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考 训诂学题 四川师范大学

合集下载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声训专著是()A 、《尔雅》B 、《方言》C 、《释名》D 、《说文解字》答案:C2. 成语“偷工减料”中“偷”的词义是()A 、偷窃B 、苟且C 、怠慢D 、减损答案:D3. 《水经注.江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对偶B 、并提C 、排比D 、互文答案:B4. 《经典释文》的作者是()A 、郑玄B 、杜预C 、陆德明D 、孔颖达答案:C5. 十三经注疏中,《论语集解》的作者是()A 、杜预B 、郑玄C 、王逸D 、何晏答案:D6.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张晏注:“以鹿喻帝位。

”张晏指出的修辞方式是()A 、比喻B 、比拟C 、双关D 、引用答案:C7. 《说文》:“ 日,实也。

”又:“月,阙也。

”这两条训诂所用的训诂方法是()A 、形训B 、声训C 、义训D 、观境为训答案:B8.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句中“属”的词义是()A 、属于B 、嘱托C 、连接D 、随从答案:C9. 用一个词去解释许多个同义词的方法是()A 、直训B 、同训C 、互训D 、递训答案:B10. 释词方法中,“给词所标志的事物下定义”属于()A 、因声求义B 、以形说义C 、同义相训D 、设立界说答案:D11. 《春秋·庄公九年》:“冬,浚洙。

”《公羊传》:“洙者何?水也。

浚之者何?深之也。

” 《公羊传》的解释说明了“浚”这个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是()A 、名词用作动词B 、名词用作状语C 、动词使动用法D 、形容词使动用法答案:D12. 《说文解字》:“命,使也。

从口令。

”“命”属于()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答案:C13. 下列训诂术语中,用来校勘文字的一组是()A 、之言、之为言B 、谓之、之谓C 、当作、当为D 、读曰、读为答案:C14. 《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

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周礼》D. 《论语》答案:B2. “训诂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古代文献的校勘B. 古代文献的注释和解释C. 古代文献的编纂D. 古代文献的版本答案:B3. “训诂”的“训”指的是()。

A. 解释B. 翻译C. 训诫D. 训导答案:A4. “训诂”的“诂”指的是()。

A. 翻译B. 训诫C. 训导D. 解释答案:D5. 训诂学中“传注”指的是()。

A. 古代文献的注释B. 古代文献的翻译C. 古代文献的校勘D. 古代文献的编纂答案:A6. 训诂学中“疏证”指的是()。

A. 对古代文献的翻译B. 对古代文献的校勘C. 对古代文献注释的进一步解释D. 对古代文献的编纂答案:C7. “训诂学”一词最早由()提出。

A. 许慎B. 郑玄C. 王充D. 刘熙答案:D8.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学作品B. 古代历史文献C. 古代哲学著作D. 古代语言文字答案:D9. 训诂学中的“音训”指的是()。

A. 古代文献的音韵研究B. 古代文献的音译C. 古代文献的校勘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A10. “训诂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

A. 古代文献的校勘学B. 古代文献的注释学C. 古代文献的编纂学D. 古代文献的翻译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文献的校勘B. 古代文献的注释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编纂答案:AB12. 训诂学中“词义训诂”主要研究的是()。

