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

脊柱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
1、体位应取硬板床加软床垫不超过10cm,给予仰卧位以保持平直。
2、翻身方法要正确,保持“一”字形翻身。
3、功能锻炼脊柱损伤后如果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粘连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及腰背机的废用性萎缩。
一般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开始,如伤后第二天。
锻炼腰背肌的方法有:
(1)挺胸仰卧于硬板床上,用两肘关节支起胸部,使腰背部悬空,于伤后1-2天可进行
(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1周可练此法
(3)三点支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背伸,伤后2-3周可进行锻炼此法。
(4)弓桥支撑法(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现出一拱桥状,伤后3-4周可练习。
(5)背伸法患者俯卧,受伤早期,在护士帮助下取得俯位,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再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同时抬两腿,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身体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力支点。
伤后
5-6周可练此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第一天在他人帮助下作直腿抬高,第六天抬高30-70度,术后前三天患者应主动直腿抬高,并在他人帮助下屈膝,屈髋及活动踝关节。
术后第七天开始练背肌,如上所述。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一、颈椎疾病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
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1、动作要领(1)、屈伸锻炼: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低头看地、还原,动作要求缓慢有力。
(2)、左右侧屈:向左侧屈、还原,向右侧屈、还原,缓慢有力。
(3)、左右旋转:向左旋转、还原,向右旋转、还原,缓慢,颈肌紧张感。
(4)、仰头望月:头颈向前伸,向右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向左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缓慢,颈肌牵引感。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

•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常见误区与 纠正方法
•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成功案例分 享
01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功能恢复
01
02
03
关节活动度
通过功能锻炼,逐步恢复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 止关节僵硬和粘连。
肌肉萎缩。
关节屈伸
在疼痛可忍受的范围内,主动进行 关节屈伸活动,以恢复关节活动度 和灵活性。
负重行走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负 重行走的力度和时间,提高下肢肌 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被动锻炼
按摩
通过家人或康复师的按摩,促进 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和肌肉紧张。
关节被动活动
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操作下,进行 关节被动活动,以改善关节僵硬
04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常见误区 与纠正方法
误区一:害怕疼痛,不敢锻炼
总结词:疼痛恐惧
详细描述:许多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进行功能锻炼,导致关节 僵硬和肌肉萎缩。
误区二:盲目锻炼,没有科学指导
总结词
无计划锻炼
详细描述
一些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缺乏科学指导,导致锻炼方式不当,甚至加重病情。
药物使用
药物是疼痛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注意副作用和成瘾性。务必遵循医生的指 导,合理使用止痛药和其他药物。
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调适
骨科手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容易 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应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如与亲友沟 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生活方式调整
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 疲劳和过度保护。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
腰脱术后三月康复训练方法

腰脱术后三月康复训练方法
腰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快恢复。
在术后三个月的康复期间,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 1. 伸展运动:通过仰卧位或躺在平坦的表面上进行伸展运动,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并增强腰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
2. 轻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3. 腹肌训练:腹部肌肉的稳定性对于支撑脊柱很重要,因此在康复期间进行适量的腹肌训练可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4. 软组织治疗:在康复期间,使用热敷或冷敷等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并促进血液循环。
5. 身体力量训练:通过使用简单的负重器材如哑铃或弹力带等进行身体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核心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6. 人体工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使用人体工学的家具和设备可以帮助减轻腰部的压力,并减少脊柱受伤的风险。
以上是一些腰脱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方法,但请注意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1 -。
