血 阴道出血
皮下出血
下部出血多见 便血、尿血、崩漏、肌衄
34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中医免费资料 /down
藏象1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2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
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间关系 的学说。
3
脏腑的分类
《内经》中的分类:
1)按结构分:
结构内实
脏(五脏) 内脏
结构中空
1、在体合肉,主四肢 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 的盛衰。
12
2、在窍为舌 (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
主血脉
(2)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 (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主藏神
(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
13
3、在志为喜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
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
14
4、在液为汗
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 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神,故精 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 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 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 说5、。与夏气相通应
│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1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25
2 在窍为鼻
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喉 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
3 在志为忧
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解。
26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27
28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升清 2、主统血
29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升清
基本概念:
10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 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 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 命活动。
神能驭气,以调控和主宰脏腑的功能。
心 → 神 → 气 → 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藏驭
11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
(2)司呼吸 ①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②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
19
2 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1)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
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
2)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 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
20
肺主行水宣发肃降的机理示意图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代谢为
五行同属于火
15
16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17
(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 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 体的生命活动。
18
6
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 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7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腑(六腑、奇腑)
2)按功能分:
贮藏精气 藏(五脏、奇腑)
传化水谷 泻(六腑)
3)按1)+2)分:
五脏、六腑、奇腑
4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1.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 2.以“象”来考证“脏”的功能活动 3.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统一体
5
第二节 脏腑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3.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奇恒之腑 5.脏腑之间的关系
或胀痛,水谷精 微不得及时转运
水粪谷便精中夹 微杂随不糟消化 粕而食下物,
脾不运化, 食欲不振
“水谷精微”衰 少,精气血生化
不足
32
(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 调节水液代谢(掌握) 。
①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
②水液代谢枢纽
宣发至皮毛, 形成汗液
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
22
(2)主治节:
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水
的运行、输布。
A.治理调节气——主气 ①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 ②调理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运行
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
C.治理调节水——行水
23
24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8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9
2.主神 心主神,又称藏神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
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 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 活动的功能。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30
运化之
运化之
“运”
“化”
(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
生理过程(掌握):
①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②吸收水谷精微;
③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 转化为精、气、血、津液。
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
赖肾之气化, 清者上输, 浊者形成尿
液
33
2.主统血 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
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机理(掌握):
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
病理(理解)--脾不统血 阴道出血
皮下出血
下部出血多见 便血、尿血、崩漏、肌衄
34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中医免费资料 /down
藏象1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2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
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间关系 的学说。
3
脏腑的分类
《内经》中的分类:
1)按结构分:
结构内实
脏(五脏) 内脏
结构中空
1、在体合肉,主四肢 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 的盛衰。
12
2、在窍为舌 (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
主血脉
(2)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 (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主藏神
(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
13
3、在志为喜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
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
14
4、在液为汗
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 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神,故精 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 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 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 说5、。与夏气相通应
│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1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25
2 在窍为鼻
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喉 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
3 在志为忧
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解。
26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27
28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升清 2、主统血
29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升清
基本概念:
10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 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 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 命活动。
神能驭气,以调控和主宰脏腑的功能。
心 → 神 → 气 → 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藏驭
11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
(2)司呼吸 ①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②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
19
2 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1)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
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
2)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 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
20
肺主行水宣发肃降的机理示意图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代谢为
五行同属于火
15
16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17
(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 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 体的生命活动。
18
6
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 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7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腑(六腑、奇腑)
2)按功能分:
贮藏精气 藏(五脏、奇腑)
传化水谷 泻(六腑)
3)按1)+2)分:
五脏、六腑、奇腑
4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1.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 2.以“象”来考证“脏”的功能活动 3.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统一体
5
第二节 脏腑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3.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奇恒之腑 5.脏腑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