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内网络安全领域十大事件

合集下载

2013年国际十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

2013年国际十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

2013年国际十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2013年即将过去了,回顾这一年在国际互联网安全领域发生的事件,有很多安全问题一直在侵害我们的电脑和移动设备,为此,我们根据过去一年在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对国际上重大事件进行了一一盘点。

一、“棱镜门”事件爆发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用户隐私2013年6月5日,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两份绝密资料,一份资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另一份资料更加惊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

此后斯诺登现身香港,声称自己良心感悟,无法允许美国政府利用“棱镜”项目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他表示,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

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

二、微软2013年补丁数量超过100个明年停止对WindowsXP安全更新12月初,微软公布12月份11个安全更新补丁,至此2013全年微软补丁数量已达到106个,最近5年已是第三次补丁数量"破百".据统计,今年微软高危漏洞补丁为42个,占比达到39.6%;9月补丁数量最多,达到13个。

中国安全公司已成为提升Windows安全性的重要力量,今年360七次报告漏洞而获得微软致谢,迄今共十三次协助微软修复漏洞。

微软近期宣布,到2014年4月8日为止,将不再为WindowsXP系统提供漏洞补丁。

目前360等国内安全厂商已经宣布继续对XP系统漏洞进行保护。

三、比特币席卷全球诈骗案件频发2013年比特币大受追捧,造就比特币神话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宣称的“安全性”。

不过最近这一年多时间爆出的几次虚拟货币“大劫案”。

根据美国FBI查获的案件显示,今年9月份,FBI查获毒品交易网站“丝路”(SilkRoad)后,有两大比特币网站涉嫌数千万美元以上金额的比特币。

2013十大网络安全时间及网络威胁

2013十大网络安全时间及网络威胁

2013十大网络安全事件及网络威胁 (1)发布时间:2014.01.06 05:14 来源:赛迪网作者:子鉃【赛迪网-IT技术讯】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至今余波未了,新型安全威胁也层出不穷。

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安全企业所发布的2013年网络安全事件及威胁TOP榜单,列举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十大如下。

1.棱镜门事件引发网络安全新思考2013年6月,美国国安局(NSA)前雇员斯诺登曝出的“棱镜门”事件震惊全球,它造成的一个明显影响就是导致诸如Lavabit和Silent Circle这样的加密邮件服务商迫于压力而关闭,因为它们拒绝向法律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这样的服务。

由此还引发另外一个揭露隐私安全问题的事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阴谋,该算法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

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数份绝密资料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NSA”)通过恶意软件感染了全球超过5万台计算机,以窃取各种敏感信息;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美国的“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一直就跟NSA合作,向NSA提供它所感兴趣的信息。

由于这些公司的产品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国家的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十分严重,信息安全的自主创新和贯彻国家意志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该事件的爆发导致下半年一批信息安全上市公司如启明星辰、北信源、蓝盾、卫士通等的股票迭创新高。

据中信证券报告指出,未来三年政府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意愿将大幅加强,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5%-40%,并伴随进口替代过程,政策力推国产替代,中国本土的软硬件生产、系统集成、网络安全提供商以及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将迎来重大利好。

2.韩国政府爆发大规模黑客攻击凸显国家间网络战争雏形2013年3月20日,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广播公司、文化广播电台、韩联社电视台等媒体以及新韩银行、农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当天全面瘫痪。

网络安全领域重大案例集锦

网络安全领域重大案例集锦
用。
厦门私服案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 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 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 达的信息。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7*46
程序,对计算机造成威胁。
建立完善的账号密码管理制度
设立密码管理规定。制定完善的账号密 码管理制度,明确密码管理规定,确保
账号密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密 码被猜测工具破解导致账号被盗用。
不要将账号密码泄露。不要将账号密码 泄露给任何人,特别是不要在未经授权 的地方泄露账号密码,避免账号被盗用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04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网络技术培训。针对网络攻击和 防御的技术特点,组织开展网络安全 技术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水平。
强化风险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强化 风险意识,让网民认识到网络安全问 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 和保护他人的意识。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 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民的网络 安全意识,引导网民正确上网、安全 上网。
刑法修正案对网络犯罪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击力度
01
增加新罪名
刑法修正案新增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 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罪名,这些新罪名使得对网络 犯罪的打击更加全面和深入。