A. 词的本义B. 词的引申义C. 词的假借义D. 词的转用义答案:ABCD13. 训诂学中“句读训诂”主要研究的是()。

A. 句子的结构B. 句子的停顿C. 句子的语气D. 句子的修辞答案:AB14. 训诂学中“篇章训诂”主要研究的是()。

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

训诂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艺术答案:B2. 训诂学中,“训”和“诂”分别指的是什么?A. 训是解释,诂是翻译B. 训是翻译,诂是解释C. 训是解释,诂是注释D. 训是注释,诂是解释答案:D3.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是什么?A. 训诂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B. 语言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C. 训诂学与语言学相互独立D. 训诂学与语言学没有关系答案:A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文本分析和历史比较B. 语音学和形态学C. 语义学和句法学D. 以上都是答案:A5. 训诂学中,“本义”和“引申义”的区别是什么?A. 本义是词的原始意义,引申义是词的派生意义B. 本义是词的派生意义,引申义是词的原始意义C. 本义和引申义没有区别D. 本义和引申义是同义的答案:A6. 训诂学中,“同源词”和“同音词”的区别是什么?A. 同源词有相同的词源,同音词有相同的发音B. 同源词有相同的发音,同音词有相同的词源C. 同源词和同音词没有区别D. 同源词和同音词是同义的答案:A7. 训诂学中,“词义演变”和“词义固定”的区别是什么?A. 词义演变指的是词义随时间变化,词义固定指的是词义保持不变B. 词义演变指的是词义保持不变,词义固定指的是词义随时间变化C. 词义演变和词义固定没有区别D. 词义演变和词义固定是同义的答案:A8. 训诂学中,“方言词”和“标准词”的区别是什么?A. 方言词是地方性词汇,标准词是通用性词汇B. 方言词是通用性词汇,标准词是地方性词汇C. 方言词和标准词没有区别D. 方言词和标准词是同义的答案:A9. 训诂学中,“词义辨析”和“词义比较”的区别是什么?A. 词义辨析是对词义进行区分,词义比较是对词义进行对比B. 词义辨析是对词义进行对比,词义比较是对词义进行区分C. 词义辨析和词义比较没有区别D. 词义辨析和词义比较是同义的答案:A10. 训诂学中,“词义引申”和“词义转用”的区别是什么?A. 词义引申是词义的自然发展,词义转用是词义的有意改变B. 词义引申是词义的有意改变,词义转用是词义的自然发展C. 词义引申和词义转用没有区别D. 词义引申和词义转用是同义的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A. 词义研究B. 语法研究C. 语音研究D. 文化研究答案:ABC2. 训诂学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A.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B. 促进语言的规范化C. 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3. 训诂学中,词义演变的类型包括哪些?A. 词义扩大B. 词义缩小C. 词义转移D. 以上都是答案:D4. 训诂学中,词义引申的方式包括哪些?A. 比喻引申B. 借代引申C. 相关引申D. 以上。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发微》D. 《周礼》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的演变A. 汉字的结构C. 古籍的校对D. 文献的注释答案:B3. “六书”指的是什么?A. 六种古代书法B. 六种古代文学作品C. 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D. 六种古代注解方法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训诂学领域的代表人物?A. 王念孙B. 段玉裁C. 郑玄D. 朱熹答案:D5. “训诂”一词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解释古籍B. 翻译古文C. 校对古籍D. 创作古文答案:A6.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时代不同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逻辑推理答案:D8. “以经注经”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比较法B. 考证法C. 互文法D. 归纳法答案:C9. “训诂学”一词在英文中通常被翻译为?A. ExegeticsB. HermeneuticsC. PhilologyD. Lexicography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意义?A. 传承文化B. 促进交流C. 解决争议D. 创造新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代文献B. 古代词汇C. 古代语法D. 古代书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目的?(ABD)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提高文学素养D. 解决文献中的疑难问题13. 训诂学中的“六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BCF)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F. 假借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数理统计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文化传承C. 商业广告D. 法律解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训诂学

训诂学
3.清代研究《说文》最著名的人物有( )。
①徐锴 ②段玉裁 ③朱骏声 ④桂馥 ⑤王筠 分析:清代研究《说文》最著名的人物有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四人,他们号称“说 文四大家”,徐锴是南唐人。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②③④⑤。 4.汉代高诱的训诂著作有( )。 ①《荀子注》 ②《国语注》 ③《吕氏春秋注》 ④《战国策注》 ⑤《淮南子注》 分析:汉代高诱的训诂著作有《吕氏春秋注》、《战国策注》、《淮南子注》。是训诂的源流一 章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③④⑤。 5.与“浑言”意义相同的训诂术语有( )。 ①统言 ②散言 ③析言 ④通言
分析:训诂学的任务是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 制和义例、方式和方法、原则和运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工作。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①②③④⑤。
2.古书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往往是由于( )的原因引起的。 ①古今字 ②通假字 ③异体字 ④讹误字 ⑤避讳字
分析:古书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往往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引起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讹误 字、避讳字。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①②③④⑤。
会有不少的干扰项,它们往往都是比较迷惑人的,面目也大多十分的相似。自考生要在短短 的考试时间之内,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古代汉语基础,光依靠瞎猜,是不 行的。
1.训诂学的任务在于( )。 ①分析古代书面语的矛盾和障碍 ②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 ③阐明训诂的体例 ④阐明训诂的方式方法 ⑤阐明训诂的原则和运用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分析:名词解释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同时,名词解释题不需要大量地进行论证举例。
1.增字足意 分析:增字足意: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完足原书的意思。解释时不要把关键词 语“必要”、“完足”答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来自西域的词语是。

A蒲桃 B世界 C过去 D刹那 A
2、下列词语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A
3、最早提出“右文”说的是()。

A王圣美 B黄侃 C戴震 D俞樾 A
4、“负,背也,置项背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为()。