腰椎术后功能锻炼

腰椎术后功能锻炼
腰椎手术后功能锻炼是恢复腰椎功能和加强腰椎肌肉力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功能锻炼为例,介绍一下常用的功能锻炼方法。
首先,术后的功能锻炼需要从小动作开始逐渐增加负荷,循序渐进地进行。
刚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时,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如腹式呼吸练习、足背屈伸运动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恢复腰椎的正常活动范围。
其次,稳定性练习是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部分。
此类练习主要通过增加核心肌肉的稳定性,加强腰椎的支撑力量。
例如,可以进行“平衡球仰卧起坐”练习,这个动作能够有效地增强腹部肌肉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并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另外,灵活性练习也是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这类练习主要通过增加软组织的弹性,提高腰椎的灵活性。
例如,可以进行俯卧位脊柱伸展练习,通过脊柱的主动运动来增加腰椎的灵活性。
此外,针对术后功能锻炼的具体锻炼方法还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术后恢复阶段需要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锻炼。
其次,术后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另外,保持正确的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坐姿要保持挺胸抬头,站立时要保持腰椎处于中立位置,避免长时间弯腰和扭转腰部。
总结起来,腰椎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恢复腰椎功能和加强腰椎肌肉力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锻炼方法和适当的负荷,可以有效地促进术后康复,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术后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循医嘱,注意保护腰椎,切勿过度用力。
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

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第一篇: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在中老年人中,脊柱不健康者甚多,只是有的人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有的人感觉不明显而已。
因此,对脊柱的锻炼就显得格外重要。
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4种健身气功功法运用多种方式对脊柱进行了有效的锻炼。
为此,本文对脊柱锻炼有关动作进行综合整理,以飨功友。
关于脊柱本身脊柱是人体运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人体的关键部位,也是人体神经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一、脊柱基本组成脊柱在背后正中,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一块骶椎(5节)和一块尾椎(4节)组成。
从前面或后面看是一条直线,从侧面看有四处弯曲,即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各有一处弯曲。
椎体的椎管中藏有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颈、腰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主要是颈椎和腰椎易出问题。
人从40岁以后,颈部常发生劳损,颈椎骨刺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间盘萎缩退化等病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或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等。
如颈肩痛,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头晕,视物模糊等。
原因是颈间盘蜕变,并引起椎节松动、位移、髓核脱出,骨刺形成,刺激、压迫相邻组织。
腰间盘突出,则腰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放射性下肢痛;跛行;伴有椎管狭窄时,患腿麻胀。
其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化及外因造成。
如慢性劳损,受寒湿等原因作用的结果。
腰肌劳损则腰背部酸痛,或胀痛,休息则轻,劳累则重,若适当活动会使症状减轻。
其病变在腰背肌纤维,筋膜等组织。
四种功法对脊柱的锻炼人到中老年时,椎骨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和骨质增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脊柱的锻炼,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营养,减慢脊椎老化进程。
同时也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增强椎间带的柔韧性,避免脊柱强直。
四种功法中,每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对脊柱进行了锻练,分述如下。
1、易筋经对脊柱的锻练韦驮献杵第三势:两掌上托至头,下颏微收,颈部拉直,下沉上托使整个脊柱竖直,这就拔了颈椎、胸椎、腰椎。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一、概述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意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2. 训练方法(1)主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被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关节活动器:术后第三天开始,使用关节活动器进行关节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活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3)保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
三、肌肉力量训练1. 肌肉力量训练的意义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
2. 训练方法(1)等长收缩: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等张收缩: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等张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抗阻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抗阻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避免关节损伤。