盘点2013年十大信息泄密事件

盘点2013年十大信息泄密事件

2月,中国人寿80万份保单信息可上网任意查询,包括险种、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密码一应俱全。

3月,支付宝转账信息被谷歌抓取,直接搜索“site:”就能搜到转账信息,数量超过2000条。

4月,英国离岸金融业200多万份邮件等文件泄密,全球数千名匿名财富持有者的身份首次遭曝光。

这些材料涉及170个国家的13万人,信息量多达260G,其中也包含来自中国的富人。

5月,雅虎日本疑再遭入侵2200万用户信息或被窃取。

6月,爱德华·斯诺顿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随即遭美国政府通缉,事发时人在香港,随后飞往俄罗斯。

6月,搜狗手机输入法漏洞导致大量用户敏感信息泄露。

8月,如家等快捷酒店开房记录被泄露,包括客户名(两个人的话都会显示)、身份证号、开房日期和房间号等。

10月,Adobe安全漏洞被黑客利用,近300万账户隐私信息泄露。

10月,圆通百万客户信息遭泄露,客户的地址、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一览无余,其近百万条信息,购买者可随意挑选。

技术专家证实,能随时看到全国所有客户的实时信息,除了圆通内鬼,即便黑客也很难做到。

10月,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疑泄露乘客信息。

分析2013年的信息泄密事件,明朝万达注意到:一方面信息泄密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复杂化及多样化,既有利用系统及应用漏洞攻击的方式,也有基于商业软件植入后面的方式,甚至社工手段也在普及;另一方面,信息泄密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既涵盖了衣食住行等个人隐私泄密,也包括了金融安全、商业秘密及国家秘密等领域。

明朝万达同时观测到,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信息泄密的风险,由于这些创新信息化模式导致的信息泄密事件呈现快速增多的态势。

此外,诸如圆通快递泄密和雅虎信息泄密事件屡次发生的事件表明,部分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对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依然持漠视态度,这也是信息泄密事件屡发不止的原因。

基于2013年信息泄密事件的分析,结合多年服务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数据安全的经验,明朝万达认为,要降低信息泄密事件,根源在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要负起保护个人隐私和单位敏感数据的责任,通过管理措施和成熟的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强化单位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尽快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及防护体系。

2013年国内外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2013

2013年国内外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2013

2013年国内外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2013-12-24 19:48 IT专家网佚名(网友上传)关键字:互联网安全2013年国内外发生了诸多的互联网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给用户们在个人信息安全、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棱镜门”事件席卷全球,搜狗和腾讯频频泄露用户隐私信息,比特币诈骗案件频频爆发。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一年国内外的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

一、搜狗输入法和浏览器频频泄露用户信息2013年6月5日安全平台乌云曝出搜狗输入法导致大量用户敏感信息泄露,时隔五个月,央视又曝出搜狗浏览器致用户QQ、支付宝等信息泄露。

随后虽然搜狗方面极力回应称漏洞并不存在,但已有众多用户反馈亲历过此事,不少媒体、安全专家提醒搜狗用户,只有尽快修改账户密码才能保证账户安全。

二、“棱镜门”事件爆发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用户隐私2013年6月5日,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两份绝密资料,一份资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另一份资料更加惊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

此后斯诺登现身香港,声称自己良心感悟,无法允许美国政府利用“棱镜”项目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他表示,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

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

三、金山“蓝屏门”致数千万用户受损2013年6月,大量金山毒霸用户反馈在更新6月微软补丁后出现系统蓝屏、崩溃等故障。

日本金山6月12日晚间向日本市场用户致歉,承认错误并放出更新解决该问题。

6月13日,微软发布官方公告称使用金山毒霸的用户更新安全补丁时可能出现问题。

此后,金山官方才于当日傍晚向中国内地用户致歉。

国内网络安全大事

国内网络安全大事

国内网络安全大事近年来,国内网络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仅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以下将介绍一些在国内发生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首先,2011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威胁来源国。

中国的黑客被认为是全球网络攻击的主要幕后黑手,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私营企业,频频遭受网络攻击。

其次,2015年,人人公司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人人网校”遭到黑客攻击,近2000万账户信息被泄露。