A义界 B推因 C右文 D定义 B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大型丛书包括有。

A 《四部丛刊》
B 《四部备要》
C 《永乐大典》
D 《册府元龟》
E 《四库全书》 ABE
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 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AB
3、以下句中加点部分为单纯词的是。

A 计犹豫未有所决。

B 望洋向若而叹。

C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D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E绍介而传命 ABD
4、以下句中加点部分为偏义合成词的是。

A内外臣僚,皆其腹心。

B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C无羽毛以御寒暑。

D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

E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

BCD
三、填空题
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

黄侃
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

如字
3、《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骃的《》、唐代的《史记索隐》和唐代的《史记正义》。

史记集解司马贞张守节
4、《史记集解》的作者是刘宋时期的。

裴骃
四、名词解释
1、浑言、析言: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这是指出近义词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用的术语。

2、《五经正义》:是唐人孔颖达等人受王命在前人义疏的基础上而撰定的经典注释书。

凡一百七十卷,内涵《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等五部经典正义体的注释书。

正义就是准确解释经义并对前人注释中的讹误加以绳正之意。

3、转语:转语指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

4、丛书: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

丛书分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五、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2、王犹不堪,况尔小醜乎。

类、属
3、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美貌、漂亮
4、师退,次于召陵。

驻扎
六、简答题
1、说明“义界”的实质、原则及其局限。

答:用一句话或几句话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

原则:必须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局限:定义难以精确;文字往往冗长;
2、联绵词有哪些特点?
答:联绵词是单纯词,写法不固定,上下凝结成义,不能拆开分析意义。

3、训诂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主要有三:(1)“释古今之异言。

”——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2)“通方俗之殊语。

”——用通语释方言;(3)“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4、词义的理性引申是指什么?它有那些小类?
答:它是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引申义。

词义的理性引申可分为四小类:(1)因果引申;(2)时空引申;(3)反正引申;(4)虚实引申。

七、论述题
1、什么是“以形索义”?结合材料说明以形索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以形索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也就是“依形求义”的训释方法。

如:古书有“梦黄能”。

《金文编》“能”像熊的样子,可知“能”是“熊”的古体字。

运用“以形索义”要注意:(1)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

从《说文》的说解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

如:“莫”为会意字,像太阳西下在天边草丛里,表示“暮”的意思。

(2)古文字与训诂。

依靠殷商系文字——甲骨文,可以更好训释词义。

如《说文》“追”、“逐”二字互训,古书里看不出二字区别;甲骨卜辞“追”的对象是人,“逐”的对象是兽,后来才混而不分。

(3)笔意与笔势。

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要涉及笔意与笔势问题。

只有较
早的文字才有笔意。

汉字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示不出一点一画的意思,与字义的联系切断,就成为“笔势”。

如:小篆的“民”的形体无法解释字义,必须上推到古文去考察。

古文“民”从女,作捆绑状,是俘虏的形象。

这说明,运用以形索义须以笔意为据。

(4)防止望文生训,主要是: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堕肝胆”,有人释为“肝胆涂地”,其实“堕”古有“输”义,句指“把心交出来。

”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动容”,有人误解“容”为“容貌”,其实“容”为“动”义,“动容”是同义复词。

(无材料分析扣分)
2、结合材料介绍并评价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展;
(1)“声训”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解释,推求得名之由;注重单个词的音义关系;但是往往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系统性。

(2)宋代王子韶(舜美、圣美)提出”右文”说。

“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

如云:“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3)清焦循进一步发挥了“右文”说。

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

它不仅阐述了形声字的声符有意义,还表明了同一声符的形声字多属同义。

如:“倚(偏、歪)”、“崎(山路不平)”、“琦(弯曲的岸)”都从“奇”声,同含偏义。

又如:“秾”和“浓”,都从“农“声,同含“厚”义。

“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着眼,通过字族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为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

随着“右文”说的发展,清代发生了“音近义通”说。

“右文”说限于同一声符,“音近义通”说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的字;异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如:“地”字并不从“氐”,而含“低”、“底”义,“弟”字亦因其身材视兄低小而得名。

“音近义通”说由王念孙等开其端,由阮元、刘师培等先后发挥,由章太炎、杨树达等共为推阐,逐渐形成了学术体系。

特别是章太炎在《语言缘起说》里面,从语根研究音近义通,又在《文始》里面,从音近义通出发研究汉字的孳乳,不但总结了过去的音近义通说,并且扩大了它的范围。

该说摆脱了汉字形体的限制,具有科学的语言学的意义。

(无材料分析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