(3)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四、平衡训练1. 平衡训练的意义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
2. 训练方法(1)静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静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动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功能性平衡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功能性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腰椎间盘手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应该在手术后尽早开始,一般在手术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
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2-3个月,但也有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 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训练:包括平衡练习、腰部肌肉锻炼、伸展以及步态训练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预防再次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2) 功能训练: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训练,如坐起、起立、上下楼梯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
(3) 按摩理疗:按摩理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减轻疼痛。
(4) 热敷和冷敷:热敷有助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冷敷则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5)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超声波治疗等,能够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
3. 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术后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康复训练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
(2) 康复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过度运动,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 康复训练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4) 康复训练应该坚持不懈,不可懈怠或中途放弃。
4. 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训练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率。
腰椎间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只有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才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一、颈椎疾病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
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1、动作要领(1)、屈伸锻炼: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低头看地、还原,动作要求缓慢有力。
(2)、左右侧屈:向左侧屈、还原,向右侧屈、还原,缓慢有力。
(3)、左右旋转:向左旋转、还原,向右旋转、还原,缓慢,颈肌紧张感。
(4)、仰头望月:头颈向前伸,向右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向左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缓慢,颈肌牵引感。
(5)、颈椎环转: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回环运动,做3-4次小回环可做1次大回环,顺逆交替,缓慢有力,应在前4种动作轻松完成后应用。
(6)、四方抗力:双手放于额部用力向后推,颈部则与之对抗向前用力,同理做左、右、后方对抗,要求用力,此为颈项肌肉等张锻炼。
2、作用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防治颈椎伸、屈及旋转功能障碍。
3、适应症(1)、辅助治疗颈部扭伤、颈部劳损、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2)、颈椎骨折、脱位治疗后期无颈椎失稳者(3)、颈椎手术后拆除外固定者4、禁忌症(1)、颈椎骨折、脱位早中期(2)、颈椎手术后尚需严格固定制动时(3)、脊髓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二、腰椎疾病(一)、术后处理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处理(1)、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10-12天拆线。
(2)、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板切除减压,无需卧床,可在术后1月内腰围保护,应禁止体力劳动,术后应1周内开始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3)、术中采用横突间融合的病人或已行器械内固定者,应卧床4-6周,然后采用支具外固定2-3月,拍片示椎体间已达融合状态后除去外固定行功能锻炼,1年后取出内固定。
2、胸腰椎骨折、脱位、退行性滑脱后路手术后处理(1)、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10-12天拆线。
(2)、术后卧床4-6周,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3)、术后6周在支具外固定下下地行走,3-4月后在拍片示骨折愈合或滑脱椎体已融合后除去外固定,行腰椎功能锻炼。
(4)、1年后可手术取出内固定。
3、胸腰椎骨折、肿瘤前路手术后处理(1)、术后24h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下肢感觉运动(2)、禁食2天,恢复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
(3)、术后卧床4-8周(4)、佩戴胸腰支具4-6个月,然后除去支具功能锻炼(5)、无需取出内固定。
(二)、功能锻炼1、动作要领(1)、风摆荷叶:站立,双足开立,双手叉腰,腰部向左或右回旋,双腿及躯干伸直,回旋幅度逐渐增大(2)、转腰推碑:站立,双足开立,向左转体,右手推掌,左手握拳置腰部,同理向右转体(3)、双手攀足:站立,双足开立,比肩稍宽,腰下弯,手掌下按,扶地(4)、白马分鬃:站立,双足开立,双臂下垂,双手交叉,举至头顶,身体挺直,双手向两侧分开,还原(5)、凤凰顺翅:站立,双足开立,比肩稍宽,双手下垂,上身下俯,双脚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头转向右上方,眼看右手,左手放于右膝上,同理向左。