这次事件不仅导致用户隐私受到侵犯,也对人人公司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更为严重的是,2016年,我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猎云网”遭到黑客攻击,5000多万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

这种信息泄露的后果非常严重,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风险,如身份盗用等。

除了个人隐私泄露外,金融领域也经常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2017年,全国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个人信息泄密事件增长近三成,其中金融行业受到的攻击最为严重。

黑客借助各种手段从金融机构窃取用户的账户密码、身份证信息等敏感信息,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此外,互联网游戏也经常遭受黑客攻击。

2017年,有数十个国内游戏公司的用户账号信息被大规模盗取,造成用户无法正常登陆和玩游戏。

这种攻击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对游戏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重大威胁。

针对这些网络安全事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网络安全。

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安全法》,加强了对网络数据的保护和管理。

此外,加强网络监管,提升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成为了政府的重点工作。

尽管我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领域加强了监管和管理,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要提高,尽量避免在不可信任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和加强员工安全培训都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国内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信息技术重点领域2013年度热点事件分析

信息技术重点领域2013年度热点事件分析

信息技术重点领域2013年度热点事件评选结果软件领域一、国务院印发《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

2013年8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成为我国软件正版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二、北京、上海获评“中国软件名城”,厦门、沈阳等城市积极申报“中国软件名城”。

2013年4月、5月,工信部先后为上海市、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揭牌。

厦门、沈阳、武汉、杭州等城市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三、软件产业“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提前完成。

截至2013年年底,《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部分指标提前完成,表明我国软件产业在软件名城创建、两化深度融合等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为全面完成《规划》中的各项指标奠定了基础。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特一级资质企业名单公示。

2013年9月29日,电子信息工程网公示了由工信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首次评审出的特一级资质企业名单,这是国家为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软通动力和华为合资公司正式挂牌运营。

2013年1月24日,软通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影响。

六、智能设备操作系统三大阵营格局初步显现。

2013年上半年,由于移动互连设备的迅猛增长以及传统PC的衰退,全球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呈现的谷歌、苹果、微软三大阵营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七、“12306”网上售票系统订票高峰期遭遇考验。

12306网上售票系统在订票高峰期遭遇重重考验,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反思其背后的技术原因对于软件开发和软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八、中科红旗因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危机。

2013年,中科红旗因资金链断裂开始陷入困境并引发员工请愿讨薪事件,折射出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开源领域一、CCN开源软件创新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2013年3月21日,CSIP携手国防科技大学与CANONICAL公司合作成立CCN开源软件创新联合实验室。

盘点2010-2014年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盘点2010-2014年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2013年安全问题
• 1.匿名黑客组织开展“Operation Last Resort”黑客 行动 美国联邦政府无力招架
• 2.脸谱网“shadow profiles”出现漏洞 公众表示愤 怒
• 3.在Windows和Mac操作系统上,如何禁用浏览器 Java控件
• 4.匿名黑客组织公开4000多位美国银行家登录账 户和证书等信息
2010年十大安全事件
“极光”漏洞导致谷歌受攻击
所谓极光攻击事件指,谷歌在一月份承认他们的许多重要知识财产在 去年十二月份被网络非常入侵所窃取。与此同时,另外还有十二家高 科技和业内公司受到了同样的攻击。
中国ISP劫持互联网
一家名为IDC China Telecommunication的小型中国网络服务供应商首 先发出了错误的路由数据,然后经过中国电信的二次传播,扩散到了 整个互联网,这一事件导致全球的服务提供商都受到了影响。该事件 被列入到今年十一月份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10年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 委员会报告中。报告中称,今年4月8日,由于中国电信发出错误的路 由信息,导致美国参议院、国防部以及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等 许多网站的电子邮件全部“绕道”中国传输,整个过程持续了18分钟。 中国电信对此表示,四月份的信息重新定向是一起事故。
• 思科Cisco Live 2010年会参会者名单被黑事件
虽然并不是什么重要数据,但是这一事件对于希望被全球认为是 安全领域领军企业的思科十分尴尬。有人通过攻击获得了Cisco Live 2010会议的参加者名单。这个安全突破使思科不得不一一通知 客户和合作伙伴。尽管思科对其中的细节保持沉默,但是有厂商
• 2011年底,CSDN中文IT社区、天涯 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账户密码信息被公开下载。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疑似泄 露的数据库有26个,涉及账号、密码2.7 8亿条,这些信息均为黑客攻击商业网站后窃 取并泄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2013年国内网络安全领域十大事件不亚于斯诺登"棱镜门"
在即将结束的2013年里,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硝烟四起,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安全领域,网络安全事故也是隔三岔五曝出,其猛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

更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网络安全事故本身就出自各大巨头后院起火。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下,2013年业界发生的十大安全事件。

一、7000多万QQ群数据公开泄露
11月20日,国内知名漏洞网站乌云曝光称,腾讯QQ群关系数据被泄露,在迅雷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数据下载链接。

据测试,该数据包括QQ号、用户备注的真实姓名、年龄、社交关系网甚至从业经历等大量个人隐私。

数据库解压后超过90G,有7000多万个QQ群信息,12亿多个部分重复的QQ号码。

随后腾讯公司回应称,此次QQ群泄露的只是2011年之前的数据,黑客攻击的漏洞也已经修复。

不过这么大规模数据在网上公开,由此引发的后遗症很难消除。

目前已有网站打出“精准营销”的旗号,根据QQ用户的真实姓名、爱好、经历、从业特征发送垃圾邮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数据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

如果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和QQ号、
群关系都在网上暴露出来,诈骗信息将更加难以防范。

二、12306新版上线就曝漏洞
为配合新一轮的春运工作,新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两天前正式上线试运行。

不过,就在上线第一天(12月6日),擅长“挑刺”的IT高手们就发现12306新版网站存在漏洞。

漏洞发现者指出,12306网站漏洞泄露用户信息,可查询登录名、邮箱、姓名、身份证以及电话等隐私信息。

另一个漏洞的发现者也曝出“新版12306网站存在多个订票逻辑漏洞”,该漏洞可能导致后期订票软件泛滥,造成订票不公。

铁路总公司对此回应,“上线当晚漏洞已经弥补”,但12306的安全性也由此被人们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伪基站致各地垃圾短信肆虐
今年9月工信部颁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按这一规定用户办理移动电话卡入网时,必须进行实名制登记。

“手机实名制”一度被解读为对虚开号卡、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等行为的一种遏制。

奇怪的是政策实施了两个多月,用户手机中的垃圾短信并没有消停,究其原因竟是伪基站作怪。

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全国多地公安部门迅速行动,接连破获多起非法基站案件,查获了一批伪基站。

继续,伪基站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源头,而这些伪基站不仅对市民日常生活造成骚扰,甚至威胁了其财产安全,也对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质量和安全,以及一些金融机构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四、360卸载手机预装软件遭围攻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360在十一长假前又摊上大事了。

风暴的核心是360手机助手推出的一项“管理预装软件”功能,在该功能的PC界面上,用户可对手机一键Root,并对任何手机预装软件进行卸载操作。

在节前的测试版本中,360手机助手对预装软件做出了“建议卸载”、“建议保留”、“XX%用户选择卸载”的提示,被包括百度、小米、金山等互联网公司,以及联想、华为等硬件厂商的认为存在诱导卸载嫌疑,因此集体对360手机产品做出下架处理,网络甚至戏称这种紧张局势为“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此后360表态称,鉴于手机厂商及应用开发者的意见,360对预装软件卸载的提示进行了修改,但卸载预装软件功能仍得到保留。

随着与手机厂商之间的和解,360手机产品在各类应用商店都恢复上架。

五、“蓝屏门”重创金山
2013年对网络安全公司来说都不平静,一边360和手机厂商激烈交火,另一边金山和微软补丁也较上了劲。

6月,大量金山毒霸用户反馈在安装微软补丁后出现系统蓝屏、崩溃等故障。

在金山停止推送补丁前,整个上午金山论坛里蓝屏反馈不断,几乎100%可以重现。

究竟是微软补丁的“毛病”还是金山毒霸惹祸?按照金山官方公告,微软补丁在发布前没有和安全软件做兼容性测试,但随即有网友发现,金山日本官网已经挂出致歉声明,原来蓝屏风波蔓延到了日本岛国。