要求撩手缓慢,扶膝轻柔(6)、飞燕点水:俯卧于床,头转向一侧,左右下肢分别或同时过伸上身背伸或下肢与上身同时过伸,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缓慢有力。
(7)、仰卧架桥:仰卧,屈膝90o,双足放于床上,用双足、头枕和双肘支撑身体,挺起躯干,呈架桥样,至最高点停留片刻,缓慢下降,2、作用可增强腰背肌肉力量,辅助增加腰椎稳定性,改善腰椎伸、屈、旋转功能3、适应症(1)、腰肌劳损辅助治疗(2)、棘上韧带损伤辅助治疗(3)、腰椎骨折、脱位后期(4)、腰椎手术后,功能恢复期(5)、飞燕点水和仰卧架桥适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功能锻炼4、禁忌症(1)、胸腰椎骨折早、中期(2)、胸腰椎手术,尤其是内固定手术早、中期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极为重要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须按疾病或手术的方法和健康状况而定,活动不足量,不得法,对功能恢复无助,过量对手术部位和全身有害。
功能锻炼的原则如下:1.以恢复患者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
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使用为中心,手的功能锻炼是握、抓、捻并注意肩肘腕的锻炼。
下肢的功能锻炼为负重和行走,脚趾和股四头肌活动登等。
2.提倡主动活动为主的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的期限,在能忍受疼痛的程度上提倡主动的肌肉收缩和申屈活动,大手术患者不能活动的给予必要的被动活动。
3.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应逐渐增大和延长。
老年人承受力差,不可超越病人能忍受的程度。
手术后1-2周内,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在此期间应以休息为主,但要尽早活动,以防止术后并发症和争取早日恢复功能为原则进行活动。
术后第二周末,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韧带的手术创口正在愈合,加强锻炼增加活动度可基本达到正常活动,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配合,要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掌握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颈椎病术后功能锻炼:颈椎术后严禁突然转动头颈部,积极进行四肢功能锻炼,预防四肢肌肉废用性萎缩。
指导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做上肢、下肢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肌肉收缩锻炼。
方法1.主动功能锻炼(1)手部可做握拳训练50至100次,做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运动,分指并指练习外展内收,手指夹纸练习,揉转石球或核桃,进行手指握、捏,系扣子拧毛巾练习,3-5次/日,20-30分钟/次。
(2)下肢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髋、膝关节屈伸等锻炼,50至100次,循序渐进,鼓励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
2.被动功能锻炼。
肌力3级以下和肢体不能活动者,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做好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同时按摩肌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术后第2天抬高床头30 ~ 70度。
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应予颈围固定,给予助行器扶行,应有专人看护,注意患者双下肢是否有力,防止摔倒,注意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预防意外。
4.术后两个月进行项背肌的功能锻炼。
二.脊髓型颈椎病造成截瘫患者术后功能锻炼1.初期锻炼(1)翻身训练:术后第2天当伤口疼痛减轻时即可进行,每2-4小时翻身一次,2-3名护士协同完成,使患者头、颈和躯干一起滚动,侧位以45度为宜。
(2)上肢主动训练:可用握力器、拉力器等辅助锻炼。
(3)床上体操:模仿广播体操行上肢的活动。
(4)下肢以被动活动为主。
(5)腹部肌肉的锻炼:腹部平放沙袋,反复收缩放松腹肌。
(6)起坐训练:如靠坐→ 扶坐? →自坐→ 床边坐→ 垂足坐。
但予颈围固定颈部免其摆动。
2.恢复期锻炼(1)术后4周站立训练,下肢随意运动未恢复前主要依靠上肢及腰背肌、辅助器进行,顺序按手扶床站立→ 依扶站立→ 自己站立,站立的时间依靠上肢支撑力进行下肢活动。
如膝、髋的屈伸及踢腿、摆腿等,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2)术后6周行走锻炼,站立稳定后先扶拐行走,由专人保护进行行走锻炼。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上肢运动基础上锻炼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洗漱、排泄等。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医疗体操:具体治疗程序如下:术后第2~4天,主要进行上肢运动,下肢仅远端做少量运动。
以促进体力恢复为目的。
(1)左右上肢交替击拳(8拍);(2)双上肢屈肘搭肩,双踝同时背屈(8拍);(3)两上肢前平举、上举、再平举、复原(8拍)(4)展臂做呼吸运动(4拍)(5)上肢前上举对侧下肢屈膝,足不离床,交替做(8拍);(6)两侧上下肢同时外旋(8拍);(7)两手分置胸、腹部做腹式呼吸(6拍);(8)两臂前上举、一侧上肢外展,顺其转颈,同侧下肢外展,两侧交替(4拍);(9)两踝、两腕同时做旋转运动(8拍);(10)呼吸运动(4拍)。
术后第5~12天。
逐渐增加下肢和腰部动作,自术后第5天起第(7)~(11)节每天增加1节,每节间加呼吸操4次。
直腿抬高动作要缓慢,最高位维持5~6s再缓慢放下。
重点训练腰背肌的动作要求患者每天练4~6次,单项动作不超过60次。
(1)~(5)节同初期;(6)同初期(8);(7)交替直腿抬高(6拍);(8)半桥式动作(6拍);(9)双手抱膝充分屈髋,左右交替(6拍);(10)俯卧位、交替后伸下肢(6拍)。
术后第13天开始增加坐位和站立位的活动,动作和剂量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定,对于切除两节及以上椎板或切除椎小关节突的患者要稍推迟进行坐、立位体操。
进行立位体操时不要做腰前屈后伸动作训练。
每2~3节之间加呼吸操4次,要求患者每天自行训练3~4次。
(1)~(10)节同中期;(11)俯卧位、燕飞式动作(6拍);(12)床边坐、两手叉腰,踏步动作(足下置木凳)(30~50拍);(13)坐位、两臂侧平举同时转体、复原,左右交替(6拍);(14)站立位、手扶椅背踏步(30~50拍);(15)站立位、手扶椅背下蹲(6拍);(16)站立位两手叉腰、腰侧屈同侧手沿体壁下滑,交替(6拍);(17)站立位两臂前平举同时抬腿、复原、再外展,交替(6拍)。
四.PID功能锻炼:1.术后回病房,麻醉消失后,协助患者直腿抬高30度到70度,术后第3天鼓励主动直腿抬高,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的屈伸移动牵拉神经根,可使神经根有1厘米范围的移动,以防神经根粘连。