微软官网也打破沉默,直指是金山软件问题造成蓝屏。

同样是打补丁蓝屏,在日本金山道歉,在国内则推卸责任。

让人们寒心的不是技术漏洞,而是诚信的缺失。

六、酒店开房记录大规模泄露
今年乌云太火了!8月,有人通过乌云提交漏洞称,国内一大批快捷酒店开房记录被泄露,泄露住客开房信息的如家等酒店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了浙江慧达驿站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酒店WiFi管理、认证管理系统,慧达驿站在服务器上实时存储了这些酒店客户的记录,包括客户名、身份证号、开房日期和房间号等隐私信息。

随之而来的,在线查询部分酒店住客信息的网站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在网上流传。

很多网友在登录该网站后也都发微博直呼,“上面查询到的信息真是太准了,姓名、手机号、身份证都对得上。


泄露的已经泄露了,对于中招者来说,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都不是能随便换掉的。

或许就开了一次房,留下的是长远的伤害。

七、超级网银曝授权漏洞
在收到QQ发来的一条链接,在打开也没有任何病毒提示的情况下,输入相应的资料,就会让别人完全控制你的银行账户?今年6月,“超级网银”授权漏洞风波爆发,安徽的陈女士在网购时被骗子诱导进行了“超级网银”授权支付操作,短短24秒内10万元被骗。

事实上,“超级网银”是一种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能方便用户实时跨行管理不同的银行账户。

问题在于一旦有不法分子恶意利用“超级网银”,通过欺诈手段获取他人银行账户的授权,就可以将对方账户余额全部偷走。

业内评论指出,面对“超级网银”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银行的风险提示和安全防护能力仍有待加强,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也亟
须进一步提高。

八、搜狗浏览器“泄密”疑云
这是一次颇为蹊跷的事件,其口水战意味远远超出产品问题本身。

11月5日,先是论坛和微博上有人爆料“搜狗浏览器存重大漏洞泄露大量用户密码”,360安全卫士微博也转载证实此事,当天下午搜狗浏览器发表官方声明,否认存在所谓的“重大漏洞”。

本来是360和搜狗双方各执一词,之后央视也“不甘寂寞”卷入其中,记者证实亲测搜狗漏洞存在,能够登录陌生人的淘宝、QQ邮箱、公积金、12306等重要账号。

湖南卫视也加入战团,联系到上海一位搜狗浏览器用户,在其电脑上实拍了搜狗泄露的数千个账号密码。

一向孤军奋战的360,终于有央视和芒果台两大电视媒体作为旁征。

此后随着漏洞无法重现(360说搜狗偷偷修复了,搜狗说根本不存在),此事也不了了之。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搜狗用户,至今也不知道该不该修改密码,自己的账号是不是还足够安全。

九、安卓应用大面积挂马漏洞
都知道安卓系统不安全,但真的中招,恐怕不是像电脑一样杀杀毒就OK的,手机话费、通讯录、短信等等全都暴露在黑客眼下。

更可怕的是,因为安卓系统本身的特点,很多知名厂商的产品也经常会暴露出漏洞。

以今年9月安卓系统WebView开发接口引发的挂马漏洞为例,看看一长串中招的应用名单:手机QQ、微信、百度、快播,以及QQ浏览器、360手机浏览器、UC浏览器、金山猎豹浏览器等绝大多数手机浏览器。

血淋淋的事实也告诉我们,不靠谱的链接千万不要点。

对手机来说:中招很危险,后果很严重。

十、微软确认将停止对XP提供安全更新
毫无疑问,微软将对XP终止服务是网络安全的压轴大戏。

已经确认的消息是,2014年4月8日,微软将不再为Windows XP系统提供漏洞补丁。

但是XP真能如微软所愿退出历史舞台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根据最新市场统计数据,目前国内XP市场份额仍高达60%左右,出于硬件配置、升级成本、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大多数中国电脑用户还离不开相伴超过12年的XP。

不出意料的是,安全厂商和微软对XP的态度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搜索“XP终止服务”相关新闻,明确宣称继续保护XP的名单包括:趋势科技、360、瑞星、金山、北信源,等等。

而我们所期待的,也只能是这些厂商真如他们所言,有意愿、更有能力继续守护着X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